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先有天下人——鎮番衛《武職選簿》管窺

如此標題,不是立異。

皆言“天下有民勤人,而民勤無天下人”。據《鎮番遺事歷鑑》卷一載,“明洪武五年秋,飭令山西、河南等地民人約二千餘眾,遷徙是土,多居於蔡旗、青松環圍” ,這是民勤有史記載的第一批集中移民。“是年六月戊寅,元將上都驢知大軍至,率所部吏民八百三十餘戶迎降” ,這應該是民勤最早的土著居民。

隨著少數民族殘部不斷進犯,出於鞏固國防的需要,自南京選調衛戍將領,自各個衛所選調兵員,來到明王朝的腹地之北抵禦外敵。所有的徵調都記錄在明兵部的鎮番衛《武職選簿》之中。

“武職選簿”是明代“京內外各衛所職官襲替選補之記載”,是記錄武職的銓選結果以及世襲武官基本資料的檔案,是集貼黃、功次簿、零選簿、審稿、堂稿等眾多武選資料而成,它詳細記錄了武官從祖軍以來的姓名、年甲、籍貫、從軍歸附來歷、徵克地方、立功升授職役,以及歷輩襲替、優給、優養時間、職銜、前後輩份之間的關係,還有立功升遷、犯罪減革、改調衛所等多項內容。

鎮番衛《武職選簿》記錄了自指揮使方伯,到試百戶張四體,一共七十八頁,內(納)指揮千百戶鎮撫一百二十五員,各姓氏六十餘種。戍邊軍戶成為民勤主要的新生人口,代有繁衍,成為民勤幾十個常見姓氏。但是,為什麼民勤人很多都說自己來自於山西大槐樹呢?不錯,當時的大槐樹就是屯軍的中轉站和徵兵的地點。

為了防止戍邊的將領與藩王形成軍事實力,軍事主官多來自京畿,為明王朝的心腹,其餘將領從各衛所徵調,這樣既防止“黨派”形成,也形成遠距離調兵,防止兵將逃回原籍。

於是,從《鎮番遺事歷鑑》記錄的鎮番營王興,直到《武職選簿》記錄的鎮番衛第一任指揮使方賢,在永樂九年正月十八帶著朝廷敕命,從西寧衛調往鎮番衛時,鎮番衛的屯軍以及家眷子弟在浩浩蕩蕩走向鎮番衛的漫漫長路上,肯定不曾想到,此去竟是徹別故土,死後也會長眠於斯地。

由於明朝的武職是世襲制,所以,軍籍之外,另給土地耕種,軍階高土地多,也因此形成了軍戶後代的大戶家族。比如:

民勤許姓,來自安徽鳳陽府臨淮縣。先祖許成,原從軍至河北,洪武三十二年參加雄縣之戰立功,升小旗,參加白溝河大戰,升副千戶。成化年間至民勤,子孫世襲九代鎮番衛指揮使,明代民勤名姓。萬曆十二年,許邦佐無子襲除,但旁支遍及湖壩區,並移向涼州、永昌,其裔許協,為清鎮番令。九十年代央視拍攝紀錄片長城內外,播出後安徽許氏與民勤許氏對接續譜嚴絲合縫,可謂喜事。

民勤先有天下人——鎮番衛《武職選簿》管窺


民勤方姓,來自安徽鳳陽府定遠縣。先祖方賢,洪武九年,指揮使身份,調任鎮番,子孫襲十代。

民勤先有天下人——鎮番衛《武職選簿》管窺


民勤李姓之一,來自江蘇高郵州。先祖李二從軍至民勤,至李二孫李榮,積功為總旗官。明朝名將李震為李二第六輩後代。

民勤先有天下人——鎮番衛《武職選簿》管窺


民勤甄姓,來自甘肅通渭。先祖甄得才於洪武二十三年以小旗官領兵至鎮番衛,世襲百戶十二輩,是明代鎮番衛軍戶中世襲時間最長的一姓(筆者的舅舅家就是甄姓軍戶後人)。

民勤裴姓,來自河南息縣。先祖裴榮洪武年間從軍至鎮番衛,其孫裴俊時期已記載世襲百戶,也歷十二輩,明朝滅亡廢襲。其裔有在民勤四中任教,經與筆者聯繫,從《武職選簿》補充了家譜對明朝的記錄缺失。

民勤孫姓,一支來自甘肅通渭。先祖孫成是鎮番衛世襲副千戶,《鎮番縣誌》載其裔孫明奭天啟四年連中武舉人,崇禎三年中武進士,官授湖廣遊擊。筆者推斷時值明朝滅亡,先祖在江西入正一道門,兄弟四人裔傳至今,遍佈民勤湖壩,民勤雙茨科孫道是清鎮番縣道會司執事,建國後道教協會會長,筆者便是孫成之後。

民勤先有天下人——鎮番衛《武職選簿》管窺


民勤孟姓,先祖孟大都,浙江鄞縣人,二輩孟源三輩孟成四輩孟鼎記錄缺失,五輩孟清試百戶功次,六輩孟堂嘉靖三十一年六月襲替,其裔孟良允天啟元年中舉人,政績斐然,清初官至浙江布政使。孟良範,官兵部職方司主事。

這五湖四海的屯軍和移民,是不是說明“民勤先有天下人”呢?

因此,不難理解,一個北方邊陲小縣,竟然會重視發源於楚地的“端午節”。主要是鎮番衛在明朝大量來自兩廣、江浙等地的軍戶,思念家鄉,而鎮番無闊葉蘆葦,便以面做油餅,包裹糯米形成粽子,祭奠屈原的同時,也是懷念再也回不去的故鄉。

翻閱《鎮番遺事歷鑑》,卷一太祖洪武三年庚戌開始,第一句就是記錄了涉及軍事的人事調動,從王保保患邊,徐達徵西開始了民勤在明朝的軍事方面的記錄,當時的民勤,一言概之:“是時,鎮邑無縣治,亦無熟田,民人徙此,惟牧畜而已”。

因為戍邊的需要,鎮番衛軍屯及軍戶家眷的到來,使得鎮番衛的人數逐年開始增加,經濟、文化、教育等逐漸開始建立和發展。

《鎮番遺事歷鑑》卷一憲宗成化八年壬辰記錄“”臨洮劉傑,於成化五年來鎮,開館講學。。。。延生儒生數百人,互相砥礪,鎮邑文風,由是日振焉”劉傑是鎮番衛守備劉清之子,民勤文脈的生根發芽始於此,明朝中晚期飽學之士開始越過龍門走出鎮番為一方百姓謀福利,至清初盧氏、孫氏為河西科舉世家之一。

可見,民勤人好學之風由來久矣!

作者簡介:孫飛虎,1986年4月,民勤縣紅沙梁鎮小東村人,現居蘭州,甘肅萬華職業培訓學校校長。鄉土文化的痴迷者,傳統文化的追尋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