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的一座貞節牌坊前本

在赤峰城南的打糧溝門村,還殘存著一座為烈女劉楊氏修建的貞節牌坊,它是封建社會吃人禮教的歷史遺蹟和有力見證。

這個貞節牌坊孤零零地矗立在該村新井子蔡家溝的馬鞍山下,是清代咸豐四年(1845年)建成的,它高四米,佔地三十六平方米。因多年的風雨剝蝕,人為破壞,牌坊已經殘破不全。

赤峰的一座貞節牌坊前本

據村裡的老人介紹,該牌坊屬石質,由粉紅色砂岩雕鑿而成,四柱三門,中間門大,兩邊門小,門上各有門楣,均無加冠蓋頂。中間的大門較寬較高,上面門楣處橫著四個陰刻楷書大字為“門題沛相”。

據當地農民劉有仁說,大字的上方還刻有小字“聖旨”二字,右側刻有“咸豐四年六月”,左側刻有“為劉節母楊大孺人立”字樣,四周還有刻著浮雕的花鳥紋飾。大門兩側的小門上面也有楣額,右面的已被毀掉,好象刻有“鶴齡”二字;左面楣額尚存,刻有“松年”二字。支撐著三個門楣的四根方形立柱均鐫刻著對聯,中間一幅的上聯是“光照卯金青燈有焰”,下聯是“芬流天水古井無波”;外側一幅的上聯是“高行裡中香吹芣苢”,下聯是“懷清檯下影照琅玕。”

赤峰的一座貞節牌坊前本

據考證,以前牌坊兩側還擺放著兩塊長方形雕石,鐫刻著插花瓶的浮雕,形象逼真,工藝精湛。再前方兩側各對稱地擺放一對大石獅和一對小石獅,然而現在只剩一隻斷裂地躺著的小石獅子了。

牌坊的背面與正面形式近似,只是沒有對聯,正門楣額刻有“瑤池冰雪”四字,字體落落大方,楷體書成。楣額的上下邊沿還鐫刻著細膩的花紋、鳥獸,栩栩如生,富有生活情趣。右門楣額刻有“玉潔”二字,左門楣額雖缺,但接右門楣額字意推理,應為“冰清”二字。

門臉的四根石柱的正面上方各有一條盤龍緩緩爬行,產生突兀起伏的藝術效果。柱子的頂端刻有一個望天猴(現已不存在)。整個建築全是由淺紅色的大石塊扣合而成,石塊好象是從城東的紅山搬運而來的。

赤峰的一座貞節牌坊前本

此牌坊已立了一百六十多年,而其建造原由沒有任何文獻記載,但有與之有關的一個委婉動聽的故事卻靠口碑在民間流傳下來?這則軼聞曾經刊登在當地的黨報《赤峰日報》上,似乎當成了信史。大意是劉楊氏在自己的貞節牌坊即將舉行落成典禮(有很多本地的大小官員參加)的前夜,同修建此牌坊的一個石匠私奔,是對本事件的一個有意味的反諷。

赤峰的一座貞節牌坊前本

事情的經過如下:這座貞節牌坊是為三十四歲的劉楊氏立的。早在她十二歲那年,就和馬鞍山下的劉考(劉蒙)公子訂下婚約。不料劉公子患上不治之症癆病,久治不愈,為了“沖喜”,二年後十四歲的劉楊氏被迫與他完婚。三個月之後,劉公子醫治無效,嗚呼哀哉。從此這個苦命女子,過上了清燈孤影衾寒被冷、秋月春風等閒度的日子。

光陰荏苒,二十個春秋過去,劉楊氏已屆三十四歲的如狼之年。婆家看她雖少歡顏,可也無越軌之舉,兼之平時孝敬公婆、和眭鄰里,於是上書官府為她建造貞節牌坊。豈知在修建牌坊的過程中,劉楊氏偷偷地喜歡上了一個在此施工的石匠。這個石匠年紀和劉楊氏同歲,大約長得象現在的肌肉男,具有象《老井》裡的孫旺泉能背起一塊大青石板般的力氣,打動了年輕寡婦的芳心。

赤峰的一座貞節牌坊前本

兩個人乾柴烈火,如魚得水,暗中成其好事。盛夏季節裡的一天,也就是行將舉辦貞節牌坊峻工慶典儀式的頭一天,村裡的人在炎熱的日頭下灑掃村落,整修道路,忙得不亦樂乎,一切都是為了迎接知縣多壽大人及偌多隨行官員的到來而做的準備工作。午夜時分,當村裡勞累了一天的人們都已進入夢鄉之際,劉楊氏和石匠二人一看時機已到,便帶上早就收撿好的一包袱金銀細軟,同乘一匹快馬,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據說,後來他倆象《爬滿青藤的木屋》裡的李幸福和盤青青一樣,在一個誰都找不到的地方,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且劉楊氏還給石匠生了一大堆兒女。

赤峰的一座貞節牌坊前本

不過人們口耳相傳的這則故事經不起推敲。如果真的發生私奔事件,劉楊氏的貞節牌坊應該當時就銷燬了,不可能保留到後代。後來劉家無意中發現了自家已失傳很多年頭的家譜。另據劉氏家譜記載,劉考之妻確係揚氏,並生有一子。若是按封建禮教規定,改嫁的婦女上不了家譜,而家譜上的確有“劉楊氏”字樣,那就說明她並未改嫁或私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