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江門台山廣海竟然有一處明朝古城牆


一直以來,廣海都是台山的“海上門戶”,具有重要的軍事海防作用,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據史書記載,明清兩代,廣海屢有倭寇、海盜來犯,明朝時曾在此建廣海衛城。

如今在廣海郊外,仍能看到當年修建的,用來震懾倭寇、海盜的城牆、烽火臺。

廣海古城牆位於台山市廣海鎮,建於明朝早期。


廣東江門台山廣海竟然有一處明朝古城牆


歷史上廣海鎮是有名的古城,被譽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是台山市最旺、最發達的商埠和漁港,也是台山市著名的革命老區。


廣東江門台山廣海竟然有一處明朝古城牆


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命湯和於瀕海築城御倭寇,洪武二十年(1387年)命都司花茂開始籌建廣海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由胡大海督五營兵馬興建廣海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竣工,因南臨大海,海潮溼潤,命名“溽城”。從建城算起,廣海已有600多年曆史。

現時的古城牆只剩下東門的一段長約200米,高約7米。


廣東江門台山廣海竟然有一處明朝古城牆


清光緒十九年《新寧縣誌·建置略》記載:“廣海衛城,赤西協鎮右營都司駐札所,即前陽江鎮中軍遊擊守備移駐處也,原隸新會,宋置巡檢司於此。是為古溽州。明洪武二十年,命都司花茂開創。遷巡檢司於望頭鄉。以其地置衛所。二十七年建衛城。計丈一千零二十四,垛口八百七十四,敵樓十五,窩鋪四十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