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小学校实行全员竞聘,你认为这对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是否有利?

糊涂畘悳


中小学全员竞聘,到底好不好?这个问题十分复杂。为什么说复杂呢?

第一,在中小学竞聘中,到底谁是来聘?

是校长聘老师吗?如果是,校长能公平无私的对待工作吗?与校长关系好的,教学水平一般的教师和与校长关系不好的,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校长会聘哪一个呢?如果真的是校长聘教师,教师为了个人的利益,会不会给校长送钱,从而滋生更多的不公平?

第二,规则谁来制定?

我们学校晋职称,制定的规则都是对中层领导有利的,对副科一点好处都没有。有些规则就是给特定人制定的。普通教师与中层领导在规则面前就是不平等,因为规则本身就是学校领导制定的,领导既是规则制定者,又是参与者,而普通教师呢,只是没有发言权的参与者,最后聘不上的只能是普通教师而不能是中层领导。

第三,如果实现竞聘,最好在全国范围内打破体制,让优秀教师随意流动。

很多优秀教师并不担心竞聘,他们会选择待遇和薪资更多的学校,会选择给自己发展空间更大的学校。

一旦竞聘实行,优秀教师将会远走高飞,走不出的教师依然对校长溜须拍马,好的学校会越来越好,落后的学校越来越落后,两极分化将产生。

第四,实行竞聘,教师队伍不再稳定。

一旦实行教师竞聘,教师会把挣钱放在首位,假期补课更无法控制。因为教师可以与学校签订一年的聘书,在一学年结束后辞职,然后补课一个假期,就可以挣很多钱,在结束补课后继续与其他学校签订聘书。当然平时也可以随意补课,学校如果不满意随时可以解聘,至少教师可以去补课机构,总不至于饿着。

第五,教师竞聘的目的是什么?

我想,就是想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实,绝大多数教师已经非常认真敬业了,对于个别不努力工作的人,竞聘他们就努力了吗?

另外,如果想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不是竞聘这么简单,更不是折腾教师,而应该给教师职业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让每个从业教师发自肺腑的喜爱这个工作,更喜欢让自己成长的教育职业本身,或者喜欢这个平台。如果是那样,中国的教师职业一定会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

你怎么看这件事?谈谈你的想法!


中考政治刘老师


全员竞聘在中小学能否开展都是个问题,还谈什么对教师发展有利?

以我曾经工作的某一乡镇中学为例:

该校初中三个年级,每年级3个班级,每班有40个左右学生,学生不足400名,但是教师有78名,真正在一线拿粉笔上课的也就毛毛30人。

按照班均2.7老师标准,将剩余将近50名老师。这些教师中有2人借调到教育局,有13人退居二线,3人由副校长升为闲职担任督导员,剩下的老师分别安排分管食堂、门卫、宿舍。

在课堂上课的老师平均年龄38岁,最大52岁,最年轻刚毕业。

这就是学校和师生的基本概括。如果竞聘上岗会产生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富余的老师去哪里?

教师吃的是体制饭,我教了20多年书,从来没有听说哪位老师因为教学成绩而下岗的,有的老师被解聘,那一定是因为师德问题。再说了这些老师真的落聘,那么社会有哪些岗位可以安排?如果不安排,能确保这些教师不上访,不闹事吗?

第二,真正采取竞聘上岗,那么是否真的能够按绩效取人?

绩效取人这一条人为主观因素更多,学校里一般校长、副校长代课最少,而且成绩一般较差,但是年终绩效却常常最好。

在这样一个人情社会,最后落聘的一定是没有关系,没有靠山的老师。学校里能够出成绩、肯干事的一般都是这些老师;一旦实行竞聘上岗,我看首当其冲落聘的是这些能教书的老师。

第三,有何量化考评标准,如何实现公平、公开、公正聘任呢?

如果以教育教学成绩作为标准,但是,教育部有明文规定,不准以考试作为考评老师的依据。如果以职称作为标准,那么这个矛盾将会更大,产生的后果将更加严重!

竞聘的标准都难以确定,难道就凭与领导的亲疏远亲关系吗?显然不能。既然如此,又谈何对教师发展的促进呢?

这种全员竞聘上岗,只是挑起教师之间明争暗斗,助长不正之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教师发展问题。


青衫李探花


我来说说吧,我家2公里内有三个小学,一个是9小,老城区几十年的老学校,破,小,没有足球场,门口停辆车就堵车,成绩是最好的,课外补课最少的,都是老教师。

一个2012年新建的小学,就是你说的大多数聘任制,教学质量超级差,小学数学不及格的比比皆是,80多分算高分,听家长说因为老师换的太快了,学校招聘的教师工资很低,而且没有编制,很多刚毕业的学生去干个半年一年过度一下就考走了,或者转行干培训机构,私立学校了。而且由于聘任制,没有人怕丢了饭碗,所以课下老师疯狂有偿补课,挣点是点,到时候给校长送送礼就过去了,就算真开除了也不怕,因为没有编制。

还有一个私立学校,设施好,教学质量中等,好在 谁都可以上不要户口,学费从学前班开始一年2万,每升一个年级好像是加2000,教师工资是7000左右,是我们这编制老师的不到2倍,我们这编制老师4000,而且人家也有五险一金,福利发放的比正式的多,现在正式单位不敢发。

你想想如果都是聘任制,合同工,会出现什么现象?9小的老教师都会被私立挖走,私立敢给一万一个月,五险一金,地方政府给得起吗?专门给老教师成立一个VIP班,学费4万,老百姓上得起吗?如果都是聘任制,谁还去公立学校?挣那点可怜的工资?但是公立又不是盈利机构是9年义务教育,不收费,所以没钱给老师补助,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又负担不起高工资,所以到那时候公立学校就会成为毕业生增长经验的跳板,所有好教师,老教师,全都跳板到有钱有实力的私立学校,有钱的家长也会把孩子送到私立,因为有更好的教育资源,没钱的也会咬牙上私立,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最后公立只是一帮学渣,学生混子,甚至家长都无所谓的在那上学。

我给你举一个现实的例子,没有任何应试教育压力的,幼儿园。(所有有孩子的家长都懂


大太阳旺


中小学实行全员竞聘,美其名曰:“教育改革”,其实这种县管校聘的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在一些地区早已经试点过,但最终却已失败收场。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打击教师们的积极性。一个失败的制度又何来的发展?

教师之所以有吸引力就是因为是吃的体制饭!领的财政工资,求的就是一个稳!如果实施竞聘制度,教师的编制取消。试想一下,公立学校4000块的工资和私立学校8000块的工资。那些优秀的教师还会选择公立学校?现在的补习班那么的暴利,他们还会在乎那没有保障才4000块一个月的工作?

如果真的竞聘制度实施,优秀教师流失,谁来填充这个空白?那唯一的选择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学毕业生缺乏教学经验,公立学校则成为了刚毕业的大学生训练场、跳板!流动性也非常大,学生成为了这些“新老师”的小白鼠!有钱的人会把自家孩子送入私立学校,而没钱的人只能沦为试验品。

山村老师所在县从2016年开始就实行“末尾淘汰制”,从实行的情况来看,不仅没有起到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作用,反而很大程度的打击了教师们的积极性。

总结语: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国的教育制度改革的乱像丛生,就像前几年的杜郎口教学,到现在的洋葱教学法,让教师们都不知道该如何教学了。教育的不断折腾,可越折腾越乱,问题越大。有时专家一句话,一线教师忙半年,脱离实践的制度都是耍流氓!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见,各位网友认为这种教师聘任制度能实施推广?欢迎各位留言吐槽!


山村老师看教育


不请自来,我说说。

几年前我从国企辞职去了私企,发现同样的事情风格差异很大。基本上老板会给你国企两倍的工资和三倍的工作量,回头看自己国企的十年经验,也是看到各种人浮于事、混日子,无非就是铁饭碗。老师也是铁饭碗,但又有不同,必定是特殊群体,涉及面大,搞不好要出大问题。但在北京现在看,问题开始浮现,北京很多不错的学校,收入也不低,但留不住最好的老师,他们纷纷去了私营性的学校和机构。这也没什么,问题是长期的淘汰优秀的,普通的看到的只有铁饭碗,问题就越来越大了。

但我也反对全员竞聘,这个涉及面太大,操作上现在可行性小,容易滋生新的腐败,还是算了吧。

第一步我觉得是建立完善的教师绩效评估体系,通过几年的积累,让这个体系变得公平公证。绩效评估体系要从很多方面综合考虑,不能一刀切。比如北京有的高中就采用中考入门成绩和高考成绩比值去考察是不是好,这就太唯成绩论了,要多方面考量。

第二步让这个绩效评估体系的结果逐步加入到教师分配体系中去。由于前期绩效评估结果可能差异大,所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值也不宜占比太多。但可以逐步扩大。

第三步才是让这个绩效评估系统作为优胜劣汰的标尺。也不是什么全员竞聘,而是末尾淘汰制。所谓流水不腐,让教师队伍的两头都流起来就好了。

总体来说,过程不能急,慢慢来吧。现在教师挺累的,先通过绩效评估结果给优秀的涨点工资吧,先别动存量,教育投资给点增量吧。


飞翔工程师


我们学校早在2000年就实形了全员聘任,招的都是农村来的本科生,大多没钱没势很珍惜工作,开始几年效果很好,用我们副校长的话说就是不给钱都有人干活,校长就是土皇帝,慢慢的送礼行贿成风,优秀教师出走的出走考研的考研,现在学校一盘散沙 主动取消聘任制


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飞哥


中小学教师实行全员竞聘,也就是“县管校聘”,这样做是否对教师的发展有利?我认为,并不是如制定此政策想的那样——通过竞聘,通过优胜劣汰,通过忧患意识,来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让教师更好地服从领导,服从校长的命令;还可以增加教师的流动性,方便全县教师的统一调度,让偏远学校也能有优秀的教师去任教,让师资力量在全县范围内达到均衡,以达到教育的均衡发展。应该说这个计划是好的,理想是好的。

可是,人们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县管校聘想法是好的,但具体到实施起来,却看不到那么多的好处。

先说县管。全县范围调动教师的数量还是微乎其微的。不过若真的是全县教师大调动,就打乱教师们的生活,特别是给他们的食宿、交通带来麻烦和更多的消费,其结果是增加了教师们的生活和心理负担,不利于教师安心从教。所以这个县管,应该是为了满足需要调动的教师,方便调动,给教师们提供方便有利的教学条件,从而有利于教师发展。

县管,应该不只是县级管理教师队伍的一种手段,而应该是服务教师、发展教育的一种方法。

再说校聘。校聘是双向选择,即教师可以自由选择学校(校长),如果没有老师选择某个学校,那么就要撤换校长。校长可以自由选择教师,如果某位教师,所有的校长都不愿接收,那就落聘。这看起来比较公平,但是限制的却是教师,给予更多权力的是校长,它让一把手的权力更大。出现的事实是,学校不可能没有一个教师去应聘,教师可能会所有的学校都不愿意要,其中原因不必说得太直白吧?

校聘在学校和教师双方做出选择的时候,也扯明了关系,暴露一些本可以不暴露的矛盾,遭成一些无法挽回的情感关系的彻底破裂。

校聘应该建立在和谐融洽的关系上,应该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好的校长,更离不开教师们的团结友爱,努力拼搏,无私奉献!

真正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做法不是整教师、折腾教师,而是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不给教师添加人为的、不必要的麻烦,让教师没有后顾之忧,让教师们真正安心从教,乐于从教。这是管理者所真正要做到的。


超敏教育


哈哈,许多地方都招不满名额,你还全员招聘哩!光我们学校因上级调不来老师,没办法自己在社会上招了13个民办老师。像我校这种情况的,我市有很多学校。(我们是寄宿学校,公办学校)

这又是谁坐在办公室里一拍脑壳想出的“好"办法呀!

不要再折腾教育,绝大多数老师都十分敬业,全社会学校这块仍是先进的。

没有什么吸引力的职业,竞聘又怎的?年龄大的无退路,会通过各种渠道保住,保不住也不可惜。年轻一代折腾烦了,甩手走人。后果是教育事业后劲减弱!

总有人以砸劳动者饭碗为乐,砸工人饭碗,砸服务行业饭碗,如今又砸教师饭碗。前一段,说有老板开了个无人银行丶无人超市丶无人宾馆,连砸多个行业劳动者饭碗,就有人拍手叫好,呀,看,科技进步了,又砸了一批铁饭碗!这么多人丢饭碗,他却乐得直拍手!

现在又想来砸教育从业者的饭碗了!这不是砸第一次了!为什么砸了这么多年,早已砸瘪了却没砸烂呢?这只瘪碗还背必要砸吗?人心凉了,人都走了,丢下一堆碗,我们还有脸去砸碗碗吗?

现在还不是砸碗的时候!现在砸碗,是在砸教育大厦的柱子!

草民一介,视野有限,欢迎讨论。




才饮长沙水6


那么谁来决定聘用,校长吗,那我只能恭喜校长发财了,学生家长吗,那就恭喜家长,你的孩子一定不会受一丁点的委屈,老师管教学生要注意了,影响工作。大家有没有想过以前也没有那么多治老师的政策和方法,也没那么多的二百五出馊主意,为什么老师们要抢着上课,为什么那时会有无偿补课,周六周日和陪学生,放学不回家陪学生,现在这些情况都没有了,老师还是那些老师,为什么变化。哪些所谓的专家,所谓的媒体,还有自己不努力但还看不得别人好的,当然也有害群之马怎么就不去反思下,只会博同情,博眼球,你自己得到了利,但毁掉的是整个教育。教育的变化是眼看着变化,唉!


翱翔82378034


教师竞聘上岗是最愚蠢的做法,这是某些领导人士不顾教育发展别有用心的心里体现。试想一下,教师是需要持证上岗的,是属于人才中的佼佼者,现在不足40的教师,当初是经过学校筛选出的最优秀的学生,送进了中师,这些娇娇者毕业后挑起了教育的大梁。竞聘就有落聘,人员不够用谁来任教?能胜任教师的人不多,当然,社会上有一些人通过各种渠道取得了教师证,但是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培养,能担起这个重担吗?就像当年民办教师一样边教学边培训吗?教师队伍只有通过激励和管理才能强大,因为教师不是神,而是人,他她上有父母,下有儿女,需要吃饭穿衣,需要住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