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一篇文学书评?

爱读书的毛荷西


文学书评的写作是需要一定的积累才能完成的,其中涉及到一些技巧、理论以及规则,自然也会有很多陷阱和误区。

所以,要想写好一篇文学书评,就要知道什么是书评,如何写书评以及什么样的“书评”作品是不合格的。

“书评”写作的三大误区

01

读后感

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写作训练的写手,认为书评很简单,看了一本书就可以去写。所以就让我们看到了市场上有很多类似“读后感”、“个人阅读感受”一类的作品,打着“书评”的名义,拉低了这一领域的门槛。

针对这种现象,需要牢记的是,“书评”评的是“书”,而不是读者的阅读体验。

举个例子,你看了一本书,感觉很震撼,于是决定写一篇书评。那么,你的侧重点是在这本书为什么会给人震撼,而不是它带给了自己多大的震撼。

前者是“书评”的侧重,后者是“读后感”的创作。这是必须要明晰的概念。

02

书籍简介与内容复述

很多写作者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写书评就一定要联系书籍讲述的内容,很多影评也是有这样的问题。

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所谓“书评”类的作品中出现了大段大段的内容复述,尤其是以小说类“书评”居多。

这样写作已经成为了一种套路,先介绍一下书籍的基本信息,比如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甚至其他人对其的评价、有关趣事,然后开始对小说的内容进行梗概式地概括,主人公、主要剧情等等。最后再升华一下这本书的意义,如何如何伟大、崇高。

这种模式是劣质“书评”的特征,有一点书评的影子,但实际上不是合格的作品。

针对这样的现象,需要记住的是,“书评”注重的是个人对“书”的评价,它是好是坏,它为何好、为何坏,它有什么样的地位,为何取得了这样的地位……

总之,介绍书籍的内容是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通过对书籍内容的介绍来提炼其中的观点。

如果可以将语言组织地清晰、明了,即使不去介绍书籍的内容又有何妨呢?

03

拆书稿

“拆书稿”是新流行的一种文本,主要是配合有声平台而出现的作品,但有些人用这种套路写“书评”,就出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作品。

“拆书稿”类似于软文,也就是广告,是一种商业文体,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导购买。

所以,其中很多内容都不会讲得很透彻,说得太明白就没有人去读原书了,甚至在有声平台播出的时候会构成侵权。

而“书评”不会对作品构成侵权,它代表的是写作者的态度,是以读者的身份做客观的评价,体现的是在更专业的视角下,这部作品是何种形象。

所以,如果以“拆书稿”的形式,将书籍主要内容提炼出个“一二三”,那就失去了创作者的专业视角和理论支撑。

针对这一现象,需要牢记,“书评”是主体对作品进行的客观评价,主观和客观都很重要。

这三种误区是比较常见的,当然还会有其他的误区,但影响不大。

要想写好书评,这是必须要打好的认知基础,如果地基打得歪了,上面的建筑修得再高都不会符合需求。

如何来写一篇合格的书评作品

甄别“书评”创作的误区之后,再来讲如何来写真正的“书评”就容易得多了。

“书评”写作有两大技巧和两大方向,需要同时遵循。

  • 技巧:主观评价需有理论支撑

这是“书评”最难的地方,也是最为重要的地方,它需要理论的积累。

只有见过了江河湖海的全貌,才能更好地判断,你面前的这一条水脉到底是小溪还是大川。

所以,除了对书籍本身足够了解之外,还需要去系统地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

要知道什么是浪漫主义,什么是现实主义,什么是现代主义,什么是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什么是荒诞戏剧,什么是黑色幽默,什么是意识流,什么是反思,什么是伤痕……

这些理论的基础可以不写入作品,但创作者必须要有这样的概念,能清晰地判断出所评的这本书大致属于什么类型,在这一领域中有什么样的定位,这样做出的评价才客观。

但是,也要看到,因为这些理论的重要性,出现了一些“讨巧”的作者。

这些人写“书评”,喜欢介绍一个理论,然后用书籍内容来进行印证。所以作品看起来非常的工整、漂亮。其实如果细细来分析的话就会发现,除了这些早已经被印证过的“理论”之外,通篇都是废话。

写作合格的“书评”作品,理论虽然是基础,但它要为观点服务。

也就是说,我们用理论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用观点来套固有的理论。这些理论早就被证明了无数次,何必多此一举地再进行“论证”呢?

写作的时候,理论的应用可以为观点提供客观性的证明,让人知道,创作者主观得出的结论,是符合理论认知的,而不是个人化的感受。

所以说,创作者的“书评”不是“读后感”一类的作品,它所表现的“主观观点”其实是符合大众认知的“客观事实”,这样才能引起共鸣,才能让别感觉“你说得对”!

  • 方向:内容的解读和形式的特征

一部作品由两部分构成,即内容和形式,书评需要兼顾的就是这两个方向。

很多“书评”都只看到了前者,忽略了形式所带来的意义,这是不全面的,也是不专业的。

内容的解读往往是观点的由来,而形式和作品的整体地位有关。

比如《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我相信很多人都熟悉,它在形式上的特色非常明显。

首先,故事内容简单,但是小说的架构却是用了“新闻”的格式,因为其内容来源于对真人真事的“改编”。

那么,“新闻”简洁的特性就体现在了文学手法之中,这就导致了故事丰富但篇幅不长。

其次,它应用的手法是“意识流”,主要讲述主人公的意识流动。

那么,现代主义文学中思维的跳脱就成为了这部小说的一个特色,它给读者造成了两种错觉。仿佛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但其实只有三天而已;仿佛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但实际上只是一个老人出海钓鱼而已。

最后,“新闻手法”和“文学手法”融合,会发生什么?

这意味着在传统叙述方式和新兴的文学潮流之间,找到了一个共同点,验证了传统的叙述方式同样可以在新文学潮流下找到出路。

一部伟大的作品,绝不仅仅是内容的优质所能决定的,必然和其形式的意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形式和内容一样,都是作品必不可少的要素。

总结来说,要想写好“书评”: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对“书评”这一形式有着正确的认知,只有先了解,然后才能理解,最后才能创作。

其次要做的就是对于理论的积累,“庖丁解牛”的道理正是如此,只有对“牛”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目无全牛”。

最后要做的就是对内容和形式的关注,内容可以让创作者得出所评书籍的观点,而形式可以让创作者更准确地判断作品在整个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这是一种需要专业技巧和理论支撑的写作,需日积月累,非一日之功。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待晓儿


多数的学生对如何写好一篇书评仍然是相当迷惑,不仅不知该如何铺陈评论性的句子,就连导读性质的句子也写的不完整。事实上,这些学生分辨不清评论性书评和报告一本书有何不同。大多数同学表示以往的书评或报告,老师不曾逐字逐句的批改,显然他们不习惯这种改作业的形式,这自然使得他们对自己的文章所犯的错误一无所知。就我而言,评论者的首要工作不是将书的内容做出简单的摘要,而是要针对一本书撰写评论。事实上,书评者不仅要报告书的内容;而且提出对这本书的优点及缺点的看法。简单来说,书评者的评论最好谨守两个原则:首先是告诉读者有关这本书的内容;其次是提供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

书评写作原则

*慎选一本你能力范围内可以评论的学术专书。

*一篇评论性的书评要简明扼要地描述这本书的内容,更重要地是,它要对所评书籍的观念及目的提出深度地分析和评价。

*书评的叙述要素应当是让读者了解作者的论点,并且评论的内容应当详尽地评价该书的观念。

*在阅读前,评论者要先对该书有所了解。

*注意标题及副标题。透过这些标题看看你如何评断这本书的想法。


康居画业


【人鱼薇沫】写书评不是介绍书的内容,而是提炼精髓,把重要的价值观传递给读者,让人产生想要阅读的向往,并且正确归纳书中的重点,传递有效知识。

想要把书评写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准备工作

1.阅读

阅读的时候可以直接做出思维导图,或是在书上标注,当有想法,有新的理念的时候,可以记录一下,把书层层分析到位。

2.做笔记

在做笔记的同时,要把一些资料补充进去,比如举例子、列金句等。

引导读者相信这本书值得读,如何讲故事是关键。

3.写书评

要根据前面做的书评逻辑,把资料串起来,组合成一篇完整的,有逻辑的文章,这个过程最好跟通读一样一气呵成

4.修改

一般我在抒写完之后,会放下来,等第二天再阅读、修改、润色。主要是为了换一个角度和心境,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书写

1、字数稿费比较高的平台,多是为了录制音频,音频时间多为5分钟,这就需要6000字——8000字,也就是7000字左右。大多数第一轮被刷下来的稿件,都是字数不够。


2、书名、作者这是重点,整本书评写下来,不知道书名作者,这就可笑了,所以书名至少出现三次,至少要重点介绍一下作者,或者写个作者的小故事。


3、整体概况有一部分作者以前拆书习惯了,习惯把书碎片化,而书评恰恰相反,要把书整体概况出来。

4、逻辑虽然是书评,但也要有逻辑和主线,那怕这就是书的逻辑主线也好,也必须有,流水账和“意识流”也会造成拒稿。书评跟读后感、拆书还是有区别的,读后感是以自我为主,书评是以书为主,读后感是强调自己的感觉,而书评是尽量客观的展示书的可取之处,把书的精华提炼出来呈现给书评读者。拆书是把书的内容碎片化,或者说缩写书的内容,摘抄书的内容,书评是用自己的话诠释概况书的内容。


人鱼薇沫谈成长


书评是对于一本书的评论,重点在于书籍的评论部分。

写书评,我们可以将书中有用的干货提炼出来分享给有需要的人,也可以针对书中的某句话、某个观点展开评述。

重要的是,我们要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书结合起来,写出有价值的内容。

总而言之,书评是在我们和读者之间搭建一把梯子,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本书的信息,让书里的知识帮助到更多的人。

书评和其他文体不一样,它有自己的写作周期。那么,书评该怎么写?

以下是书评写作的5个基本步骤。

一、选书

买书之前,可先上豆瓣浏览这本书的简介和章节目录,选择评分较高的书籍,比如8分以上。也可简略浏览豆瓣针对该书的评论,选择好评度较高的书籍。

如果是外文书籍,还要对比翻译版本,看哪个版本比较好。因为外文书籍的翻译直接影响你的阅读体验,所以版本的选择非常重要。

除了参考豆瓣,还可以选择关注领域的权威书籍,或该领域权威作者推荐的书籍。

比如关注心理学领域的朋友,可选择武志红的系列书籍阅读,也可选择他推荐的书籍作为参考书单,以及不同流派的经典著作。

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该领域口碑比较好的书籍,即那些口口相传的经典。

如若留心,你会发现许多名人都喜欢推荐书籍,一些好书的最后面也会列一些荐读书或参考资料书,有兴趣可针对自身的需求选择性阅读。

市面上的书籍如汪洋大海,我们需要从中甄别好书优先阅读。因为选择的书籍质量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我们的书评写作,所以选择好书,不管是对书评写作,还是对我们自己而言都是有很大裨益的。

二、通读全书

阅读是书评写作的基础。想写好一篇书评,首先一定要先读透书,这样才能更好地分享给别人。所以写书评是倒逼阅读思考的好方法。

写书评前,建议将阅读分三遍。

第一遍阅读是通读全书。拿到书,先浏览书籍的封面设计、作者介绍、序言、目录、后记等内容,目的是了解这本书的大致信息,以及对书的整体框架有个大概的了解。

接着是通读书中的文本内容,通读中将所有能展开的点都打标签或做标记。这些打上标签或做标记的地方,就是第二遍阅读重点看的地方,也方便后续查找。

为了对这本书的整体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最好用思维导图将书的脉络完整列出来,如此也能顺便理出书评的写作思路。这个思路很重要,可参考作为书评的写作逻辑。

无论写哪种文体,逻辑和整体框架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你的作品能否吸引读者,能否让读者读完你的作品。

这一遍从头到尾通读下来有个好处,就是你了解了这本书的重点分布,接下来比较清楚该重点读哪些,该放弃哪些,还对书籍框架有了清晰的了解。

做个小总结,第一遍通读需要做三件事。第一是浏览书籍的重要信息,第二是将书中能展开的点打上标签或做标记,第三是用思维导图将这本书的脉络列出来。

完成后,我们进入下一步。

三、收集素材

第二遍阅读是收集素材。可边读边在书上画出精彩的句子、标记重点段落、有用的素材。看的过程中有什么感想、启发也可顺手写在旁边。这些工作,都是在为写初稿做准备。

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个故事,之所以让你心动,可能是因为它带给你感动,给你启发,可能是说出了你的心声或者让你看透某些事的真相。

碰到心动的内容,做好标记就对了,这样回味起来才有迹可寻呀。

画好重点内容后,再查阅补充相关资料。可以去搜集这本书的作者信息、作者故事、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动机,以及各方人士对该书的评价等。掌握的信息越多,越了解这本书,越有利于后续书评的写作。

收集素材,是构思书评的开始。

通过上面的阅读和准备工作,你已经大致知道自己要写什么样的主题,按照什么样的结构去写,那么接下来该思考什么样的素材才是你所需要或欠缺的。

边想边在纸上列出来,按照这些思路去找素材。

值得一提的是,最好多收集些吻合主题的故事案例,有切合的热点新闻更好。

安妮特·西蒙斯在《故事思维》里强调,“事实无法形成信任,信任需要故事维系它——一个有意义的故事能激发人们对你的信任,希望你的建议确实能实现你的承诺,听众会重新燃起对你的希望。人们更重视他们自己得到的结论,他们只会相信真实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人们一旦将你的故事当成他们自己的故事,那你就挖掘出了信任的强大力量。”

大多数人都比较喜欢听故事,将道理融于故事之中,读者更易信服,而且比较有可读性和趣味性,更能吸引读者。

而且书评不是“干货”的堆砌,善用故事讲好道理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平常看到好的故事素材、新闻热点可分门别类收藏起来,方便写作应用。

综上,收集素材需要做两件事,第一是标记书中的精彩内容,第二是收集需要的素材,补充查阅相关资料。

四、写初稿

第三遍阅读是回到书本上,重新阅读那些触动你的内容。比如划线的句子段落,收集补充的案例素材、自己随手写下的灵感想法等。

阅读的时候结合之前罗列的书评逻辑,将资料串联起来,组合成一篇完整、有逻辑的文章。

整个过程最好一气呵成,把你想说的话按照一定的组织架构,有条不紊地写出来。写的过程中,尽量不要一边写一边改,一股脑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即可。

如此,你才能及时把你想到的内容统统记录下来,偶然迸发的灵感可能还会带给你惊喜。如果一边写一边修改,灵感很容易流失。

所以,在写初稿的时候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也别抱着完美主义的念头。

要知道,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把你想写的、想说的一一写出来就好,尽情享受写作的乐趣吧。

五、修改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所以修改的步骤非常重要。

建议写完初稿后,将文章放置一两天再回来修改。

那时,你更能跳出当初写作的情境,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来审查自己的文章,更能清晰客观地判断自己文章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写完立马修改,极容易陷入一种自己写得很差或很好的状态,比较主观,修改的效果也不太好。

大多数人都不是天才,无法一下子把事情做得非常完美,而修改给了我们接近完美的机会。

修改时,可抱着“完美主义”的念头,将文章不断打磨成心目中的样子。

那么修改到什么程度才适合呢?

改到我认为这已经是自己能写出的最好水平,已经尽力了,实在改不动为止。

知识变现时代,每个人是读者也是作者,想要成为写作高手,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正确且适合自己的方法持续性练习,甚至在练习的过程中独创属于自己的方法。

就像《完全写作指南》里说的那样,“所谓习惯写作,就是持续不断地写,永远不要放弃,它终究会教你如何写作。”

优秀的人,都是将最简单的方法练到极致,无招胜有招,赶快实践起来吧!


跪射俑


是不是问如何写好一篇文学类的书评?

如果是,则我不知深浅地谈谈我的一点愚见。因为我曾写过一段时间的这类书评。

首先,必须要认真的阅读原著。没有认真的阅读,就不可能写出像样的书评来。

其次,书评的写作冲动和欲望应该是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而非先入为主的硬要写什么评论。

再次,评论要有独特的视角,评出新意来,评出特色来,不能人云亦云,泛泛而谈,更不能空话。

还有,就是抓住书中突出的一点或几点进行评论,这样在创作时好把握,更容易所评的内容实在。

当然,还要有一定的文学批评方面的理论素养、文学欣赏素养等等。

如今,发表书评的纸媒越来越少了。报纸类尽我所见,太原日报、北京日报、羊城晚报、长江日报、团结报等报纸一周有一次。文学报的新批评,文汇报的文汇读书周报、中华读书报,是专门的报纸,还有读书、随笔杂志也有书评的文章,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这对提高创作书评的水平是有很大帮助的。


鲫鱼湖



写书评的人有很多,真正写到深处的、获得无尚喝彩的,却不多,甚至凤毛麟角,聊等于无。

应该说,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看法,最主要的是他本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了他对于需要评论的书目的观点和看法。

既然要写书评,那就要起码看得出书中的要目和旁逸,而不是扎火火看个热闹,图个乐子。

也需要评者学富五车,引经据典,采用各色理论支撑来合理铺排、论述其创作成就和创作过失。这也就是说,书评者本人必须是一个博学的人,正直的人,敢说真话的人。

一部书在每个人的眼里都有不同的外溢价值,体现在创作者的字里行间和文外余韵,而能够准确捕捉和发掘这些弦外之音也是评者的一份主要功力展现,透过现象看本质,更是一个评者的学问和真知。

惜乎这样的人却少之又少,甚而出现断代或断层。

一个人的文学理论功底和个人的见识、才学决定了这个书评的高度和准度,胡编乱造恣意妄为的大有人在,准确命中靶心的鲜有出处,实在是书评界的悲哀。


图片来自网络


龙吟148119260


写书评不太难,但也不容易。

第一,你至少要具备读书的能力。其次,你至少要读一些文学批评鉴赏的著作,比如《典论.论文》、《文心雕龙》、《人间词话》等等。再次,你要熟读将评的书籍,了解它的优长和不足——如果有的话。再次,你要了解作者。

接下来是仔细构思,写出纲要,立定标题,写出评论;静置,修改完成,发佈。



涂之人995


✍🏻一部书评真的不容易,更要付出许多。一部书评不是简单的罗列书里的经典语录,也不是夸大其词的赞美,好的书评其实是再次的创作,更是对读书的升华,好的书评必定有自己的心得与体会,必定有自己的认识。一本书精心的读也是对作者的尊重,更是对文化成果变成自身营养的必须途径,安静的读好书,认真的做好书评,才是读书的最佳方式!如,路遥的人生中篇小说的经典语录,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虽然这几句话很短,也很简要,但是却说出了人生的几个关键时刻。读这段话我是相当佩服路遥老师的,平白朴实的语言却道出了人生最真实的道理,结合自身情况,思考一下自我的人生,其实也都在这一段话里。感谢给我的教育与警醒,活着不单是体现自我价值还要给家人带来幸福,胸怀的宽广与担当让我们对认识人生的高度是有好处的,写好书评是对读书的总结更是对书的自我升华,读好书做书评,人生又多了层丰富,多多益善!


厚德载物健行天下


就书评文学而言,应该学点″文学理理论″知识。文学评论是研究、分析、评价作家作品等一切文学现象,从中探讨一些有规律性的问题。

应该指出的是:书评作者的世界观、文艺观,思想感情和艺术爱好,不可避免地都会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性,总是不能脱离这一点,尤其是评价、批评时,就会带有社会批评的特点。

所以,写好书评甚至比创更难。不仅与理论有密切关系,与创作也有着密切关系,也就是说书评应具备创作与评论的″双料″条件。


全峰山


评论一部文学作品、一个作家或一种文学现象,必须掌握批评的标准。文学评论的标准 有政治标准、思想标准、历史标准、社会标准、艺术标准、美学标准等等。用不同的标准来 评论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应该用美学标准和历史标准来衡量作品的 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所谓美学标准,指的是艺术规律和美的原则。别林斯基指出:“确定作品美学上的优劣 程度,应该是批评家的第一步工作。当一部作品经不住美学分析的时候,也就不值得对它作 历史的批评了。”(《关于批评的话》)美学标准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四点:

  

一、形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没有形象就没有文学艺术,分析作品要从分析艺术形象体

系入手,才能完整地把握住作品,考察它是否真实、生动。这里讲的真实性,不仅包括“客

观真实”,也应包括“主观真实”。如卡夫卡的《变形记》把人写成一条虫,仍是来自对现实

的人的思考。它是对“客观真实”的一种“变形反映”,渗入了作者“主观真实”的成份, 仍然是真实地揭示了现实关系中人的本质的某一方面。

   二、典型化的程度。典型性是作品艺术性的重要标记,要考察作品在典型化上所达到的 高度,看是否达到“以一当十”的境界。典型化不仅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也包括典型 情绪、典型心理等。 

  三、形式的完美性。文学作品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形式的优劣好坏影响着内容的表达 和艺术感染力的高低强弱。要考察作家对艺术形式的探求,看是否具有独创性,是否达到完 美的程度。忽视形式美的观点是版面的,因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是互为表里、相依 相存的。

四、作品的美感效果。文学作品是以情感人的,缺乏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是发挥不了文学

的特殊功能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创作,是“为情而造文”,而不是“为文而造情”。创作

需要激情批评也需要激情。没有激情,没有审美感觉,就无法进入美学的批评。

所谓历史标准,指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即把作品放到它所产生和所反映的历史背景、

历史实际中去考察。文学作品总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离开一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氛

围,就无法对它作出公正的评价和科学的说明。这就要求我们把作家、作品放在历史的发展

中,放在一定时代的、社会的、民族的生活环境中去考察。用中国的古话讲,就是“知人论

世”。用历史标准去衡量作品,要考察作品产生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方面,要考察

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否真实,深广程度如何,有没有表现出深刻的历史感和新鲜的现实 感。此外,还要考察作家主观方面的情况,研究作家的创作实践和创作个性,弄清作家是在

什么情况下,怎样写出这部作品的,他的思想、性格、气质如何等等。总之,要把这一切作 综合分析,而不能抓住一点,以偏概全,任意褒贬。

美学标准和历史标准是统一的,两者不应该也不可能分离开来。前面分开来说,是为了

表述的方便。如果把批评标准表述为“美学??历史”标准,就更贴切。总之,文学评论作

者应该把美学标准与历史标准结合起来,把思想和艺术、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进行评论和写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