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一等奖作品,大家看看怎么样?

职场墨子


看批评的多,我就释然了。书法兰亭奖不是写字兰亭奖。书法不是写字,书法是一门艺术,需要专业的人才懂得品味,也就是说懂的人不多,你看上去丑的笔画,东倒西歪的间架,是书法人数十年如一日不断的临池的结果。

那些谩骂的人,知不知道书法的虚实,方圆,逆顺,粗细,浓淡,快慢,取势,留白;知不知道篆,隶,楷,行,草五体,看没看过魏碑或历史上流传千古的名家碑帖;有没有提起毛笔去体会一下,每一个你看起来丑的笔画是怎么来的,没有功力能不能写得出;知不知道“宁丑勿媚”“永字八法”“五章九用”……

我目前学书法四年,以前的看法和大众一样,尤其对魏碑篆书一类的字体不能接受。越学,尤其是在看多历代名家的碑帖墨迹后,才发觉自己的渺小和以前的无知。老师说学书法经历三个阶段:眼低手低,眼高手低,眼高手高。四年过去,摸到了眼高手低的门槛,再进一步可能需要十年以上的积累。书法是穷其一生,永无止境的艺术追求。

通过一张纸,一支笔,黑白二色,要表达书写人的情怀与艺术修养,书法是最难的艺术。

大部分人属于眼低手底的层次,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的那种。艺术注定是孤独的,不能奢求大部分人懂。梵高应该庆幸在所处的年代没有网络,如果在意那些无知的人都谩骂,他早被唾沫淹死了。

(兰亭展不乏有水平不高的作品,但整体水平是高的,是一般的大众所品味不了的。)


冷眼观云天


兰亭奖之玩儿,辱名。余虽不才,随手写的大家看一下,形神优劣?自由人去评说。



侃人生1


看到这个问题的邀请,我也进来发表一下看法,不管兰亭奖不兰亭奖,就事论事。

这三张作品的作者,都力求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书法的“拙”之美,以拙为美,始于清代朱耷、郑板桥,兴于今。可是,带有“拙”之意味的书法不见得都能有美感,“拙”也有可能成为拙劣,也就是丑。

第一张,原谅我着实看不懂好在哪里。从字形和章法布局来看,作者肯定有练过书法,但从笔画上看,基础似乎一点都不扎实,明显运笔不稳。字的笔画里带有隶书和篆书的写法,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创新吧!

第二张,咋一看,让我联想起张旭的《古诗四帖》。不过这作品看起来乱七八糟,作者在写的时候应该没有喝醉酒,更没有处于癫狂状态,却要涂成这样,明显做作。有些草字虽然让人难以识别,但字形笔画美观,而此作品看起来丑,还有浮躁感。从作品左侧的小字可推测,作者平时写字不怎么认真。


第三张,我记得“八大山人”朱耷的书法风格差不多就是这样,看来作者在书法方面的造诣还是不错的。不过刻意处理的地方太多,失去了自然书写的意味。


倚斋听风雨


兰亭奖与国展对书法的推移,起不了多大作用,因为在当下的书法艺术已起裂变性发展推移,飞速地进入书法线条艺术时空观,书法已不再是单单的传统意上的书法。

从王冬龄,梁幸明,曾翔,白砥,梁小钧等人书作来看,书法艺术已进入书法艺术时代。

梁幸明纯粹是一位书法玩家状态,自创“密草”书风。







B门201209


真不知道怎么说,如果你说第一幅所谓的“隶”书到底凭什么获奖,那评委圈子肯定会说你们根本不懂什么叫书法艺术……但是我们找遍传统书法理论的所有病灶特点,他都具备。我想这就是作者反其意而获奖的理由吧?你看:柴担、鹤膝、墨猪、鼠尾、拖塌、软弱、怪异……集尽恶札之能事,偏偏逢凶化吉拔头筹。人家就是以毒攻毒的高高手,深得皇帝新装之道中三昧。就像西毒欧阳锋,虽然臭名卓著,但也跻身四大高手之列。到底是艺术之兴,还是艺术之幸,值得深思……



翰墨因缘


我这字写得如何?




张京刚


虽然本人不是任何地方和国家级书法协会加持过的会员,但是从九岁开始至今,断断续续一直有在练习毛笔书法近三十年,仅从个人非书协专业审美的眼光看:

①第一幅字:浓墨重彩的去画字,完全脱离了书写✍的蓝本,太过僵硬,如同刚开始学习写✍字的幼童👦的字体!如果你是想返璞归真🎍,大可不必如此矫揉造作!!!看右边小楷及标题,可以看出功底还是相当可以,如此的去书写一幅参赛作品,如果不是想隐藏实力,大有拍丑书大行其道流行之风马屁🐴的特大嫌疑!

②第二幅字:不知道该大师用的毛笔🖋笔头秃了,还是书写✍的时候沾墨完笔尖没有捋顺,总之影响了你的书写✍效果,你的草书草的真的像野草疯长,但是让你意外的是你的浓墨和灰白体竟然折服了评审!

③第三幅字:客观评价,字体单个来说行云流水,经得起考验,美中不足字体的排列稍过整齐显得呆板,如果错落有致的话,整体作品审美应该不会差!

个人拙见!!!





开封府衙


献丑了



孙野壹


总体都不错。我的看法是:隶书章法差点,太满。草书转折生硬,墨色单一沒有变化。手扎很好,没啥毛病!当下国展水评也就这样。





云雪书画


这三件书法中前二件极做作之能事,后一件稍好,但时代压之,所以书写总以做作小气为美,非要东倒西歪,似大厦之将倾。这类败笔连天的恶札竟能获奖,可见书风之衰,书协之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