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的剩餘勞動力該如何解決?你有哪些建議?

不婚不戀不生


提問者可能是生活在城市,你提的問題與現在農村有些不符。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章丘農村勞動力的現狀。

我們這裡沒有多餘的勞動力了,我們章丘是鐵匠之鄉,大多數青壯年都干與鐵有關的工作,打鐵,開車床,歲數大點的男士做泥瓦匠,幹勞務市場,砸鐵鍋,養殖雞豬等,體力多病的就在家看孩子種的

女士也是女漢子,身體特別壯的在鐵業社下料,做室內裝修,有技術的縫紉技工,就到服裝廠幹活,(我這裡就解決了一部分)還有一部分奶奶級中老年婦女,在家操持家務接送孫子上學,比較勤勞的中老年婦女就到向我家一樣的小工廠裡做工,都是按計件制,抱單件,不會影響誰,一個村裡如果有3個左右向我這種規模的小廠,就可以把村裡的勤勞的中老年婦女勞動力解決了,生活節奏還是很緊張的,我知道在我這裡做工的婦女,每天就像比賽一樣。

還有一部分頭腦比較靈活的做小生意。

我們農村沒有一個閒著的人,有時候還出現用工緊張的狀況。看看我們這裡的新農村吧。

我們這裡與你們那裡的農村一樣嗎?喜歡與作者探討的歡迎在下面留言。希望更多人瞭解農村的請轉發一下。





芳姐棉被


我常回農村,看到的農村真實情況是:

二十歲以上的基本上去了江浙滬打工,就連四五十歲的中年婦女,也沒閒著,到二十里地的蕪湖縣經濟開發區上班,早出晚歸,沒有發現多少剩餘勞動力待在家裡。剩下的五十多歲到六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都在家餵養蟹苗,和漁業生產;基本上人人都在做事。


村上偶爾也能看到幾桌打麻將牌的,這些婦女大多數丈夫在外做包工頭,或承包魚塘的大戶,吃過午飯後,閒時打打牌,接孫子做飯洗衣之類的事。

現在農村小青年春節過後,基本上都回城做事了,也不凡看到幾個遊手好閒的人,可村民都防著他們,就怕家中丟東挪西怕遭賊;平時村裡留下老年人就是看家護院的。

農村人為了增加收入都很忙,除勞動力回城做工外,家裡田地就種一季,靠天收。有的乾脆撂荒或種上小樹苗。因為窩在家種地連人都養不活,不如外出掙錢,雖辛苦點,到年終一人也來帶回三五萬元辛苦錢,供孩子上學,積累一點幾年後也能做件大事。

現在農村最苦的也是最窮的,就是家中外出打工的少了,就缺掙錢的勞動力;那些生大病身體不好的,家中無兒無女的老年人,就靠田中收入維持生活,一戶三四畝田,租一點別人家的田地,養點蟹苗,一年也就毛收入三萬來元,去掉成本,一年也只能掙到萬把來元,維持在溫飽線上。

以上都是我所見的真實情況,因我父母在鄉下生活,基本上每月都要開車去看看,白天一路看到農村了了幾人,而且都是年齡大的老人;如下午五點返城,一路踫到的都是從“開發區”下班後,騎電瓶車回家的中年人,這就是我地農村目前的現狀。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鄉村


樹下酒仙


農村生活是很苦的,我們村70多歲的老人只要有力氣還是幹活,一天忙到晚。所以農村沒有閒著的勞動力了。

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家裡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孩子上學也需要專門有人照顧,基本是沒有剩餘的人了。

像我爸媽到了二月份要出去打工,到了收割的時候繼續回來忙碌農作物,一年也就來回折騰,我們出去一年都不回來,只等過年才回家。

我們農村沒有任何產業,所以只能靠打工掙錢,農田是沒有發展的,只夠自己吃,導致我們只能出去,這幾年政府加強對三農產的重視,我們村才開始種植藥材,豆角,農民收入明顯提高。

農村在發展,我希望我們村這邊有自己集體產業,每年都不會用東奔西跑,年底都能得到分紅。





伊農夫





年輕人一般都進入城市工作,從事比較輕鬆的服務行業或相對非重體力要求的技術工作,年齡較大的人也在從事建築工,或在重體力要求的工廠上班。




平時村裡並不熱鬧,清一色留守婦女、兒童、老人,當然並不排除少量青壯年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待在家裡,比如需要長期照顧病患者、在家自主創業等。



如果說會有農村勞動力剩餘,我認為只有兩種可能:經濟危機導致農民工大量失業返鄉;城市住房飽和,建築行業萎縮,農民工沒活幹不得不返鄉。第一種可能暫且不表,我沒那能力預測危機,單第二種可能的話,我認為在可見的未來是必然要發生的。這批建築行業和其相關配套行業農民工如何安置再就業確實是個大問題,文化水平不高,少數還有不認識字的,只能做下苦力的工作。

想來想去,我只能想到三個就業方向:

1 農村的建房需求或其他建設需求,但只能吸納很少剩餘勞動力。

2 投資商開發鄉村旅遊經濟或發展鄉鎮企業吸納剩餘勞動力。

3 個人種植和養殖,應抱團建立合作社,發展電商銷售渠道,增強抗風險能力。

各位大爺求關注


我是農村小老弟啊


我國農村幅源遼闊,人口應還是眾多。首先對農村剩餘勞力總體是處於心中無數,既無專門機構去調研,又無專業人士去分析。都是瞎子打鑼打框框,實際上對農村所存問題應該說都是如此吧!

改革開放以來,分田到戶後,農村的剩餘勞動力都是逐年增加,但給了農民擇業自由的權力,農民朋友利用了這最好的政策,他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農村己出現了勞力分散到五湖四海,創出了一批農丶工丶商的老闆。教育上考試面前人人平等,一批接一批的農民子女考上大學,他們走進全國的各行各業,有的己成了國家的精英,有的己在行業上挑起大梁。特長在身的農民也融入城市,成為城市服務業的頂樑柱。建築大軍更是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彙集的場所。保安、凊潔工丶保姆丶營業員等等城市裡到處可見的大都是農村的剩餘勞動力,私企的從老闆到菅理再加員工更是農村剩餘勞力彙集的場。大到一線北上廣深,小到縣城鄉鎮,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都有安身立命的場所。但農村的剩餘勞動力應當有存,大部分是老、弱丶病、殘、懶等人物,當然也有無門路或無見識的人士。近幾年長三角丶珠三角經常出現招工難的狀況,前幾年地方政府也經常出招為農村剩餘勞動力找出路,現在地方政府又鼓勵返鄉創業。隨著老嶺化的上升可以這樣講農村剩餘勞動力己開始不斷下降,土地拋荒,空殼村的出現,說明農村勞動力的剩餘並不多了。這要農民擇業自由的政策不變,勞動力的去向和平衡還應交給市場,政府關鍵是摸清變化了的勞動力情況,決不能情況不明決心大,心中無數主意多。

當然我國的國情是一個農耕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是黨組織農民幾億農戶走共同致富路,對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十分關心,如何組織好,讓剩餘人員發揮更大作用,這是需要大智慧,這是需上下同心同德,關心支持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吧!

以上是個人觀點,不準確,請樓主和閱讀者提出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黃浩榮279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農業機械化的普及應用,農村出現剩餘勞動力逐漸加大。當前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部分學業有成或有專業技術的,還有年輕力強的多數都在城市工廠找到了他們的工作點,但還有部分年齡上、身體方面或家庭條件所不能外出的,或外出的又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回鄉等待者,總之剩餘勞力還是有的,如何解決,優化結構,縮小城鄉差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城鄉一體化,全國人民都發展富裕固然重要,這樣全國才真正健康繁榮富強。

工業化無論怎樣發展,離不開農業,人無論幹什麼首先要解決的是吃,我國十幾億人口無論什麼時候永遠不可能丟掉農業而只發展工業,根據我國的國情,工業也不可能全面解決就業。所以一切都應從實際出發,遵循客觀規律,多調查研究,不斷找出自身問題,避短揚長,不斷跟進調整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辦法。

完整的、獨立自主的工農業體系,不斷與世界上先進、文明的科技交流進化,不被外來因素所制約,才能長治久安。習主席為首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提出在新形勢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正是著眼長遠未來的偉大宏圖。

農業是工業的後勤保障和基礎,農業的發展離不開先進的政策和科學技術、優秀人材,不但能解決農村剩餘勞力,而且還能增加社會中其它人員的就業。

解決農村的剩餘勞力和復興,怎樣落實、督導方法總是有的,只要實事求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不是很難,關鍵是如何去做。首先是鄉村道路、農田道路的暢通,是保障供銷和機械化、現代化的基礎。其次是農田水利的建設,做到大面積的旱澇保收。再一個是農民身邊的實際情況,當然這方面很多,這裡說一說部分的狀況,比如桔杆方面的處置,可部分還田,也可建立農村養殖,這樣牲畜利用,所傳化的糞便經發酵後化為肥料上地,可循環利用。再一農村的供銷問題,比如:化肥、農藥、種子、機具等,還有所生產的比如:糧食、瓜果之類,畜禽收穫了怎麼穩定的銷出去,單個銷路,不具規模,人工等費用造成價格方面的路很窄,比如市場上有的地方買不到價錢卻很高,有的地方賣不出幾乎壞掉。還有鄉鎮方面的農產品深加工,等等許多方面發展的空間還很大。

深刻響應、落實黨中央的英明決策,讓全中國人民都過上美滿幸福的生活是時代的召喚,全民族的期盼,團結起來,努力奮鬥,未來的美好明天就一定屬於我們。


一凡173843446


現在農村剩餘的勞動力大多都是50歲以上可分為兩種情況 :1、自身患有多種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關節病、氣管炎、心臟病、白內障、頸椎病等等。2、照顧子孫,50歲以上的這個年齡段其子女往往都是剛成家立業,孩子結婚初期家庭還不穩定還需要父母在生活上給予一定幫助和等待孫子出生照看孫子成長。

至於建議沒什麼好辦法,這個需要政府出面招商引資,大力扶持中小企業在當地開辦工廠,作坊,勞動局牽頭組織相關培訓,使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既增加收入、又能留在當地照看家庭。


天行記


今年開年以來,沿海地區出現了有史以來的用工荒,很多工廠招不到人,而農村,處處是產業興百姓富的景象,很多農村的勞動力已經選擇在家創業或者在家附近就業了。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實施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

開展異地扶貧搬遷、組組通公路、產業扶貧、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四場硬仗,農村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一條條通村通組路修到了家門口,一幢幢漂亮的房屋映入眼簾,農村教育醫療水平不斷提升,農村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農村面貌的改變,也吸引了很多資源走進來,例如一些大型企業選擇在鄉鎮建廠。

現在的農村,很多農村青壯年再也不用奔赴他鄉去務工,在家門口就解決了就業,或者選擇自己創業。

未來,我認為會有更多人口會選擇回到農村。靜守這一方水土,實現安居樂業,何樂而不為呢?





我是小跑哥


嚴格來說農村沒有剩餘的勞動力了,農村現在都是些農、幼、弱、病、殘了,我前幾年在農村搞土地流轉呆了三年,一個村轄十二個自然村,共2800人,土地面積約三千畝,全村長期在家的不超過200人,15--40的平時見不到一個人,長期在家的主要是,村幹部及配偶、65以上的老人,小學教師及配偶,小孩都帶走了,為了帶小孩老人也接走了,年輕人結婚在縣市買房是標配,相親第一件事是問買房沒。我自已家在城郊開發區,基本請不到工人,工廠長年招工,上班12小時,包吃住4500元左右。


阿牛china2016


這個問題我的回答:首先,農村出現剩餘勞動力是極好的事,多數出現在地利條件好的農村,基礎設施也達到一個新高度,產業優化好,機械化程度高,勞動效率已全面提升,剩餘勞動力較多,我們在將剩餘勞動力優化利用,那步入小康社會就快了。

優化方向:創辦技能培訓學校,對農村勞動力進行技能培訓,多能化技能學習,增強就業能力。

一是為勞務輸出作貢獻,增加農村收入。

二是加快地方農業企業發展,增加就業崗位,充分發揮農村人力資源優勢,發展地方經濟。

三是激發農民工返鄉創業,將剩餘勞動力再就業,增加農村收入。

總之,好政策就有好趨勢,將好趨勢有力重組開發利用,那麼,農村天地更美更富有,農民富了,國家也就強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