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張價格40.25萬!“幣王”大黑拾為何如此值錢?看看你家有嗎?

人民幣作為我國的法定貨幣,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曲折發展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的直接見證物,而其票面圖案及印製工藝也是反映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發展變化。因此,人民幣歷來備受收藏家青睞,而就在去年的保利秋拍上有這麼一張紙幣以單張40.25萬元成交,62年升值4.0萬倍。這張紙幣就是大黑拾,那為什麼大黑拾升值這麼快呢?


紙幣印製背景特殊

新中國成立之初,第一套人民幣由於版別多、面額大以及防偽功能差等問題,急需要設計第二套人民幣代替,但是受到當時我國國內印刷技術和生產能力等等的限制,我國政府向蘇聯尋求幫助。1952年,在“三種鈔票” (三種面額的鈔票為:叄圓、伍圓、拾圓) 問題會談過後,第二年,中央領導批准委託蘇方代印叄圓券和伍圓券。

1955年3月1日,第二套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流通,其中有叄圓、伍圓兩種蘇聯代印的鈔票。面額比較大的拾圓的版樣1955年2月1日才交付給蘇方。而真正大黑拾背流通還是在1957年12月1日。

製造工藝精緻

大黑拾的製造工藝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手感十分不錯,凹凸感很好,這是其他幣種所不能夠比的,最為難得的是在當時的時代下,大黑拾的人物和水印都是十分清晰的。在當時的時代下就可以看到其收藏價值。

被迫收回,存世量少

1964年,中蘇關係惡化,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限制期限收回之前所發行的大黑拾。因此,大黑拾的存世量特別少。“物以稀為貴”,大黑拾的收藏價格就不言而喻了吧!

“大白邊”的特殊歷史見證

大黑拾,其紙幣長寬為10X85mm,成為我國五套人民幣中長寬篇幅最大的一張,正面左側有國徽固定水印、三字冠、七號碼、膠印四色、凹凸印各二色,由於整張圖案正反面呈黑色故俗稱“大黑十”,四周尤其左邊有較寬空白邊也是二版“大白邊”的由來,其特殊性更是見證了當時的歷史背景。雖然只流通了6年半,但是確實是當之無愧的“鈔王”。

如今的人民幣收藏市場中,藏品種類也是非常多,大家一般在收藏的時候都會注意每套藏品的圖案、面額、年號等,但是同款藏品,也有其細微的差異,這個大家很少會去注意,雖然是很細微的差異,但是往往這很細微的差異決定了其不同的市場價值和升值空間。所以大家平時還是要細心觀察。仔細留意。

大家有什麼看法也可以寫在評論區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