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明明经济很发达,为什么广东人的过年红包只有2块钱?

金娱说


你见到的是假广东,鉴定完毕

曾记得,读6年级时1992年,陪同学去乡下探望他的老姨妈(他老姨妈家真的很坚苦,小瓦土房,一片陈旧……绝绝对对贫困户),人很老实,也很热情,能把她家唯一下蛋的老母鸡杀了招我们两个小屁孩儿…第二我俩走时,还给了红包,当时年少,看着她家的情况,根本就不意思去领红包,最后拉拉扯扯的硬要塞来(我是强硬不要)……最终坐上回市区的车,还帮付了车费……(广东人的亲情与友情,不是用钱来衡量的)


咖啡蟲


其实广东风气很好,过年红包也叫利市,也就是彩头。给穷富没关系,

广东工业发达,人均比较富裕。

有句话说的是,来广州不要比钱多,因为有钱人太多了,一个比一个多。

很多外人认为广东人这么有钱为什么红包这么小,

为什么从来没有攀比现象发生?

这其实就是当地的风俗习惯,人家有钱,也不差钱,也没攀比的必要,重生活质量,不重在外在形式,


與易传琦


我是客家人来说说,记得有一个湖北的朋友说过年不敢回家,原因就是过年红包钱一两万给不起,先来说说我这里客家人压岁钱,一般邻居叔伯和同性的村里人,亲戚朋友邻居的红包基本十块,最多二十块,长辈50/100不等,钱最多是父母100/200起元不等,这还是两个人一起的。一次超过500大洋可能少之又少。有都是可能是关系比较好,所有红包一般都是图个喜庆而已,我们这里传统习惯没有那种给红包塞很多钱,无论我爷爷、父亲那辈到我红包里都是意思意思,很多人都说广东有钱,可是广东地区差别巨大,也有50块一个红包的,过年红包对广东人真的没多大的压力!广东人真的比较务实,结婚彩礼都一样,没有强迫性,喝喜酒多数100/300块,个别500/1000的,给多给少根据自己的能力,人与人之间没有那么多的显摆攀比,这一点在广东确实比内地好!


闲时瞎扯淡


我是地道的广东人,小时候特别喜欢去拜年,走亲戚,因为得2元的红包,特别高兴!奶奶娘家人离我们家只有一公里,奶奶有一个堂六嫂,2015以前,每年红包都是6毛钱,其他的1.5元,2元,3元的是大红包,逛一圈,10多户人家,有16元左右。因为也门这边总是说2毛钱也利是,有个吉就好,不在乎钱多钱少。现在很多人都会给2到10元的红包了。但是,长大了,不喜欢去走亲戚了,不是因为红包少,而是害怕亲戚问:在哪里工作,工资怎么样,有男朋友没?什么时候结婚,男朋友哪里的?要是说没男朋友,他们就开始说哪里哪里的男孩特别好,家里怎样怎样……想想都怕,所以今天年初二,我没有跟奶奶一起去她娘家人哪里吃饭😁


听丶雨下的声音


这几天看了很多说广东红包的视频文章,都说1块2块红包的我想问问你们都是广东哪里的😳

我长这么大都没收过一两块的红包呀,最少的是10元一封的。我爸爸兄弟姐妹就四个,两个姑姑,一个大伯,我老爸。孩子除了小姑姑有两个孩子其余都是独生子女,小时候红包会多给一点,我爸给我表弟500一封总共两封就1000,我姑也同样的给我一样的,到了18岁以后就200了。去别人家拜年都是爸妈一人一封100或者50的,给不熟的孩子都是10,20两封,这很正常吧!别人家也是这样啊,倒没见过1.2元的红包😅

其实我们广东人叫红包做利是 寓意是祝福给个彩头的意思,小孩子无论拿到多少也是很开心的,看了外省的红包简直是瑟瑟发抖呀,小时候收到还挺开心的,到你发红包的时候那不是一过年就把钱包清空了呀,遇着亲戚孩子多的那得多大负担呀😱所以说我们广东红包才是值得提倡的,多有多给丰俭由人😊让人轻轻松松开开心心过好年


我暴走你抱走


广东人给的新年红包和其他省份不同方式,按经济术语,广东人首先是给最亲的亲人首付,三姑六婆弟弟妹妹,一般都是两个红包,每个红包100元,,接着是分期付款,就是给不认识得人小朋友,附近邻居的小朋友,未婚男女,或者小区保安,珠三角地区,一般都是10元或者20元的利是钱,港澳地区也是20港币,寓意利利是是,大吉大利。广东人不以收一个利是为荣耀,而是收多少份利是为开心。所以在小时候过年经常出门外窜家门,几个小朋友一边放鞭炮,一边一窝蜂见到大人就逗利是,像大人讨要利是,是一个很开心的事情。

现在的生活环境,小朋友已经没有这样的氛围了,新年一到,小区的小朋友,都各自回自己的老家去了,而且生活习俗不同,小朋友一起找大人逗利是的风俗基本很难找到,所以很多人都感觉年味越来淡了。希望看到这个文章的朋友,可以跟小朋友说一下逗利是的风俗,希望春节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大人都口袋都装个10元20元的红包,见到小朋友都发发。


一万金乐


我北方人。南方人你看不出谁有钱!北方人你看不出谁没钱!南方人会过日子,精打细算,大钱小钱都挣。北方人大多人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大钱挣不来,小钱看不上。北方人尤其是在饭馆几人小聚,结账时你争我抢,生怕别人抢先结账。这可能也是北方人豪爽直率义气的一种表现吧?或者叫“穷大方”,但有一点,都是真心的。我跑长途车时,九十年代初,曾在南京,被一家货运部坑过一回,发狠不再拉他们的货。那年头车少货多,根本不愁货源。一次,我货己装好,准备返回西安时,他们找到我,有几根家用水管那么粗的无缝钢管,让我送到西安,给我四百块运费,被我一口回绝。这是西安一家研究所的货,要的很急。当时己是晚上,他找不到车,急了,最后不停加价,涨到了1200元。说实话,随便扔车上都能拉回,我就是不拉,因为他坑过我一次。但我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把信息告诉了一个朋友,让他去拉,最后朋友赚了这笔运费。我说这事的意思是,大部分北方人都很好面子,不会变通,直来直去,这是优点也是缺点。你若对他好,他也会真心对你,不计得失。你若坑他一次,再想让他对你好很难。人生各地,习俗难免统一,随乡入俗就好!


渭河飞雁


我想红包就是个红包,当然了,里面一般都是钱,代表大吉大利之类的新年祝福。也听说过写祝贺语,留纸条在红包里面的,我觉得这样的做法真的超级棒。每年都有关于新年收了多少红包的新闻,有不少是都是说怎样攀比红包的,其实也没什么。这也是一种习惯,都是拿钱玩的,小孩大一点了也是金钱至上的。还没成年的也孩子,很多在留意哪家孩子够有钱够有权,找目标去泡,太正常了。我印象里最最深刻的红包,是一位邻居老婆婆的红包。她那时候住的养老院,是五保户,新年回去,给了我一个红包,我记得是几块钱。后来叔叔知道了骂我,说那五保户婆婆的红包怎么可能收,而且婆婆她的子女都不在这边了。主要是我那时候真的不知道什么是五保户,现在想起来真的不该收,甚至小孩子都可以祝福她,给红包也可以。以前她没去养老院的时候,她看到我们小孩,经常也给两毛钱的红包。后来婆婆活过了百岁,现在已经不在世了。


柳残花枯


我老婆是宁波人,结婚后第一年跟老婆回娘家,当然少不了派利是,刚好外家有亲戚拜年,我就每封利是一百元,事后老婆说她们这里不太熟的亲戚也要每封两百,亲一点要三百,现在每年回娘家过年必须准备几千块利是钱!但是我自己爸妈兄妹家一般是五十元一封,亲戚朋友是十元,二十元!


edwonlam


其实感觉珠三角经济比较好,其他的感觉和珠三角还是有差别的。

两块钱几乎不普遍了,现在大部分都是五块十块二十块,反正自从结了婚,年前都要去银行兑零钱,人多还要预约。

我们自己亲外甥女侄女就100,50,老人家就100,200。过年压力不是很大。

喝喜酒的话100,200,300都行,500~1000算很多了,比较少,也有几十块的,每个地方多少有点不同。

我们这里亲戚朋友家有小孩出生也会包红包给孩子,50-200不等,或者送点衣服。

作为广东人总体感觉挺好,亲戚朋友谁家有喜事给个一两百块红包喝顿喜酒,办喜事的人不图赚钱图个热闹,喝喜酒的人也没负担去凑凑热闹,大家都开开心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