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的本色

“一道清河水,一座虎头山,大寨就在山下边,七沟八梁一面坡,层层那个梯田平展展…”

大寨是山西昔阳太行山复地的一个小山村。提起“大寨”,1964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大寨成了我国农业战线上的光辉榜样和一面旗帜,是那个时代的符号。

从昔阳县城到大寨只有5公里路程,一路上红旗飘扬,战天斗地等雕塑充满了浓浓的时代气息。村口大门是一面高大的石砌围墙,围墙顶部写着“大寨”两个鲜红大字。门洞上方写着“大寨人民欢迎您”,两侧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红色标语。

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往日层层梯田的虎头山上此时绿树葱茂。几十年前,虎头山由一条条贫瘠的山梁沟坡组成,正所谓“七沟八梁一面坡”。那时大寨是有名的穷村,不多的耕地散落各处,大寨人用十余年时间,将七条大沟,几十条小沟构造了肥沃的梯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粮食增产的奇迹。

如今,虎头山经过年复一年的植树造林,已成为一座绿意盎然的森林公园。1977年,时任中央副主席叶剑英应邀来虎头山参观时,欣然题写了“虎头山”几个大字。山上还有一座大寨人民为周恩来总理兴建的纪念亭,周总理曾3次陪同外国友人前来大寨视察,每次来,都要带着外宾爬上虎头山。此外还有郭沫若纪念碑,作家孙谦墓等名人遗迹隐缀山间,弥漫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虎头山中央矗立着曾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永贵墓和碑。从墓前往下,走过一组72级台阶,在走过一组38级台阶,最后是一组8级台阶。大寨人如此设计台阶是有象征意义,72表示陈永贵终年岁数,38表示其党龄,而8则是他在中央工作的时间。一座花岗岩半身雕像只有二层楼高,需仰视方可见顶。头上扎着“白羊肚毛巾”的永贵大叔慈祥地微笑着,俯视着他曾经热爱并为之付出了一生心血的大寨

大寨村里有个小广场,广场左侧是一栋漂亮气派的二层楼房,这是大寨村组织活动的场所和大寨集团公司的办公楼,不远处有棵枝繁茂盛的大柳树,过去村民有端着饭碗扎堆儿吃饭的习惯,树下就是当年大寨人扎堆的“饭场”。广场右侧是一排窑洞式的二层楼民居,这是当年大寨人集体出资修建的,分给社员们免费居住。

在大寨展览馆,我巧遇了当年的“铁姑娘”队长郭凤莲,这位有着大寨党支部书记和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董事长双重身份的女强人,在展览馆被游人团团围住,聊着大寨的前世今生。老劳模老妇女主任宋立英如今开起了“宋立英旅游精品超市”,80多岁任然精神矍铄。宋立英家对面是“铁姑娘饭店”,当年“铁姑娘突击队”中年龄最小的李元眼是饭店老板娘。

游客一进大寨,满目是“大寨牌”:大寨窑洞、大寨饭店、大寨书、大寨醋、大寨布老虎、大寨小杂粮,甚至农家常吃的玉米面压饼也成了旅游食品,大寨人不是在村企上班就是做旅游生意,不出门就能挣到钱,日子也过得殷实了。

离开大寨时,一抹晚霞染红了天边。回望“大寨”那两个大字,不由得感慨,这个只有1.88平方公里的小山村,曾是多少人心目中的“圣地”。而今,经过岁月洗礼,它早已褪去了神秘光环,回归既往的山村本色,在奔小康的道路上走的实实在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