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寺院大门称之为“山门”或“三门”?

书中有路


寺院并不是全部建在山上,也并非都有三重门,可为什么寺院的大门称之为“山门”或“三门”呢?

最早的寺院还确实都建在深山老林里,这里远离尘世间的喧嚣,便于修身养性。所以最早称寺院的大门为“山门”,僧侣称自己为“山人”,称寺院为“山号”。



到后来,寺院有的建在平地或者人群居住的地方,一般这种寺庙有三道门。所以称寺庙的大门又叫“三门”。

寺院的三门说的是僧侣修行时不应该跨出寺院的“三门”,“三门”是指“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空门”的意思是说出家人要“四大皆空”,即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空虚的,修行者不和尘世有任何牵连,了然一身,一心向佛。

“无相门”是指世间有八相: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出家人不能有其中的任何一相。也就是要做到“常境无相,常智无缘。”

“无作门”是说世间万物皆是空的,出家人不要刻意为之,要随其自然。



值得一提是,对于“三门”还有许多解释,比如有人说“三门”是指“智慧门、慈悲门和方便门。”我觉得“三门”是一种泛指,不是说的某种门,而是指修行的三种境界。不是说出家人不迈出寺院三道门,而是不做超出心中“三件事”。

寺庙有三道门,一般情况下,上香的客人一般走左边那道门。中间的那道门叫空门,客人不要走,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

寺院的门槛儿都高,进门时,男性客人先迈左腿,女性客人先迈右腿。一般都遵循左门进右门出的原则,注意一定不能踩门槛。




秉烛读春秋


佛教里,山门内涵丰富,有多重含义

含义一 :在古时候,寺院大多建于山林之中,所以寺院最外面的第一层门楼,被称为山门

含义二:人们把建于市井中的寺院,也称为山门,如“宴坐山门”,“永坐山门”,这里的山门都是指寺庙

含义三:又叫三门,即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造型是中间一大门,两边各一各小门现代寺庙会把三门盖成殿堂式,叫三门殿或者山门殿,里面供奉有两大金刚塑像,也就是佛教里的哼哈二将,他们手持金刚杵,威风凛凛,是佛国的卫士


看小明


山门意为寺院正面的楼门,有时也代指寺院。过去的寺院多居深山密林大谷中,取意深山远离尘世好修行之意。故名“山门”。后世造于平地、市井中之寺院,亦泛称山门。一般有三个门,所以又称"三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今之寺院或仅有一门,也可称之为三门。总之不管山门还是三门都是佛寺的代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