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貴族女子的必備首飾——步搖

步搖是中國古代漢族婦女的一種首飾。因其行步則動搖而得名。《續漢書·輿服志》說漢代后妃已戴步搖,其下端有黃金製作的“山題”;上有“桂枝相繆,一爵九華”,但漢代的實物未見。從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卷中看到的步搖,是以兩枚並排,戴在發前,上面有許多枝狀物。遼寧北票房身2 號墓出土的一例,形制與《女史箴圖》所繪者基本相同。這種步搖在內蒙古烏蘭察布盟達茂旗曾出土有兩對金質的,唯“山題”作成鹿頭狀,桂枝則作得有如鹿角,帶有濃厚的草原氣息。這裡出土的金項鍊,綴有各種小兵器模型,與幹寶《晉紀》“元康中,婦人之飾有五兵佩,又以金銀玳瑁之屬,為斧、鉞、戈、戟以當笄”的記述相近。

古代貴族女子的必備首飾——步搖

魏晉步搖

女子們將步搖固定在頭髮上,在行走之時,下垂的金屬珠玉會不停地搖顫或者撞擊,發出清脆的響聲,給人以視覺和聽覺上的美感,所以稱之為“步搖”。後來還將步搖固定在冠上,就稱為步搖冠。步搖冠戴在頭上較之步搖更富有富貴豪華之感。

古代貴族女子的必備首飾——步搖

步搖製作多以黃金屈曲成龍鳳等形,其上綴以珠玉。六朝之後,花式愈繁,或伏成鳥獸花枝等,晶瑩輝耀,與釵鈿相混雜,簪於發上,材料主要有金、銀、玉、瑪瑙等。


古代貴族女子的必備首飾——步搖

步搖的概念,見於兩漢時期,形制與質地都是等級與身份的象徵。它從一開始就被置放到一個禮服的範圍之內。《後漢書·輿服志》裡記載"皇后謁廟服,……假結,步搖,簪珥。"說明該時期步搖作為皇后的謁廟裝束,是一種貴族專用禮服飾品。《太平御覽·服用部十七》記載"步搖、蔽髻,皆以禁物"則證明該說法。漢朝以後一直到南北朝時期,步搖已經漸漸傳出皇宮,不僅嬪妃可以佩戴,貴族婦女甚至平民也可以佩戴,只是在首飾的佩戴上等級還是比較分明的,民間的步搖形制比較簡單,在材質上去變化和創新。

步搖的經典樣式就是花樹、流蘇、銀鏈和螺狀。


古代貴族女子的必備首飾——步搖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花樹就是步搖的典型式樣,並且一直到了明清時期,這種經典式樣依舊被沿襲。在中國古代人的傳統思想之中,樹是可以通往天上的,是人與天、地結合的媒介,也是生命生生不息的象徵,這種美好意象一直流傳到了明清時期。明清時期對首飾更加註重繁複與華麗,所以我們看明清時期的花樹流蘇,已經不僅僅是枝幹和葉片的搭配,而是加上了更加具有生機的花卉和蟲鳥。在點綴連接之時,明清時期的工匠們更善於用螺旋狀細絲相互連接,而非僅僅的下垂。女子在佩戴之後,花鳥蟲葉的裝飾品互相觸碰,別有一番情趣。

古代貴族女子的必備首飾——步搖

古代貴族女子的必備首飾——步搖

在對花樹步搖的命名之上,人們不僅僅會用“花簪”“搖釵”等等名字,基本上以紋樣或者意象命名。到了唐代,步搖的風氣就放開了,不再是必須用黃金製作,而且還出現了彈簧步搖,這種步搖主要是以細絲螺旋狀或彈簧狀的方式鏈接珠玉等,以達到可以搖動的目的。在幾種步搖形式之中,這種步搖是最為簡單的,相對於繁複的花樹和流蘇,更加適合作為日常髮飾。所以,在唐代流蘇帶綴飾,步搖有彈簧。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也慢慢的不去區分兩者,將它們統稱為步搖。流蘇也就不單獨存在了,而且彈簧步搖也越來越少,都是流蘇步搖。

六朝往後,步搖的形式更加多變,製成鳥獸花草等狀,取金、銀、玉、瑪瑙作為原材料,一步一搖中更顯閃耀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