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变胃癌的概率有多大?

就2这调调


每年68万例的胃癌患者,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这个疾病,真的是“发现即晚期”,而且晚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都在20%以下,因此关注肠胃真的刻不容缓。

胃癌四步曲,每一步都要你命,长点心吧

从胃炎发展到胃癌,可谓是时时刻刻都在走钢索,更可怕的是他们间隔时间短,病情发展迅速。

第一步:现代的饮食方式会让人或多或少有胃部疾病,不同程度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让人可以忍受疼痛,且只要治疗得当、注意饮食调节,胃炎是可控可治的。

第二步:如果对胃炎不加以控制,就可能走上胃癌的不可逆之路。50%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人会演化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第三步:肠上皮化生,胃炎的问题衍生为肠化生,让人痛苦不堪。

第四步:8%的患有肠化生的患者会演化为异型增生,而有大约1%的异型增生会演化为胃癌。

5个坏习惯,快刹车,别让胃被持续破坏了

1、抽烟喝酒

酒类中的乙醇会对胃黏膜造成强烈的刺激,长期喝酒会使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从而发生胃炎,胃出血等症状。

而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以及其他化学物质同样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这会增加胃炎,胃溃疡的发生风险。

2、长期服药

许多药物会直接或者间接地伤害胃,导致炎症和溃疡。常见的例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如果长期使用,会对胃造成损害,逐渐引起胃部病变。

3、病菌入侵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检出率高的地区,胃癌的发病率也高。这种病菌对胃部情有独钟,一直盘踞在胃部,让人痛苦不堪,同时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也是胃癌发病的因素之一,令人不寒而栗。

4、大鱼大肉

肠胃负担有时候来自于我们自己的饮食习惯,比如大鱼大肉这些就是巨大的消化负担,相比果蔬,高脂食物更难消化,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肠胃不适。

5、长期熬夜

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寿命很短,平均每2~3天就要更新一次,而这个过程一般是在夜间进行,如果经常熬夜,胃得不到休息,胃黏膜的的修复能力就会变差。

另外,有些人喜欢在睡前吃宵夜,这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就容易引发胃黏膜受损、糜烂,导致一系类胃部疾病出现。

如何养好你的胃

俗话说,胃病“三分在治,七分靠养”,想要治好胃病,日常生活中怎么“养”很关键。

一、调整饮食状态,均衡营养

平时除了摄入正常量的水果蔬菜、肉类之余,还要进行一些外源补充,比如补硒。

硒是天然抗氧化剂,硒能清除胃肠道内自由基以及过氧化物,并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和繁殖及肠上皮细胞的变异,防止其癌变;补硒可修复和保护受损的胃黏膜细胞,调节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增强排便的能力。

硒维E片是通过维生素E联合促进补硒的硒片,更易被人体吸收,对预防胃癌和胃炎等一些症状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饮食做到规律,三餐定时

生活中做到三餐规律,进食时间也要做好定性,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充满咀嚼有利于被胃吸收和消化。

三、饭后稍作休息,利于消化

建议饭后可以先站一会,或者漫步20分钟左右,若有感觉饱胀不消化,可以沿着肚脐上方两寸左右的位置进行顺时针按摩,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宇欣辰怡


胃炎有很多种,并不是所有的胃炎都会癌变。

胃炎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慢性浅表性胃炎也叫做非萎缩性胃炎,还有胆汁反流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其中只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癌前病变,是有可能发生癌变的。

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的概率有多大呢?

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的概率也并不是很多,根据大量的临床数据显示,萎缩性胃炎在5年内发生癌变的概率,一般是小于5%的,并不高。如果萎缩性胃炎合并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那么癌变的概率是显著增加的,可以达到15%,甚至20%以上。

萎缩性胃炎应该怎么办?

萎缩性胃炎是胃的粘膜和腺体发生萎缩,随着年龄的增生,我们的胃也会老去,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胃粘膜萎缩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年轻人发生胃粘膜萎缩,是不正常的。

目前来说,我们没有特效药可以逆转胃粘膜萎缩,就像没有药物可以逆转衰老,没有药物可以返老还童,是一个道理的。如果你有萎缩性胃炎,首先要找到病因,祛除病因,防止胃粘膜进一步萎缩。

因为萎缩性胃炎,常见的病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例如高盐饮食,蔬菜水果吃的少;精神因素,例如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长期服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等等。首先要祛除病因,根治幽门螺杆菌,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好心情。

还需要定期复查,定期做胃镜检查,如果发现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或者早期癌症,需要手术切除病变,防止癌症进一步扩散。


普外科曾医生


受邀回答问题,感谢信任!

首先建议你消除一下担忧,胃炎转变为胃癌的概率一般都很低,不要过于担心。胃炎还分为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多数人都是浅表性胃炎,不要太担心这个问题,即使癌症也需要十年或者几十年,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还是需要引起警惕,好好养胃。

胃炎发展到胃癌一般有四个步骤,分别为:

1)非萎缩性胃炎

也就是浅表性胃炎,一般患者会有胃胀胃痛的情况,没有出现萎缩,不要太焦虑,对症治疗就可以了。

2)萎缩性胃炎

这种胃炎症状就性对严重一些,会有上腹痛、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等情况出现,需要尽早检查治疗。

3)肠上皮化生

可能和之前的症状差不多,不过肠上皮化生还分为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如果是不完全的患胃癌的概率会更高一些。

4)非典型增生

分为高级别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一般高级别非典型增生和胃癌的关系更深,需要在胃镜下配合治疗,如果是低级别的非典型增生需要定期复查病情。

以上就是胃炎发展到胃癌的一个过程,如果你有轻度胃炎,也不要过于担心,但是也要引起重视,好好调理肠胃,定期复查。


肿瘤医生张国玲教授


您好,我是李继臣,一位中医肿瘤科的中医,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要知道:胃炎不等于胃癌。如果得了胃炎,不要过于紧张与有压力,经过治疗和调理之后,注意生活习惯,胃炎是能够得到改善和治愈的。

虽然胃炎到胃癌其实很遥远,但是患得胃炎的人也要格外注意,因为很多胃炎患者在治疗后,虽然幽门螺旋杆菌消失了,但症状却还没有完全消失,就有可能发生癌变导致发展成癌症,不过这中间也是需要补交漫长的时间以及各种病变因素的,只要患者注意生活饮食习惯等各方面,发生病变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小,所以也不要担心遇到了积极面对就可以了。

而且在细胞病变的因素里面,分为很多种因素,而幽门螺旋杆菌只是其中的一种因素,所以幽门螺旋杆菌导致细胞病变的几率也只是少数,而且在医学上认为导致疾病的因素也不仅仅是微生物、细菌等引起的,还有患者的生活饮食、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面对生活的态度等很多因素都有关系。

对于胃炎发展成胃癌的几率这个是不好说的,因为对每一个患者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所以目前并没有很官方的数据来显示胃炎发展成胃癌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而对于胃炎到胃癌的过程会经过胃溃疡,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在医学上也被称为是胃癌的邻居,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部分是由于患者身体机能的老化导致的,目前在医学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了,所以在检查病情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合理区分不同对待。在查出慢性萎缩性胃炎后患者要在饮食结构上格外注意,要遵循医嘱忌口,每天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蛋白质,但是也不能过分补充,这样会导致胃部承受不了,引发更多的疾病,还有就是可以多吃医学防癌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注意饮食卫生等,切忌不能吃腌制品,这种食物本身就具有致癌物质,对患者有很大的危害,而且对每个人都有危害,还有就是不能抽烟喝酒,这样只会加快细胞癌变的。

如果真的到了最后发生癌变,也不能惊慌,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的几率就越大,在癌症初期的时候可以采用中医的保守治疗--经穴埋植术,是通过将药包埋植在身体相应的穴位处,通过血液气息流通至全身,有效的消除肿瘤并抑制其转移,能够为患者延长更多的寿命。

我是李继臣主任,和癌症打了一辈子交道,大家有什么关于癌症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进行留言或者直接私信,我会尽力为大家一一回复。


李继臣主任


一般的非萎缩性胃炎(即通常说的浅表性胃炎)不算是癌前疾病,与胃癌没有直接关联。萎缩性胃炎,特别是伴有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癌前病变。

但是,即便如此,它的癌变几率也很小。

研究表明;胃癌前病变并不可怕,肠化和异型增生要发展成胃癌,需要走很长的路。大约只有不超过5%的患者,在10年内才有可能转变为胃癌。

5%是统计学的小概率事件,可以认为发生可能性很小,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只要处理得当,肠化和异型增生是安全的,不必要引起过多的焦虑和担心。所以要克服“恐癌”心理。

但如果肠化生进一步发展为“不典型增生”时,其10年癌变率就一下子提高到25%或40%(根据病理改变严重程度)。

75%的胃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如果不加任何处理,将在1年内进展为侵润性胃癌。

所以,一般的浅表性胃炎,基本没有癌变风险,但是也要注意规范治疗,并改善生活习惯;

萎缩性胃炎,尤其是有肠化和不典型增生者,一定要遵循医嘱,定期复查胃镜+病理活检,以监测其变化程度,一旦发生不完全大肠化生、或中度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要立即内镜下切除。

还需要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造成胃癌的主要元凶之一,有慢性胃炎者,要及时根除,以绝后患。


胃肠病科普


得了胃炎会变成胃癌吗?胃炎是胃病的一种,其发病的几率是比较高的,很多的人们由于饮食不规律或者是不注重个人卫生,导致了胃炎疾病的发作。出现了胃炎疾病一定要尽早的治疗,不要延误了疾病的治疗时机。胃癌是我国十大高危恶性肿瘤之一。据中国肿瘤年报显示,我国每3分钟就有一个人因胃癌而死。

得了胃炎会变成胃癌吗?

胃癌起源于胃壁表层的细胞发生癌变,可发生在胃的各个部位,胃窦幽门区多、胃底贲门区次之、胃体部略少。胃癌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大部分与胃炎的病因相同,此外,长期食用含有致癌物质的食品也可能导致胃癌,如油炸食品中的油条、薯条,高盐的淹渍食品等。平时用的塑料器皿盛热饮热食,塑料器皿中的致癌物也会通过油脂溶出,进入到人内体。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慢性胃炎均与胃癌有关,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作用。但胃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经过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到胃癌,终只有不到1% 的患者会发生胃癌。

胃炎,就算是长期胃炎,也不一定变癌,但某种程度提高了癌变的百分比,这是一种统计学上的关系。可是我们也不能小看这1%,你可不想做这1%对不对,况且,胃痛也不好受,还是要好好的养胃啊。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到底多久可以引起癌变?癌变率有多高?这个问题就像乙肝病毒感染多久可能引起原发性肝癌一样不好回答。

治胃病首先要从饮食上进行调理。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选择少渣、低纤维的软食,特别是疼痛发作期应选择少渣半流质食物或软食,少食多餐。

「康德乐大药房」为您精心推送各类健康养生、药品资讯,及时掌握更多疾病、药品的新动态!


康德乐大药房网


日常我们的饮食习惯与胃炎的有一定的关系,如饮食不平衡、不良的生活习惯,经常吃生冷的食物等。再加上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就促成了胃炎的发病,而且发病率越来越高了。那胃炎长期的发展会转成胃癌吗,转成胃癌的几率有多大呢?那我们就来看看



(1)要看胃部疾病的性质,胃病常见的有胃炎及溃疡,还有胃下垂等等很多种,没有做相关的检查,无法诊断。

(2)还要看个人体质,生活饮食习惯及用药是否规范。

(3)胃炎建议服用金渭泰,长期调理服用。

(4)现在的胃病患者很多,其实,但极少数会转变为癌症。如想明确诊断,可以医院做相关检查。


慢性胃炎根据病变程度及特点又可分为:

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增生性胃病等,其中以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最为密切,也最值得我们重视。


萎缩性胃炎是怎么来的

当有些炎症仅侵犯粘膜表层的时候,我们称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就是由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此时炎症已向粘膜深层发展,胃粘膜萎缩变很薄,在我们粘膜上的腺体减少或消失,就称萎缩性胃炎。并非所有的萎缩性胃炎都会发展为胃癌。


胃炎到胃癌

如果患上了胃炎长时间没有及时有效的治疗治愈,就会导致体内病毒长期残留在我们的体内,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发生基因突变就会癌变,最终有可能会出现胃癌或者食道癌,因此希望患有慢性肠胃疾病的患者,建议是要早日进行治疗,在生活中也要注重饮食,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营养师敏姐


不按时吃饭,饥一顿饱一顿 烟不离手,酒不离口 烧烤、熏肉顿顿当主食 这些习惯导致 胃炎? 那是轻的 你要是还不改掉这些习惯 下一站可能就是 胃癌!!! 今天的《新疆名医堂》节目,邀请到自治区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庞瑞为大家解疑答惑。 Q1胃炎真的会变成胃癌吗? 只需4步 第一步:非萎缩性胃炎 非萎缩性胃炎又叫浅表性胃炎,你可能会胃痛胃胀,有时候伴有反酸,烧心。这种胃炎并不严重,胃黏膜正常,并没有出现萎缩。所以被诊断为非萎缩胃炎,不要太过担心,对症治疗就好。


但是如果你有胃癌家族史、生活在胃癌高发区,就需要上点儿心了,避开胃癌高危因素。 它的形成原因很多,比如病原体感染,烟酒刺激,精神压力过大等,都会使胃黏膜发生炎症。 第二步:萎缩性胃炎 这时的症状就比之前要重了,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 如果诊断出这种胃病,必须马上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如若出现感染,必须马上清除,还要定期复查。 第三步:肠上皮化生 肠上皮化生就是胃粘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但这时的症状可能与之前相似或并不会症状加重。 肠上皮化生分为不完全型和完全型两种,不完全型化生跟胃癌关系更深。 所以,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定期做胃镜监测病情。 第四步:非典型增生 它分为低级别非典型增生和高级别非典型增生,其中高级别的进发为胃癌的概率为60~85%。高级别就需要在胃镜下进行治疗。
如果是低级别,只需定期监测病情既可; 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部分切除术患者经过慢性炎性过程可以转变为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这时候就是“癌前病变”了。 如果您还不当回事儿,可能就会发展成为最后一步胃癌。 Q2患有胃炎的你,该怎么办呢? 如果您已经是胃炎患者 如何阻止它向胃癌转变呢? 你只需要这样做 ... 1. 正常用药: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通过吃药来清除细菌,缓解症状。 2. 改正不良习惯:除了吃药外,健康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比如三餐规律,定时吃早餐,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这些都可以减少胃部损伤,缓解胃不适。 3. 戒酒:酒精会损伤胃黏膜,加重胃病,严重还会引起出血性胃炎。所以,戒酒是养胃护胃的重要一步。 4. 谨慎用药:药物不止会伤肝,还会伤胃。如一些西药对肠胃刺激性比较大,服完后胃会特别不舒服,这时可以改变饭后服用。不要随意服用偏方、秘方,否则也会伤到胃。 5. 饮食规律:不要吃过烫、过辣的食物,切忌狼吞虎咽。如果经常觉得胃胀,可以少吃多餐。 6. 注意饮食卫生:饭前饭后洗手,减少外出用餐,就能大大减少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 7. 保持好心情:细心的人会发现,经常处于不良情绪中的人,不仅食欲会下降,还易出现腹胀、腹痛等消化道反应。所以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减压,不要陷入“心情不好→胃部不适→心情更不好→胃部症状更严重”的恶性循环中。 “病从口入”,不仅是胃癌在吃上要讲究,其他消化道癌症同样都要“管住嘴”。 庞主任说,平时常吃热、烫食物容易使食道黏膜发生炎症,诱发食道癌;常吃辛辣、腌制食物会诱发结直肠癌。 由于食道癌、胃癌及结直肠癌早期无明显症状,等到症状出现大多已是中晚期,所以定期进行胃肠镜的检查对于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Q3没有胃病的你,应该如何预防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呢? 如果您没有消化道疾病 从预防角度出发远离消化道肿瘤 您需要做好这三步 第1步 管好嘴是主要手段 禁烟、少酒,合理膳食、少食盐、少吃腌制、烧烤、过烫食物;水果、蔬菜在预防大肠癌以及胃癌中的作用非常得大,考虑到目前大家的饮食结构,推荐蔬菜、水果的量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倍。 第2步 乐观、积极的心态 社会心理因素,包括应激、慢性的抑郁和社会支持的缺乏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时,这些外来抗原就会逃过“监管”肆意妄为。建议远离嗔恨、发怒、指责、怨恨、嫉妒、苛求他人等负面情绪,将爱的能量充填在生活中的每一分钟。 第3步 内镜筛查早期诊断 随着内镜技术的提高包括食管癌、大肠癌在内的部分早期肿瘤,在内镜下已经基本可以治愈,所以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庞主任介绍说,有相当的结直肠癌是由结肠息肉转变的,从息肉到癌的转变至少需要5到8年时间,所以结肠癌最好预防,只需隔3—5年检查一次,如果发现潜在病变,及时处理就可以避免。 另外,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跟年龄有密切关系,45—60岁之间属于高危年龄,这期间无论有无家族史都应进行胃镜和结肠镜的检查。 在消化道肿瘤的筛查中,有胃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30岁以后就要定期检查。非高危人群40岁以后胃镜肠镜检查就得做,如果没有病变等3—5年以后再复查。 Q4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肿瘤,就是喝中药抗癌症么? 庞主任表示,中医药是我国的瑰宝,其用于抗肿瘤治疗有独到的长处,可以改善手术后患者气血不足的状态,这时可以配合中药来减毒增效。部分病人会出现肠粘连、胃肠瘫等并发症,配合中医治疗可以让患者恢复得更快,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并不是单独的治疗方案,它可以贯穿到肿瘤治疗的全过程,与西医的治疗手段紧密结合,可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使临床获得最佳疗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