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今年春節,不一般》

2020年的春節過的與以往有些不同,少了些開心團圓的氛圍,多了些恐慌。而我又多了一些經歷。

2020年我的春節我想用幾個關鍵詞來形容,風土人情、疫情、親情、友情。

風土人情。2020年的春節我去了東歐幾個國家,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奧地利。由於之前都是在西歐,飛機落地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時候,我有一些失望,東歐的經濟發展及城市建設確實比西歐有些落後,但是我讓自己沉下心來去了解各個國家及城市背後的文化。果然,生活在這裡的人要比生活在西歐的人熱情很多,雖然氣候很冷,雖然經濟略顯蕭條,但是他們遇到人總是笑臉盈盈,我去打聽附近是否有當地特色食物的餐廳的時候,他們總是微笑著給你很多建議,供你選擇“有個餐廳食物很好吃,但是那裡的人英語不好;有個餐廳是很多國際遊客喜歡光顧的,口味不錯,服務員英語也很好。”而且他們會很細緻的告訴你每個餐廳要怎麼過去,十分貼心。我很喜歡站在路邊觀察當地人的狀態,不說話只是靜靜的看著,不自覺的會露出微笑,被他們人與人之間那種既溫柔又很舒服的交往打動了?可能是吧。寒冬中,有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總是很難得,幸運的是,當我踏上多瑙河遊船的時候,我遇到了。坐在遊船上,曬著太陽,看著岸兩邊布達與佩斯的風景,聽著歷史講解,思緒似乎能回到幾百年前,想象著這裡發生的故事。在街上閒逛,我走進了一個教堂,不大,可以說很小。我靜靜的走進去坐下,坐在我左前方有一位女士,雙手緊握,面色從容,嘴裡喃喃細語,我不知道她在禱告些什麼,我好奇的看著她猜想著可能在她身上發生的事情,後來又進來一位白鬍子爺爺,他脫下帽子悄悄的坐下來,盯著眼前的十字架,只是虔誠的看著。我羨慕那些有信仰的人,大概是因為我沒有吧。在我看來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也是行為思想的引路人。回來之後,我跟老爸探討過這個問題,我崇拜那些虔誠的有信仰的人,但是作為這麼多年的無神論者,我無法去相信救世主的存在,老爸告訴我,你不一定需要去相信主或者神的存在,你需要學習和相信他們傳達的文化和精神,我覺得他說的是對的。我喜歡歐洲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我喜歡歷史,歐洲是個有歷史的地方,到了那裡總是能激發我很多的好奇心和學習的慾望;另外我喜歡那裡的生活狀態,輕柔的,微笑的,禮貌的,從容的、放鬆的……

疫情。在我出發去歐洲的時候,國內的疫情還沒有嚴重到現在這個地步,我剛剛落地布達佩斯之後,香港的銀行朋友發來微信問我“你們那邊還好麼?”我回復“還好,重慶暫時只有5例病患”。現在看來,疫情發展確實太快了。在國外的幾天,我無法感同身受國內疫情的嚴重性,直到我回國的前一天。去超市買水,商店的人看見是中國人進來,後退三步,戴上口罩。走在路上,當地人路過我們身邊的時候,整個人都緊張起來。機場的工作人員戴上了口罩,來機場的外國人沒有拿口罩的,把自己的高領毛衣翻上來擋住了口鼻。那時候,我只想早點回國早點回家,似乎在國外,我們給當地人帶來了一些負擔。我回國的當天晚上,老爸老媽幾經輾轉從唐山趕回來了,我們還在收拾東西的時候,老媽就宣佈了一件事情,我們要自我隔離,我們都是從外地回來的,不知道有沒有感染上病毒,我們不能出去,這是對其他人負責。頓時,老媽的形象一下就有那麼高那麼高那麼高。沒錯,疫情面前,需要所有人的通力合作。

親情。按照我們原有的計劃,本來我是最早回來的,然後是老爸,最後是老媽,但是在我回國的前一天,老媽做了一個決定,她和老爸在我回國當天一起回來,我當時人在國外也就沒有細問,就把他們的機票改簽了。他們回來之後跟我講了他們提前回來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覺得特殊時期一家人要在一起,要在一起互相照顧。確實,他們回來之後,我心裡踏實多了,不需要惦念。今天是我們不能出門的第五天,我還在讀老爸推薦給我很久了的一本書《格調》,寫的是關於階級等級的事情,他不希望我有階級觀念,但是需要了解每個階級的格局和思想,這樣在接觸不同人的時候才不顯得窘迫。我讀了大概1/3了,是一本有趣的書,我應該很快就讀完了。老媽每天都戴著眼鏡看新聞,偶爾跟我比一下背單詞,她考考我,我考考她,今天她想把她的電子琴拿出來練一練,不知道會是什麼曲目呢?老爸的生活顯得很豐富,看書、看電影、做飯、收拾房間、實在無聊了就去陽臺舉啞鈴。另外,我們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給姥姥打電話,姥姥的鄰居因為知道她的女兒女婿是從重慶回唐山過年的,又瞭解到重慶疫情比較嚴重,所以他們都不去姥姥家裡串門了,姥姥打電話來笑呵呵的說“他們自動屏蔽了我。”我們怕她一個人在家裡待著無聊,每天都會打電話跟她聊天,姥姥年齡大了,相同的故事每天都在講,我們每次都很配合的裝作從來沒聽過的樣子,她開心,我們也就開心了。

友情。我第一個要講的是我一個十幾年的朋友的小孩,他叫楠楠,今年4歲,他跟我叫付阿姨。我心情不好的時候,他會發語音過來“付阿姨,要開心哦,不要不高興”,我在國外的時候,他也會發語音過來“付阿姨,在外面要注意安全”。是個非常溫暖的寶寶。

我有個土耳其同學Eype,他曾經是我的同桌,跟我同年同月同日生,這是很奇妙的緣分。每年大年初一,他都會給我發信息“Happy Chinese New Year, Fu”今年也不例外,我在維也納時間大年初一早上八點收到了他的信息,我很感激他每年都記著這個特殊的日子。幾句問候讓我回憶起之前一起上課的日子,課堂遊戲的時候我總是能很默契的猜到他想說的話,在我做presentation之前緊張的抓緊時間記憶的時候,他會低下頭看著你說“Fu,come on, it’s OK”當我從臺上講完的時候,他會是第一個笑著鼓掌的人。是個溫暖的朋友。希望很快能收到他博士畢業的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