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和孫皓同是亡國之君,為啥劉禪能保住性命,孫皓卻被殺啦?

愛車E族3


很歷史上三國鼎立局面最終以司馬篡魏而結束。蜀漢和東吳則作為失敗者淪為了歷史的配角。很多都奇怪,為何蜀漢後主劉禪和東吳末代皇帝孫皓同為亡國之君。但他們的待遇卻相差如此之大。劉禪兵敗國滅後被曹魏封為安樂公。但孫皓卻只被封為歸命侯呢?兩人同為皇帝,為啥兵敗投降之後,同人不同命呢。具體原因有三。

一、收買人心

劉禪的蜀漢政權雖然最早出局。但早出局有早出局的好處。歷史上在鄧艾偷渡陰平,擊敗諸葛瞻直奔成都後,劉禪就有了投降的打算。當時蜀漢大軍皆遠在劍閣無力回援,所以劉禪在統一了朝堂的意見後就開城投降了。按理說劉禪一個亡國之君,就該任由曹魏捏扁搓圓。但曹魏卻善待了劉禪,其主要原因還是為了廣收人心。這個人心有蜀漢舊臣的人心,也有東吳的人心。畢竟蜀漢舊臣曹魏還需要用。而東吳還沒有投降,曹魏要善待劉禪給東吳做個樣子。這樣一來在以後東吳滅亡之際也不會殊死一搏。很可能會主動投降,畢竟有劉禪這個前車之鑑嘛。

二、身份地位不同

蜀漢和東吳雖然同為割據政權之一。但事實上東吳的皇權遠沒有蜀漢那麼名正言順。就拿當初稱帝來說,劉備因為是漢室後裔,所以在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後,劉備有足夠的理由稱帝自立,傳承漢室的國祚。但孫權就不同了,孫權稱帝名不正言不順。他既不像曹丕一樣有漢獻帝禪讓,又不像劉備一樣是漢室後裔。所以孫權稱帝最晚,並且一直以來東吳皇權就被蜀漢和曹魏詬病。而且在剛開始孫權還像曹丕表示過稱臣,這就代表東吳孫權在身份地位上不如蜀漢劉備。自然劉禪和孫皓投降之後,他們的封爵也各不相同。

三、品性相關

劉禪和孫皓的封爵與他們主宰一方時期的所作所為也有很大的關係。劉禪雖然並不英明神武,而且還有些寵信宦官影響蜀漢朝局。但總體來說劉禪雖無大功,但也無大過。只能說他是一個平庸的皇帝。總的來說曹魏對劉禪並無多少惡感。孫皓則不同了,孫皓喜好聲色犬馬,不修德行,性情暴虐,導致東吳官場黑暗,民間百姓困苦不堪。甚至有傳言,有人稱孫皓命人將水流引入宮中,如果對後宮哪一個姬妾看不順眼,馬上殺掉,扔進水中。如果有人敢看孫皓,就會被剝掉麵皮,或被挖掉眼睛等等。因此孫皓為人被很多晉朝臣子所厭惡排斥。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司馬炎。所以孫皓投降後,司馬炎僅封其為歸命侯。

當然了,或許這也和劉禪與孫皓投降的對象不同有關。畢竟劉禪投降的曹魏。而孫皓投降的對象是晉朝。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孫皓被殺?《三國演義》都不敢這麼寫,雖然只有一句簡簡單單的“帝封孫皓為歸命侯”,但也足以證明了:孫皓的結局還是和歷史上一樣,被遷居到洛陽,封歸命侯,四年後就去世了。

不過孫皓雖然沒被殺,但他在洛陽的日子卻是生不如死。除了在三國四末帝中地位最低之外,所得到的待遇,就連一個有錢人家都不如。


三國四末帝

首先是劉協,公元220年禪讓曹丕,“奉帝為山陽公,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

公元234年,劉協去世,享年五十四歲,“魏青龍二年三月庚寅,山陽公薨。自遜位至薨,十有四年,年五十四歲,諡孝獻皇帝。八月壬申,以漢天子禮儀葬於禪陵,置園邑令丞”。不但以天子禮下葬,還有守陵人,而且劉協在山陽國內懸壺濟世,和妻子曹節逍遙自得,十分愜意,現河南焦作一帶還留下了不少關於劉協的傳說。


第二是劉禪,公元263年蜀漢滅亡,劉禪全家遷居洛陽,“封安樂公,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僕百人,他物稱是。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

公元271年去世,享年六十五歲,“晉泰始七年薨,追諡思公,子劉恂承襲爵位”。雖然也是亡國之君,但考慮到蜀地不安穩和江東還未歸降的原因,司馬昭也給了劉禪不小的待遇。雖然只能在洛陽居住,但所用物資一律提供,子孫封官,入主魏廷。

第三是曹奐,公元265年禪讓於司馬炎,“封魏帝為陳留王,邑萬戶,居於鄴宮,優崇之禮,皆仿魏初故事”

公元302年去世,享年五十八歲,“是歲,陳留王薨,諡曰魏元皇帝。”由於晉承魏統,對於魏國末主自然是極盡優待,除了和劉協一樣的待遇外,還封王,建陳留國,讓曹奐住於鄴城。雖說是變相的監視,不過陳留是曹操起兵之地,鄴城是魏公國都,也算是厚待了,而且由於保護措施做得好,陳留國一直保存到了南朝才滅亡。

最後就是孫皓了,公元280年東吳滅亡,全家遷居洛陽,“皓舉家西遷,以太康元年五月丁亥集於京邑。四月甲申,詔曰:“孫皓窮迫歸降,前詔待之以不死,今皓垂至,意猶愍之,其賜號為歸命侯。進給衣服車乘,田三十頃,歲給谷五千斛,錢五十萬,絹五百匹,綿五百斤。”皓太子瑾拜中郎,諸子為王者,拜郎中。”

公元284年死於洛陽,享年四十三歲。從司馬炎的詔書可知,孫皓因為勢窮而降,被封歸命侯,有定製地給錢給糧,還給田地自己耕作。相比前三位都有食邑收入的優待,孫皓一家只能自力更生,靠著每月朝廷的供給生活。雖然司馬炎不至於連所房子都不提供,但這房子一不能變賣,二不能租賃,只能給孫皓一家居住,相當於囚禁了。

而且孫皓在四人之中,壽命最短,在國亡後只活了四年就死了,沒諡號、沒追封,只是記載說葬在了河南某地。可見孫皓在亡國的生活實在是難過,司馬炎把他從天堂拉下了地底,順帶還踩了兩腳洩憤。



一貳一橙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不要把道聽途說或小說裡的東西當成歷史和正史。

孫皓沒有被殺,也沒有人打算殺他,他活得好好的,是在投降西晉4年後病死的。

孫皓其人

孫皓是東吳的最後一任皇帝,他執掌東吳時,非常殘暴,看誰不順眼就殺人。


孫皓是在大臣濮陽興和張布的擁戴下才登基的,孫皓登基後,剛開始表現還不錯,不過撐不了多久,立刻顯出來原形,變得荒淫無道。濮陽興和張布非常後悔擁立孫皓,孫皓得知消息後,馬上殺了濮陽興和張布。

為了鞏固自己的帝位,孫皓將自己的幾位堂兄弟都處死。

孫皓原本很非常有待史官韋昭,很欣賞的才華,他知道韋昭不會喝酒,於是在宴席上偷偷用茶替換酒,避免韋昭喝酒。不過儘管如此,韋昭還是因為寫東吳國史而忤逆了孫皓,最終被孫皓殺害。

孫皓的寵妃派人到街市搶劫,被司市中郎將陳聲查獲,寵妃很不高興,於是在孫皓面前說陳聲的壞話,孫皓大怒,下令鋸斷陳聲的頭,將他的身體扔到荒郊野外。

孫皓還發明瞭很多殘忍的殺人方法,如把鋸條燒紅,再鋸斷人的頭顱。另外還喜歡剝人面皮,砍人雙腳。

孫皓酷愛殺人,他也對殺人這件事樂此不疲。有誰忤逆了他,輕則砍頭,重則滅族。

孫皓在西晉壽終正寢

279年12月,西晉伐吳,水陸並進,進攻東吳,西晉攻勢迅猛,吳軍節節敗退。280年5月初,孫皓被迫出城投降。

孫皓來到西晉都城洛陽後被晉武帝封為歸命侯。不過孫皓卻非常嘴賤,屢次用言語挑釁西晉君臣。

有一次晉武帝宴請孫皓,他指著孫皓的座位說:“朕設了這個座位以等待你已經有很久了。”孫皓說:“我在南方,也設了這個座位以等待陛下。”

西晉開國功臣賈充對孫皓說:“聽說你在南方挖人眼睛,剝人面皮,這是什麼樣的刑罰?”孫皓說:“有臣子敢於弒君人,就對他用這種刑罰。”這是在暗諷賈充殺害曹髦之事。賈充當然聽懂了,於是他沉默不語,孫皓則臉色不變。

雖然孫皓非常嘴賤,不過好在晉武帝是個寬容的皇帝,並沒有責怪孫皓。晉武帝也沒必要殺孫皓。孫皓已經是階下囚了,還能翻出什麼樣的浪花?即便孫皓在東吳時非常殘暴,那也不是晉武帝關心的事,所以晉武帝根本不會殺他。

根據正史記載,孫皓在洛陽待了四年之後病死,時年42歲。

皓以四年十二月死,時年四十二,葬河南縣界

所以,孫皓投降後,根本沒有被殺,而是自然病死的。


袁衛宇


關於這個問題,末將從三個方面來作答!

第一:人物性格

我們不管劉禪和孫皓的真實內心是怎樣!僅從他們的表現來看:劉禪是憨厚、純良;孫皓是殘忍、殺戮。

人物性格就決定了亡國後孫皓的日子比劉禪難過。

第二:天下形勢

蜀國先被滅亡。劉禪在決定投降之前,確實不少人表示擔憂,畢竟鄧艾的部隊已經突破綿竹、兵臨廣漢了,他們擔心魏國不會接受投降。

瞧周就進行了一番分析:就算蜀國亡了,吳國還在,魏國並沒有統一全國。所以魏國需要拿蜀國來做個表率。魏國不僅要接受投降,還得把蜀國的投降派吃好喝好的供起來。

也正如瞧周所說,魏國接受了蜀國的的投降,並且也好吃好喝的供著。以此來加深吳國投降派的思想。

第三:真實情況

蜀國投降後,劉禪被封為安樂公,於公元271年去世。劉禪的最好幾年日子也算過的不錯。

再說孫皓,孫皓投降後待遇等各方面雖然差了許多,但孫皓並不是被殺死的。

公元280年,迫於北方強大的軍事壓力,孫皓選擇了投降。之後孫皓遍居住在洛陽,於公元284年病逝。



左將軍


劉禪和孫皓同是亡國之君,為啥劉禪能保住性命,孫皓卻被殺啦?


眾所周知,三國末期,隨著蜀、吳兩國人才的凋零,蜀國、東吳先後被滅國,並俘虜了兩國的君主,雖封他們為王侯,但同樣是亡國之君,劉禪的爵位不但比孫皓高,而且最後劉禪還能善終,而孫皓則被殺,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小編認為,這與兩人的性格、時機以及傳承有關,具體原因是:

一是因為劉禪的身份是漢室宗親,並且是主動投降;而孫皓則是孫權之孫,並且是被迫投降。我們知道,劉備一直以皇叔身份自居,就是因為他不但姓劉,而且還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所以劉禪是根正苗紅的官後代。並且蜀國一直自詡為正統,雖然在司馬家族眼中蜀國是偽政權,但也是漢室宗親的皇家血脈。劉禪還是在姜維帶領幾萬人馬可以抗爭的情況下,自願主動投降的。可以說,劉禪非常識趣,誠意滿滿,司馬昭知道劉禪胸無大志,並且在蜀中少有作惡,因此厚待劉禪。而吳末帝孫皓出身東吳,沒有名分,也沒有大義,是真正與是司馬家族爭天下的勢力。當時三國歸晉已是大勢所趨,但是孫皓卻帶領吳國勢力強力抵抗,在兵敗無援的情況下,被迫向晉武帝投降,並且孫皓在吳國實行暴政,人心盡失,所以,司馬家族為了作給天下人看,從而後待劉禪而不待見孫皓。

二是因為劉禪比孫皓更聰明,懂得韜光養晦,保護自己。劉禪樂不思蜀的典故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都以為他是個傻子,其實是大智若愚。蜀國被滅國後,劉禪來到洛陽為了自保,一直很低調,韜光養晦,見到魏國的任何高官,裝的傻里傻氣的。有一次司馬昭宴請劉禪在宴會期間演奏蜀中樂曲,在座的以前蜀漢官員都面露傷感之色,唯獨劉禪怡然自若。司馬昭見到,便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念蜀?”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正是這句話讓司馬昭消除了對他的戒備之心。所以司馬昭對劉禪很放心,認為他是一個沒心沒肺的庸才,從而沒有加害與他。而孫皓就不一樣了,他被押到洛陽後,並不知道收斂。先是諷刺權臣賈充,後又怒懟司馬炎,絲毫不像一個亡國之君該有的態度。孫皓被俘虜後,在晉國大殿朝見到晉武帝時,晉武帝對孫說:“朕設了這個座位以等待你已經有很久了。”孫皓說:“我在南方,也設了這個座位以等待陛下。”正是因為孫皓的口無遮攔和大不敬,最終只活了四年便“突然離逝”了。

三是兩人投降的對象不一樣。蜀國劉禪投降的時候,是向魏國投降,當時的皇帝是曹奐,雖然當時司馬昭掌權,但是劉禪被視為漢室宗親,所以魏帝曹奐仍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優待劉禪。而東吳滅亡後,司馬炎已經篡魏自立,建立西晉,東吳孫權投降的是西晉,並且孫皓沒有根正苗紅的背景,所以司馬炎只能以亡國之君的下場對待他,根本就享受不到劉禪的待遇。

所以,綜合以上幾點,小編認為,無論是從身份、投降的態度、投降的對象等方面來說,劉禪都比孫皓佔有先機,並且劉禪大智若愚,知道低調。無論什麼時候,低調往往就是自保。

  


葛大小姐


想活就別死,留心看歷史。面對生死,曾是帝王也會選擇保命要緊。同樣是三國時期的亡國之君,劉禪得善終,孫皓卻被殺,決定他們命運的司馬炎為什麼會厚此薄彼?

一、同為亡國之君修為卻有差異

劉禪,《三國演義》中多以無能之輩待之,而史料記載劉禪還是很厲害的。諸葛亮曾經在劉備面前誇獎劉禪:“很驚歎他的智慧度量,進步很快,遠遠超過了自己對他的預期。”劉禪支持北伐,通俗講就是開疆拓土,此舉屬於有志帝王的基因。劉禪在諸葛亮死後,還逐步不動聲色的取消了丞相之位,分化了權力結構。在從其執政來看,劉禪穩坐皇位四十年,是三國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在中國歷史上在位四十年也是一個很高的記錄,這顯然不是一個平庸之人能夠做出的。

孫皓,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陳壽對他有如此評價:皓之淫刑所濫,隕斃流黜者,蓋不可勝數。是以群下人人惴恐,皆日日以冀,朝不謀夕。其熒惑、巫祝,交致祥瑞,以為至急。昔舜、禹躬稼,至聖之德,猶或矢誓眾臣,予違女弼,或拜昌言,常若不及。況皓兇頑,肆行殘暴,忠諫者誅,讒諛者進,虐用其民,窮淫極侈,宜腰首分離,以謝百姓。既蒙不死之詔,復加歸命之寵,豈非曠蕩之恩,過厚之澤也哉!總而言之,是個名符其實的暴君,狠辣、荒淫、迫害忠良,可謂壞事做絕。

二、同為亡國之君投降方式不同

263年,面對魏國派出來的強大軍力,鄧艾偷渡陰平,劉禪還有姜維在劍閣的幾萬人馬可以抗爭,蜀國大臣商量來商量去,相處的最好辦法是劉禪投降,屬於自願投降。來到洛陽後,又有了樂不思蜀的故事,讓司馬昭對劉禪絕對放心。

天紀三年(279年)冬天十一月,晉武帝令鎮軍將軍司馬伷、安東將軍王渾、建威將軍王戎等分六路大舉伐吳,一路遭遇吳國抵抗。天紀四年(280年)正月春天,實在抵擋不住才投降的。況且在投降後還要嘴硬。司馬炎說我在洛陽給你設下這個座位很久了,孫皓還反唇相譏說我也在南方為你設了這樣一個座位。這種情況下,司馬炎沒殺他已經算客氣了

三、同為亡國之君出身高低不等

從身份上講,雖然兩人都是君主,但名分還是有差別的。劉禪的蜀國一直自詡為正統,雖然在司馬氏眼中蜀國算是偽政權,但起碼還有些漢室宗親的皇家血脈,又打著恢復漢室的旗號,可以說,還是有一定法理性的。

東吳的孫皓卻是野路子出身,要名分沒名分,要大義沒大義,是司馬氏眼中真正的偽政權,其地位還不如袁術。袁術起碼還有傳國玉璽和響噹噹的四世三公招牌,袁家又門生故吏遍天下,孫家當年不過是攀附袁術的一個小嘍囉。從名分上來講,孫皓的地位比不上劉禪,待遇自然也有差別。

四、同為亡國之君威信各有不同

劉禪主動投降後,南中都督霍弋割據南中地區,堅決抵抗。霍弋提出條件,除非魏國善待主上,否則拒不投降,曹魏(司馬氏掌權)因此優待劉禪,封劉禪為安樂公,讓他頤養天年,招降了霍弋。

孫皓則不然,晉國滅吳國時,孫皓帶領吳國抵抗激烈,加上孫皓執政時沒幹過什麼好事,民眾本就怨聲載道,早就受夠了這樣一個暈君,更別說以順從晉為代價為孫皓求情了,怪也怪在孫不得人心。






媚眼兒看史


雖然同為亡國之君,劉禪和孫皓卻大有不同。

劉禪主動獻城,孫皓被動而降

劉禪是在蜀國尚有抵抗能力的時候,看清了形勢,獻城投降。而孫皓是在頑強的抵抗後,吳國已經沒有一戰之力,不得以為了保命而投降。因此,兩個人投降後的待遇也不相同。劉禪受封為安樂公,而孫皓只封了個歸命侯,公是比候要大上一級的。

劉禪泰然處之,孫皓死鴨子嘴硬

劉禪和孫皓在心態上大不相同。劉禪投降後能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定位,作為亡國之君,越是胸無大志,只顧享樂,就越不會被猜忌。“樂不思蜀”的做派,又何嘗不是劉禪處世的智慧呢?而孫皓在投降之後還嘴硬,司馬炎說我在洛陽已經早就給你留好座位等你了,他還調侃說,我在東吳也留了同樣的座位給陛下。你都到了人家地盤了,還說這些有的沒的啥用?孫皓顯然是看不清形勢,只圖嘴上痛快。

心態的不同也導致了二人不同的命運。因為劉禪是想通了主動投降的,所以能夠在異國他鄉安然的享受餘生,而孫皓是被逼無奈投降的,所以就很是想不開,言語間頻頻觸怒當權者。孫皓是怎麼死的史上沒有記載,但他投降之後沒活幾年,年僅42歲就死了,想來是非正常死亡。胖子認為,人一定要認清形勢,明顯事不可為,自己已經是案板上的魚兒還總瞎蹦躂,肯定是沒好果子吃的。


胖哥侃歷史


在古代,封爵有等級之分,其中按地位高到低分別是公、候、伯、子、男,而劉禪受封的等級則比孫皓高一個等級,其中:

蜀漢後主劉禪放棄了抵抗。蜀漢滅亡後,劉禪移居魏國都城洛陽,封為安樂縣公,建安樂公國,食邑萬戶,都安樂縣,子孫世襲。

吳國被西晉所滅,孫皓投降西晉,被封為歸命侯,進給衣服車乘,田三十頃,歲給谷五千斛,錢五十萬,絹五百匹,綿五百斤。子封中郎,孫封郎中。

那同是投降,為何存在不同等級,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1.蜀漢正式滅亡,開始了三國時代一統的序幕。在此背景下,雖然司馬氏消滅了蜀漢,但是,東吳依然是一個強勁的對手。厚待蜀漢後主劉禪,有助於分化和瓦解東吳的抵抗,也是做給東吳看得。

2.司馬氏將蜀漢後主劉禪封為安樂公,可以籠絡原蜀漢地區的將士。

3.稱帝不夠名正言順的,劉備稱帝,是因為他是漢室後裔,並且其以復興漢室為目標。至於曹丕建立的曹魏,在名義上也是東漢漢獻帝禪讓的,所以也是比較名正言順。至於東吳和孫權,則是半路出家,曾向曹魏集團低頭,而後才自立門戶,相比之下,名不正言不順。

4.劉禪雖然能力不強,是一位中規中矩的皇帝。而孫皓沉溺酒色,專於殺戮,昏庸暴虐。

5.已經終結了魏蜀吳三國時代了,司馬炎對孫皓完全沒有必須厚待的必要性了。


愛汕美食


汗,誰告訴你孫皓是被殺的?

既然邀請了我回答,還是簡單解答一下吧:

一,蜀漢滅亡於公元263年,末代皇帝劉禪自動投降後被封為“安樂公”,後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善終。

二,東吳滅亡於公元280年,末代皇帝孫皓戰敗投降後被封為“歸命候”,四年後病逝於洛陽,享年42歲。

三,劉禪和孫皓的結局有3點不同

1.劉禪是主動投降的,假如他當時有與入侵的魏軍決一死戰的決心,鄧艾父子很難活著走出四川。而孫皓是與入侵的晉軍大戰後被西晉名將杜預殲滅了主力軍隊,大敗後無力再抵抗而投降的。

2.也正因為一個是主動投降,一個是戰敗後被動投降,所以他們兩人投降後受封的爵位也不同,劉被封的“安樂公”爵位等級比孫的“歸命候”要高。

3.劉禪最終“樂不思蜀”地活到了64歲,在那個年代,算是高壽了,所以應該是壽終正寢。而孫皓死時只有42歲,記載為病死,至於是真病死還是死於他殺或自殺,那就不得而知了,總之屬於英年早逝。


上策視覺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淚。說起三國,就有道不完的故事,說不完的英雄。

而今天我要說的,不是英雄,而是劉禪和孫皓這二位亡國之君。

劉禪

說起劉禪,能立馬能想到樂不思蜀,那恭喜你,成語過關了。

電視劇上、小說上,甚至民間諺語“扶不起的阿斗”,是各種醜化劉禪,來凸顯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此間樂,不思蜀”幾乎已經成了劉禪終生的評定。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來看一下劉禪的在位時間,從公元223年繼位到263年蜀漢投降,共在位41年。

這是一個相當長的執政時間。我們知道孫權厲害,曹操都說“生子當如孫仲謀”,那麼孫權當政多少年呢?公元229年稱帝到252年病逝,共在位24年,還不如劉禪長。

也許你會說,劉禪有諸葛亮輔佐,諸葛亮事無鉅細,什麼都幫劉禪幹了,劉禪當然輕鬆。

同志,那可是皇權啊,哪個皇帝願意大權旁落?劉禪也是迫不得已,他想什麼都自己說了算,不想當兒皇帝,那也得翅膀長硬了才行吧?

並且公元234年諸葛亮就病死了,劉禪“僅僅”當了12年兒皇帝,自己掌權可是29年啊!別以為當皇帝容易,累的很!

在那個亂世,能執政如此長的時間,你說這是不是一種能力?

孫皓

再說孫皓,可能大家對這個沒有什麼印象,課本和電視劇裡基本也沒怎麼見過。

那為什麼說他呢?因為他跟劉禪一樣,也是亡國之君,只不過一個是蜀漢的亡國君,另一個是東吳的亡國君。

孫皓是孫權的孫子,是孫權三兒子孫和的兒子(好擰巴啊)。

少年孫皓雖說出身貴族,可一點沒享受到貴族的待遇,跟著不得勢額父親孫和顛沛流離,飢一頓飽一頓的,受了不少苦,吃了不少罪。

可亂哄哄的老孫家,稀裡糊塗把皇位傳給了孫休,孫休沒幹幾年就掛了,於是一個大餡餅就這樣砸在孫皓頭上。

剛開始兩年,孫皓好打算好好幹,光大老孫家的事業,可沒幹幾年,就漏了本性。

《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中記載了孫皓的“花式殺人法”,諸如扒皮、鑿眼、鋸頭、拋屍都是家常便飯,一言不合就得扒皮抽筋,你多瞅我一眼,我也得記小本本上,秋後不跟你算賬那就不姓孫。

就這樣在吳國霍霍了15年(居然這麼長),投降司馬家了。

對比

大家都投降了,論功行賞吧。

劉禪投降的快,又是漢室宗親,老曹得給幾分面子。

那個時候曹魏還沒滅,雖然司馬是老大,可名義上還是老曹家的天下,面子還是得給的。

於是,劉禪封了個“安樂公”,可不是安樂嗎。

又活了八年,公元271年病逝。活到65歲,快到古稀之年了,在那個平均壽命不到30歲的年代,已經很賺了。

在看孫皓,運氣就沒這麼好了。

他投降的就是司馬家的晉朝了,有區別嗎?區別大了。

劉禪投降的時候名義上還是三分天下的,魏國還在,是向老曹家投降的,司馬懿安撫劉禪也得給他個高規格。

可是孫皓是後投降的,並且西晉已經紮根牢靠了,你吳國不投降就打到你投降,你沒選擇的餘地,我不必在乎你的感受,給你個啥就是啥。

並且,孫皓實在是會做人。

受降儀式完成後,司馬炎跟孫皓說:“我在這早就給你設了個座位!”

孫皓一聽,立即回答道:“陛下,我在南方,也設有這樣的一個座位,一直在等待陛下。”

還戳破了權臣賈充的傷疤,往上邊撒了把鹽。

投降之人,按說應該夾著尾巴做人,可孫皓還是這麼高調,人家不給你小鞋穿?

於是,封了個“歸命侯”,比劉禪矮了一級。

又活了五年,就死了。至於怎麼死的,無從考證。《三國志·卷四十八·吳書三·三嗣主紀》上說“五年,皓死於洛陽”。

終42歲,比起劉禪那是差遠了。

你還覺得劉禪傻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