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稱,績效真的是教育“毒瘤”,校長“斂財”的工具嗎?

俺油菜


個人幾點疑惑,其一,“績效”,本就是考核流水線生產的生產業績的名詞。學生都是活生生的人,如何與產品等同?

其二,拿自己的工資考核自己,如何真正從源頭激發工作者的工作熱情?

其三,在當下時代背景中,將教育產出與經濟收入直接等同,是否真的合適?

教育是一個有自己運作規律的行業,簡單套用經濟管理那一套是否合適?似乎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


遵從本心簡單生活


作為一名老師,我對此深有體會。

教師職稱最大的弊病就是養成了不教學的人工資高,努力教學的人工資低。從而在鮮明的對比下,又讓年輕人失去動力。

然而教師職稱不和校長搞好關係的人一般真得不到。什麼師德考核,什麼連續發表論文,都是騙剛入職教師的,還說評職稱要這些,你信了就上當了。

我這裡的例子比比皆是。2016年我參加國培計劃培訓。名字聽上去高大上,還以為校長器重我,讓我去進修學校培訓。在進修學校搞了三天的毛筆培訓,從南昌大學請來的教授第一天講了古代名人的書法史,剩下的都是自己在紙上寫(教授上完課就不見了)。最後一天進修學校的校長講了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他諷刺這種進修根本沒有意義,就像我們發表的論文一樣,像我們市有上萬名教師,你覺得這麼多論文有人會去看麼?這位校長說得很詳細,他說頂多從中以抽籤的方式遠幾篇打上分。再說道師德考核,有多少人不是在網上抄的範文?試問這樣的考核對評職稱有什麼幫助有什麼意義?

我剛工作的時候,在分配的學校裡就有一個很鮮明的例子。兩個50多歲的老師,都是03年民辦教師轉的正,一個老師04年就評到了高級職稱,一個直到58歲快退休才給他評。前者是04年送了3000元給某某(已退休),當時3000元都有半年工資了,後者上面捨不得給。現任校長在這裡待了也有10年了,58歲給人家評高級職稱,想想他和上一任校長有什麼區別!

所以,強烈建議取消高級職稱和績效這兩顆打擊教師的“毒瘤”!真是搞得烏煙瘴氣!


小珹教育


那是15年的時候:我孩子在廣西崇左某小學讀書,從小學到畢業幾乎沒有老師批改過作業。我做父親的自己給孩子佈置作業,給孩子批改作業。有一次家長會提意見,得到了所有家長的擁護,大家紛紛責問,結果得到老師的答覆:你們好自為之!過後在那所學校任教的表哥告訴我:教師績效大部分給領導吞了,只有很少一部分給了老師,一些老師都不怎麼來上課!上課的老師都是敢怒不敢言,趁早給孩子轉學。結果轉到另一小學,仍然是沒見老師批改作業,連作業都不佈置。沒辦法!只好又把孩子轉來,在身邊好輔導。想想以前當老師的時候,我們每個課任老師都要給學生批改兩本作業以上,每學期交給教研組檢查兩次。那時候工資才一百來元。很多老師孩子讀書都很拮据,需要四處籌錢。但是我們要相信:時代在變化,社會在進步,教育事業也朝好的發展。職稱也好,績效也好,就是成了毒瘤也都阻擋不了。他們那幫老師佈置不佈置作業,批改不批改作業,都阻擋不了孩子的進步!

職稱,績效等永遠成不了教育的毒瘤,一切都將被時代進步的車輪輾碎!


庸人自擾


壓垮教師的三座大山分別是:職稱、績效、成績。

職稱、績效確實是教育的毒瘤。

第一:職稱工資差距逐年擴大,已成了教師矛盾的導火索。

昨天發今年的取暖補貼。小一發1540,小高發1820,中高發2100.

一看見工資單,辦公室小李就在牢騷,難道我工資低就不能比你們這些高級的暖和?我活該挨凍嗎?

其他同事都在改作業,只有小李在休息。我不改了,我工資低,取暖費低,啥都低,我自己減輕點工作量吧。你們這些高工資的多幹點,別對不起國家給你們發那麼多錢。

說著說著,另一個已評上中高的老師就和她吵起來了,各說各有理。我們費了半天勁才勸開。

實際大家也都是無心。不過被職稱給人為的製造了矛盾而已。

第二:績效發放明細,老師們從來不知道。

老師們每月具體扣多少工資用來發績效,實際很多都是不清楚的。

學校績效發放辦法大家也是不清楚的。每次發績效工資,會計只把總數公示一下,但具體明細,從來不公示。

我們學校,副課老師比主課老師發的多,辦公室人員比主課老師發的多,都是常見的。學校的解釋是人家的工作量大,你去哪說理去?

音樂一週15節,數學13節,人家每週多兩節所以工作量大。但人家不用改作業,不用要成績,學校從來就不考慮這些。老師們怎麼不寒心?

教主課的尚且拿不到本來屬於自己的,比自己被扣的還少,那麼錢去哪了?

至於職稱、績效是不是校長“斂財”的工具,咱沒證據,也不敢瞎說。但做校長沒任何好處,誰信呢?

個人建議儘快取消職稱吧。讓老師們按年限自然晉升,特別優秀的那怕提前晉升也行,但至少讓其他老師也有機會晉升,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毫無希望,毫無盼頭。就算累死在講臺上,該評不上還是評不上,合理嗎?

績效也是,儘快取消吧。我也不求多幹活多拿,至少把我自己的給我吧。

把這兩項取消了,校長的權利也削弱了很多,教育腐敗也會少很多。無論對國家還是對教育還是對老師都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期望快一點到來吧!期望!


人生如夢LLH


我在一線工作二十多年了,親眼目睹教師職稱評定,績效工資考核,學校校長在此過程中,大把斂財,很多不在一線工作的老師排在前面,優先一線教師晉級,這些領導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幫助造假填寫晉級材料,上下找人活動,樂此不疲!而那些任勞任怨一線辛苦工作的教師,卻無奈和心酸——校長一手遮天。!前幾天,黑龍江某學校校長說,為了應對上級——省均衡發展檢查,開教師大會說,如果有人問,你們實行績效工資了嗎?你們就說實行了,中心校從教育經費中拿出五萬元給老師發績效工資每人一百多二百多元,相差不多。十來分鐘開完會,讓老師簽字,老師們簽完字就等這個額外績效工資,左等右等,校長說的績效工資沒影了🤣,於是,就有許多老師找到中心校一把手,答覆的是,沒有這事兒!校長為了息事寧人,在一天的早會上說這是自己理解錯誤。這個校長啊,欺上瞞下的行為,實在是荒唐絕頂啦🤣😓


Mike3115


我說句公道話,校長在學校權力真的太大了,中層都是校長提拔的,都是奴性極強的,提拔的主要指標就是奴性!一線老師無權無勢!只有聽話的權力!問題出在沒有人監管校長,權力放虎歸山了,沒人把他關在制度的籠子裡!如果能校內搞個議會,可以由上級主管部門直接認命或者民主選出!可以獨立行使否決權!這樣,校長做什麼事都有所顧忌!學校會更有生機活力,會呈良性發展!


我行路人


本人認為,教師職稱評定進行這麼多年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如一些學校領導暗箱操作,一些人為過評審關走後門送禮,教師想盡一切辦法準備業績條件等。但是,作為評定教師業績和激勵教師工作和成長的一種手段,對於促進教師積極認真工作也真正起到很好的作用。需要進一做好的是,如何進一步完善好職稱評定的體系、方法、評定標準以及嚴格的監管機制等,克服弊端,杜絕漏洞,確保這項工作公平、公正、健康的發展。


幸福時光周


無論是教師的職稱還是績效,都是老師們自身能力的體現,是對每一位老師業務水平和業務能力的一種考量。題主所問,教師的職稱和績效被學校校長不正常的利用,我認為這種現象應該是極少數的,小編作為有著多年教齡的一線教師,結合自己的所聞所見談兩點看法:

第一,關於職稱問題 近年來老師的職稱問題已經成為了老師們的熱點話題,因為職稱的高低直接關係著老師工資的多少,決定著老師們個人的各種福利待遇,

甚至每年的發的取暖費,高級教師都要比中級職稱和初級職稱的老師高出很多,而工資方面更加突出,高級教師的工資檔位五六七三個檔位,中級職稱老師的最高檔位才八檔,所以,老師們都在一直為晉升高級職稱創造條件,都想早日成為高級教師,既有高級職稱的名銜,又有相應的福利。然而,每年晉升高級職稱又有嚴格的名額限制,在沒有名額指標的情況下,符合晉升條件的老師們也是前功盡棄,但是,一旦有那麼一兩個指標,又面臨著嚴重的人多指標少的尷尬狀況,而校長又有著最終的決定權,因此,老師們對校長有失公平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第二,績效的問題 不同的學校對績效的重新分配規則各有不同,但大家的總體原則都大同小異。一般來講,績效的分配主要依據為工作量、考勤、工作業績等幾方面,根據各位老師的不同情況進行量化打分。但是,老師們對績效意見最多的不是分配方法,也不是公平與否,而是學校用老師們的績效做了本不屬於這個範圍的開支,甚至把績效當成了學校的經濟來源和補充。


三尺講談


不贊同這樣的認識。原因:一、無論是職稱還是績效,都是用來考核事業單位人員工作情況的工具,它的出臺都經過了反覆論證;二、在實施過程中,都有嚴格的監督審核機制,比如,對於單位實施方案,細則等審批,對於舉報查處等;三、結果證明,大多數踏實工作的同志從中受益。而之所以出現不同的聲音:一、單位實施方案沒有經過同志們充分討論就出臺了,存在不合理現象;二、實施過程缺少監督機制,在細則的操作上有人為暗箱操作的情況。這兩種情況的存在,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單位缺少勇於擔當,敢於向不良行為挑戰的人。相信在當前這個形勢下,只要採取正當途徑向上級反映,上級是會受理並處理的。因此,不能因為一個學校執行制度存在不合理問題,就否定整個政策的合理性!


初中語文王老師2


績效工資,真金白銀,關乎個人收入,誰都關心。分配不合理,少得的傷心,多得的開心,不多不少的鬧心,分配者窩心。總之,各方不討好。

內中原由,沒別的,錢就那麼多,誰都想多分點。而且,這錢還是以績效工資的名義,記入個人工資帳面的,硬生被切出百分之三十,由學校統一按各種德能績勤外加各種兼職計分再分配,換做任何普通教師,都肉疼。無論怎麼分,從自已口袋中切出的那塊,肯定要瘦一圈才回來。

班主任應有上級發放的津補貼,或者,也該從學校的公用經費中列支。可是,學校卻從績效工資總額中分成。各級領導,按級別條件,滿課時的任課節數少,滿課時拿分了,又計算兼職分進去,又有超課時補助了。這樣,領導無論怎樣,都可以多分。而普通的一線教師,滿課時需要節數多,就算上課再多,算來算去,也拿不回自已那份切去的。班主任工作任務繁重,就算多拿一點,也不滿意:我那麼辛苦,付出此普通老師那多麼勞動,卻只有這麼點回報,還被人眼紅嫉恨,不值!

拿自己的錢去獎自已,心裡總不舒服。

要是政府能另外拿出一筆錢來,象行政部門一樣,做當年終績效獎,績效獎中,拿出百分之三十或四十來,再按各種德能職績勤錄和兼職加分後,再分配,那就沒有怨言了。

目前,確實有部分縣市實行了年終績效獎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