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分享《漫長的告別》


好書分享《漫長的告別》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好書是雷蒙德·錢德勒的《漫長的告別》。

本書曾在1954年獲愛倫·坡最佳長篇小說獎,亦是錢德勒代表作。作者的雄心抱負與自我揭示在主人公——高貴偵探馬洛身上引發了極其強烈的共鳴。故事圍繞紐約上流社會人人意欲掩蓋事實,唯獨馬洛一意孤行尋找真相的情殺案展開,黑道白道、政界警界上演著一幕幕糾纏交錯、汙濁墮落的戲碼。隨著真相的逼近,馬洛意識到,從被捲入這場陰謀的那一刻起,他就在與這場對友情、愛情的雙重背叛做著最漫長的告別。

小說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一位名叫馬洛的私家偵探,在一個偶然的場合認識了一個叫特里的酗酒男人。馬洛由此被牽扯進一場謀殺案,為了弄清楚真相幫助特里找出真兇,還他清白馬洛與黑幫周旋,被警察威逼捱揍,被上層大佬警告。最終查出真相卻是一名深陷情感矛盾的貴婦一手操縱的,最後真兇畏罪自殺,特里從詐死中復身出現在馬洛眼前。

然而,與馬洛的最初相識只是特里高超演技下的一段小表演,為的就是讓馬洛成為解決自己麻煩的那個合適人選,他卻躲在了遙遠的幕後。馬洛最後的無限失望體現在了這段臺詞裡,“你深深地打動了我,特里,憑一抹笑、一額首、一揮手以及在安靜的酒吧獨自喝幾杯酒。我們友誼還在時倒還不錯。別了,朋友,我不說再見。我在別有深意的訣別中說過再見了。那時的我道別,感覺很悲哀很寂寞很決絕。”

馬洛真的很讓人喜歡。既因為他不畏強權,不受利誘,這樣的品質,估計只有是作品中的虛構人物,才能淋漓盡致地體現。又因為他推理能力出眾。在作家羅傑•韋德死後,韋德家裡的僕人坎迪,做假證誣陷馬洛是殺人犯,馬洛根據印象還原出了事發現場,戳穿了坎迪的謊言。馬洛簡直太酷了!他既給人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愣小子的感覺,又能夠察人所未察,見人所未見,哪怕一絲一毫的馬腳都能看穿。原來,聰明是可以和五大三粗的硬漢同時捆綁到同一個人身上的。他就像個渾然天成的浪子偵探,以嘲諷的態度過著無所謂的落魄生活。

小說中精彩的部分很多,但整體的行進卻顯得平靜從容,出場人物都帶著各自的故事,從隻言片語中可以看到他或她們心中的貪婪,冷酷,沉淪,渴望,頹廢,每個人的身上都有缺陷,沒有一個完整的人。

文中的一句話,也很讓人記憶猶新。“說一聲再見,就是死去一點”。而整本書最後一句話說道:‘所有那些人我都再也沒見過--除了警察。還沒想出什麼招兒跟他們道別。’當特里回來以後,馬洛和他見了一面,從此以後,再也沒見過了。這兩個人的相遇與離別總是那麼的與眾不同。當你很想見一個人的時候,卻見不了了。

這背後,是浮華世界的譏諷與空虛。馬洛對壓制他的警察說,像我這樣的人,這樣的職業,哪一天隨便死在一個巷子角落裡也是平常,不會激起任何浪花,也不會有任何人因此而生活崩析。是的,他獨身,沒有家,他看似放棄了自己,卻反而純粹、堅持。

向死而生的正義會得到伸張。在一條艱難兇險的路上,他筆下出現了有職業操守的警察,他說這個警察有三個孩子,無非想本分做事而已。有良知的黑社會老大,儘管浮誇腹黑信口雌黃,但竟然為了兄弟暗度陳倉。老道持重的檢察官,原來默默佈局幫助清白。甚至連兇手本身也服藥自盡,犯盡罪孽後留下入心的自白。特里在英國戰鬥時,把德國人扔過來的炸彈接起拋出,救了一戰壕的兄弟,自己被半空炸裂地雷毀了半邊臉,留下神經疾病、一身白頭和半臉傷疤,他一輩子就做了這一件好事,但也足夠了。

善良之間的報答,以及對正義的擔當,特里也許軟弱不爭、隨波逐流,但馬洛帶著這個世界回應了他,錢德勒以上帝的視角寫著這世界的混亂、腐敗不堪,他說警察痛恨犯罪,但犯罪不是病,只是症狀,是這個世界發病的症狀,但他最後還是給了好人一個圓滿的回答,也許這正是他對這世界寄予的希望。

錢德勒和馬洛,看似漫不經心、灑脫疏離,但為了成就整個故事,為一個好人刨根問地,置生死於度外,卻擊中了人心。他們內心有一團熾熱,壓抑卻渴望。活著總要有個理由,也許是錢、也許是權、也許是妥協。也許是追隨內心硬漢的情懷。

得到是為了失去,相遇是為了別離。怪不得連村上春樹也將這本書讀了十二遍!每每陷入困境,村上春樹便打開這本《漫長的告別》,說一聲再見!

好了,節目到這裡就接近尾聲了,感謝您收聽本期夢翼書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