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文子的告白》中高超的作画,以及感性与速度在动画中的体现

《文子的告白》可以说是石田祐康最早期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诞生于2009年,它描述了一个单纯直率的女孩文子两次向心爱的男生隆告白却惨遭拒绝的故事。

聊聊《文子的告白》中高超的作画,以及感性与速度在动画中的体现

《文子的告白》

在《文子的告白》这部作品中,故事成为了陪衬,高超的作画表现以及感性与速度感的塑造才是整个动画的核心。那么下面我们从动画中的一些细节,来聊聊关于《文子的告白》这部动画中所展现的高超的作画以及感性与速度感吧。

高超的作画表现

《文子的告白》这部动画就故事而言,只是描述了一个少女两次向心爱的男孩告白却仍被拒绝的故事,整个故事精简明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但与动画中简明的故事不同的是,在这部作品中,动画所采用的作画可以算是它的一大亮点了,甚至有不少观众在看过这部动画短片之后,都会认为这是一部以炫技为主的动画短片。

聊聊《文子的告白》中高超的作画,以及感性与速度在动画中的体现

动画中高超的作画又主要体现在繁多的动画张数以及画面的合理透视与夸张感。

繁重的动画张数:《文子的告白》这部作品总共只有2分24秒的时长,除却结尾的名单部分,整部动画主体也就2分14秒(总计134秒),而就在这134秒的时间内,动画总计作画1131张。

聊聊《文子的告白》中高超的作画,以及感性与速度在动画中的体现

而就目前的tv动画来说,一般都是每秒24(动画中每一个静止的画面),但因为画面可以重复利用,所以画面张数一般都是8张(这就是所谓的“一拍三”),再算上动画中某些固定场景,比如动画中角色站立很久这种类似的画面,会导致动画中每秒的张数可能会更少,因此一般动画作品中的动画张数要低于8张/秒这个理论标准线。

所以,《文子的告白》在134秒内动画作画1131张,平均算下来也达到了8.5张/秒,可以说是已经超越理论上的标准线了,甚至可以说相比于其它一般的作品,它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了,毕竟很多动画作品都是低于理论标准线的。

聊聊《文子的告白》中高超的作画,以及感性与速度在动画中的体现

动画中的每一帧,相当于电影胶卷里的每一格镜头

因此,就动画帧数这一点来讲,《文子的告白》中超越理论标准线的动画帧数,既是动画质量的保证,也是动画中高超作画的一种体现。

画面的夸张以及透视感:《文子的告白》是一部采用了日式夸张画法的动画,将整个角色进行了适度的夸张化,特别是文子狂奔的那一段画面,动画对于背景的特写以及透视(粗略来说,就是近大远小)的构造都非常彰显绘画的功底。

比如下图这个画面,以老奶奶为中心,两旁的房屋都呈现一种不平行的拉缩,然后慢慢消失于一点,构建出画面中的三角形,这就是动画中对于场景透视的表现。

聊聊《文子的告白》中高超的作画,以及感性与速度在动画中的体现

除此之外,相比于静止画面来说,运动画面更需要绘画者对于人体肌肉结构、人体运动形态以及透视的把握要求更高。

聊聊《文子的告白》中高超的作画,以及感性与速度在动画中的体现

而在动画中,文子狂奔的那一段画面里,动画将文子的身体比例夸张化,拉大了文子下半身与上半身的身体比例,然后将观众视角转为从下到上,从而营造了一种文子朝着我们跑来的一种画面,增加了画面的冲击感,从而避免了观众对于动画中文子“长时间”的狂奔产生一种疲劳感。

动画对于画面的适度夸张与透视的把控,让观众在感受画面夸张化带来的视觉冲击的同时,保证了画面的完整与合理性,又保证了观众的视觉感受,这就是动画中高超作画的另一种体现。

聊聊《文子的告白》中高超的作画,以及感性与速度在动画中的体现

总结:《文子的告白》整个动画的高超作画体现在繁重的作画张数以及画面的适度夸张和合理透视这两个方面,在增强运动画面对于观众的冲击感的同时,又保证了画面的完整与合理性以及观众的视觉感受。

感性在动画中的体现

从故事类别上来讲,《文子的告白》是围绕着告白而展开的青春喜剧,整个故事是通过文子的告白惨遭拒绝而开启的,同样是以文子的第二次告白被拒而结束的。

但这两次告白却是不同的,尽管男主隆的两次拒绝都是“抱歉,我现在要集中精神打棒球”,但文子两次告白的语句以及被拒绝后的神态表现却都是不同的。

聊聊《文子的告白》中高超的作画,以及感性与速度在动画中的体现

第一次告白:文子第一次向男主隆告白时,说的是:“我喜欢你,和我交往吧”,这时候动画对于文子的神态的描绘是有些忸怩,害羞的,从文子略带红晕的脸上可以看出,此时文子的情绪还酝酿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的,直到被拒绝之后,文子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开始狂奔,从而引起了整个动画画面的转换。

聊聊《文子的告白》中高超的作画,以及感性与速度在动画中的体现

第二次告白:对比起文子的第一次告白,文子第二次向隆告白时,说的是:“以后我每天早上给你煮味噌汤”,从语气上来看,文子表现的要委婉的一些,这也是动画对于文子内心不安的一种暗示,经过第一次告白被拒绝之后,文子再次面对着隆,情绪难以抑制,从画面中满面通红的表现也可以看出,这时候的文子情绪远比起第一次的告白更加激动与不安。

聊聊《文子的告白》中高超的作画,以及感性与速度在动画中的体现

这也导致了文子第一次告白失败后是狂奔,而第二次失败后,就是直接昏倒了过去,而文子的这种情绪的逐渐递增正好与现实世界中表现相呼应,这也是动画中对于感性的塑造,让故事呈现一种“哦,就应该是这样”的合理性,从而引起观众与动画之间的更多共鸣。

聊聊《文子的告白》中高超的作画,以及感性与速度在动画中的体现

总结:《文子的告白》中的感性来源于文子两次告白,并且被拒绝之后的神态以及表现,而这种感性给予了观众更多的对于动画的共鸣。

速度感在动画中的体现

从节奏上来说,《文子的告白》是一部以快节奏为主的动画,而这种快节奏又主要体现在动画对于速度感的塑造。

在动画中,从文子告白惨遭拒绝之后,开始狂奔的那段画面来说,整个狂奔的过程从00:15持续到01:48,用时93秒,占据了整个动画的69.4%,而这个狂奔的过程就是动画对于速度感塑造的最主要的部分。

聊聊《文子的告白》中高超的作画,以及感性与速度在动画中的体现

在动画中,一般对于人物运动的速度快慢的体现都在于背景画面的变化,也就是背景画面的拉缩。从下图中可以看到,远处的背景呈一点式消失,这就是运动画面中常用的背景画面的拉缩,来体现物体的速度感。

聊聊《文子的告白》中高超的作画,以及感性与速度在动画中的体现

除此之外,在文子狂奔的这个过程中,除开画面背景的拉缩所体现的速度之外,

画面镜头的来回切换也是动画中速度感的另一种体现

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子在狂奔的过程中,镜头多次切换,从第三人称的视角切换到第一人称视角,最后再次切回到第三人称视角,通过这种人物视角的来回转换,动画将文子狂奔时的带来的速度感诠释给观众的同时,还给观众带来了画面上的视觉冲击感。

聊聊《文子的告白》中高超的作画,以及感性与速度在动画中的体现

动画中人物视角的转换

总结:《文子的告白》中速度感体现在文子狂奔的过程中,动画通过背景画面的拉缩、画面镜头的来回切换,将文子狂奔时的速度感展现出来的同时,还带给观众运动画面上的视觉冲击。

综上所述

结合以上动画中繁重的作画张数、画面适度夸张与透视、文子两次告白与被拒绝时的神态表现、文子狂奔的过程中背景画面的拉缩以及画面镜头的来回切换这几点来看,《文子的告白》这部作品包含了高超的作画,以及动画所特有的感性与速度感,并通过这种特点,让观众在对于动画产生共鸣的同时,享受运动画面所带来的视觉冲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