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辞灶“送神早,接神晚”习俗知多少

今日农历腊月廿三

小年到!


闽南辞灶“送神早,接神晚”习俗知多少


在闽南

小年也被称为“送神日”

到底送的是何方神圣呢?


闽南辞灶“送神早,接神晚”习俗知多少

农耕时代生产力水平较低

吃上饱饭是每户人家的一大事

老百姓们会在这一日祭拜灶神

在闽南

送神除了送灶君公

还将民间百神送上天

也就是将家中所奉祀的所有神明全部送上天庭

因此闽南人管这日为“送神日”

又因这一习俗在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尤为隆重

也被称为“小年”

可以这样理解

小年=祭灶日=送神日

闽南辞灶“送神早,接神晚”习俗知多少

灶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

史前人们烤炙食物、防御野兽等的火堆

就是原始的“灶”

而对灶神的崇拜就始于此

《礼记·祭法》中“王为群姓立七祀”

灶被列为祀典的七祀之一

“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柴”就排在首位

自古家家户户都需要个大灶头

可见灶有多么重要

闽南辞灶“送神早,接神晚”习俗知多少

再问你个问题

你知道你们家一家之主是谁吗?

不是你爸,也不是你妈

而是这位大神——灶君公

闽南辞灶“送神早,接神晚”习俗知多少

“举头三尺有神明”

你这一年来的言行举止

这神界大佬可是了如指掌的

要对他好点,小心他跟天公打你的小报告

闽南辞灶“送神早,接神晚”习俗知多少


看了半天是不是搞不懂本君到底在说什么?

往下看你就知道

灶君公是谁?

家里的守护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玉帝会在家家户户都派驻监督员以监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这位监督员也就是灶君公了。灶君公负责掌管各家的灶火,是司饮食之神,晋以后演变为代天监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掌握一家寿夭福祸大权,乃一家之主。

灶神是男是女?

关于灶君公的传说,各家有个话,但其在中国古代民间诸神中资质算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早在夏朝就已经是民间所广泛尊奉的大神了。有的说灶君公是黄帝、炎帝神农的“火官”祝融等中国古代神话人物,有的说是苏吉利、张单等凡化仙男性神,还有的说是女神、是老妇,因此民间常见的有灶君公和灶君婆并坐,也有灶君公一人。

闽南辞灶“送神早,接神晚”习俗知多少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从何而来?

司马彪在《庄子·达生》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 灶君公多被认为是很有范儿的“小白脸”,一个大男人却长得像美女一样迷人。古人怕家中女人被这美男子勾了去有“男女之嫌”,只限于男子罗拜灶王爷,女子打扫炉灶,因此旧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忌讳。

在闽南,因男子大多常年离家在外,家中只能由妇女祭灶送神了。男子们想到一办法,将灶君王小白脸后生形象改为黑脸阙咀的怪蜀黍样貌,才得以放心出门,再也不怕“水某跟人走”了。据悉,同安民间泥瓦匠就有一把敲砖瓦的凹形工具,俗称“阙咀将军”,盖灶君之诨号也!

闽南辞灶“送神早,接神晚”习俗知多少

灶君公的工作是什么?

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

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

灶君公左右随侍有两神,其一捧着“善罐”,另一则捧着“恶罐”,分别将这户人家平日的行为记录到存于罐中。到了腊月廿三灶君公及诸神就要回到天庭向玉帝禀报人间善恶,由玉帝来决定来年对这家吉凶祸福。

述职后得到玉帝指令的灶君公到了正月初四与诸神一同来到人间,因而有送神接神的习俗。待到年后诸神再度回天庭之时,只有灶君公继续留在家中厨房掌管的大小事,因而称得上是家里的保护神。

《敬灶全书》说:“灶君乃东厨司命,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

闽南辞灶“送神早,接神晚”习俗知多少

什么时候送神?

农历廿三\\廿四

《泉州府志》提到送神祭灶的时间:“廿四日,或廿三日”。日历上也有分腊月廿三“北方小年”、腊月廿四“南方小年”。可究竟是哪天呢,说法不同。

“北三南四”

旧时民间十分重视祭灶,初为夏祭,后改为腊祭,尧舜时已盛。相传在先秦时,南方的劳动力被派往北方做苦力,由于路途遥远,他们春节回家比北方人要晚一天,祭灶日也随之晚了一天。

又有一说法:古人认为天就像一个盖子盖住大地,大地由八根擎天柱擎住了天(《淮南子》中都有明确记载)。而这些擎天柱大多是北方的高,南方的低。南方离天较“低”,因此南方的神明回天庭的路自然较远。到了宋朝,就有腊月廿四过小年送神的记载。

闽南辞灶“送神早,接神晚”习俗知多少

“官三民四船五”

由于古代等级观念强,北方受官气影响较重,清雍正皇帝为减少开支在腊月廿三坤宁宫祭神时顺便拜了灶君公,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廿三祭灶。百姓只得退后一天,腊月廿四。但民间普遍流传着官家多有作恶,需提前送神上天求得灶君公奏报时多说好话的说法,也就是“恶人先告状”了。又因为沿湖居民和水上船家较多,船家来不及回到岸上不得不再推迟一天,腊月廿五。就有了“官祭三,民祭四,王八祭五,鳖祭六”之说。

但《五经异义》指出北方地区和官府其实是选择在二十三日“阴阳”交介的时间送神,即廿三日亥时进入二十四日子时的交界时间,因此严格来说依然是廿四日送神祭灶。

闽南辞灶“送神早,接神晚”习俗知多少

“闽南送神”

在闽南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送神晚,接神早”,一般在腊月廿四下午到黄昏入夜前送神,人们认为:由于灶君公是一年一度回天庭述职,述职时是按地区分部门进行的,闽南人多用佳肴款待灶君公多拍拍马屁,希望他能在玉帝面前言好事(金门则是上午送神,他们认为“早送神,占好位”)。

众神都回天庭过年了,所以又有这样一句歇后语“十二月廿四——无神”(形容人无精打采)。

闽南辞灶“送神早,接神晚”习俗知多少

这个“神”该如何送?

“请神容易送神难”

闽南俗语中“送神风,接神雨”, 人们认为恭送灶君王及诸神回天庭的这天下午往往会刮风,有“一路顺风”之意,而正月初四接神这天,如果有雨昭示着来年风调雨顺。清末《温陵岁时记》:“送神:……其日恒多风,至接神日多雨,故云送神风接神雨。又是日煮蔗糖,估浮图七级,家家买之以祀焉。”

贴神像

旧时,有的人家会在自家灶骹(闽南话:厨房)设置灶王龛,供上灶君公的神像。有的会在这一天把供了一年的灶王爷的画像取下来,然后虔诚的放入灶膛焚烧,以此来恭祝灶王爷升天。还有的干脆直接用红纸写上“灶君司命”贴在灶的上方,当灶神来拜。

闽南辞灶“送神早,接神晚”习俗知多少

送“神马”

对神明十分敬重的闽南人怎么可能让一年回一次天庭的灶君公徒步回天庭呢?旧时若是贴神像的人家,往往会在灶君旁画两匹马作为坐骑;而厚礼数的人家还要焚烧一副刻有“云马”的木刻,让灶王爷舒舒服服地回天庭。后来简化为神马纸,即黄纸上印白云、马匹、车辆、轿子,画中有人牵着云马,还有人专门挑着行李,祭拜后将神马纸焚烧,作为护送神明上天的交通工具。

又说送神时,鸡既可作牲礼又可带路,为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因此在送神日时会有的人家会供奉一盘鸡,也有的是让孩子抱着鸡跪于大人之后,男主人斟酒叩头后执酒浇鸡头。若公鸡 扑楞有声,说明灶君公已经领情。

闽南辞灶“送神早,接神晚”习俗知多少

吃“甜头”,讨好灶君公

传说灶君公述职时一旦哪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因此民间送神时除了三牲五果外,还会供奉甜食类供品,想方设法讨好灶君公,“吃了人家的嘴软”灶君公就不好讲坏话啦。还有的地方直接将糖抹在灶君公嘴上或用糖堵上灶王爷的嘴吃“甜头”,不让灶君公到玉帝面前说人们的不是。

“年兜年兜,糕饼祭灶”,闽南人会选在送神日蒸糕做粿,并在碗糕和甜粿上“点红”以敬奉神明,希望灶君公来年回家能带来福报;糖塔、麦芽糖、番薯粉芡等,一来甜了灶君公的嘴,黏了灶君公的心,二来设下“阴谋”让灶君公吃了后嘴巴粘住或口齿不清,使得玉帝就听不清那些对各家不利的话。除此之外还有用汤圆的、用猪油的、用酒的,特别是那些做了亏心事的人,更是乐此不疲。闽南人家为了让自家神明上天庭述职的同时顺便带满金银财宝回家,因此有些地方还会炒米粉来供奉,以求来年可以财富滚滚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古早灶台越来越少,祭灶仪式也就越来越淡了。但闽南人会在这日准备些甜食,图个吉利,也成了小年的食俗。

闽南辞灶“送神早,接神晚”习俗知多少

送神后要做什么?

百无禁忌|除陈(尘)布新

人们认为,灶君公和诸神回天庭后,各种凶神恶煞也都休假了,因此小年之后到除夕前的这几天是不可多得的好日子,百无禁忌,称百岁日。按照闽南旧俗,送走家里的灶君公和诸神后,即使搬移物件也不怕冲犯家中神明,方能百无禁忌的放心搞卫生了,叫做掸尘/扫尘。扫尘也就是在年末岁首之际把陈旧的东西(尘与陈谐音)不论是家中的污迹脏垢,还是旧岁中是是非非,一切“穷运”“晦气”“霉气”统统扫地出门。宋朝《京华梦粱录》描写腊月扫尘节:“不论大小人家,俱洒门前闾,去尘秽,净庭户。”

闽南辞灶“送神早,接神晚”习俗知多少

小年、祭灶、送神

这是一场生活与人情的仪式

人们在这日回顾这一年来的德行与过错

清扫一年来的丧气霉气

好吃好喝供奉“一家之主”

这种仪式感也透露着绕有意思的人情趣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