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感大王的庙里,猪八戒认得出三清神像,而孙悟空认不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醉墨客


预知乾坤造化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灵感大王没有庙,灵感大王是观音菩萨养的金鱼,只是喜欢吃童男童女,没有建庙哟!不过西游记中确实有一段写了三清神像,那就是车迟国虎、鹿、羊三力大仙那一段。

装傻充愣、报怨三清

其实这一段没有什么说明不说明什么的。孙悟空在天庭做齐天大圣的时候,今儿个见三清道声老,明儿个见四御道声陛下,后天与五老称兄道弟,六元七司是后辈。所以孙悟空不可能不认识三清。却要故意问猪八戒这三幅塑像是哪路菩萨。分明就是在装傻充愣,报怨三清。

赶尽杀绝、不满三清

相信看过这一段的朋友都知道,虎力、鹿力、羊力三仙在车迟国宣扬道教,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却对车迟国的和尚赶尽杀绝,屠灭生灵,而三力有对应三清。所以孙悟空其实在表示对三清道做法不满,宣扬道教可以但是不能这样杀生啊.。所以还让八戒把三清雕塑扔茅坑了

不知无罪、法不责众

不管三力这三个妖怪从何而来,有一段很确定。不灭三妖过不了车迟国这一关。孙悟空不满三清包庇之法。但是三清地位至高无上,要是直接坑三清不对。所以故意装疯卖傻,装着不认得。反正是又不知道你们是三清,我以上是那一路菩萨呢?不知者无罪,您们三老不会怪罪我吧?在这个基础上,孙悟空冒菜三清还叫来了八戒、悟净,想表达的意思就是,不是我一个人干的,就算真的要怪罪,三个一起呗。



歪叔随笔


八戒认出三清神像,孙悟空认不出的说法,并不是在灵感大王的庙中,而是在车迟国的三清道观里。

灵感大王出现在《西游记》第四十七回至四十九回,是在陈家庄,收服灵感大王鲤鱼精。三清观则是出现在第四十五回至第四十七回,降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三妖。

我觉得孙悟空不认识三清应该是假的,他应该是在考验猪八戒

当时鹿、虎、羊三妖祸乱车迟国,尊奉三清,排斥佛道。

众僧滴泪道:“我们这一国君王,偏心无道,只喜得是老爷等辈,恼的是我们佛子。”行者道:“为何来?”众僧道:“只因呼风唤雨,三个仙长来此处,灭了我等,哄信君王,把我们寺拆了,度牒追了,不放归乡,亦不许补役当差,赐与那仙长家使用,苦楚难当。但有个游方道者至此,即请拜王领赏;若是和尚来,不分远近,就拿来与仙长家佣工。

后来,孙悟空半夜睡不着,看到正南方向灯火辉煌,三清观道士祈福,想下去胡闹一把。

低下云头仔细再看,却是三清观道士禳星哩。但见那灵区高殿,福地真堂。灵区高殿,巍巍壮似蓬壶景;福地真堂,隐隐清如化乐宫。两边道士奏笙簧,正面高公擎玉简。宣理《消灾忏》,开讲《道德经》。扬尘几度尽传符,表白一番皆俯伏。咒水发檄,烛焰飘摇冲上界;查罡布斗,香烟馥郁透清霄。案头有供献新鲜,桌上有斋筵丰盛。殿门前挂一联黄绫织锦的对句,绣着二十二个大字,云:“雨顺风调,愿祝天尊无量法;河清海晏,祈求万岁有余年。”行者见三个老道士,披了法衣,想是那虎力、鹿力、羊力大仙。下面有七八百个散众,司鼓司钟,侍香表白,尽都侍立两边。行者暗自喜道:“我欲下去与他混一混,奈何单丝不线,孤掌难鸣,且回去照顾八戒沙僧,一同来耍耍。”

悟空是知道三清观的,而三清神像有元始天尊、灵宝道君和太上老君,其他两位孙悟空可能不认识,但他不可能不认识太上老君啊,那可是把他扔进丹炉里练了七七四十九天的老相识了。

行者道:“那三清?”八戒道:“中间的是元始天尊,左边的是灵宝道君,右边的是太上老君。”

悟空假装不认识的原因,可能是鹿、虎、羊三妖在车迟国作威作福,排斥佛家的缘故,从而悟空在三清神像面前表达对三清的蔑视。这是因为后来孙悟空叫八戒把三清神像搬开,八戒说不知道搬哪里去,而孙悟空说搬到茅坑里去,就可见孙悟空的这种想法了。

孙悟空可能真的不认识三清是哪三清

孙悟空认识太上老君,可能不认识另外两位。

毕竟孙悟空得道晚,他唯一增长见识的一次机会是在去拜师菩提祖师的途中,按他的说法是遍访天下名山。

拜师学艺有成后就回了花果山,和牛魔王等妖精厮混,再后来就是大闹天宫,被佛祖镇压了五百年。

性子又野,人生际遇少,毕竟是不如猪八戒这种有官身的人物的,做官的本身就是八面玲珑,多少都要知道点,而八戒又比他得到早,正所谓“我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还多”。

因此,孙悟空不知道三清还是有可能的。

至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哪怕孙悟空神通广大,还有不知道的东西,还是要多学习啊。

结合八戒和孙悟空的成长环境,也可以说是环境造就人吧。


青鱼小贤


这是两个性格原因。

一,孙行者对仙佛道三教漠视,甚至鄙视。孙悟空肯定认识三清,但又不屑,所以假装不认识。

孙悟空是有资本的,他艺高胆大,天地不怕,行事大大咧咧,日空一切。即便在天宫做个小小公务员,也满不在乎,对神权漠视 ,对佛道两教也漠视,勇敢好斗,爱开玩笑,活泼乐观,重视承诺。 敢于战斗,藐视一切封建权威的叛逆精神。 敢于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界,妖界的一切权威挑战。

二,猪八戒曾在体制内工作,虽被流放,心中不满,但不至于为敌,因为他也没有这个资本。 所以做辑请他们离位。猪八戒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见了吃喝不要命,反正天庭抛弃了他,管他三清五帝,一股脑抛在一旁。吃饱了后再说事。




文行远方


西游记是内丹著作,作者不是吴承恩。小说主题是三教合一,,,,

欲求真知真像,欢迎大家去当当网看王宏伟一百二十万字的《正解西游记》,,,


可酒可茶


三清是道尊,只要是道教体系内的,都是尊三清的,五庄观时,唐僧说你们为什么不拜三清四御?说明三清四御是道教体系下的带头大哥。悟空如果假装不认得,而是强迫八戒站队到佛教,那么悟空最低那个时候是佛教的最忠实的人。而如果悟空真不认得三清,很奇怪齐天大圣时见三清道个老字,难道是胡扯的?

所以,来自于那里不好说,但是悟空最低是认得老君的,而悟空在道教被尊为齐天大圣,那可是个极品的官衔,比佛门的佛地位还是要高的,在佛教里悟空见到佛还要行礼,以弟子礼,在道教里,见天尊老君只是唱个喏,区别很大。所以悟空向佛,必不是为了地位或者官位。

如此很多人明示或者暗示悟空是从佛而来,向佛而去,因为悟空如果从到道而来,与逻辑不合。

政治从来是团伙的意志而不是个人的意志,很多人奇怪为毛三清开天而玉皇却做了尊位?其实道教不是帝制,开天的就是有三个人,没有一个明确的谁是带头大哥,三个人都是,同样玉帝只是四御之一,本来是四御,只不过减政变成了四御,而玉帝是四御之带头第一位,所以三清就像是皇权象征,而玉帝等四御是治理者,这个集团代表是整个天庭的利益,是天庭所有人的利益,而且在西游的世界里面已经是垄断经营了,只不过出现了一个小的竞争者,佛教而已。

佛教因为小,所以是帝制,佛祖说了算,整个佛教代表的是佛祖的利益加上所有佛子的利益,只不过佛教相对其他教派实力已经达到第二了,其实佛教和镇元子,菩提老祖都是一样,不过佛教整合了开天之前的大佬资源,比如孔雀大明王菩萨、燃灯古佛、东来佛宗等,兼容的较多,看似实力雄厚繁荣而已,其他的如镇元子和菩提老祖走的是纯化路线,只教徒不整合。

因为体质的不同,帝制帝王利益的巨大化,导致内部争斗十分的剧烈,明显表现出来的如东来佛祖、燃灯古佛、大鹏的收编等。而天庭的制度,导致三清高高在上一直开发新技术,四御各司其职,各有利益分配,没有巨大利益者,斗争内耗就相对较弱,所以天庭就显得和睦融融。

虽然天庭相互钳制相互监督导致内耗较少和睦融融,但是也会车大掉头难,相对腐朽没有活力,面对佛教的新生创业势力,已经占据四大部洲之一,也就是四分之一 的市场,而且天庭内部也有渗透入托塔天王等,怎么佛道共处或者灭佛扬道呢?道排一直都不是毁灭政策,而是在不影响天庭利益的情况下共生,甚至是扶持以求繁荣。

道教的核心利益是什么呢?长生(蟠桃、丹药、兵器、法宝、仙人、信徒),现在佛教就仅仅信徒一样,才占据四大部洲之一,唐僧取经并不能把南瞻部洲仅仅信佛,既然只是一个小动作,又不影响核心利益,玩一下,警示一下也就完了,对付佛教这种兼并兼容式的帝国建筑,最好的办法是让它内部腐朽内部争斗,等到它再也无法控制局面,各方势力都均衡的时候,就是它崩溃的时候,现在已经有了三派,燃灯过去佛,如来现在佛,弥勒未来佛,如果再来一个有势力的斗战胜佛,平衡的局面将会被打破,如果弥勒和斗战胜佛联手,那结果可想而知,佛教很可能会分教,就再也没办法对道教产生巨大的破坏。

有人说悟空没有来自佛教的证据,那弥勒又是谁呢?


打工族孔春辉


说明孙悟空在天上做官时间太短没有认识完所以神仙,猪八戒在天上做天蓬元帅这么久肯定认识所以神仙,


尚诺克斯小白


能力有时候在知识面面前还是会存在不足


每日闲暇壹游


说明在体制内工作的越久认识的人越多,圈子越大。反之刚参加工作几年的或者在底层工作的人,不认识那么多人人是很正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