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的本色

“一道清河水,一座虎頭山,大寨就在山下邊,七溝八梁一面坡,層層那個梯田平展展…”

大寨是山西昔陽太行山復地的一個小山村。提起“大寨”,1964年,毛主席發出了“農業學大寨”的號召,大寨成了我國農業戰線上的光輝榜樣和一面旗幟,是那個時代的符號。

從昔陽縣城到大寨只有5公里路程,一路上紅旗飄揚,戰天鬥地等雕塑充滿了濃濃的時代氣息。村口大門是一面高大的石砌圍牆,圍牆頂部寫著“大寨”兩個鮮紅大字。門洞上方寫著“大寨人民歡迎您”,兩側是“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紅色標語。

沿著盤山公路蜿蜒而上,往日層層梯田的虎頭山上此時綠樹蔥茂。幾十年前,虎頭山由一條條貧瘠的山樑溝坡組成,正所謂“七溝八梁一面坡”。那時大寨是有名的窮村,不多的耕地散落各處,大寨人用十餘年時間,將七條大溝,幾十條小溝構造了肥沃的梯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糧食增產的奇蹟。

如今,虎頭山經過年復一年的植樹造林,已成為一座綠意盎然的森林公園。1977年,時任中央副主席葉劍英應邀來虎頭山參觀時,欣然題寫了“虎頭山”幾個大字。山上還有一座大寨人民為周恩來總理興建的紀念亭,周總理曾3次陪同外國友人前來大寨視察,每次來,都要帶著外賓爬上虎頭山。此外還有郭沫若紀念碑,作家孫謙墓等名人遺蹟隱綴山間,瀰漫著濃濃的人文氣息。

虎頭山中央矗立著曾任大寨村黨支部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的陳永貴墓和碑。從墓前往下,走過一組72級臺階,在走過一組38級臺階,最後是一組8級臺階。大寨人如此設計臺階是有象徵意義,72表示陳永貴終年歲數,38表示其黨齡,而8則是他在中央工作的時間。一座花崗岩半身雕像只有二層樓高,需仰視方可見頂。頭上扎著“白羊肚毛巾”的永貴大叔慈祥地微笑著,俯視著他曾經熱愛併為之付出了一生心血的大寨

大寨村裡有個小廣場,廣場左側是一棟漂亮氣派的二層樓房,這是大寨村組織活動的場所和大寨集團公司的辦公樓,不遠處有棵枝繁茂盛的大柳樹,過去村民有端著飯碗扎堆兒吃飯的習慣,樹下就是當年大寨人扎堆的“飯場”。廣場右側是一排窯洞式的二層樓民居,這是當年大寨人集體出資修建的,分給社員們免費居住。

在大寨展覽館,我巧遇了當年的“鐵姑娘”隊長郭鳳蓮,這位有著大寨黨支部書記和大寨經濟開發總公司董事長雙重身份的女強人,在展覽館被遊人團團圍住,聊著大寨的前世今生。老勞模老婦女主任宋立英如今開起了“宋立英旅遊精品超市”,80多歲任然精神矍鑠。宋立英家對面是“鐵姑娘飯店”,當年“鐵姑娘突擊隊”中年齡最小的李元眼是飯店老闆娘。

遊客一進大寨,滿目是“大寨牌”:大寨窯洞、大寨飯店、大寨書、大寨醋、大寨布老虎、大寨小雜糧,甚至農家常吃的玉米麵壓餅也成了旅遊食品,大寨人不是在村企上班就是做旅遊生意,不出門就能掙到錢,日子也過得殷實了。

離開大寨時,一抹晚霞染紅了天邊。回望“大寨”那兩個大字,不由得感慨,這個只有1.88平方公里的小山村,曾是多少人心目中的“聖地”。而今,經過歲月洗禮,它早已褪去了神秘光環,迴歸既往的山村本色,在奔小康的道路上走的實實在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