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保有多厉害?为何被称为天下奇男子?

张同渠


  • 我是@王官令仪话文史,我来为你解答,喜欢就关注我吧。

王保保是元朝末年的著名将领,蒙古名叫扩廓帖木儿,意为青铁。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里,王保保是娇美不可方物的郡主赵敏(敏敏特穆尔)的哥哥。王保保非常骁勇,在和明朝的多次大战中击败明军,元亡后,独立支撑北元,后死于漠北。

奇男子的说法,出自于他的死对头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十分敬重王保保,在一次朝会上,他问:"天下奇男子谁也?"众将领都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明太祖笑了笑说:"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据《明史▪扩廓帖木儿》记载:“扩廓百战不屈,欲继先志,而赍恨以死……要皆元之忠臣也。”

那么,王保保到底奇在何处,有多厉害呢?

不到20岁便镇压红巾军起义,一身荣耀

王保保小时候体弱多病,后被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他的父亲是元朝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世居于河南。据王保保父亲的墓志铭显示:“子三人,长扩廓帖木儿,生而敏悟,才器异常。幼多疾,忠襄(即察罕帖木儿)以母舅氏,视之如己子,遂养于家。”

元末吏治腐败,横征暴敛,大批蒙古贵族抢占土地,致使农民起义爆发,北方的红巾军便是一支非常强劲的反元力量。当时,察罕帖木儿组织义兵镇压红巾军,王保保跟随舅舅亲临战场,英勇杀敌,“历戎马间,事必属之,所向皆如志”。

元朝1361年,王保保奉舅舅命讨伐田丰、王士诚所率领的红巾军,杀敌一万多,迫使田丰、王士诚投降。不料次年王士诚等反叛,杀害了他舅舅察罕帖木儿。军中不能无将,王保保随即被推为首领 ,元朝廷也授予他“光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兼知河南山东等处行枢密院事、同知詹事院事,一应军马,并听节制”,此时王保保还不到20岁,人称“小总兵” 。

1362年,王保保率兵进攻田丰和王士诚所在的益都(今山东青州),攻破益都后将田丰、王士诚的心脏掏出来祭奠舅舅,随后他一举平定中原红巾军作乱,驻兵于洛阳一带, 因军功被拜为“银青荣禄大夫、太尉、中书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皇太子詹事,仍便宜行事,袭总其父兵”,元朝廷将他作为一道保卫中央朝廷的安全屏障。

割据一方,元亡后担起复元重任

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在南方的势力已经很强大了,他们互相攻伐。王保保平定中原红巾军起义后,并没有会师南下,消灭陈友谅等起义军,而是和另一贵族将领孛罗帖木儿在山西一带互相攻伐,抢夺地盘。后来,王保保占了上风,在元顺帝的调解下,双方暂时和解。

期间,王保保还参与到了元顺帝和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的党政中,王保保曾与皇太子缔结密约,但不幸事情败露,皇太子逃到了冀宁,在冀宁皇太子欲效唐肃宗灵武即位的事而称帝,遭到了王保保的反对,事情未成,两人逐渐反目。

后来,王保保护送皇太子返还京师,他也被顺帝封为中书左丞相。1365年,元顺帝下诏封王保保为河南王,让他调度天下兵马,肃清江淮起义军叛乱。由于当时朱元璋势力已经强大,而且有大将徐达防守,所以王保保按兵不动,并没有南征。

相反,王保保到达河南后,想调集关中四大军阀李思齐、张思道、孔兴、脱列伯的军队,企图收为己用。结果这四个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拒不受命,与王保保展开火拼,“相持一年,前后百战,胜负未决”。

就在王保保与军阀混战的时候,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率25万大军向元朝大都进发。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府即位,改国号为大明。不久,明军攻入大都,元顺帝及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等人弃大都北逃,元朝灭亡。

元亡后,在山西冀宁的王保保, 便一力担当起了复兴元朝的重任。

在甘肃兰州筑王保保城,多次大败明军

朱元璋即位之初,就派人去冀宁招降王保保,但被拒绝了。于是,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等人攻打冀中一带,常遇春的主力南下保定、真定(今河北正定),作为进攻山西的北路军。徐达的部队则驻扎在彰德(今河南安阳市)一带,作为南路军,徐达派前锋汤和部自怀庆取泽州,王保保派军南击汤和,在韩店(今山西韩店镇)大败明军。

大败明军的消息传到 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后,逃难在此的元顺帝大喜,晋封王保保为齐王,赐金印 ,命令他收复大都。王保保于是集合主力,倾巢出动,北出雁门,经保安、居庸关,向大都(北平)进发。

由于王保保军倾巢出动,冀宁后方空虚,徐达随派将领进攻冀宁。刚走到保安州(今河北涿鹿县)的王保保,听闻战事后回马救援冀宁,但由于有叛将投降作内应,王保保失败而逃,一路西逃来到了甘肃。

1368年冬,王保保整合起10余万元兵,接连攻克了甘肃景泰、平番(今永登),并于1369年春带兵包围了兰州。王保保依托重兵,在与兰州隔河相望的白塔山东侧山坡上修筑王保保城,以伺机攻克兰州。明守将张温凭借黄河之险,一边据守兰州,一面派人向明朝廷求救。

明朝派出的援军被王保保全歼,援军将领于光也被杀害。朱元璋于是命徐达率25万大军征讨王保保,徐达、冯胜奉命经西安救援兰州,“与王保保隔深沟而垒,日数交战”。由于王保保已经占领了定西到兰州间的大片领土,而且修城筑垒,居高临下,所以徐达久攻不克。

不能力敌,只能智取。徐达命令士兵每夜轮流击鼓敲锣,不断制造噪音,骚扰王保保的军队。王保保的士兵每夜不得休息,这样几天后的一夜却偃旗息鼓,连日不得休息的王保保军队纷纷昏睡,这时徐达全军出动,一举击败了王保保。

王保保战败后,和妻子以及部下数人逃窜至宁夏,徐达派都督郭英追至宁夏,没有追上。王保保最后跑到了元朝岭北行省首府哈拉和林(今属蒙古国乌兰巴托市)。

力保北元朝廷,使明兵不敢出塞

王保保逃到和林时,元顺帝早已驾崩,此时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当了北元皇帝,为了恢复元朝,君臣捐弃前嫌,重归于好。昭宗皇帝拜王保保为中书右丞相,商讨复元大计。

明朝虽然打败了王保保,但一直将其视为心腹大患。认为“王保保狡猾狙诈,使其在,终必为寇,不如取之,永清沙漠”。于是,在1372年(洪武五年),明军15万分三路进行北伐,大将徐达的中路大将军由雁门直趋和林,企图一举摧毁元朝的指挥部;东路李文忠副将从西北面袭击和林;西路征西将军冯胜取道甘肃作为疑兵。王保保面对明朝强大的攻势,沉着应战,他用诱敌之计将明军逐渐引入纵深。

王保保亲自率小众部队且战且退,把徐达的中路军引向了漠北,他手下的大将贺宗哲率领主力在和林以逸待劳。不出意外,王保保和贺宗哲在漠北成功伏击明军,明军战死数万人。东路军李文忠部队也被王保保部下包围,损失惨重,只有西路明军冯胜取得了胜利。

王保保凭借此战挫败了明军的锐气,保住了北元的命脉。此战也对明朝造成了很大的阴影,“自是明兵希出塞矣”。但是,毕竟这时明王朝已经根基稳固,想要恢复元朝,已是绝无可能。除了偶尔骚扰明朝边境外,王保保再也不能攻入大都了。

1375年(洪武八年)八月,王保保死于哈剌那海之衙庭,时年49岁。


我是王官令仪(笔名),榆中摄影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大小李杜》《赵一曼》等书,专注文史、影评、诗歌写作,欢迎关注我哦 @王官令仪话文史


王官令仪话文史


王保保是谁?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是提起张无忌、赵敏,大家肯定耳熟能详了。王保保就是赵敏的哥哥,张无忌的大舅哥,汝阳王的儿子。

当然,在《倚天屠龙记》中,王保保是个纯粹打酱油的角色,智谋不行,武功不行,长相不行,整天跟在赵敏后头狐假虎威,干不成事还净添乱。


其实正史上,赵敏是虚构的,王保保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他是个十分厉害的角色,就连老谋深算的朱元璋,一提到他都连连摇头,唉声叹气,因为王保保着实让明军吃尽了苦头。

王保保走上历史舞台,得亏他的舅舅汝阳王。他过继给舅舅之后,就一直跟着汝阳王镇压农民起义军,这一点与《倚天屠龙记》颇为相似。

后来,汝阳王被诈降的起义军所杀,这样王保保就成了军队的首领,继续与起义军作战。

公元1368年,王保保遭遇了汤和。这二人,一个是北方苍狼,一个是中原猛虎,二人率领的都是王牌中的王牌,结果双方“战于韩店,明师大败”。


然而,元朝毕竟大势已去,就算忽必烈在世也无力回天。明军大举北上,元军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了蒙古。

第二年,按照朱元璋的重要指示,徐达率领十五万大军,兵分三路直扑元朝大本营,中路由徐达指挥,左路由李文忠指挥,西路由冯胜指挥。

对于此次北伐,刘伯温劝谏“扩廓未可轻也”,然而,朱元璋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把刘伯温的话当作了耳旁风。

结果,明军长途奔袭到了岭北,正好遭遇了以逸待劳的王保保,虽然明军人数占了优势,但仍然被王保保打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最终丢下了万余尸体,铩羽而归。


这场战役极大地打击了明军的自信心,以至于,终朱元璋一朝,再也没能形成大规模地对元作战。

朱元璋很是佩服王保保,大宴群臣之时,曾对众臣说道:“谁是天下的奇男子?”

大家都说是常遇春,但朱元璋摇了摇头,继续说道:“常遇春是我的臣子,王保保才是奇男子,我没法让他做臣子。”

朱元璋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降服王保保。


一半秋色


王保保是元朝末期一个传奇人物,由于他能征善战,武艺超群,朱元璋对他又怕又恨,又欣赏他的才能,说他是盖世奇才,说愿意用十万大军换一个王保保。

关于这个王保保的身世,就有不同说法,有人说他是汉人,却充当元狗,向汉人开刀。

都说良禽择木而栖,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不也曾为大清效忠,镇压汉人吗?

不过这个王保保的确不是汉人,蒙古本名叫扩廓帖木儿,他的父亲叫赛因赤答忽,是地道的蒙古人,祖籍是伯也台氏,母亲则是出身乃蛮部的察罕帖木儿的姐姐。

王保保父亲是元朝翰林学士、太尉,喜欢读书,练过骑射,钻研兵法,"胸有韬略"。因此王保保父亲在年轻的时候,就跟自己的小舅子组织过部队镇压过红巾军起义,49岁那年去世。

父亲去世后,王保保就在在舅舅——颍川王察罕帖木儿家长大,舅舅很喜欢这个聪明的外甥,干脆就把他收为义子,努力去培养。王保保跟父亲一样,喜欢读书,钻研兵法,苦练骑射。

至正21年八月,19岁的王保保崭露头角,奉养父之命去讨伐东平的田丰、王世诚率领的红巾军,杀敌万余,大获全胜,田丰跟王世诚被迫出城投降。

谁知道这两个人竟然是假投降,二人在次年6月乘机杀了王保保的养父即舅舅,王保保因此顺理成章替代舅舅成为首领。

有仇不报非君子,王保保接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兵直捣益都,替养父报仇血狠。

舅舅死后三个月,王保保攻下益都,把仇人的心肝挖出来放在供桌上,告慰养父的在天之灵。

  

王保保的军队南征北战,所向无敌,队伍渐渐壮大,成为元朝举足轻重的武装力量,连元顺帝也对他刮目相看。王保保受到皇帝重用,为维护顺帝统治、清除异己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中书左丞相。

虽然受到元朝皇帝重用,但这个王保保并不是一介武夫,也不是一味愚忠,他有自己的打算,不会为谁做出无谓的牺牲。 

  

在乞丐皇帝朱元璋跟陈友谅、张士诚逐鹿中原的时候,王保保隔岸观火,不理睬元顺帝的调令,只顾着扩军占地,保存实力。

后来他觉得元顺帝靠不住,就转而投靠皇太子,帮助皇太子取得了权斗的胜利。

元朝的内斗,严重消耗了元朝的元气,便宜了朱元璋。朱元璋的部队在徐达率领下在1368年秋天攻克元大都,元朝寿终正寝。

对于元朝的灭亡,王保保和皇太子自然不甘心,两人齐心协力,建立了北元,对中原虎视眈眈,企图卷土重来。

朱元璋当然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下令徐达乘胜追击。徐达派出最强阵容进攻泽州,担任前线总指挥的主将名叫。

汤和,安徽凤阳人,朱元璋老乡。1352年从军,跟着朱元璋出生入死十年,占南京、取镇江、渡长江、杀元军,身经百战,屡立战功,人称中原狼。无论是张士诚、陈友谅或者元军,听说汤和大名,无不闻风丧胆。

看到汤和杀气腾腾赶来,元军士兵战战兢兢,王保保却不慌不忙,身先士卒,带兵杀入明军阵中。汤和立足未稳,王保保已经杀到,明军猝不及防,被打得落花流水。

泽州一战,王保保威名大震,王保保这个名字从此也刻在了朱元璋心里。朱元璋对此忧心忡忡,下令徐达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去除王保保这个心腹大患。

在徐达指挥下,明军兵分三路,号称15万北伐,企图一举消灭王保保。但王保保依旧从容应对,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将明军引到和林一带的伏击圈,在漠北打败明军,击毙明军数万。

明军大败,举国震动,王保保让朱元璋寝食难安。

于是,朱元璋多次派出使臣招降王保保。为了笼络王保保,还让自己儿子娶了王保保的妹妹。

但王保保对朱元璋的乞降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下定决心跟朱元璋作对到底。

英雄惜英雄,朱元璋和他的部下常遇春、徐达对王保保无不肃然起敬,大家一致赞叹王保保,说他是当天下的奇男子!

据说朱元璋生前有三大心愿,第一得到传国玉玺,第二个心愿就是能招降王保保为自己效力,第三要知道亲手把元昭宗处死。

可惜,朱元璋死到临头,这三大心愿没有一个能实现,朱元璋只能抱憾终身。王保保,这位元朝的奇男子,于洪武八年死于哈剌那海。

金庸大侠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主人公张无忌心爱的姑娘赵敏的哥哥的原型,就是这位王保保。


历来现实


王保保“天下奇男子”的称号,是朱元璋在岭北大战后,在一次与诸将开会时说的。

一日,大会诸将,(朱元璋)问曰:“天下奇男子谁也?”皆对曰:“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明史·扩廓帖木儿传》

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夸王保保,只要是因为三方面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得不到,更想要”心理。

这一点《明史》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朱元璋问众人:谁才是天下第一奇男子?

众人答道:已经去世的常遇春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奇人,因为他只统兵万余人,却能横行天下。

朱元璋见众人说完之后,笑着说道:常遇春虽然是人杰,但最终还是做了我的臣子,而我却始终收服不了王保保,我觉得他才是天下第一奇男子。

朱元璋觉得王保保比常遇春了不起,只是因为他没能让王保保臣服,心理不爽。这就跟现在有的人觉得“家花”不如“野花”香,是一个心态。


第二个原因是朱元璋想拉拢王保保,夸他的目的是为了“统战”而服务。

关于朱元璋想拉拢王保保,史籍记载非常详细。仅《明太祖实录》中就有七次。

朱元璋第一次拉拢王保保是在北伐前,当时朱元璋夸王保保英雄盖世,就连当年的唐庄宗李存勖都比不了。

合下孝切于衷勇,发于义鼓,率愤旅雪仇耻,以成父志,方其临难不挠,意气慷慨,激励三军,虽李存勖之规略莫是过,頴川为不死矣。

这么肉麻的夸,目的自然是希望王保保向大明归顺,减少徐达、常遇春北伐的阻力。

朱元璋第二次拉拢王保保,是在徐达、常遇春北伐期间,当时朱元璋把王保保比作昔日的魏武帝曹操。

意者合下不过欲挟天子令诸侯,以效魏武终移汉祚,然魏武能使公孙康擒袁尚,以服辽东,使马超疑韩遂以定关中,皇后太子如在掌握中,方能伪定中原,合下自度能垂绅搢笏,决此数事,恐皆出魏武下矣。

当时朱元璋这么说,目的自然也是希望王保保不要扶保元朝皇帝,归顺大明。

当然我们知道,王保保始终没投降,朱元璋后来又写了四封信,都被王保保拒绝。于是朱元璋就怒了,把王保保大骂一顿,说他就是一介匹夫,狗屁不是的东西。(李存勖和曹操跟着躺枪)

静观元臣依违者十八九假恢复为名,惟扩廓帖木儿耳,又为诸将所沮,势不能展,久不进兵,必生疑间,况其下皆四集之民,师老于外,人心离合之间,稍有不利,众必瓦解,将不过一匹夫耳,而彼尚拘吾信使,挠我边境,岂识时务者哉,中原数子,吾未暇与较,姑置之度外,但所念者彼土之民,尚阻兵革,未得休息也。

所以说,朱元璋夸王保保,除了得不到就是好的心理外,就是他想拉拢王保保,瓦解元朝残余势力。至于王保保是不是真比常遇春强,是不是担得起天下奇男子的称号,朱元璋并无所谓。

另外,朱元璋为了拉拢蒙古人,还曾经说过“元朝虽是戎狄,然主中国为正统之君将及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的话,正面表扬了元朝,承认了元朝的合法性。

但仅仅在三年前,他又说过“元以北夷入主中国”、“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胡虏无百年之运”等言论。

这就是所谓的,朱元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宁愿相信世界上有鬼,也不要相信政治家的张嘴。尤其是朱元璋的那张嘴。

第三个原因,王保保确实很了不起。

元廷残余势力没投降明朝的人有很多,朱元璋对闲杂人等一概无视,只看重王保保,这就说明王保保确实有两把刷子。

王保保生于蒙古贵族家庭,但久居中原,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这点和倚天屠龙记里的说法一致。元末农民起义,他跟随养父给察罕帖木儿组织义军平乱,屡战屡胜。待养父被红巾军降将暗杀后,以二十岁年纪成为元军大将,率军大破敌军,并且手刃杀父仇人祭奠养父,名震中原。

王保保当时的表现,活脱脱的就是项羽在世,不鸣则已,一鸣则霸气十足。

后来天下大乱,元朝对时局失去掌控。南方的军阀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人打得是不亦乐乎,北方的元朝太子党和元顺帝党也是暗自较劲,效忠于这两派的地方军阀彼此觊觎对方地盘,互相敌视。

在这种情况下,王保保并未在元顺帝和太子间站队,而是选择割据一方,加快积累自己的实力,成为北方实力最强的军阀势力。

更过分的是,他对元廷南征的命令先敷衍后无视,最后直接与北方各路拥元军阀相互打了起来,企图武力吞并自己人的地盘。这个时候的王保保显露出了乱世奸雄的一面,不顾元朝国运,全力追逐自己的野心。与昔日的袁绍、朱温无异。


当然,王保保的野心对元朝,对他自己,并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当朱元璋统一南方,誓师北伐后,王保保就倒了霉。

不过,王保保跟张良弼、李思齐等人比,对元朝还是忠诚的。当明军北伐后,他一改此前的观望态度,明确站队元顺帝。他积极驰援,率军阻击明军,虽然两次败于徐达,但也先后击败汤和、余光,成为明朝北伐的最强劲敌。当时明军除了徐达,没人敢跟王保保正面硬钢。

但即便是徐达,在洪武五年的岭北大战中也阴沟里翻了船,其不败金身为王保保所破。

当时,王保保利用徐达两胜自己的轻敌心理在漠北设伏,吸引徐达部队深入大漠,并在漠北通过伏击,斩明军万余人,赢下了北元的存亡之战,保住了元朝最后一丝命脉。

此战导致明军精锐损失惨重,其后整整八年未北伐。如果不是岭北决战,王保保勉强打败了徐达,或许中国历史就该改写。而岭北大战的失利也是徐达一辈子的遗憾。虽然后来蓝玉在捕鱼儿海一雪前耻,但那时的徐达已经去世三年了,王保保也去世了十多年。


总的来说,朱元璋夸王保保为奇男子。第一个原因是元末诸藩面对明军一触即溃,要么投降要么被消灭。唯独王保保转战万里,跟明军打得有来有回,能力出众;第二个原因是王保保有气节,当时有名有姓的拥元军阀大多都投降了明朝,唯独王保保不降,这让朱元璋很是敬佩。

第三个原因,是朱元璋有生之年没能招降王保保,也没能干掉王保保,出于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心理,朱元璋很不爽。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朱元璋是非常有政治城府的人,他为了招降王保保,对王保保的养父也非常敬重。他巡视河南时,曾下谕旨派专门保护汝阳王墓,要知道汝阳王察罕帖木儿可是昔日农民军的死敌。如果他不死,朱元璋这帮人根本没戏。

不过为了拉拢王保保为己效力,朱元璋也是豁出去了。



另外,王保保的妹妹也被朱元璋许配给了秦王朱樉为正妃(赵敏原型),不过这位王妃的结果不太好。

朱元璋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怀柔王保保,但王保保钢铁直男,不为所动。


Mer86


历史上的王保保,如果熟读明史的人或许都会知道此人的厉害,因为就是他一个人扶大厦于将倾,即便面对缺兵少粮,依然可以顶着天灾人祸打的明朝寸步难行。

他也是在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朱元璋敬佩的人,并且还心服口服的称为王保保为“天下奇男子”,自嘲明朝将领无人可及。

王保保的原名为扩廓帖木儿,在解放前许多人都认为他是河南沈丘的汉人,而扩廓帖木儿这个名字是元顺帝赐给他的。明史甚至还嘲笑他“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人禽兽之名,以为美称。”

但事实上在1990年出土的王保保墓志铭上显示,他的确是蒙古人,所以明史上对他的嘲笑也就此作罢。

朱元璋敬佩王保保,是因为他在元朝末年时,凭一人之力就让蒙古回光返照,打得明朝措手不及。

元朝后期,王保保的主要拥护对象是元朝汉军世候后裔,这些被汉化的蒙古人和北方地主集团为王保保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这样的支持下,王保保控制的山西、河北、河南,便成为了一个让多方都忌惮的军阀。

王保保盘踞北方,陈友谅和朱元璋在南方,这时候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但随着陈友谅的没落,王保保的物资也被朱元璋慢慢卡死,落入了下风。

王保保虽然处于下风,但也不是朱元璋可以吃得掉的。怎奈此人也是时运不济,在他控制的地方突然就爆发了黑死病、饥荒等,让王保保的军队陷入了泥潭无法动弹。

面对天灾人祸和物资不足以及朱元璋的穷追猛击,王保保当即决定改变战略,放弃河南和山东,以山西为基地奋力抵抗。

艰苦抵抗,顽强逃生

由于自身的物资严重不足,而朱元璋又以战神徐达和万人敌常遇春攻打元大都,王保保在迎接了元顺帝后,在山西与徐达和常遇春艰苦对决。最终常遇春凭借兵力优势打得王保保只能北逃。

为了复兴元朝大业,王保保使出浑身解数,在数次抵抗明军进攻后,又能巧妙的伺机返工。此时的朱元璋只视王保保为心腹大患。

朱元璋对他的评价是:“王保保狡猾狙诈,使其在,终必为寇,不如取之,永清沙漠。”

为了让大明能够休养生息,永除这个敌患,徐达与王保保在蒙古草原进行了一次殊死决战。

战神被打败了

王保保面对徐达的大军并没有慌张,反而沉着对面,他显示诱敌深入让明军逐渐引入其纵深,然后假装失败逃跑,率领小部队边打边退,将明军主力引入蒙古主力军大部队中,并在漠北成功伏击。

此战,明军士兵死伤甚多,徐达狼狈逃回,而元朝的最后命脉得以保留,因跟战神徐达交战而大胜。这一战也成了王保保战斗生涯中最为光辉的战绩,这也是明朝初年最为惨痛的失败。

天下奇男子

这一战之后朱元璋无力北伐,王保保虽然胜了,但也是弹尽粮绝,无法对明朝进行任何的进攻,只能在蒙古草丛上苟延残喘。

对于王保保此人,朱元璋曾问下属:“天下奇男子谁也?”部下答道:“常遇春将不过万人,但可以横行无敌,乃奇男子”,朱元璋听后笑道:“遇春虽为人杰,吾得而臣也。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朱元璋作为一个军事天才,一个英明的皇帝,能被他看中的人天下没有几个,除了徐达、常遇春、刘伯温等,也就是王保保了。而朱元璋对王保保的“奇男子”赞誉是彻底发自内心的敬佩。


慕容鉴史


王保保是元末名将,被朱元璋称为奇男子。尽管王保保在对明军的作战中胜少败多,但他却是北元的守护神,使北元得以延续。王保保是蒙古人,他父亲的墓志铭写到:“系出蒙古伯也台氏......子三人,长扩廓帖木儿(即为王保保)生而敏悟,才器异常。”王保保究竟有何本事,让朱元璋对他仰慕不已?

1.将门虎子

由于王保保的舅舅察罕帖木儿膝下无子,王保保从小就过继给舅舅做养子。

察罕帖木儿可谓是蒙古人的民族英雄,当时民变四起。察罕帖木儿组织义兵,镇压红巾军起义。

察罕帖木儿英勇善战,基本上平定了北方的红巾军起义,威震天下,甚至连在江南的朱元璋都交好察罕帖木儿,准备接受元朝的招安。

关键时刻察罕帖木儿麻痹大意,在攻打益都时,他过于轻信红巾军的降将田丰和王士诚,只带着11骑人马去巡视田丰的军营,结果被王士诚刺杀。

消息传到京城后,元顺帝放声大哭,如丧考妣,他下旨让王保保接管养父的军队。

王保保走马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养父报仇,他发兵攻下益都,杀死田丰和王士诚。

2.缺乏大局观,多次卷入元朝的内斗

2.1参与元顺帝与太子的权力斗争

当时尽管天下大乱,元朝廷还是没有停止内斗。元顺帝沉迷于女色,将政务托付给太子爱猷识理答腊,随着太子权势不断膨胀,他和自己的母后谋夺皇位。

元顺帝和太子都深知枪杆子出政权的道理,于是他们能找了兵强马壮的将军作为自己的靠山。

元顺帝找的是驻守大同的中书平章孛罗帖木儿,而太子的靠山是王保保。最终太子在王保保的支持下,打败了孛罗帖木儿,并且逼元顺帝杀死他。

之后太子想更进一步,以武力逼元顺帝退位,无奈王保保不同意。王保保也因此得罪了太子,于是他主动要求外出带兵。

元顺帝封王保保为河南王,统领天下兵马,镇压农民起义。

2.2与关中各军阀展开混战

至元二十六年(1366年)二月,新官上任的王保保决定做出些成绩,他下令调集各路兵马准备南征。

但是李思齐、张良弼、孔兴、脱列伯、张思道等将领都是和王保保的养父一起并肩作战的“老革命”,如今看到乳臭未干的王保保居然爬到自己头上发号施令,这些将领一致拒绝听从王保保的征召。

王保保大怒:“我奉诏总兵天下,而镇将不受节制,何讨贼为?”

于是王保保不顾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转而发兵攻打不听号令的李思齐等人。

元顺帝多次下诏调解,但是被双方拒绝。

元军的内讧为朱元璋的发展带来良机,他腾出手来,将陈友谅、张士诚和方国珍各个击破。

南方战事结束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派徐达和常遇春北伐。由于元军此时还在忙于内斗,明军的北伐十分顺利,很快进军到山东、河南,兵锋直指元都城大都。

此时元顺帝才想起王保保,他下令恢复王保保的所有官职,令其入京勤王。由于明军进军速度很快,王保保还未来得及勤王,大都就已经被明军攻占,元顺帝仓皇北逃并迁都滦京,史称北元,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宣告结束。

3.对北元忠心不二,成为北元的守护神

3.1太原之战

元顺帝北逃后,发现还是大都的花花世界让人流连忘返,于是他下诏让王保保收复大都。

王保保收到元顺帝的诏书后,率领主力从太原出发,准备攻取大都。

此时明军的主将是徐达,他决定围魏救赵,不顾大都,挥师攻打王保保的老巢太原。

王保保收到消息后,决定将计就计,星夜驰援太原,准备在太原城下,和太原的北元守军内外夹击明军。

由于王保保手下都是骑兵,他们的十万大军很快到了太原,而徐达手下除了常遇春带领的骑兵已经到达,其大批的步兵主力尚未到达,明军的人数远不及王保保,形势非常不利。

王保保的部队到达太原,不做休息,立刻向明军发起攻击,准备以部分兵力冲进太原城协助防守。尽管王保保的军队当天未能实现冲入太原的目标,但是他们凭借人多和骑兵,在战场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到了夜晚,王保保见自己的部队人困马乏,只好暂时收兵,他让太原指挥使豁鼻马带领部下负责警戒。

当天夜里,明军副将常遇春献计夜袭王保保大营,正好豁鼻马也向徐达投降,并且愿意做内应。

徐达于是下令明军奇袭王保保大营,王保保的军队根本来不及做反应,十万大军乱作一团,王保保身手敏捷,他连靴子都不穿,光着脚骑马领着18骑人马落荒而逃。

3.2沈儿峪再败

太原之战后,王保保前往西北发展。洪武二年(1369年)十二月,王保保发兵围攻兰州,明军派出于光前往救援,被王保保击败,于光被杀害。

洪武三年(1370年)春,朱元璋派徐达前往兰州救援,并伺机歼灭王保保。

徐达于四月抵达安定,他率大军驻扎在沈儿峪,与王保保对垒。

此战徐达使用疲敌战术,他让士兵昼夜在王保保军营前敲锣打鼓唱大戏,让他们不得安睡。

在这样的侵扰活动持续几天后,明军突然停止了这些活动。王保保的士兵十分珍惜难得的安宁,纷纷倒头就睡。

当晚徐达又玩了一把夜袭王保保大营,这次王保保的大军再次灰飞烟灭。

但是王保保也再次展现出他过人的跑路天赋,在如此混乱的情形下,他还带着老婆和孩子顺利逃脱。

这次战役,王保保损失惨重,八万四千多名士兵成了俘虏。王保保逃到哈拉和林,于同样逃亡到那里的太子爱酞识理达腊会合。

此时元顺帝已经病逝,太子在哈拉和林继位,是为元昭宗。元昭宗继位后,与王保保冰释前嫌,将军国大事托付给王保保。

3.3岭北之战王保保扬眉吐气,保住北元半壁江山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兵分三路进行北伐,准备彻底解决北元。

中路军由徐达率领,从雁门直趋和林,东路军由李文忠率领,从居庸关出发,从西北面攻击和林,西路军由冯胜率领,出金兰,取甘肃。

三路大军只有冯胜这一路取得胜利,东路军李文忠部打到拉鲁浑河畔的称海,被蒙古大军包围,李文忠被迫撤军,由于撤军时迷路,损失惨重。

中路军徐达的对手正是老对头王保保。王保保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在土拉河畔,王保保故意输给了徐达的先锋蓝玉。

之后徐达进入王保保的圈套,他带领的中路军进入王保保的埋伏圈,“大将军至岭北,与扩廓遇,大败,死者数万人。”

这次战役明军损失惨重,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明军不敢再深入北方草原作战。王保保的这一战使北元得以暂时延续。

岭北大战后,有一次朱元璋问手下天下奇男子是谁?大家异口同声回答是常遇春。

朱元璋却不以为然:“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洪武八年(1375年),一代奇男子王保保病逝于哈拉那海。保保死,北元亡!没有王保保守护的北元支撑不了多久,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元璋派蓝玉灭掉了北元。

4.王保保明明是个常败将军,为何被称为奇男子?

4.1像关羽一样忠义

纵观王保保的一生,可以发现此人十分忠义,颇似当年的关二哥。

元朝灭亡后,朱元璋曾经七次写信招降王保保。王保保对此的回应是“留使者不还。凡七致书,皆不答。既出塞,复遣人招喻,亦不应。”

朱元璋并不死心,为了拉拢王保保,朱元璋去祭拜王保保养父察罕帖木儿的陵墓。

王保保在沈儿峪战役后他的妹妹和幼子被明军俘虏,朱元璋下令善待他们,并且将王保保的妹妹嫁给秦王朱樉为妻。

为了招降王保保,朱元璋还两次派说客劝降。第一位是说客是李保保,他是王保保养父察罕帖木儿的部下,也曾经跟随王保保。王保保见到李保保后,两个保保没有惺惺相惜的感觉,王保保鸠杀李保保。

第二位说客是王保保的死对头李思齐。李思齐曾经和王保保并称为元朝两员大将。后来李思齐投降明军。

朱元璋让李思齐做说客,有借花献佛之意,他将王保保的仇人送上门,以为这样能感动王保保。

王保保收下了朱元璋的这份大礼,他逼李思齐自断手臂,使李思齐重伤身亡。

但是王保保还是不领朱元璋的情,丝毫没有投降的意思。

当时明朝兴起,北元的形势岌岌可危,许多识时务的蒙古人都向明朝投降。而王保保却能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忠于北元,他的这份忠心显得难能可贵。

4.2王保保尽管屡遭败绩,但他绝非无能之辈

王保保对明军的战绩是胜少负多,并且还有两次惨败,全军覆没,看起来像是赵括那样只会纸上谈兵的草包,怎么能成为奇男子呢?

其实王保保的军事才能并不差,他之所以经常吃败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对手太强。二是当时明强北元弱。

当时明朝将领可谓群星璀璨,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汤和、冯胜等都是当世名将,而北元人才凋零,王保保是北元仅有的可以和明朝那些名将抗衡的人。

王保保与明军的多次战役,都是他一人单挑明军的几位名将。比如太原之战他的对手是徐达和常遇春。王保保的军事才能与这些明将不相上下,却要以一敌几,因此他经常失利。

第二个原因是明朝兴起,北元衰败。朝代的兴替影响到将士们的士气,比如太原之战,王保保的指挥没有问题,他利用骑兵快速机动的优势,在太原城下集结了优势兵力,如果第二天白天开战,元军肯定占上风。

但是王保保的好事却被豁鼻马搅黄了,豁鼻马向明军投降的原因,与当时的形势有关,他看出跟着北元没有前途。

岭北之战前,刘基就曾经劝说朱元璋不要轻举妄动,因为“保保未可轻也”。朱元璋不听劝告,结果真的像刘基预言的那样,明军在王保保手下吃了大苦头。连刘基都如此重视王保保,可见他绝非浪得虚名。

4.3虽然屡战屡败却有屡败屡战的精神

王保保的一生,屡遭败绩,如果是一般人可能会自暴自弃,再无战斗的信心,而王保保却像打不死的小强,虽然屡战屡败,却还有屡败屡战的信心,他的这份执着精神就让人钦佩。

特别是太原之战和沈儿峪战役,王保保都输光了资本,差不多成了光杆司令,他还是能重新招兵买马,从头再战。

最终王保保的这份执着终于收到回报,他在岭北之战中用漂亮的伏击打了翻身仗,不仅为自己正名,也为北元守得多年的安宁。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刘邦和项羽的故事。刘邦多次被项羽击败,但是他每次都重整旗鼓再战,最后终于打败项羽,夺得天下。而项羽虽然是常胜将军,仅在垓下输了一仗他就自杀。

对此唐代诗人李牧曾经写诗批评项羽:“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因此,王保保虽然屡战屡败,但是他忠君报国、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百折不饶,所以才能赢得朱元璋的赞誉,王保保配得上奇男子的称号。


雨夜读史



答:王保保有多厉害呢?

打个也许不是那么妥当的比方吧——大家觉得郑成功厉害吗?

由于王保保是蒙元阵营那边的人,史学上的宣传力度远不如郑成功,但王保保之对抗大明,与郑成功对抗大清,所起的作用基本是一致的。

郑成功不仅是抗清英雄,也是驱逐荷兰海盗,收复台湾的民族大英雄,史书对其讴歌很多,大家都知道,南明明灭之际,郑成功基本是以一己之力在与大清叫板,不屈不挠,抗战到底。

后来康熙帝长大懂人事,追思郑成功其人其事,也不禁油然而生崇敬之心,称赞他敢向东南争半壁,大赞他是“海外孤忠”。

相比于康熙膺服郑成功,明太祖朱元璋对王保保那是赞不绝口。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得天下,少不了左膀右臂徐达和常遇春的相助。

常遇春如果不是短命,成就比徐达应该更大。

朱元璋某日大宴群臣,酒酣耳热之际,突然问了一句:“天下奇男子谁也?”

群臣都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

朱元璋连连摇头说:“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看,朱元璋喜欢王保保超过了常遇春!

王保保是蒙古伯也台部人,其蒙古名为“扩廓帖木儿”,意为“青铁”,父亲赛因赤答忽死得早,被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

察罕帖木儿有点像《隋唐演义》里面的靠山王杨林,处处充当元廷的救火队员,曾横扫刘福通、韩林儿的韩宋政权,收复河南、山东等地如同卷席。

因为他的存在,朱元璋一度萌生降元之想。

但是察罕帖木儿意外被刺杀。

朱元璋因此长舒一口气,欢呼道:“元廷无人矣!”

从此有了逐鹿中原、平定天下之志。

没想到,王保保收拾起察罕帖木儿的残部,继续了义父的事业,在元廷江河日下之时,苦苦支撑。

朱元璋先后七次对王保保招降。

王保保置之不理,虽然屡战屡败,仍是屡败屡战,从山西一直退出漠北,与大明王朝对抗到洪武九年,最终病亡。


覃仕勇说史


王保保(?--1376.917),沈丘人(安徽临泉西北),元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父亲元朝翰林学士,1365年去世,享年49岁;母亲蒙古乃蛮部人。王保保从小在舅父颍川王察罕帖木儿家长大,被舅父收为养子,深得舅父培养与器重。

至正21年(1361年)8月,察罕帖木儿派王保保讨伐东平的田丰、王士诚所部红巾军,两战两胜,消灭一万多人,攻到城墙之前,田、王被迫投降。第二年六月,田、王重新反叛,喑杀察罕帖木儿,外甥兼养子王保保被推选首领。此时他才20岁,被称为小总兵,元政府授予光禄大夫,中书省平章知事、兼知河南山东等处行枢密院事、同知詹事院事,一应军马,并听节制。

王保保以报仇之心进攻益都,在至正21年11月血洗益都,令手下挖出田、王的心脏祭奠养父。元廷又大式嘉奖,被授银青光禄大夫……皇太子詹事、仍便宜行事、袭总其父兵。将中原叛乱平定,王保保将兵营扎在洛阳、汴梁一带,拱卫元大都。

在元朝内部有两股势力最大,他们是答失八都鲁、孛罗帖木儿父子;察罕帖木儿、王保保父子;两股势力相互攻伐抢夺地盘,元顺帝几次调解,均以失败告终。经过多番交锋,王保保由弱变强,渐渐占据上风。经过朝廷苦劝方才休兵,各守地盘。

至正23年,皇太子党诬陷顺帝母舅老的沙一伙人,老的沙逃入孛罗帖木儿营中。顺帝密令孛罗帖木儿保护老的沙,皇太子屡次向孛罗帖木儿索要老的沙,均遭到拒绝。

至正24年3月,在皇太子党的要求下,顺帝下诏削去孛罗帖木儿爵位,又下令王保保讨伐他。可是还没等王保保出兵,孛罗帖木儿己兵临大都城下,太子慌忙逃跑。太子党搠思监、朴不花被顺帝交出,孛罗帖木儿杀死二人就撤兵了。

太子回到大都后,很觉委屈,同年5月又命王保保讨伐孛罗帖木儿。王保保调集人马,多路夹攻大同,又命手下白锁住率万人保卫大都,自己亲赴冀宁(太原)坐镇指挥。孛罗帖木儿不敢迎战王保保,而是转扑大都,皇太子爱猷识理答腊率领白锁住迎战,不敌,被打败后逃往王保保营中。孛罗帖木儿打入京城,被顺帝封为左丞相。皇太子逃到冀宁后想称帝,遭王保保反对。王保保兵分三路扼住孛罗帖木儿,也不进攻,形成对峙局面。皇太子调集岭北、甘肃、辽阳、陕西等省兵力准备反攻大都,并在至正25年3月命王保保讨伐孛罗帖木儿。孛罗帖木儿派兵扺抗,由于部将也速反叛,大将姚伯颜不花战死。顺帝于至正25年7月派人剌死孛罗帖木儿,割下脑袋装入匣子送到冀宁,同时诛杀了老的沙及同党。同年9月,王保保送太子入京,被顺帝任命中书左丞相。

然而王保保在朝廷过得并不快乐,因为官员往往轻之,说他是无根脚官员。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得罪了奇皇后母子。原来奇皇后的意思是王保保护送太子进京途中顺便称帝,而王保保送至离京30里让军队打道回营,分明不想帮太子,由此心生怨恨。王保保自觉无趣,请求南还视师。

至正25年闰10月,顺帝封王保保河南王,调度天下兵马肃清江淮。至正26年(1366年)二月,王保保到河南,见朱元璋势力今非昔比,并且已令徐达早有防备,只好假托为父守孝之名按兵不动,然后前往彰德(安阳),企图借顺帝名义将关中李思齐、张良弼、孔兴、脱列伯四路军队收入麾下。四人拒绝受命,由此火拼一年,百战而未见高低。其间王保保只与朱元璋部小规模战斗,又私与高丽互通使节,顺帝屡次催促南下。

至正26年10月,王保保令嫡弟脱因帖木儿、部将貊高、完哲等驻防山东,应付朝廷催逼,自己继续与李思齐交战。顺帝闻知,慌忙派使臣调和。王保保不仅不听劝阻,还杀了使臣一帮人。

至正27年正月,关中四军伐在大明宫含元殿遗址结盟,推李思齐为盟主,王保保俞发加紧攻势……

至正27年8月,顺帝诏命太子总领天下兵马,王保保领本部兵马肃清江淮。此时部将貊高、关保反叛,归顺朝廷;朝廷又为太子设大抚军院,专门应对王保保。同年10月,顺帝下诏削除王保保太傅、左丞相职务,兵权被白锁住、也速、沙蓝答儿、貊高、等人瓜分。王保保接诏后,退守泽州(晋城),稍后又攻占冀宁,杀尽元廷命官。至正28年2月(1368年、洪武元年),顺帝削除王保保爵位,命诸军共击之,王保保退居晋宁(平阳)。

正当元军混战之际,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率25万军队北伐元军,并于1368年在金陵即皇帝位。北伐中在洛水打败王保保弟弟脱因帖木儿部队,又逼迫河南平章知事、梁王阿鲁温(王保保外公)投降明军。李思齐、张良弼见明军威势巨大,遣使者与王保保修好,以期照应。同年3月,太常院使陈祖仁等人上疏,请求抚喻王保保,让他带兵勤王。元廷不允。闺七月,王保保击败貊高、关保,上报朝廷,元帝悔悟,命王保保依法处死二人,又撤除太子大抚军院,恢复王保保河南王、太傅、中书左丞相等官爵。此时明军已渡黄河,顺帝急命王保保勤王。王保保幕府争论不休,有提勤王方略的,有提静观其变的。

至正28年闺7月26日,王保保从晋宁转冀宁,两天后,元顺帝及太子弃大都而北奔,8月2日,明军占领大都,孙兴祖留守北平(大都)。徐达进攻冀中一带,作为进攻山西跳板;同时派元朝尚书九住前去冀宁招抚王保保,未成;常遇春主力南下保定、中山、真定,作为攻王保保之北路军;徐达驻彰德一带作南路军;徐达派汤和部自怀庆取泽州。至正28年10月初,王保保派军南下打击孤军深入的汤和,大战于韩店,明军惨败。捷报传至上都(内蒙正蓝旗),顺帝大喜,封王保保齐王,赐金印,又令其收复大都。王保保集合主力,北出雁门,经保安州,居庸关,向大都进发。

王保保倾巢而出,以为徐达要救大都,徐达料大都城坚人众不足虑,反而瞅准冀宁(太原)空虚,而直扑冀宁。王保保行至保安州,听说明军动向后回师冀宁。白天不便动手,明军决定夜袭冀宁,因为有对方投降部将作内应,奇袭成功。当晚王保保正观看兵书,发觉明军袭来,仓促奔出营门,穿了一只靴子就跨马逃走,只18骑相随,4万人被俘。

王保保逃至大同,常遇春追至忻州未及而回,后来王保保直奔甘肃。至正29年正月,顺帝封王保保中书右丞相,并多次招他勤王,但王保保仍然滞留西北,并不入上都和应昌,反而劝顺帝尽早离开应昌,北走和林(蒙古哈尔和林)。

至正29年六月,王保保声援守护庆阳的元将张良臣,所派探子被明军处死;所派将领韩扎儿在攻占原州后又被明军赶走;8月,王保保移向永昌支援庆阳,但庆阳不久后又被攻克。12月,王保保带兵包围明将張温据守的兰州,明军派出的以于光为首的援军被全歼。

至正30年(1370年,洪武3年)正月,明军策划北伐计划,在制定进攻方略时,包括徐达在内的所有将领都建议直扑应昌,逼王保保撤出兰州。可以看出,大家都见过王保保的厉害,怕与他正面交锋。朱元璋力排众议,明军分两路,西路由徐达自潼关经西安救兰州,伺机歼敌;东路由左副将军李文忠直捣应昌。王保保移住安定(甘肃定西),纵游兵四处虏掠。徐达至正30年4月到达安定,在沈儿峪安营扎寨,与对面王保保隔深沟而居,每日交战多次。徐达命诸将每夜敲打锣鼓骚扰敌军,使对方不得休息。几天后却一夜安静异常,王保保部昏昏欲睡,这时徐达部突然发动攻击,对方大败。生擒部将严奉先、韩扎儿、李察罕不花等,王保保仅与其妻子数人逃跑,到黄河边幸得流木渡过。于是出宁夏奔和林,徐达派都督郭英追至宁夏,未及而回。此役俘元官吏1865人,官兵84500人,马驴15280头,与此同时元顺帝崩。李文忠趁机袭击应昌,胜。皇太子即位,是为昭宗,新帝数十骑北逃。

朱元璋巡视河南时,曾吩咐地方官祭奠察罕帖木儿;天光元年又把王保保嫡妹王氏许配秦王朱樉,意欲怀柔招降王保保,但毫无作用。

新皇爱猷识理答腊与王保保在和林会合,为了重振元朝大业不计前隙,重归于好。新帝--昭宗仍以王保保为中书右丞相,商讨恢复大计。太祖视王保保为心腹大患,“使其在,终必为寇,不如取之,永清沙漠。”。在攻打王保保之前,朱元璋派降将李思齐前往漠北与之通好,王保保开始对李十分友好,但将其送回明军之前突然改变态度,迫其自断一臂,招降彻底失败。

宣光二年元月(1372年,洪武五年),15万北伐大军分三路挺进漠北,中路徐达由雁门关直趋和林;东路李文忠由居庸关至应昌,然后直扑土拉河,从西北面袭击和林;西路征西将军冯胜出金兰取甘肃作为疑兵,令其摸不着意向;王保保知道来者不善,他用诱敌之计将明军引向纵深。徐达的先头部队出雁门关后,在野马川遭遇元军,追到乱山,明军小胜。紧接着追到土剌河遇到王保保,王保保假装不敌而败退,他率领的小部队且战且退,将明军引向和林。手下大将贺宗哲率主力部队早就选择有利地形以逸待劳,王保保与贺宗哲会合后开始伏击明军,明军战死数万人;李文忠(朱元璋外甥)一直打到胪胊河,在土刺河击溃哈拉章,进至拉鲁浑河畔的称海被元军包围,损失惨重,李文忠勉强撤退;只有西路军冯胜取得胜利;经此一战保住了北元,挫败了明军锐气,明军将士心里阴影巨大,从此很少出塞征战。由此元昭宗更加倚重王保保,但是经过明军几次围歼,兵力耗损严重,物质匮乏,他也难有回天之术。宣光六年(1376年)八月,王保保死于哈剌那海的衙庭(蒙国科布多),其妻毛氏自杀殉葬。

1990年文物部门抢救性发掘洛阳王保保生父墓,当阅读墓志铭后,彻底颠覆了以前的认识。朱元璋到死都不知道王保保就是纯蒙古人,每次与之交战,总要骂他忘祖宗根本,取异族禽兽之名,王保保也不解释也不回答。墓志铭写道:公讳赛因赤答忽,系出蒙古伯也台氏。其先从世祖皇帝平河南,因留光州固始县遂定居焉……配佛儿乃蛮氏,子三人,长子扩廓帖木儿,生而敏悟,才器异常,幼多疾,忠襄(察罕帖木儿)以母舅氏,视之如己子,遂养于家……

王保保父子世居中原,说汉语写汉字取王姓,可叹朱元璋一直以为他祖宗是汉人,并一直想招抚他。有一次朱元璋问群臣:“天下奇男子谁也?”,诸将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春秋风云


提起王保保这个名字,很多人会感到非常陌生。但要说起金庸那篇武侠大作《倚天屠龙记》,则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这篇武侠小说中,有个貌美如花、琴心剑胆的姑娘叫赵敏,是故事里女主角;而赵敏的表哥就是王保保。

俗话说红花还要绿叶衬,为了衬托张无忌的盖世武功,王保保被描述成了一个可有可无、傻里吧唧不显眼的平庸男人。

但小说不是真实的,跟真实的历史出入很大。《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和赵敏都是虚构的,王保保却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不过真实的王保保跟关羽、吕布一样武艺高强,连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都对他刮目相看,称他是天下第一奇男儿,做梦都想把他变成自己的爱将。

乍一听王保保这个名字还以为他是汉人,其实他是地地道道的蒙古人,他的蒙古名字叫扩廓帖木儿。

之所以叫了个汉人的名字,是因为王保保跟自己的父母长期住在中原一带,(河南固始县)受中原文化影响太深。

往王保保生父赛因赤答忽"喜读书,习吏事,有远略,能骑射,才力过人",堪称是个集文韬武略于一身的人。

元朝末期,中原地区爆发反元农民起义,王保保生父跟舅舅察罕帖木儿自发组成民间武装,镇压农民起义,为维护元朝统治积极卖命。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王保保生父去世,王保保就跟了察罕帖木儿,成为舅舅的养子。

虎父无犬子,王保保继承了父亲能征善战的基因,又经过了舅舅察罕帖木儿的悉心调教,武艺长进很快,也苦读了不少兵书,成为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后来王保保又到舅舅察罕帖木儿组织"义兵"中当兵,得到了实战锻炼,更加成熟老练,迅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战将。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王保保奉舅舅之命,独当一面带兵讨伐红巾军,跟田丰、王士诚率领红巾军在东平狭路相逢,王保保初出茅庐便大放异彩,两战两胜,把红巾军打得溃不成军,抱头鼠窜。

这一战将红巾军斩首万余级,兵临东平城下,田丰、王士诚不得不打开城门投降。

1962年夏天,田丰、王士诚突然反叛,杀掉了王保保的舅舅察罕帖木儿。舅舅死后,王保保被众人推举为军中首脑,元朝皇帝也对他做了任命,提拔他为光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同时还负责指挥河南山东的元朝军事力量。

扩廓帖木儿经过精心准备,兴兵为养父(舅舅)报仇。1962年11月,王保保带兵1万攻克义军5万人守卫的益都,把田丰、王士诚剖腹挖心来祭奠自己的舅舅(养父)。

益都一战,王保保天下闻名,江湖上听到他的大名无不闻之色变。

但王宝宝不是一个只会打仗的战争工具,他还是一个很有谋略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在中原群雄并起反抗元朝统治的时候,王保保不急不躁,不是盲目充当元朝皇帝的打手,而是把重心放在保存实力,发展壮大队伍上。他就像一个可居的奇货,待价而沽。

当时元顺帝内部发生权力斗争,王保保看准时机,押注太子党战胜了元顺帝,受到了重用。皇太子虽然赢得了权斗的胜利,却给了朱元璋发展壮大机会,元朝丢掉了中原的半壁江山,1368年首都也被朱元璋攻破,不得不退守泽州,建立北元。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朱元璋发扬痛打落水狗的精神派兵紧追不舍,

1372年,朱元璋手下第一战神徐达挂帅直逼阳和(今山西高阳),担任主攻的也是一员猛将,他叫汤和,手下有五万精兵。

汤和跟朱元璋是老乡,1352年就参加朱元璋队伍,汤和江湖人称中原虎,武艺高强,有胆有谋,也是朱元璋军队中的一员悍将。当年陈友谅和张士诚的部下一听说汤和大名,无不浑身筛糠,不战自乱。

不管是元军还是义军,都对这个汤和惧怕几分,军中最狠的一句就是“我要是xx,就让我出门遇见汤和!”

但王保保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整天对左右说,我烧香许愿也是遇见汤和,一分高下。

冤家路窄,王保保的军队跟汤和在断头山相遇。

得知打头阵的是朱元璋的大将汤和,立马就乱了方寸。但王保保躺在山头的躺椅上,悠然自得,一边下棋一边喝酒,让守城士兵在明军走近的时候叫他。

等到汤和大军来到,断头山,正打算休整一下攻城,这时断头山上,元军一员战将飞马而下,后面元军呐喊着冲了过来。

汤和原本以为元军兵力比自己少几倍,一定会进城关门死守,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王保保会主动出击,立刻就懵逼了。主帅如此,部下也乱了方寸。五万大军被万余元军杀得落花流水,十死八九,汤和侥幸逃脱。

断头山一战,王保保声名大噪,太祖朱元璋也对这个人惊惧不已。

朱元璋先是想诱降王保保,几次都被他无情拒绝,还有一次直接把劝降的人的臂膀给砍掉了。朱元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让自己的儿子娶了王保保的妹妹。还派人去修缮王保保父亲的陵墓,但王保保听了只是哼了一声,连谢谢都没说。

朱元璋恼羞成怒,对忧徐达发出死命令,让他消灭往保保,去除统一路上的绊脚石。

不久徐达率领精兵15万北伐,再次遭受重创,王保保将明军诱进和林的伏击圈,在漠北再次痛打明军,明军丧师数万。

记录明初轶事的《青溪暇笔》曾经这样写到:“元灭,其臣拥兵不降者,惟扩廓帖木儿,即王保保也。太祖尝获其家属,厚恩以招徕之,终不至。上曰:‘未若王保保,斯所谓好男子也。’其后民间凡遇有微劳自矜者,则诮之曰:‘尝西边拿得王保保来邪’,至今遂成谚语。”


小约翰


诚邀,如题。王保保还是很厉害的,虽然名字很可爱,然而这货可是不折不扣的大元虎将。


王保保,《明史》记载其为中原汉人(父亲为汉人,母蒙古人),后战功不断被顺帝赏识,赐蒙古性,所以王保保又称扩廓帖木儿。但是据1990年洛阳出土的赛因赤答忽墓志铭考证,扩廓帖木儿是王保保的原名,王保保也并非汉人,而是蒙古人。据说金庸先生《倚天屠龙记》中赵敏郡主的哥哥就是以王保保为原型的。

当然,王保保的身世并不是其作为奇男子的理由。实际上王保保奇男子的身份来自于死敌朱元璋的感叹

在大元朝廷里,只有两个人真正对朱元璋产生了威胁,一个是元朝丞相脱脱帖木儿,另一个就是王保保了,也不知道他们三个人生前有没有见过面了。据史料记载,王保保曾经两次打败过朱元璋的部队。

第一次,公元1368年,明军大举北上,徐达和汤和进军至韩店,与王保保的军队交锋,结果明军大败,汤和的部队和王保保的部队都是当时天下最精锐之师,最终王保保胜。

第二次,1371年,还是王保保和徐达,是年,徐达奉朱元璋旨意北征,明军长途跋涉到了岭北,遭遇王保保的部队,在明军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居然被王保保击溃,损失惨重。

以上就是小编的回答,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