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楷《布袋和尚圖》裡的布袋和尚是誰?


梁楷《布袋和尚圖》裡的布袋和尚是誰?

梁楷,南宋人,祖籍山東,南渡後流寓錢塘 ( 今杭州 ) 。他是名滿中日的大書畫家,曾於南宋寧宗擔任畫院待詔。他是一個行逕相當特異的畫家,善畫山水、佛道、鬼神,師法賈師古,而且青出於藍。 在梁楷的人物畫中,唐宋那種嚴謹寫實的人物畫高峰已經過去,從此圖中,人物的大首部分還是唐宋之餘波,細緻工整,但下部的衣著卻奔放寫意,粗曠浪漫,有文人畫的意味了。

一個和尚的像對於觀者的影響是什麼樣的,按照古人的:“成教化,助人倫”的主張,以僧人之像帶給觀者是對佛法的親近,對禪悟的揭示,當然一句謁子同樣可能使人開悟,一幅佛畫,一幅有關佛的書法有同樣的的功能,因人而起開悟之作用。

布袋和尚是後來的彌勒佛,“布袋”其實是俗世的包袱,一種執著和迷朦。所以有“放下”一說:放下布袋,何等自在。人一生來就抓住什麼,揹著什麼,兒時的抓周,一開始就是抓,抓住筆似乎是文曲星下凡,抓住銅錢或袁大頭似乎是大商賈,抓住印章似乎是官運如何的好,所有一切背在身上,每個人都有一個無形的布袋,不到零落不放下。

其實本來就不應該抓住,一切皆空吧。佛門的神秀寫下四句偈雲:“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卻未若不識字的的六祖惠能的四句偈高明:“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個人過分的執著,背得太多,一旦大限來時,方知一切已晚,所求者其實是一場空夢。

所以山寺裡的暮鼓晨鐘在時時的喚醒塵世迷路的人,獲得無上智慧與解脫。和尚的笑裡同樣充滿智慧的光芒,笑看世上人,這裡的笑是慈悲,當然你觀此上人,開口便笑,亦有知足常樂,樂觀欣然的啟示。人世本來就有不平,有思緒上的想不通,有執迷不悟,有四相纏身,有愛慾好惡,有一切不小心染上的塵埃或包袱,放下又是那麼地不容易,於是爭鬥時時發生,安寧只在片刻。

在現代文明的情形下,此等的紛紛紜紜更加的強烈,一切文明病展現出來,而且有些人仍然不忘記版圖的開拓,引來民族的相殘,有些人為一個小島日夜不寧,放下不得。而核冬天的恐懼並沒有讓強勢的人卻步,殺人的武器仍然在不斷的開發建造,彷彿不知“沉水入火”的悲涼境界在臨近。

人類因為有太多的放不下,故在所謂的前進中其實是倒退中,相反的退步中卻是進步中,或者是回到本來的生存道路中,卻少有真正的醒者。


梁楷《布袋和尚圖》裡的布袋和尚是誰?


梁楷《布袋和尚圖》裡的布袋和尚是誰?


原創文字作者系網絡藝評家,詩人,書畫家)主要文章:《宋畫哲學》、《家林論唐宋藝術》、《家林讀苦瓜和尚畫語錄》、《完美的女神--品讀安格爾的《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