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有故事情节好还是没故事情节好?

韩新文


散文有故事情节好还是没有故事情节好?这个问题,我觉得没有可比性,因为不管是有故事情节还是没有故事情节的散文,只要写的好,写的美,都会获得广大读者的喜欢,所以这个命题存在一定的错误。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一、散文有故事情节,有情节的话那么这篇散文必定会波澜起伏,情感动荡,读者的心肯定会跟着故事里的人物们感受着他们的经历,或哭或笑,或悲或喜,听凭故事情节的调遣,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平静,如果文字稍差点,有情节也会很吸引人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有情节文笔好的散文读者会反复读之而不生厌,如果只有情节缺乏优美的文笔,读者或许读过一遍之后就会弃之如敝履。

二、散文没有故事情节,这类散文如果能获得广大读者的喜欢,必定文笔出色,文字优美或者朴实,直抵读者内心,才会收获好评。比如汪曾祺关于草木的散文,中间是很少有故事情节的,但却让人看了欲罢不能,看完一遍又一遍,跟着书中的文字仿佛来到了人间的天堂,关心草木的呼吸,关心草木的成长,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文字让植物也变得非常有灵性,收获读者大爱。所以没有故事情节的散文照样能获得大家的喜欢。




秋秋私语


散文有无故事情节,都不是衡量一篇散文优劣的硬指标。好的散文,不管有没有故事,内容都是健康的,没有影响读者心情的消极因素,是作家真情的流露,且能够打动很多读者。

我是一位文学编辑,工作中看到很多来稿。曾经遇见过这样一件事:一位作者来稿,就是故事性很强的散文,能明显看出虚构的痕迹。联系作者退稿,说了我的看稿意见。作者很有意思,说你说是虚构的,那你不能按小说发了吗?听作者这样说,我很无语。他以为散文和小说的区别就是是否虚构呢。

散文重在真实。有故事情节的散文,一定不能是虚构的故事。比如我看过一位经历过解放战争的一位老军人写的回忆散文,就写得很好,故事脉络清晰,情节无大起伏,淡淡叙述中,能让我感知到作者那怦怦跳动的心——对逝去的青春年华的留恋,对参加那段革命的无比自豪。这类散文,因回忆往事,记忆难免出现偏差。我认为,作者写作的时候,主要故事情节一定要忠实于生活,但很次要的东西,如天气状态,吃的什么东西,可适当允许虚构。

有故事情节也好,没有故事情节也罢,都不能作为判断散文好坏的硬指标。好的散文,是真情流露,能打动读者。


满目皆琳琅


我个人觉得,任何散文,都是表述一种精神境界,无论是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都是这样的,它要么是弘扬一种富有正能量的精神,要不就是抨击一种负能量的精神,我认为现在的散文还是前者居多的,抨击类的在鲁迅文集里面是比较多见的。记得一位文学界的前辈曾经说过,我们在写每一篇散文的时候,都应该觉得你的身边站着一个人。是啊,每一个可写的人,不都是代表着一种精神吗?所以说,每一篇散文里面,都或多或少的有一点故事在里面的好。个见而已,不足为论。



用户芳原


这个因人而异。这要看你的阅读偏好。有人喜欢有故事情节的散文,有人喜欢哲理性强的散文。只要写的特别精致,我个人觉得都好。

一,有故事情节的散文,一般都有一个特点,引人入胜。喜欢故事的读者,可能更喜欢这类散文。

如果是喜欢有哲理、信息量大的读者,可能更喜欢没有故事情节的散文。

二,散文不同于小说。散文由于篇幅限制,有的散文里故事情节比较完整,但属于精致小故事;有的散文故事情节并不完整,属于跳跃性的文字。在断断续续中让读者产生更多遐想。

总之,有些阅读偏好是平时养成的。看你平时喜欢阅读有故事情节的散文,还是更偏重于没有故事情节的散文了。


止水如心


散文分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三大类。

叙事散文以写事写人为主。特点是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可以边叙事边抒情,也可以叙述完事情后再抒情。

抒情散文以写景,写事为辅,写景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去挖掘,思考,想象展开抒情,写事不要求写具体,完整。

哲理性散文,从一件小事入手,从中挖掘事物的内涵,拓宽思路,展开丰富的想象,但哲理要令人信服,才感人。

但无论哪一种散文,都离不开故事情节。寄情于物,触景生情。否则,散文抒情就缺乏抒情的主体,显的整体空洞,失去活力。,


万德传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即选材自由,表达灵活(记叙,说明,议论,抒情依内容而灵活多变)但必须紧紧扣住主题(中心思想),不是把人与事物平放在那儿,不加修饰,干巴巴的几根筋,而是通过精雕细琢的打磨,刻画,塑造,活灵活现地展示给读者。例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作者选取抗美援朝战争三个典型事例(1,松骨峰战斗,2,马玉祥烈火中抢救朝鲜小孩,3,防空洞与战士谈话)通过生动的情节描写,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革命乐现主义精神。总结出一一我们的战士是敢可爱的人。倘若作者只把这三个典型事件摆放在文中,不加刻画,描写,没有故事情,文章还能感染读者吗?还能与读者产生共鸣吗?还能产生如此深远的反响吗?所以说,任何文学作品都应该突出中心,都应该有感人的情节,但是情节必须真实,不能虚构。都应该有积极向上的主导思想,客观地反映社会生活,砺人奋进的动力!‘





步兰香407


散文的文体比较自由,对有无故事情节的要求并不高。它主要表达的是作者的感情、观点,也就是通常说的形散而神不散。

好的散文取材广泛,联想丰富,意境优美,作者文笔挥洒自如。有些长篇的散文即使作者在时间,空间上的跨度很大,牵涉的事情很多,但始终围绕着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来写,不会让人感到丝毫的散乱。这就是人们喜爱它的缘故。



江鹤诗词


散文有故事情节和没故事情节不重要,这是我的观点。重要的是所谓散文或叙事、或叙物、或叙景、或叙人,皆可天马行空既行散而神不散,皆要为你的“点”服务,也就是中心思想。

散文的另一特点即有故事情节的一定要是事求实,不像小说那样,为了主题的服务而夸大,夸张,一定要从内心深处真情流露,感染了自己,才能感染读者,才能感染世人,才有生命力。象扬朔的巜荔枝蜜》一文,由蜜蜂想到蜜,透过荔枝树林看到劳动人民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就恰到好处地想到——她们在田间分秧插秧不也正是在酿造自己的蜜么!象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也是如此。

在写景方面,为了更好地拱托主题可适当的下点功夫润点色,夸张一点也无妨。

散文的另一个特点,写正能量的多一些,读后,令人感动、令人奋进、令人心旷神怡,……当然也有警戒世人的散文也有,鲁能先生就有这样的散文。


死不悔妀


我觉得散文这种题材还是略有一些故事情节比较好的。

我在学习散文的时候,老师教给我散文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形散而文不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作一篇好的散文,取材可以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一篇散文中,可以从一个人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先进事迹的片断谈起,时间上可以跨度几千年,空间上可以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

“形散”还体现在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总之,无论是叙事、描写或是抒情、议论、说明都能在中心思想的指领下,得到充分的发挥。

而“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立意的角度而言的,就是要求立意高远,主题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应围绕一定的中心,为中心思想服务。

而要有一个统一的中心,让文章的立意围绕着中心来进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有一个故事情节来带领着文章的推进,这种方式更灵活,线索看起来会更鲜明。


文人谈墨客


散文可分为四大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3、写景散文;4、哲理散文。按照其分类定义,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所以其故事情节非常明显,贯穿全文。抒情散文虽然有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更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

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不需要故事情节。哲理散文是通过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来表现主题,所以也要有简单的故事情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