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建水,參觀中國四大名陶之一的紫陶,這是大山深處有匠心


再次來到了雲南建水這個頗具歷史韻味的城市,建水古時稱臨安府,在當地朋友的引領下走進了建水的紫陶街。

雖然是新建的街區,但是這裡集合了很多的紫陶商家和手工藝人。建水紫陶街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在建水紫陶街,遊客不僅能“淘”到心儀的紫陶產品,還能親自體驗建水紫陶製作,通過動手製作,能更深刻地感受其所蘊含的獨特魅力。

建水陶又名建水紫陶,因產於雲南省建水縣呈赤紫色而得名。建水紫陶,始於清代道光年間,是在明代粗陶生產昌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建水陶瓷發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說。

建水素有“滇南鄒魯,文獻名邦”之美譽,漢文化與邊地少數民族文化在此交流碰撞,孕育出獨具魅力的建水紫陶。紫陶,以五色陶土為料,加上獨特的書畫、雕刻、鑲嵌、磨光等工藝,成為中國民間藝術的典範。

在建水紫陶街內,仍留存著原工藝美術陶廠高20米的煙囪、推板窯和很多老機器,歲月在這些老物件上留下厚重的質感,與建水紫陶街的熙熙攘攘形成強烈對比,時空交錯令人沉醉。

這裡製陶歷史有上千年之久,也是“中國四大名陶”之一建水紫陶的主要生產基地。它雖與江蘇宜興陶,廣西欽州陶,榮昌陶並列中國"四大名陶",卻鮮為人知。

雲南建水紫陶用建水近郊五色陶土製作成型,經過畫、雕、刻、填、刮、燒煉、磨光等大道工序手工製作而成。陶器色澤深紫,花紋雪白。其中深黑嵌白者,尤為上品。

把文人字畫移位於紫陶之上,令古老的建水陶藝昇華為一種經典。以陶為紙,既要保留筆墨的氣質,又要兼顧陶坯在不同弧面和溼潤狀態的柔糯特性。紫陶上的字畫不以斑斕的視覺衝擊取勝,而以一種純潔安詳的淡雅與觀者交流,傳導出的是一種優美單純的寧靜。

建水紫陶品種繁多,有煮器具、茶具、花盆及案頭陳列裝飾用品等。造型大多古樸典雅,別具一格,用作蒸具,可蒸雞、鴿等肉食品,鮮美異常。

熟練的拉坯藝人,要麼是胸有成竹,又似乎漫不經心,在不經意間,各種造型各異、功能齊全的紫陶器型就在瞠目結舌時一氣呵成。拉坯是製陶的基本功,藝人們總結,拉坯時心要正、眼要準、手要穩。唯有此,才能造就一件“正品”紫陶作品。

紫陶陶泥取自境內五彩山,含鐵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強度大,表面富有金屬質感,叩擊有金石之聲。經無釉磨光,精工細磨拋光,質地細膩,光亮如鏡。有“堅如鐵、明如水、潤如玉、聲如磬”之譽。

建水紫陶的魅力,還在於雕刻填泥工藝所構成的陶製泐痕與纖毫圓勁之間的對比融合。這也正是恰巧來碗窯遊玩的書法家,畫家長期駐紮建水縣碗窯當長期僱工的原因。殘貼的裝飾是建水紫陶一種獨具匠心的創造,這是所有陶瓷中僅限於建水紫陶獨特的語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