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為何批判中國只有朝代的輪迴,卻無真正的歷史?

中國歷史從本質上看是沒有歷史的,它只是君主覆滅的一再重複而已,任何進步都不可能從中產生。幾千年的中國,其實是一個大賭場,惡棍們輪流坐莊,混蛋們換班執政,炮灰們總是做祭品,這才是中國歷史的本來面目。事實上,中國任何一次革命都沒能使這個歷史改變

——《法哲學原理》

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8.27―1831.11.14),著名的德國哲學家,黑格爾主義代表了19世紀唯心主義運動的巔峰。他的思想也廣泛的影響了後世的費爾巴哈、馬克思、恩格斯等眾多著名哲學家的哲學思想。

黑格爾為何批判中國只有朝代的輪迴,卻無真正的歷史?

▲黑格爾

黑格爾主義的一大貢獻就是為哲學領域增加了歷史向度,使更多人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哲學史觀念不應當只有哲學觀念,還應當具備人類理智體系的演進觀念。

然而,作為樹立了全新哲學史觀的哲學名家黑格爾卻曾尖銳地批判中國只有朝代的輪迴,卻沒有真正的歷史。這個觀點也令後世許多人拿來批判中國的歷史進程。

這是怎麼回事呢?這要從黑格爾的兩部著作《法哲學原理》和《歷史哲學》說起。

《法哲學原理》

黑格爾為何批判中國只有朝代的輪迴,卻無真正的歷史?

▲《法哲學原理》

《法哲學原理》成書於1821年,是黑格爾本人將自己在柏林大學任教期間的講義彙編成的一部哲學著作。

這是一部系統闡述黑格爾關於法律觀、道德觀、倫理觀和國家觀的著作。

在分析中國歷史的時候,黑格爾的觀點比較明確,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歷史和中國沒有什麼關係”,或者批判中國為“不歷史的帝國”。

黑格爾通過傳教士和探險家編譯的著作來了解中國,比如在《歷史哲學》中提到的馬可波羅。然而這些著作都無法準確反應中國的實際情況。又由於蒙元和滿清作為外來者入主中國,不但沒有促進中國的發展,反而對中國文化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使黑格爾堅定的認為,中國式大家長制的神權專制制度不會產生真正意義上的歷史。

所以,黑格爾才會在《法哲學原理》中寫下開篇那句震驚世人的評斷。

《歷史哲學》

黑格爾為何批判中國只有朝代的輪迴,卻無真正的歷史?

▲《歷史哲學》

《歷史哲學》的內容本也是黑格爾在柏林大學任教期間的講義與演講錄,由於這些講義同樣代表著黑格爾主義的重要思想,於黑格爾去世後的1837年,被人整理出版,是為《歷史哲學》。

《歷史哲學》在分析東方世界的時候,同樣名句頻出。但是否定中國歷史的主旨和《法哲學原理》中的觀點卻沒有任何改變。

比如,緒論中關於中國的歷史這樣寫道:

這部歷史,在大部分上還是非歷史的,因為它只是重複著那終古不變的莊嚴的毀滅。那新生的東西憑籍勇敢、力量、寬大,取得了先前的專制威儀所佔據的地位,隨後又走上衰退的老圈子。

這裡所謂的衰退,並非真正的衰退,因為在這一切不息的變化中,還沒有任何進展。

黑格爾非常堅定的認定中國沒有真正的歷史,這是為什麼呢?

黑格爾的歷史觀和資本主義興起的時代

黑格爾認為,歷史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量變到質變的辯證發展過程,是一個因果承續性的系列,應該用合理性與現實性的觀點去觀察歷史現象。他首次提出探究歷史發展終極原因的問題,並認為人的需要是推動人們創造歷史的動力。

黑格爾的歷史觀與他所處的時代的侷限性就是他批判中國沒有歷史的原因。

黑格爾認為歷史是一個向上發展的過程,只要過去的都可以被稱作歷史,但是隻有促進社會進步的歷史才是有意義的歷史。中國經歷2000年的封建社會卻沒有任何一次變革促進中國社會進一步發展,所以,中國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歷史。

黑格爾有這個觀點無可厚非,黑格爾生於1770年,卒與1831年,當時的歐洲社會已經經歷過工業革命的洗禮。原來的社會關係被摧毀,新的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已經確立,機器逐漸代替人工,地理大發現也已完成。

歐洲靠劫掠全球完成了早期的資本積累,大刀長矛在西方的堅船利炮下不堪一擊。代表工業文明的西方人在全球剝削農業文明和原始部落,肆無忌憚地在全球打殺搶掠。而經歷數千年風雨的中國,在這場競賽中被歷史較短的西方世界打的體無完膚。

黑格爾為何批判中國只有朝代的輪迴,卻無真正的歷史?

▲工業革命中產生的蒸汽機

黑格爾去世的1831年,古老的中國尚未經歷第一次鴉片戰爭,整個中國文明在封建社會的末期蹣跚不前,只等著工業文明的大炮送來最後的喪鐘。

黑格爾可能無法料到,在他去世9年以後,先進的西方人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

在他去世81年後,中國蹣跚的建立了自己的資本主義政權。

在他去世118年後,中國打敗了所有曾經蹂躪過她的侵略者,建立了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政權,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在他去世180多年後,中國已經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躍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工業門類齊全,國力昌盛,正穩步邁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

黑格爾錯了嗎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無法去評判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是不是錯了。

但是我知道,黑格爾的歷史觀不是那麼的正確。

叔本華就曾批評過黑格爾,說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只是一種粗糙的唯實主義,是有機的構造歷史。

而深受黑格爾思想影響的馬克思更是提出了一個更加客觀的歷史觀來解讀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歷史唯物主義。

黑格爾為何批判中國只有朝代的輪迴,卻無真正的歷史?

▲馬克思

馬克思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角度解讀了歷史發展的進程,而不是籠統把歷史歸類為有意義的歷史和無意義的歷史。

也就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生產關係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黑格爾從傳教士和探險家的作品裡瞭解了一個不全面的中國,同時對比於中西方歷史發展的速度,得出了一個偏執的結論。

但他忽視了封建中國作為農業社會,其小農經濟的穩定對國家政權穩定的重要性,這是不同於西方海權世界靠血腥的掠奪積攢發展資源的兩條路子。

他也同樣忽視了明朝中後期,同西方世界一前一後,中國一樣擁了有璀璨的資本主義萌芽,只不過由於中國歷史的推進,這個萌芽被扼殺在了搖籃之中。

當然了,這是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相互作用的結果。就如同沒有小農經濟的西方世界,在走上掠奪之路後,整體社會發展的方向都是為掠奪做準備一樣。

事實證明,中國在破除小農經濟走上工業化發展道路以後,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在短短40年間就幾乎走完了西方數百年的發展道路。

我們不可能苛求黑格爾開了天眼去評判自己身後的歷史,不論如何,黑格爾作為一名偉大的哲學家,都將以自己獨到的哲學思想,流芳於後世。

我們都應向他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