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千利休


永远的千利休

公元805年,日本高僧最澄自中国留学归来。他将在中国(唐朝)习得的佛法带回日本,在京都比睿山修建延历寺,建立了日本天台宗。而同时带回来的,还有中国的茶籽,那是他在中国寺院生活的一部分,他将茶籽散种在比睿山麓的日吉神社畔,形成了日本最高古的茶园。直到今天,京都比睿山东麓“日吉茶园之碑”周围,仍生长着一些古茶树。

永远的千利休


永远的千利休


从第一颗茶籽在日吉社畔生根发芽开始,茶在日本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在这千百年的时空当中,它早已开花落地,发展成举世闻名的日本茶道。

在今天的日本,茶道是一种通过品茶艺术来接待宾客、友人、交谊、恳亲的特殊礼节。茶早已不仅仅是茶,而是成为了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密切相关的综合艺术,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

永远的千利休


“明治奇才”冈仓天心在《茶之书》中写道:“茶对于我们来说,是最超越引用形式的理想化之物。即:它是关于人生的一种宗教......茶室是人生沙漠中的一个绿洲,在那里,疲倦了的征人相会在一起,共饮艺术鉴赏之泉。茶事是以茶、花、画等为情节的即兴剧。茶室中没有一色的调色,没有一点儿噪音,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一切的一切都在静静地自然地运转着——这便是茶道的绝妙之处。”

永远的千利休


永远的千利休


从茶到茶道,直至形成以三千家为首的诸多茶道流派,这一条源流下来,有一个名字是无法绕过去的。那就是被称为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正是他,在承接了室町时代的书院茶和草庵茶的基础上,开创了寂茶之道,他融于茶道之中的审美意识,极大地影响了整个日本文化的审美倾向。

永远的千利休

千利休画像

永远的千利休


1522年,在征伐不断的日本战国时期,千利休出生在富饶的海港城市堺市一个鱼商家庭,幼名田中与四郎。

父亲田中与兵卫在当地经营海产品批发生意,他本希望儿子也能加入他的事业,但千利休一开始就对商业不感兴趣。相反,他着迷于佛教禅宗,还常常给一些大师们当学徒,带着所剩无几的财物过着漂泊乡间的生活。

永远的千利休


永远的千利休


1538年,17岁的千利休拜在北向道陈门下,学习书院茶。19岁时,道陈师父希望利休能更加深入地学习茶道,便把他介绍给当时的茶坛名人武野绍鸥,学习寂茶。也是在这一年,利休的父亲田中与兵卫去世,他决定削发为僧,改名千宗易。据说,“千”姓取自祖父田中千阿弥的名字。

永远的千利休


永远的千利休


利休所生的年代,是日本动荡混乱的战国时代,那时候,茶道是上层武士的必修课。而利休虽是一名茶人,却在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掌握了大半个天下的织田信长推行“茶汤政策”,顾名思义,就是以茶道操控政治的政策。只允许特定的家臣修习茶道,将“名物茶器”作为奖赏赐给有功的臣子们。在当时,一件名物的价值不啻于一座城池,这些名物大都是中国唐宋时期的茶道具。1568年信长进京之后,以京都和堺城为中心,大肆收集各种名物道具,史称“名物狩”。

永远的千利休


永远的千利休

电影《寻访千利休》截图

据《千利休由绪书》的记录,利休在同为堺城茶人今井宗久(武野绍鸥的女婿)的引荐下,一举成为织田信长的茶头。

当时别人献给信长的都是名贵刁钻的器物,唯独利休端了一个平常的漆盒,然后用竹筒注入清水,将其置于月下。只见明月倒映水中,与漆盒上的远山飞鸟一起波光鳞动。信长看后,深受触动,立即决定将利休招致麾下,给予重用。后来,利休很快擢升为茶头,代替国家行使茶礼,一时尊贵无两。

永远的千利休


永远的千利休

电影《寻访千利休》截图

1582年,织田信长在“本能寺之变”中身亡,丰臣秀吉成为新的天下霸主。秀吉继承了信长的“茶汤政道”,并继续重用利休。成为秀吉的茶头后,利休更是名扬天下。

1585年10月,秀吉就任关白之职,并在京都大内举行了纪念茶会。秀吉亲自为正亲町天皇、皇子、亲王们献茶,而担任茶会辅佐的正是利休。就在这个时候,利休获得了天皇御赐的“利休”居士号,正式确认他日本第一茶人的地位。

永远的千利休


永远的千利休


千利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身高多少?体重多少?他走起路来是什么样子?他的声音是怎样的?他的血型,他的酒量,他的生活......对于喜欢利休的人,一定都很想知道这些问题。然而,这类资料一无所有。唯一可以确定的事:他是一个对美有执着追求的人。

永远的千利休


永远的千利休


利休拜在武野绍鸥的门下习茶不久,一天,家中受到邻居家大火的殃及,被烧成了一片废墟。接到这个消息,绍鸥立即赶往利休家去探望。

绍鸥到达时发现利休正蹲在自己家的废墟上,静静地做着什么。仔细一看,原来是利休从灰烬堆中捡出一些瓦片搭在一起,充作风炉,还在上面安置了茶釜,正在烧水点茶。作为师父的绍鸥,从蹲在瓦砾堆中的利休身上品味到了茶人的执着之美。

永远的千利休


永远的千利休


利休对于美的天性和追求,还有一个故事也可说明。一年春天,秀吉召千利休当众表演茶道前的插花。按照惯例,插花常用的是筒形器皿,但秀吉却故意出难题,事先叫人给千利休准备了一个大铁盘子,里面放了一些水,还有一枝含苞待放的梅花,在座的人都为千利休捏一把汗。

却见利休从容不迫地来到铁盘子前,一只手倒着拿起红梅,另一只手顺着枝条捋了下去,于是梅花瓣纷纷飘落,洒在了铁盘子里的水面上。

永远的千利休


永远的千利休


永远的千利休

图片 | 古不古

生命在众人的面前被毁灭着,最终只剩下光秃秃的梅枝带着三两朵残存的花苞,气息奄奄地斜倚在铁盘旁边。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过程,在场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而一旁的秀吉忍不住发出了一声由衷的赞叹。

千利休是一个善于发现美好事物的人,在他眼里,世间的一花一草都蕴含着无限的美。花如此,花道如此。茶如此,茶道亦如此。

永远的千利休


永远的千利休


永远的千利休


如果说日本“武士道”是一种死的艺术,那利休的“茶道”就是一种生的艺术。

千利休曾用一首诗解说茶道:先把水烧开,再加进茶叶,然后用适当的方式喝茶,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除此之外,茶一无所有。

在利休看来,喝茶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单纯的生活。至于茶道,不过是一种形式,并没有高深的理论,它和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一样,抛却虚饰浮夸、矫揉造作便是真意,全心全意将生活日常融于自然,就是高手。

永远的千利休


永远的千利休


曾经有一个人向利休请教风炉与地炉、夏天与冬天,不同场合不同季节茶会的做法心得。利休回答道:“夏季应努力体现凉爽,冬季则应给人以暖意,炭以烧开水为宜,茶要适量可口,能做到这些,便已经登堂入室了。

听了利休的回答,发问的人露出很不屑的表情说:“这些,谁都知道。”利休说:“那么,就请按照我所教你的,用心去做做看吧,如果你都能做到,那么我将非常乐意成为你茶会中的客人,甚至可以拜你为师。”

永远的千利休


永远的千利休

图片 | 矶盧

有些事情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茶道也不例外。某种程度上,茶与禅是一样的。与大量的诵经、师父的教诲相比,自己的领悟与体会才是最重要的。就茶道而言,比理论更重要的是动手去做,做着做着手自然就跟着心去动了,只有心动了才能真正地成长。

永远的千利休


永远的千利休


从60岁到70岁,追随秀吉的十年,是千利休的茶道艺术走向巅峰的时期。可一个是充满野心的政治家,一个是从容朴素的茶人,二人在艺术追求上的分歧,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

彼时的日本,唐风佛教兴盛,饮茶更是上流贵族社会所推崇的风雅之事,流行华美名贵的茶道具。丰臣秀吉出身卑微,好大喜功,骄横奢侈。他建造了黄金茶室,把茶室的墙壁、柱子、天棚、茶具都贴满了金箔。

永远的千利休


永远的千利休

千利休的草庵茶室

而利休越来越趋向古朴简约,提倡茶道的精神世界应该摆脱物质因素的束缚,显出“

本来无一物”的境界。

他修建狭小的草庵茶室,就是天皇也要趴着进去。同时,他还把日常生活的器物拿来作为茶具,用常见的竹器来替代高贵的金属器皿,并且终其一生没有收集任何名器,却发现创造了无数名器。几乎每一件他挑选出来的茶道具,不管是农家的水碗,还是开裂的竹子,都成为后世茶人一生珍爱的至宝。

永远的千利休

黑乐茶碗,是由千利休定的型

当万民心向利休时,一路从寒门跃上权力顶峰的秀吉,再次对千利休表现出了嫉妒与不满。面对丰臣秀吉的威逼,千利休只说了一句话:只有美丽之物,才能让我低下头颅。

1592年二月的一天,70岁的千利休在地炉中摆上三块已燃的木炭作为火种。不久,他那一畳半的茶席,便会迎来三位客人,三位与众不同的客人,也是他人生最后的客人。是丰臣秀吉派来见证他切腹的监察官。利休平静地喝下了最后一服茶,粗碗、枯枝、古庵......他切腹自尽时身着素裹,如同他出生时一样,洁白无瑕。

永远的千利休

图片 | LILY

如今距利休的逝去已过数百年,他临终时留下了这样的辞世歌:人生七十,力囲(wei)希咄,吾这宝剑,祖佛共杀,提る我得具足の一太刀,今此时ぞ天に抛。日本动画《战国鬼才》中是这样翻译的:生涯虚度七十哉,此梦方醒口喝咄,手持金刚三尺剑,活杀自在诸神佛,具足加身太刀握,掷此空蝉归天国。

利休的这几句话包含了禅意,不懂禅很难理解,只知道“祖佛共杀”是《临济录》中的名言,只知道利休将自己比作宝剑,只知道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保持着勇猛无畏的禅者气概。他举刃自向之时,雷鸣电闪,冰雹突降,仿佛苍天有眼,要为这位有着金刚之勇的老者一壮行色。

永远的千利休


永远的千利休


永远的千利休


如果说村田珠光开创了茶道,那千利休便是对茶道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者。由于茶道本身就融会了饮食、园艺、建筑、花木、书画、雕刻、 陶器、漆器、竹器、礼仪、缝纫等多方面的综合文化体系,因此,利休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茶的本身,而是扩大到了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

永远的千利休

利休馒头

永远的千利休

利休色空间

后来,人们把利休喜爱的、体现了他审美观的东西以他的名字命名。这样的例子就有利休栅栏、利休色、利休豆馅、利休馒头、利休牡丹、利休豆腐、利休头巾、利休木屐、利休扇子、利休缎子等等。时至今日,千利休的形象也频频出现在大量学术著作、小说和电影中。可以说,在整部日本的历史上,对其民族文化艺术影响最为深远的,非利休莫属。

永远的千利休

电影《寻访千利休》海报

一位茶师能够形成如此持久的影响力,实在值得深思。审视千利休的生平,他极高的茶道技艺和人格魅力固然引人赞叹。更重要的,是他真正促使茶道从武士阶层扩展到平民阶层,并确立了日本茶道的“侘び”精神,以及茶道生活化。有人说,“如果不是茶道,如今摆在日本料理旁边的可能就是可乐”。

永远的千利休


当西方文明物质至上、娱乐至死的观念席卷而来,并把人生的价值与拥有多少财富相连时。这很容易让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方向,陷入别人设计的、或是自己造就的一个个连环陷阱中。

然而人的欲望是无法用“得到”来满足的,像遇物辄取的蝜蝂,最终会死在自己的欲望之中。如同丰臣秀吉不仅在茶道上崇尚豪奢的“黄金茶室”,也未听从千利休劝告,终没有获得良好的归途。

永远的千利休

图片 | LIVIN利物因

而千利休的“侘び茶”不执著于外物,恰恰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能够与自己对话的机会,让人们在自问中破除外界强加的虚欲妄想之后,最终找到自己的生命真谛。这对今天的你我,是何等重要。

永远的千利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