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峰开始对段誉不是很了解就和他结拜,慕容复在前期萧峰是对他很认可的却没结拜!为何?

钰32838072


萧峰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侠,同时又是一位性情中人。他跟段誉可谓一见如故,禀性相投,两人初次相遇就惺惺相惜,颇有相见恨晚之感,仅此足矣!萧峰是一位不拘小节的大侠,其他细枝末节无需多加了解,本性相投才是根本。所以他毫不犹豫地跟段誉八拜结交。



而对于謩容复,虽然前期萧峰对其有所了解,并对其颇为尊敬,但二人性情、志向、为人处世等却不尽相同,可以说不是一路人,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依着萧峰的性格,是不会跟謩容复兄弟相称的。
这就是萧峰,一位胸怀坦荡、有血有肉、率性真诚、从不做作的大侠。


静看秋凉


其实金庸在自己的书里已经给出了答案

在《天龙八部》第十四章《巨饮千杯男儿事》中。

乔峰神色黯然的摇头说:我本来盼望得能结交这位朋友,但只怕无法如愿了。

这是 萧峰在遇到慕容复之前,和段誉的一段对话。

本来萧峰对慕容复也是十分推崇。不过这种惺惺相惜的推崇和好感多来自与江湖传言。而今将要和慕容复相会之时,却是因为怀疑慕容复杀了萧峰的朋友(丐帮副帮主马大元)。本来英雄惜英雄,若没有这样的事情。即便不与慕容复结拜,以萧峰的人格魅力,要交好慕容复也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惜当时慕容复身处嫌疑。想来萧峰当时的心情也是比较遗憾的。


萧峰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声音哽咽,神情酸楚”想来不但是心疼好友惨死,更是有一些遗憾在里面。

1,萧峰在杏林之中遭逢大变。从执武林牛耳的丐帮帮主变成了“契丹狗贼”。而慕容复为了沽名钓誉,更是要与他为敌。所以两人更没有结拜的可能性了。

而且萧峰此人慷慨豪迈,义薄云天。他欣赏的也都是豪爽直率重情重义之人。他与之结拜的段誉,虚竹也都是这样的人。

2,从段誉和萧峰相遇的一刻起,段誉先是替萧峰付了酒账,然后又和萧峰同桌共饮。两人比拼酒力,也没有落在下风。首先在酒量上,就赢得了萧峰的欣赏。

而后两人相谈甚欢,段誉更是对萧峰推心置腹,好不隐瞒。于是萧峰好感更甚。觉得段誉光明磊落,纯真直爽。是个可以结交的人。

乔峰听后,又惊又喜,说道:“段兄,你这人十分直爽,我生平从所未遇,你我一见如故,咱俩结为金兰兄弟如何?”段誉喜道:“小弟求之不得。”两人叙了年岁,乔峰比段誉大了十一岁,自然是兄长了。当下撮土为香,向天拜了八拜,一个口称“贤弟”,一个连叫“大哥”,均是不胜之喜。


尹初一


说到萧峰和段誉结拜,那时,萧峰还是“北乔峰”,还是名满天下的“乔帮主”。

乔、段初相识。

结拜前,乔峰对段誉真的是很不了解吗?我们来看一看俩人从相识到结拜的全过程。

乔、段二人相识是在江南“松鹤楼”。

第一步,叹气。

这时段誉刚从慕容家的听香水榭被“赶”出来,离开王语嫣,心中郁闷无处发泄,独自喝闷酒;而乔峰到江南则是为了赴慕容家的约会,弄清副帮主马大元的真正死因。

段誉叹气引起乔峰注意,这时乔峰是什么反应?

西首座上一条大汉回过头来,两道冷电似的目光霍地在他脸上转了两转。

第二步,请客。

因为被注视,段誉也注意到了乔峰。

段誉正感寂寞无聊,有心要结交朋友,便招呼跑堂过来,指着那大汉的背心道:“这位爷台的酒菜帐都算在我这儿。”

段誉想通过请客和乔峰结交,此时不外两个原因:第一是自己正不自在,想找人聊天;第二是乔峰本身形状吸引人。

被请客,乔峰又是什么反应?

那大汉听到段誉吩咐,回头微笑,点了点头示谢,却不说话。

想要搭讪乔帮主,并非这么容易。

第三步,偷听。

丐帮帮众前来汇报工作,乔峰环顾四周,发现段誉“偷听”自己和帮众的谈话。

当然段誉并不是故意偷听,而是内力太深厚,想听不见也不行。

第四步,拼酒。

因为感觉对方似乎“用意不良”,乔峰开始主动出击。

那大汉有意无意的又向段誉一瞥,见他低头沉思,显是听到了自己的说话,突然间双目中精光暴亮,重重哼了一声。段誉一惊,左手微颤,当的一响,酒杯掉落在地,摔得粉碎。那大汉微微一笑,说道:“这位兄台何事惊慌?请过来同饮一杯如何?”

首先段誉外形文弱,本身就不像特别能喝的,饮而不醉,出乎乔峰意料,兴趣自然增强。

其次乔峰本身擅饮,酒逢知己自然也就惺惺相惜。

这一拼酒,就消耗了三十斤高粱,直到段誉承认酒钱不够。

第五步,脚力。

两人出了松鹤楼,乔峰见段誉步速不弱于自己,便提出比比脚力。

这么试了几次,那大汉(乔峰)已知段誉内力之强,犹胜于己,要在十数里内胜过他并不为难,一比到三四十里,胜败之数就难说得很,比到六十里之外,自己非输不可。

第六步,相认。

从外形、爱好、功力几方面进行判断,乔峰基本确认段誉的身份。

不过,乔峰开始误认为段誉是慕容复。

他哈哈一笑,停步说道:“慕容公子,乔峰今日可服你啦。姑苏慕容,果然名不虚传。”

需要注意,如果你是姑苏慕容,那乔峰只是佩服你,并没有想要结拜。

相认的结果,乔峰得知段誉是大理段氏子弟,那么难怪如此了不起。段誉没有江湖阅历,得知乔峰是乔峰,还是自己眼中的英雄人物,并没有什么不同。

第七步,结拜。

促进二人结拜有一个关键点,是段誉说出了自己的糗事。

段誉道:“说来惭愧,小弟是为人所擒而至。”便将如何为鸠摩智所擒、如何遇到慕容复的两名丫鬟等情极简略的说了。虽然长话短说,却也并无隐瞒,对自己种种倒霉丑事,也不文饰遮掩。

段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实诚。正是这点,真正打动了乔峰,让他动了结拜的念头。

乔峰听后,又惊又喜,说道:“段兄,你这人十分直爽,我生平从所未遇。你我一见如故,咱俩结为金兰兄弟如何?”

从以上整个过程可以看出,乔峰和段誉结拜,并不是在很不了解的情况下,而是对段誉的身世、爱好(这个闹误会了,喝酒的问题段誉后来说清了原因,还是内功强)、武功都做了充分判断,认定双方义气相投,值得结交,才提出结拜。

乔峰识人

我们对乔峰的一般印象是什么?豪气万丈,义薄云天,本身在江湖上声名卓著。

乔峰选择结交朋友,必然是值得自己敬佩的。

比如,大理段氏,独步天南;姑苏慕容,名满天下。

不过,这些仅是社会声誉。乔峰行走江湖结交朋友,并不把门第观念摆在首位。更重要的需要自己亲眼所见,性格中有令人敬佩的成分。

比如风波恶和挑粪乡农赌赛,却不伤人性命。

比如完颜阿骨打,只身打虎,豪气万丈。

拥有以上特质,算得上“大好男儿”,则列入可结交的范畴,可结交,却不一定要结拜。

另外,乔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精明。

从乔、段相识的过程可以看出乔峰精明的一面,识人并不仅凭江湖传闻,而要经过自己实际验证。

另外,乔峰对事情的判断也并不人云亦云,而是有独立的思考。江湖传言,丐帮副帮主马大元和其他门派数名高手都被姑苏慕容所杀,乔峰始终心存怀疑,要先行调查再下判断。及至后来面对帮众质疑,仍然坚持自己的判断。

段誉点了点头,心想:“大哥外表粗豪,内心却什精细,不像霍先生、过彦之、司马林他们,不先详加查访,便一口咬定慕容公子是凶手。”

因为精明,对于朋友是否值得结交乃至结拜,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出迅速判断。

乔峰选择结拜,更看重义气相投,是条好汉。

《天龙》全书中,乔峰一共结拜了三个人。第一是段誉,第二是耶律弘基,第三就是虚竹。

和段誉赌酒比轻功,段誉展现出来的“实力”都在乔峰之上只是一方面,真正促进结拜的是段誉“实诚”。

耶律弘基投降不输气节,乔峰看重他气度豪迈,是条好汉。

和虚竹结拜比较随机,不过当时少室山上,萧峰陷入重围,虚竹不怕艰难,挺身而出,官宣三人结拜,萧峰迅速判断出虚竹是“重义轻生的大丈夫、好汉子”。

除了义气相投,决定结拜,都和乔峰当时的情境有关,有这么一个契机。

和段誉结拜,是萧峰自己提出的,这时乔峰是意气风发的。

萧峰艺成以后,便即入了丐帮。帮中辈份分得什严,自帮主、副帮主以下,有传功、执法长老,四大护法长老,以及各舵舵主、八袋弟子、七袋弟子以至不负布袋的弟子。他向来只积功递升,从没和人拜把子义结兄弟,只在无锡跟段誉一场赌酒,相互倾慕,这才结义为金兰之交。

和耶律弘基及虚竹结拜,都是对方提出的,这时,萧峰是陷入困境的。

这时听那红袍人这么说,想起当年在中原交遍天下英豪,今日落得蛮邦索居,委实落魄之极,居然有人提议结义,登生知己之感,又见这红袍人气度豪迈,着实是条好汉子,便道:“什好,什好,在下萧峰,今年三十一岁。尊兄贵庚?”

至于虚竹,少室山上,乔峰率领烟云十八骑和中原武林对抗,困境难度更不必说了。

乔峰为什么没有和慕容复结拜?

至于这点,就比较简单。

“北乔峰、南慕容”并立已久,丐帮和慕容家的纠葛也早就因副帮主马大元的死展开。可是乔峰和慕容复第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呢?

这时,乔峰已经是萧峰,经历了丐帮叛离、血战聚贤庄、阿朱去世、报仇无果、回归大辽……

这时的萧峰,已经是契丹人身份,带领燕云十八骑站在少室山上。

初次相见,慕容复面对契丹人萧峰,面对和中原武林结下血仇的萧峰,选择的是加入中原武林战队,把萧峰作为异族对抗。

这种情况下,乔峰又怎么可能和慕容复结拜呢?


海伦儿朱


我习惯先抛结论:

不仅因为时势,更因为段誉和慕容复完全是不同人格

下面是结论:

与段誉结交,虽是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

1)段誉人品很好

初见萧峰,仅仅因为赞赏,就请萧峰喝酒,这引起了萧峰注意,虽然只是点头之交。但结账的时候,却抛出一个金线荷包,虽然名贵,囊中羞涩也可见一斑,萧峰哈哈一笑,但心里对段誉的豪爽还是赞许的

2)萧峰最初对段誉还是有所防范的

在酒楼上,段誉内力深厚听到了丐帮密报,萧峰出于防范才邀请段誉入座同饮。几碗酒下肚,本意是看段誉笑话,估计还有酒后吐真言的想法,结果被段誉以六脉神剑逼出酒水,就这么一直对喝下去了

萧峰本就好酒,能遇到个酒逢对手的翩翩浊世佳公子,本身就有些惊喜了

3)比试脚力对其武功拜服

萧峰作为战神,一生几乎没有败过,心服口服的两次,一次是和段誉比试脚力,自知时间一长,必定落败,却坦荡胸怀,哈哈一笑:“慕容公子,在下可服你啦!”另一次就是少林寺段誉恶战慕容复,看到六脉神剑奥妙无双,自认不敌

这样的人品这样的酒量又是这样的功夫,萧峰本身又极爱结交朋友,俩人意气相投结成兄弟,情理之中

反过来我们看下慕容复:

1)时机不对

萧峰对慕容复神交已久,慕容四护卫武功人品萧峰也颇为赞赏,才在杏子林中对慕容复多加维护。但当时丐帮内乱,萧峰浪迹天涯,再次遇到慕容复已是少林寺一役,偏偏慕容复为图名利,又选择了挑战萧峰,这还怎么结交?

2)人品不行

退一万步说,即使当时遇到萧峰的是慕容复而不是段誉。首先,以慕容复的精明,偷听到丐帮内秘不会被萧峰发现,同座饮酒自然不存在;即使同座饮酒,慕容复不会打肿脸充胖子,酒量不行自然另图别计,甚至会怀疑对方另有所图而严加防范,这样一显露敌意,结交可能性就小很多了;结账时候,以慕容复的性子,可能还会借此窥探一下萧峰的财力;最后比试脚力,慕容复内力不如萧峰,也许一时可以凭招式占得上风,但时间一久必定落败,南慕容输给北乔峰,以慕容复小家子气的性格,说不定当场就会拂袖而去,更别提什么结交了


小强2836


乔峰初识段誉便提议结拜为兄弟,只因段誉内心坦荡,真性情。

此时的段誉初到江南,初入江湖,他毫无经验,没有心机城府,行为做事率性自然。而乔峰则是已历经了无数场的战斗和阴谋的锤炼,是名满天下的大高手,统率丐帮,麾下高手如云。

他们两人的身份地位、武功谋略都是千差万别的。按理说两人不应该有深厚交情,但人与人间的缘分就是这么奇怪,他们一见如故,义结金兰了。


其实,他们二人相识至结拜的过程,一直都是乔峰主导的,他对段誉还是存在“考验”的。

第一眼

段誉自认为在燕子坞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冷落轻慢,心中郁闷,独自上酒楼,一个人正觉孤寂凄凉时,他看到了乔峰。只第一眼,他就为其气度折服,判定对方是“燕赵北国的悲歌慷慨之士”,称得上“英气勃勃”。

因此,他便招呼跑堂的过来,说把乔峰的酒菜钱算在自己账上。

乔峰当时的反应是:“回头微笑,点了点头,却不说话”。

可见,此时乔峰的心中,段誉乃是富家公子,属于路人甲,他并没有对段誉起结交之心。


邀约同饮

丐帮人物向乔峰低声汇报帮中事务,段誉无意中听见了,并且被乔峰发觉了。

乔峰开始怀疑段誉的身份和动机。他邀约段誉移桌同饮。

其实,这也是一种试探,假如段誉心虚,自然不敢过来。不料,段誉正愁没人陪着说话解闷呢,当即答应。

——段誉笑道:“最好,最好!”


斗酒

乔峰是豪爽汉子,饮酒也是豪迈非凡,喜欢大碗喝酒,大坛畅饮。

依照段誉平日的性子,肯定是不会如此牛饮的,但此时恰巧他心中正暗暗与“慕容公子”斗气,眼见乔峰目光似乎有讥嘲轻视之色,以为乔峰也是慕容复那一路的,因此赌气答应。

——当即胸膛一挺,大声道:“在下舍命陪君子,待会酒后失态,兄台莫怪。”说着端起一碗酒来,咕嘟咕嘟的便喝了下去。

然后......段誉发现了“六脉神剑”这个作弊神器,可以将酒水逼出体外......于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他不停地喝,不停地充当酒水在身体中的“搬运工”。

乔峰颇为意外,继而大喜,两人各自喝了四十碗酒。

俗话说“酒品见人品”,段誉和乔峰对饮时如此“豪爽”,博得了乔峰的百分好感。


误认

斗酒完毕,两人结伴下楼,乔峰存心试试段誉轻功,两人比试。

......这么试了几次,那大汉(乔峰)已知段誉内力之强,犹胜于己,要在十数里内胜过他并不为难,一比到三四十里,胜败之数就难说得很,比到六十里之外,自己非输不可......

到这个时候,在乔峰心中,眼前这个武功不逊于己的翩翩公子,自然就是与自己齐名的“南慕容”了。

——他哈哈一笑,停止说道:“慕容公子,乔峰今日可服你啦。姑苏慕容,果然名不虚传。”

上面这些场景,假如真的换成是慕容复,乔峰对他会如何呢?

我认为,乔峰同样会对慕容复好感满满,但不会结拜。

因为丐帮此去江南,正是为找寻杀害副帮主马大元的真凶而来,其死于自己的成名绝技“锁喉擒拿手”下,而慕容复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具有最大嫌疑,在真相大白之前,乔峰是不会贸然行事的。


神转折

乔峰心中已经认定眼前人百分百是慕容复,但居然......不是!

段誉来自大理段氏,来自另外一个与乔峰没有利害冲突的势力,并且,他还是一个江湖初哥,啥都不懂,连响当当的“北乔峰”这个名头都没听见过。

......段誉忙道:“小弟姓段名誉,兄台认错人了。” 那大汉神色诧异,说道:“什么?你……你不是慕容复慕容公子?” ......那大汉惊诧之色尚未尽去,说道:“正是,在下乔峰。”段誉道:“小弟是大理人氏,初来江南,便结识乔兄这样的一位英雄人物,实是大幸。”......

段誉毫不隐瞒自己被鸠摩智擒住的“倒霉丑事”,也坦白了自己武功的缺点,他对乔峰毫不防备,就像幼弟信任兄长一般。

——乔峰听后,又惊又喜,说道:“段兄,你这人十分直爽,我生平从所未遇,你我一见如故,咱俩结为金兰兄弟如何?”段誉喜道:“小弟求之不得。”


弥江小地主


因为萧峰没碰到慕容复啊。

北乔峰,南慕容,二人齐名,萧峰对慕容复也是很推崇的。他与段誉的第一次相遇,就把段誉当成慕容复了。因为这个年纪、这样的内功,武林中根本不作第二人之想。没想到段誉这小子横空出世,居然盲拳打死老师父。

萧峰与段誉斗酒比拼内力、赛跑比拼轻功,同时段誉坦诚率真,赢得了萧峰的好感,于是结为兄弟——以萧峰的爽直,结拜兄弟肯定不止段誉这一个,不知道有几十几百呢。

至于慕容复,萧峰与他的相遇是很晚的。真正了解之后,萧峰说了那句我认为金庸笔下最豪气干云的话:“萧某大好男儿,竟与你这种人齐名!”

有了这句话,也就不用考虑结拜什么的了吧?


栖鸿看红楼


其实这些就是人以群分吧!大家看他们学的武功路数与性格吧,就可以看出一些明堂来。因为天龙八部,大家估计都不陌生,也不去讲故事情节了,就简单分析下:

段誉的功夫不管是六脉神剑,还是那个神仙姐姐的凌波微步都是以飘逸、潇洒的路线为主,当然,破坏力与威力都不小,虽然有北冥神功,但他也从不乱吸别人吧!他的主流武功一直是凌波微步和时灵时不灵的六脉神剑为主的,而在性格上他的性格是比较善良,并且也正气,仗义,通过对王家小妹的感情就知道,他重感情,还有一副邻家小弟弟的模样。

乔峰(萧峰)的武功路数降龙十八掌、擒龙功、龙爪手刚以刚毅、豪迈,滂湃为主。性格上乔峰做为丐帮帮主,侠义,豪气,正气,二个人的功夫路线虽然不尽一样,但是都是偏正一些的武术。性格上除了共同的一身侠义,正气外,二个人可以互补了,而不是相冲那种。

慕容复的话,乔峰认可的是江湖传言,因为二人以前从没见过,第一次见面,凭的就是江湖传言,他的武功路数本来也偏正派,斗转星移,并习得各派武功,但性格上,为人心机颇重、城府极深,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前期见面虽然看不透这种人,但是乔峰这种在江湖行走的人,不对味的人,大家所谓的认可都是表面的场面话。尤其后期在去灵鹫宫,夺武林盟主,西夏求亲,曼陀罗山庄,拜四大恶人之首“恶贯满盈”段延庆为义父等等行事手段证明了他是表面君子,内心邪恶,这样的人和乔峰本是二个世界的人,除非是剧情需要,不然不可能安排结拜这种事。

并且结拜这种事情,本来不是说拜就拜的,江湖结拜无非二种情况,性格爱好上或做事风格靠臭味相投,志向上有共同目标,当然有时靠的是缘份,有些人一辈子朋友关系也没有结拜,有些人一起喝次酒,臭味相投就结拜了。乔峰与慕容复早闻名已久,第一次见面谈上不缘份,二个性格上一个是正在光明型,一个是假仁义,内心阴暗之辈,三是二人也没有共同的志向。所以就像我说的,除非剧情需要,不然不可能结拜。


忆苦思田


《天龙八部》中萧峰义薄云天,而他最赏识的是豪爽直率之人,段誉、虚竹包括耶律洪基都是符合的,这是一点。看人不需要了解,性情对口了,步衣与宰相也可结拜。细细回想乔峰的三位结拜兄弟便可得知,乔峰看重的是性情,而不是他的出身履历,而乔峰对慕容复的了解偏偏只知道后者,却不了解其性情。

我们知道乔峰的代名词就是义薄云天,广结情谊,只要他认同的人他就会与之结拜,但是这里的条件是乔峰在与之交流之后了解他的性情才会与之结拜,在结拜之事上重事不重名,他可能会因为一场比酒,一场对话就能了解段誉、他也会因为一腔豪言而欣赏耶律洪基,也被虚竹在危难时刻站出来而感动,所以他们三人都是乔峰了解性情之后做的结拜

乔峰是性情中人,而他最爱的也是性情中人,但慕容复并非如此。慕容复背负“南慕容”盛名,故此乔峰对其很是倾佩,但乔峰在之前并不相识慕容复,只是慕名,而与慕容复的第一次相见其实是少室山之下,当时乔峰对慕容复初见依旧是极为客气,即便慕容复争先出来要与乔峰为敌,彼时乔峰尚还以为是自己曾伤害了慕容复亲友所致,所以可见彼时的乔峰依旧是很敬佩慕容复,但后来慕容复的所做所为让乔峰看透其为人,才耻于与他并提。

所以乔峰认可的人有很多,但能与乔峰结拜的人却只有三个,如果排去耶律洪基的帝王身份,其实这四人都可以称得上性情豪杰。但慕容复难以担任,这便是乔峰不会与慕容复结拜的原因。


莫语黑白


乔峰在姑苏城初遇段誉,两人互相怀疑对方是慕容复,经斗酒与比试脚力之后,义结金兰。然而此时初涉江湖的段誉寂寂无名,乔峰却是名满天下的丐帮帮主,他为何会与段誉结拜,而不是与他齐名于江湖,仰慕已久的慕容复结义呢?其实乔峰与段誉结拜,正证明了乔峰的豪气干云,也映衬了段誉的直爽,成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江湖中一丝清流。而乔峰之所以没跟慕容复结拜,那是他在少室山英雄大会时,才跟慕容复真正见面,但一见面,慕容复便挑战乔峰,又怎有结义的可能呢?



受电视剧的影响,许多观众总以为乔帮主与慕容复的交往早于段誉,实际上小说中并非如此,乔峰根本没与慕容复结交的机会。

在TVB97版《天龙八部》电视剧中,一开始在乔峰的带领下,到西夏刺探军情的丐帮遭遇强敌,乔峰以一己之力救出帮中兄弟,突出重围,并与假扮成西夏大将李延宗的慕容复打了一战。之后乔峰在大理及时出手援助,因查玄悲大师之死的真相被段正明等人合围的慕容复,在破庙里乔峰为了试探他就是当日在西夏与之交手的李延宗,又使出“降龙十八掌”与慕容复的“斗转星移”对了一掌。在这里,乔峰对慕容复潜伏西夏,打探军情破坏敌军的大义之举,相当敬佩,也证实了玄悲大师和马大元皆非慕容复所杀,因为时间根本对不上,而且两人还决定到少林,还慕容复的清白。

不过两人因故没能成行,到两人重遇,就是在聚贤庄,但不是乔峰血战群雄的那一次,而是在慕容复不敌鸠摩智,让鸠摩智高喊“北乔峰避而不战,南慕容简直是浪得虚名”的那一战,结果我们都知道结果鸠摩智被乔帮主的“降龙十八掌”震伤,虽还装模作样说出能和他打成平手的世上没有几个人,然后就到无人小巷中去呕血了。而当乔峰听到鸠摩智贬低慕容复时,更是为慕容复辩解,说慕容复是他的朋友,他对慕容复的武功造诣非常清楚,一时的成败又岂能定论,还说慕容复胸怀大志,更是他乔峰所不能及的。一席话,说的是慕容复的家将与小迷妹王语嫣,频频点头。可见剧中此时的乔峰对慕容复是很认可的。


也是受这版电视剧的影响,许多观众认为,一开始就与乔峰齐名于江湖的慕容复,乔峰经过几次的与之交往,又对他心存敬佩,但却为何没有与之结拜,反而与寂寂无名的段誉,当初一认识就义结金兰呢?实际上,电视剧中的以上这些情节,在小说中都是没有的,这只是这版剧版的创作者,为了凸显乔峰的英雄气概,为了影视剧的艺术效果,所作出的改编。原著小说中,乔峰与慕容复的第一次见面,就是在少室山英雄大会上。萧峰从丁春秋手上救回阿紫,却陷入中原群雄的重围之中,慕容复为了收揽人心以为己用,出头代表中原群雄挑战萧峰,这才是“北乔峰,南慕容”的首次交手。

萧峰忽听慕容复挺身挑战,也不由得一惊,双手一合,抱拳相见,说道:“素闻公子英名,今日得见高贤,大慰平生。”段誉急道:“慕容兄,这可是你的不是了。我大哥初次和你相见,素无嫌隙,你又何必乘人之危?何况大家冤枉你之时,我大哥曾为你分辩?”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

所以说,乔帮主即便是想跟慕容复结拜,他也没机会,在这之前他根本就没见过慕容复。这次两人的初次见面,又是大打出手,而打完这一战之后,三十年前雁门血案的真相一经披露,慕容博现身,萧峰视慕容家父子为强仇,就不可能再与慕容复结拜了。实际上,即便是当初乔峰在姑苏城,遇到的不是段誉,而是慕容复,他也不可能与之结拜。



乔峰之所以会与段誉结拜,实际上他是对段誉完成了一个试探过程的结果,这个试探也让两人顿成知己,彼此敬佩。

小说中乔峰的正式出场,就是在姑苏城,乔帮主为何会远离洛阳丐帮总舵,南下现身江南呢?就是为了查清副帮主马大元之死,因为马大元是死于他自己的看家本领“锁喉功”之下,江湖上能用对手的绝技反杀对方的,就只有用“斗转星移”这门绝技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姑苏慕容,也因此,丐帮上下皆怀疑慕容复就是杀人凶手。

在这种情形下,便是当日乔峰在姑苏城中,遇到的真是慕容复,而不是段誉,乔峰也不可能与慕容复结拜的。因为事情的真相尚未查清,乔帮主即便豪气干云,他也会有所顾虑,假如于他结拜,万一慕容复真是杀死马大元的凶手,又将如何收场。倘若两人真的是此时相识,乔帮主应当也会试探慕容复的武功,但试探完之后,亮出对方身份之后,乔帮主便只会邀他一起去查明真相,断不会提出结拜的想法。但是段誉却不同。

两人在松鹤楼酒馆中初见面,在“曼陀山庄”刚经过一番失意,心中寂寞的段誉,见到有“燕赵北国的悲歌慷慨之士”气势的乔峰,被他的威严所感染,有意结识,便招呼跑堂,让跑堂把乔峰的酒菜都算在自己的账上。但乔峰听到段誉对跑堂的吩咐,只是回头微笑,点头示谢,却不说话。段誉有心要和他攀谈几句,以解心中寂寞,却不得其便。原因就是姑苏城是慕容复的地盘,乔峰行事务必小心为上。


但此时几名丐帮弟子来跟乔峰报告事务,被内力充沛的段誉所听见,却让乔峰认为段誉是在偷听他们的帮务,认定段誉就是慕容复,于是决定会会段誉。而从乔峰对丐帮弟子的交代中,段誉却认为乔峰乃是慕容复的手下,两人皆怀疑对方是慕容复或者是慕容复一方的人。段誉刚在燕子坞遭慕容家的人轻视,有意挽回颜面,证明自己不弱于慕容复,也能配得起王语嫣,因而与乔峰来了一场斗酒。乔峰则想试探出“慕容复”的实力究竟如何,而在斗酒之后,与段誉来了一场比试脚力。这两场比试,让两人的心门渐开,彼此欣赏。

乔峰见段誉喝得豪爽,颇出意料之外,让他大为爽快,对段誉顿生好感。而段誉见乔峰喝酒,那是全凭真实本领,神情豪迈,英风飒爽,初时的敌意也瞬间全消,心生敬佩,还担心乔峰喝酒会伤了身体。但两人结交的全程,还是乔峰在主导,一步步的在试探被他认为是慕容复的段誉,实力究竟若何。于是再经一场脚力的比试下来,乔峰是对段誉深厚的内力,大为佩服。更在比试中,他看出了段誉,其实并无想定要胜他的想法,知道段誉并非争强好胜之人,跟上他,是为了要与他乔峰结交,也是内力之强和步法精妙所致。



但此时,若是与之比试的人就是慕容复,经过此番试探的乔峰,此时可能只会认定慕容复绝非杀马大元的凶手,然后与之共同查探真相,断不会与之结拜。乔峰在这时对段誉有敬佩之心,但真正让他决定与段誉结拜的是,段誉不仅内力深厚,同为豪爽之人,却不争强好胜,还会为他人着想,更还对人坦诚和毫无心机,这大合乔帮主的脾性。段誉是将他为何会来到江南等事,毫无隐瞒的直接相告,对自己种种倒霉的丑事,也不文饰遮掩。

乔峰从未遇到过段誉这般直爽的人,在他久历江湖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这潭浑水中,段誉的作风无异于是一股丝清流。试探下来,是一见如故,顿成知己,他不愿错失这样性情的兄弟,结拜之事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有人说,乔峰是因为段誉是大理段氏的子弟,才会与之结拜的,这个因素是有的,毕竟他知道段誉已经不是慕容复,但若说因段誉大理皇室的身份,就未免太过小瞧乔峰了,乔峰欣赏的是段誉的性情和武功。

就像后来在少林初次见到相貌平平的虚竹,乔峰也不知道虚竹是逍遥派掌门,会与之结拜,乃是因为虚竹在他身逢大难之时,不避嫌还敢与他称兄道弟,这让乔峰大为感动。总而言之,天龙三兄弟结拜,只因情而不为利,也不为权。名满天下的乔峰,会与初次见面,寂寂无名的段誉结拜,正好说明了乔峰这个人物的豪气干云,为人慷慨,也证明了乔峰的目光如炬,他并未看错段誉,错交这个兄弟。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两个人之间不论是交朋友,谈恋爱还是拜把子,更多的是由于气质上的相互吸引才得以实现的。

很显然,乔峰,段誉二人和慕容复之间并不来电。

慕容复是个志大才疏的人,胸中有蓝图,脚底却无计划。他有理想抱负,时刻把复国的念头放在心头,却没有能够真正实现的策略,或者说他的策略都是很幼稚的。而且,他还是个小心眼,这导致他失去了和很多牛人交往的机会,其中也包括乔峰。

长期以来,江湖盛传“北乔峰,南慕容”,慕容复也信了。认为自己完全是可以和乔峰平起平坐的存在,而且,自己隐约还有优越感,自己的血统高贵,志向远大,远不是是乔峰这种只知道打打杀杀的江湖草莽可比拟的。

所以,即使刚开始两人相识,乔峰对慕容复有惺惺相惜之情,慕容复也只是用一般都外交辞令来敷衍,此时乔峰当然不会去拿热脸去贴冷屁股,上赶着慕容复去结拜。

随着事情的发展,当很多人,包括自己身边的表妹王语嫣,四大家臣都被乔峰的英雄气概所折服的时候,慕容复的小心眼儿的毛病又发作了,起了争强好胜之心,暗自下决心非要和乔峰比个高低上下。


这完全不是一位想成就皇图霸业的人该起的心思。

想想汉高祖刘邦,他去和韩信比用兵,和张良比计谋,和萧和比调度了吗?

没有吧,刘邦开心地让他们每个人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长处,最后却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而慕容复的胸襟和格局让乔峰本能的感到,他们之间不可能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所以,乔峰也不会主动去找这种尴尬。

最后时刻,当慕容复的丑陋嘴脸被识破后,乔峰气愤难当。说出了“我乔峰大好男儿,竟然和你江南慕容齐名”的话语,可能此时他也会暗自庆幸,幸亏当时没有主动寻求与其结拜。

段誉虽然表面看上去是个文绉绉的书生,满口之乎者也,其实在性情上和乔峰一样,都是性情豁达,胸襟宽广之人。

当他在松鹤楼第一次见到乔峰的风采,就毫不掩饰自己对这种大英雄的敬佩。乔峰约段誉共饮,两人四十碗酒下肚,放松完身体,又听段誉毫不掩饰的叙述了自己泡妞引起的糗事。乔峰更觉得其爽快,立刻提议两人结拜,段誉当然求之不得,从此两人成了兄弟。

这个过程就和他们喝酒一样,畅快淋漓,没有一丝一毫拖泥带水,两人结拜都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不带任何功利性。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强扭的瓜不甜,即使当初乔峰和慕容复结拜为兄弟,最后也会反目为仇,不欢而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