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做过什么事或说过什么话令你最难忘?

千寻的小伙伴


看到这个题目,马上做了收藏。

回味以往,小学作文当中曾经多次写过我的母亲,但从来没有写过我的父亲,或许这是我内心一隅的遗憾。感谢题主的机会。

我的父亲今年已经78岁,身体还算硬朗。爷爷奶奶一生育有七个儿子,一个女儿,父亲排行老四。这个大家族是典型的贫农家庭,或许在那个年代是他们沾沾自喜的资本。愚昧的贫穷限制了追求,爷爷奶奶反对儿女们出门谋生,做买卖。贫穷的家境导致孩子们娶媳妇都成了问题,最终我的三伯一生未娶。

而父亲也是三十四岁才和母亲结婚。母亲是四川人,目不识丁,也是因为山区的贫穷养活不了人,由舅舅带着来到河北平原,报着平原日子富裕的愿景,经人介绍半袋小米,十几斤粮票就嫁给了比她大十岁的父亲,熟不知这些都是爷爷奶奶向邻里八家借来的。其实我的母亲更是一个可怜的女人。

父亲对爷爷,奶奶是十分孝顺的人,对叔叔大伯也是很重感情,但对母亲脾气很是不好。听母亲说我小时候因为生病输液,她忘了一个药液瓶没拿回家,挨了父亲一顿打。现在想想都是穷闹的。

其实,我七岁以前,一直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估计怕母亲带我走了吧😂。所以这段时间无论是对父亲还是对母亲印象很是模糊,和他们的记忆零零散散。一直到上小学,我是被母亲连拖带打的,回到了自己的家。

在我印象里,父亲和母亲总是吵架,经常把家里锅碗瓢盆砸得一塌糊涂,我和小我三岁的妹妹蜷缩在角落里流泪。我的脾气不好,我想也是受他们当时的影响。那几年,父亲为了生计,常年也会去外边工地上干活,可母亲说没有哪一年能从外边拿回大钱,招工的人说的挺好,但最终给不了钱,上当受骗。所以在我小学四五年级时候,基本上靠地里收支维持生计。父亲好像有点不靠谱,因为拆卸未响的哑炮,把左手炸的血肉模糊,失去两根半手指,这更注定了父亲一辈子在土里刨食。

当我有把力气的时候,每逢休息,就会跟着父亲去地里干农活儿。父亲是村里人公认的农活行手,但他总没有丁点儿耐心教我怎样去做,总是这儿不行,那儿不好的批评,所以大人干活我总留心去看,生怕父亲挑出我一堆的问题。我想他总认为自己儿子理所当然应该会的。

父亲念过两年小学,会写自己名字。但从来不读书看报,所以我也不知道他认识多少个字。只记得一次考试老师让家长写意见和签字,我央求躺在床上看电视的父亲给我写两句,最后逼急的父亲拿枕头朝我扔了过来。也就因为那次以后,每次的家长意见和签字,都是我偷偷代笔交差。

父亲从来不过问我的学习,但是时时会偷偷塞我零花钱。我在小学五年级转到县城一所小学读书,我甚至怀疑父亲根本不知道我上几年级。小学毕业后,我考取了县里最好的中学。一个月后,父亲从乡亲那听说我在最好中学读书,高兴的不得了,买了一大袋西瓜那是他特有父爱的表达吧。

上了初中,因为家里条件有限。莫名其妙地报考了中师,那时的我根本不知道中师是干什么的,只知道不是高中(母亲不同意我上高中)。在外地中师三年,父亲又淡出了我的视野。只记得后边几年家里疯狂的种了好多药材,尤其到了收获时节,需要一锹一锹的把地整个翻过来。印象当中,劳累的父亲坐在地头,猛吸几口旱烟,皱纹已悄然布满父亲的脸。

毕业后,我分配到偏远的乡村小学教书,平时吃住在校,只有假日回到家里,帮父母做些农活儿。几年后,父亲张罗了我和妹妹的婚事,我也已为人父。此时的父亲愈显苍老,腰已不再挺直,步子也开始变得蹒跚,父亲真的老了。不知从何时起,父亲大事小事总是问我,你说怎么办?

时光匆匆,父亲成了这个大家族中最长寿的人。一路走来,虽然你我平平淡淡,但每每想到有父亲在,我很心安。


小郭匆


我的父亲是一位勤劳、善良宽容、热心的人。

父亲勤劳能干。从我记事起,我从没有看见父亲睡过懒觉,天不亮就起床,扫院子,打水,下地干农活,父亲一生不辍劳作,直到八十岁去世。他年纪大了,我们不让父亲劳动。父亲勤劳惯了,父亲给我说:“我觉得蹲在大街上玩儿不得劲儿,还是干点活儿好。”

父亲善良宽容。这是我后来听父亲给我说的。有这样一件事:村里有个人去赶集,集上有人借了这人一块钱,结果这人认错了人,认为是我父亲借的,给父亲要钱,父亲给这人说没去赶集,更没有借过钱。这人硬说父亲借的。父亲就给了这人一块钱。后来,借钱的人还了钱,这人又把钱给了父亲。我听后就觉得很气愤。不在于钱多钱少,而在于你没给他借钱,凭什么给他钱!这事我是做不到的,不知你们是否做到?

父亲还是个热心的人。村里的红白喜事,父亲都要去帮忙。谁家有家庭矛盾,父子不和、兄弟不合、老人赡养、邻居矛盾,父亲都要去给说和调解。

父亲在我心中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他高尚的人格一直影响着我。

在我小时候,父亲就教育我们说“:要有生活的本领,要掌握生活更好的技能!”


小荷风采


我的父亲就是地地道道 本本分分的农民!真是靠双手辛苦一辈子供应我们姊妹六个!我是七零后,那时候计划生育好严,爸妈为了生个儿子付出了太多,再苦再累再穷他没向别人借过一分钱,一直告诉我们,不要轻易去借钱,只要自己努力,什么都不会缺的。



弘扬日记


我爸爸对我说:我这辈子搞了三次传销。

反正没笑死我,都是亲戚朋友拉他去的。

期间也花了不少钱,有一段时间我压力也挺大的。

我老爹是个开车的,开了20几年车。

他平常没事喜欢唱歌,拍抖音,而且还有很多粉丝。

右手纹了一只下山虎,胸前纹了一只老鹰。

平常逢年过节可以叫两桌的兄弟过来吃饭。

他精通多地语言,是个社会人。

幽默风趣,生性豪爽,喝酒都是用大碗,可以喝好几大碗。

我在妈妈的关怀下,却是个妈宝男。



散发阳光的大帅宝宝


我父亲起先在一个私立澜泉中学(名校曲靖一中前身)当事务主任,在档案馆,我发现过他的许多照片和手迹那时他每月薪资是12块大洋。挍长是东陆大学毕业(云大)的后任民国时期的民众教育馆馆(建国后的文化馆的前身)长。父亲民国时期读澜泉中学时是个热血青年,发表过许多诗作,他写得一笔好字。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被派去中国远征军做随军记者,从前线发了很多图片和新闻登在那时的省报上,他留下了八开薄纸订的大剪报本,上面贴满了他的作品。还看到过他蹲在滇西龙陵菘山的战壕掩体下拍着电讯稿的照片,旁边趴着许多用枪瞄准崧山日本人的碉堡的国军士兵。父亲是位值得我敬仰的人!




阿鼎AD


我的父亲,姊妹五个,他排行老小,爷爷奶奶,还有姑姑,都很宠爱他。

父亲性情温和,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工作单位,人缘儿都非常好。因为在供销社工作,亲戚朋友托他买东西,他是能帮则帮,从来没有嫌过麻烦。

父亲非常孝顺,奶奶和爷爷住的房子,都是他出钱,找人帮忙盖的。而且每天下班以后,先去看望爷爷和奶奶,然后才回自己的家。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姑姑生病以后,父亲跑前跑后,把医生请到家里,为姑姑治病,一直到治愈。他用行动诠释了对父母的爱,对手足的情深。

重男轻女在农村很普遍,可是我的父亲,对待自己的女儿们,是捧在手心里的爱,他不但照顾我们的衣食住行,而且根据每个孩子的喜好,指定将来的发展方向,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去看外面的世界。

我很感激我的父亲母亲,他们虽然很普通,但是他们教会我,应该做一个正直,善良,有爱心的人,一个遇到困难,永不言弃的人!


雅轻


我的老父亲已经去世八年了,父亲是一个老革命,曾经参加过解放战争,解放后一直为党工作,记得母亲说过,文革时父亲也被批斗过,父亲任劳任怨,批斗父亲也不争辩,是母亲嘴碴子好,硬把父亲给救回来了,父亲没事了,还继续为党工作,我记得母亲说过,当时的父亲从来没有从国家往家拿一点东西,而是把家里的东西往外拿,母亲说起这个事情时,总是很激动,说父亲有点傻,父亲一辈子大公无私,鞠躬尽瘁为国家工作,从来没犯过错误,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一个人,我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正好单位领导挺重用我,给我安排了一个很有油水的工作,父亲语重心长的和我说,咋家可是祖祖辈辈贫下中农,清清白白的,咋们可不能犯错误呀!就这句话,我就听透了父亲话的含义,我没有说什么,但是我明白怎么做,我记得当时有个人曾经给我20万的好处,让我帮他办一件事,我当时手都吓哆嗦了,20多年前,那时候20万是什么概念,就相当于现在200万,我看都不敢看他了,说你赶紧走,我不会帮你的,我甚至有点发怒的样子喊他走,他走了,因为有父亲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响,我害怕,那时候年纪还小,后来在工作中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但是每次遇到时,我都会想想父亲对我说的话,我都会婉言拒绝,所以在工作中从来没有犯过大的错误,也曾经被同事说过,我傻,哎,傻就傻吧,起码说我现在活的坦然,可能受父亲的影响吧,父亲对我们也很严厉,记得我家当时孩子多,只要父亲一回家,我们都马上安静下来,都认认真真写作业,父亲曾经说过,我没有文化,我不能让我的子女和我一样,因为当时父亲有时候去外地开会,不认识几个字,有时候连路标都不认识,很苦恼,开会时记会议记录,父亲都是用他自己才能看懂的方式记,很多字不会写都用圈⭕代替,有时候拿回来我大哥大姐就念着念着就哈哈大笑,父亲就很尴尬,很害羞😳的样子,那时候的父亲最可爱了,母亲就会在旁边训示他们,说你的父亲就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所以才希望你们好好学习,这件事情对我们影响很大,所以我们兄妹基本都考上了大学,当时老师和乡亲们都说,我家孩子脑袋瓜好使,其实也不尽然,也许与父亲的教导有关,父亲最大的特点是能吃苦,不挑吃不挑穿,因为我家孩子多,父亲对母亲也好,每次吃饭,父亲都不吃菜,把菜留给我们吃,父亲有时候也给母亲夹菜,可能是怕母亲也舍不得吃吧,可是他自己却不吃,我记得父亲总是穿那件黄色的旧军服,还有一件兰色的中山装,脚上一双黄色的大棉靴,我刚上高中时住校,那时候就有很多同学穿皮鞋了,每次看到人家在哪儿打鞋油,擦皮鞋,我就想,我也想有双皮鞋,黑亮亮的多好看呀,有一天,父亲骑自行车骑了60多里路来看我了,给我带来妈妈做的好吃的,还给我带了一双我梦寐以求的黑皮鞋,我高兴坏了,可是父亲还是穿着那双都快坏了的黄胶鞋,我很感动,下决心一定好好读书,报答父亲母亲,父亲老了,也还是那样简朴,记得当时我们姐几个都住楼了,唯有父亲和母亲还住在地房里,每次回家,早上很早父亲就起来烧暖气,等我们起来时屋子已经烧暖和了,后来二哥从外地回来,说什么也不让父亲母亲再住地房了,给父亲母亲买个二楼,父亲母亲才搬到楼上住,可是父亲母亲却说住不习惯,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看似平平淡淡,但是他身上所具有的品德,却让人敬畏,是我们现在很少看到的那种高大上。虽然父亲一辈子没少吃苦,没少挨累,但是父亲乐观,心态好,活到八十一高寿,每每我们兄妹到一起,谈起父亲,都会说,咋们都不如父亲伟大。



木子晓雯


我的父亲是一个不太爱说话的人,但是他说起话来道理是一套一套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还有就是我父亲特别孝顺,我的爷爷在我初中的时候去世的,身体不好的那段时间他经常不顾店里的生意(父母在宁波做生意)回家看爷爷,给他买吃的,陪伴他,爷爷去世后就剩奶奶一个人了,父亲就把奶奶接回我们家了(之前爷爷奶奶有自己的一间小屋),一有空就回来看奶奶,奶奶晚上起夜怕她不方便,父亲就和奶奶一起睡。

父亲对我说过让我印象最深的话就是我高考的时候,我压力非常大,怕自己考不好,辜负他的期望,他对我说:“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考不上没关系,考不上还有你爸爸在,你不优秀,我们也爱你。”



阿星别闹127


小时候父亲在我心里是无所不能的神,现在他在我心里仍然是面对生活从不言败的英雄。

01爸爸骑着自行车送我去上学。

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就去镇上的中心小学读五年级了,那时候年龄小还不会骑自行车。爸爸每天骑着二八老式自行车风雨不断来回接送我上下学,父亲自行车的后座是我这辈子坐过最温暖的地方。

02在村口等我的那个人。

我家在西北的一个小山村里,学校都在镇上距离家里有五六里的路程。上了初中以后我就开始自己骑自行车上学了,晚自习大概八点半才结束。夜幕中大老远就能听到父亲叫我的声音“豆豆、豆豆 爹在这里!”。初高中六年时间,不管冬天有多冷爸爸总会在村口等我。

03爸爸一直是最懂我的那个人。

小时候家里经济上不是很宽裕,吃穿用度上比不了现在的孩子。有一次跟着爸爸妈妈去舅舅家拜年,舅妈让我脱掉鞋子坐到炕上暖和暖和,我死活也不上去。爸爸瞬间就明白的我的窘迫,我脚上穿的袜子有几个脚趾头漏出来了,所以不敢脱鞋。过了几天,爸爸去街上赶集给我买了一双新袜子。

04爸爸也会有办不到的事情。

高二第一学期开学的时候,老师让买几本辅导书。其中有一本绿皮的化学辅导书要三十多块钱,父亲拿着那本书和书店老板讲了很久的价钱。父亲当时看着我愧疚的表情,还有和书店老板讲价时有些卑微的神情让我心疼。

05爸爸说“我是最厉害的”。

高三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一直提不上去,老师明里暗里说我是烂泥扶不上墙。在一次政治课上老师更是点名道姓地说我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一直以来积压的情绪让我不堪重负。中午回家的时候爸爸一个劲儿的给我夹菜,看着碗里的饭菜我突然抱着父亲放声大哭。这时候爸爸说“你在爹心里是最厉害的,大不了再复读一年”。




06爸爸背过身偷偷抹泪。

结婚的时候我二十五岁,那时候真的是太傻太天真觉得就算结了婚也可以经常回家来,还没有什么离别的伤感。在被大家簇拥着走出屋子的时候,我看见爸爸一个人转过身去直到我上车之前也没有再看我一眼。

07“我好得很,你要照顾好自己”。

结婚以后并不是我想的那样可以经常回家去看看父亲,尤其是现在分隔两地好久都见不了一面。在电话里爸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啥都好,好得很,啥都不缺。你要顾好自己,按时吃饭,吃好点”。



结束语:都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这句话大概是真的。


如花阿姨


我父亲在我心中是一个坚强的人,虽然脾气暴躁,但是对于生活,无论是苦还是甜都不卑不吭。

他,生于五六十年代,仅差几分与大学失之交臂,成了一个落榜的高中生;当过五年兵,没有出路回家耕田;回来没过多久,爷爷去世了,所有的重担落到他的身上,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本来有出去闯的机会,但是却因为家里的问题,不得不留在家中。就耕那几亩地,却要养活一大家子人。后来我出生后,生活稍微好转,我父亲外出打工,不是什么轻松活,做苦力,常常因为工作连午饭都没有时间吃。但是,每次回家,拿钱给我妈的时候,脸色都是神色飞扬的,仿佛他去做的不是苦力。但是我知道,我父亲在外面吃了不少苦。后来我初中时他失业了,那时候家里一下子没有了收入,真真切切感受到父亲老了十岁。虽然我父亲经历了很多苦,很多的难,但是他从来没有在我们面前喊累,多少苦难他都是自己硬吞。幸好,上帝看到了这么努力的父亲,没有让他的努力白费,在他踏入老年时终于不用为生活奔波。我父亲不止一件事或是一句话令我难忘,而是他的一言一举,他这一生的经历都在影响着我。他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遇到困难不要退缩,生活总有顺心的地方,它并没有那么可怕,向前走就对了。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