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速度怎么样?5G的用途怎么样?

wap自由如风


5G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必要前提,5G提供低延迟,高速率信息传输。

举个栗子,例如无人驾驶,必须是低延迟,假如这个车的信息传输速率慢,延迟较高的话,那安全性可想而知。这种例子有好多,5G,在军事等各个领域都将发挥重要作用,要不美国怎么着急呢,作为中国人我骄傲!


分享深度Deeply


近日最火的测评,当属北京邮电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老师好我叫何同学,在校内做的关于5G的测评了。今年是5G的商用元年,工信部的牌照已经发下来了,但5G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如何,我们可以根据何同学的视频做一些了解。

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已成功在各城市覆盖5G信号,其中联通的5G信号速度最快,移动的5G覆盖面最广,电信的5G信号最稳定。何同学所做测评的北京邮电大学西土城校区覆盖的是联通提供支持的5G信号。在实用测评中,最让他惊讶的还是5G的速度。

平均下载速率在700Mbps左右,上传速率在80Mbps左右,几乎是4G速度的十倍,同时,流量的消耗速度也是4G的20倍。下载歌曲和普通生活类应用都是秒完,下载王者荣耀等大容量应用下载速率也维持在60Mbps左右,观看最高清的视频即使拖动进度条也和看缓存好的视频一样,几乎没有延迟,打游戏的延迟也维持在60毫秒以下,5G是真的快。

目前的大多数5G部署,运营商采用的还是NSA(非独立组网)架构,未来才可能升级到SA(独立组网)架构。这两个架构的意思是,如果5G的基站信号传输是日常生活中的输水管道,NSA部署就是将家里的水龙头扩大了,但是流向家里的水管并没有变粗,你接到的水还是那么多,只是出水便快了。而SA架构是指改造了整栋楼的水管,使流向家里的水流量变大了,你就真正体验到了5G流量的冲击。

网络速度的变快的确会改变我们的生活,看视频打游戏都更流畅,在面对时不时弹出的更新游戏的提示时,原本会很扫兴,如今极短的时间就能更新好,消费者使用手机的体验感会越来越好。但这些4G就能做到的事情,5G除了速度更快提升体验感,就没有别的用处吗?

万物互联,无人驾驶,智慧城市,之前就提过了5G的这些未来商用功能,虽然这些设想看起来很难,但5年前人们对于4G的预测是可以看高清视频,甚至有人质疑4G就是华而不实的展销品,5年过去了,4G给了我们移动支付的天下,给了我们人人都可以直播的惊喜,远远超过当初的预测。或许我们缺乏的不是新技术,而是新技术可以运用在哪儿的想象力。5年后再回首,相信5G带给我们的会比4G更精彩。


高能科普Mr


5G是当今最热门的新科技,它是实现全球连接的第五代移动通信,预计到2035年将为全球经济贡献13.2万亿美元。迄今为止,在27个国家/地区已有50个商用5G网络部署。109个国家/地区的 328家运营商正在投资5G。

全世界都在关注5G,那么您提出5G的问题是非常符合世界潮流的,在科技领域也是很热门的事情。那么我也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5G速度怎么样?

5G不仅仅是升级更快的数据网络,也是世界连接方式的重大变化。从一开始,5G就是为大规模,超速的智能连接而设计的。

5G最具影响力的功能是其低延迟。延迟是指指令发出与执行之间的时间差,4G的延迟约为50毫秒;5G将在三年内将其减少到5ms以下,并在四年内将其减少到1ms以下。为了进行比较,科学研究表明我们人脑大约需要10毫秒来处理图像。低延迟可实现大规模和跨距离的实时远程控制,甚至非常精细的操作(例如操作珊瑚周围的无人机或进行远程手术)也是可能的。


5G的用途怎么样?

5G不仅会用在移动数据传输,其实它还可以促进工业发展的自动化新水平,尤其是:制造业,医疗保健,零售,运输和农业。

制造业的5G

5G使建造“智能工厂”成为可能,这些工厂可以利用高速的连接力量来实现更高的安全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5G在制造方面的好处包括实时更好的数据流,

通过工厂车间以及整个供应链中的传感器的物联网(IoT)网络,可以使操作员不是以线性方式意识到问题,而是可以通过实时收集和分析包括机器性能在内的数据来了解问题,员工活动,后勤-以及通过预测分析。

三星利用5G上先进技术的演示未来工厂,5G创新区使参观者可以体验制造中的七个不同用例,这些用例将提高安全性和效率,同时扩大意识到周围环境的机器人的可能性。下面看看5G在几大行业的应用。

医疗保健中的5G

远程医疗实际上可以起飞了,这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远程患者,甚至可以用于手术。对于医疗保健,正在探索5G使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方面取得进步的方式,以实现远程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愿景。2019在我国测试了第一台使用5G移动网络技术的远程手术设备。5G连接使他能够以0.1秒的滞后时间控制进行手术的机械臂。高速可以降低致命的医疗错误的风险,并寄希望于启用5G的远程手术将很快足够可靠地用于人类患者。

5G及其在零售中的作用

5G扩展了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可用性,这使人们有机会在家中或商店中尝试虚拟事物。预计到2020年,将有1亿消费者在增强现实和在线商店中购物。总的就是AR和VR为客户在零售店内外提供统一的零售体验。客户可以体验“沉浸式环境”,从而可以在自己的房屋中看到各种待售家具。

5G推动交通运输的未来

5G支持两种对提高驾驶员安全性至关重要的通信:“车对车(V2V)和车对基础设施(V2I)。” V2V可用于警告驾驶员的一种方式。甚至在驾驶员看到前方刹车灯之前,前面的汽车都在制动。

由于许多碰撞是由撞到突然停车的汽车引起的,因此事前通知可以避免发生严重事故。如果必须停车的条件是一条路,V2I通信可以使驾驶员及时知道采取替代路线并避免拥堵的可能性。

对其他汽车和道路状况的这种了解是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运行的前提,提到了能够实时传输更多数据流的潜在好处,在紧急情况下,这需要“人类远程操作员”进行干预,尤其有用。V2V和B2I数据都可以更好地指导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效率。

5G塑造农业

通过5G提供的实时数据,农民可以监控,跟踪和自动化其系统以优化结果。将传感器和智能项圈应用于奶牛,以实时获取数据。可使农民时刻了解自己的奶牛的生长状况,并且确实得到了政府的支持。预计到2020年,全球5G无线网络基础设施收入将达到42亿美元,比2019年的22亿美元增长89%。仅仅一年的快速增长就证明了5G在整个行业中的公认优势。

但是,5G全面应用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它的建设很昂贵,建立这种类型的网络涉及大量硬件和基础设施成本。这些对于有效的规划,部署和优化5G网络至关重要。

此外,5G毫米波也面临着自身的挑战。有一些技术可以让您接收信号并将其发送给特定的客户,而不是将其发送到所有方向。旧方法类似于照亮房间所有部分的灯泡,而不是针对特定区域的手电筒。因此,选择正确的建设位置在5G网络的开发和部署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必须分析是否在正确的位置进行建设,并针对正确的目标进行营销。所以需要考虑建设区域、注册服务的用户数量、区域的人口、建筑结构以及获取信号的难易程度等等。

另外一个挑战,就是需要在每个蜂窝连接到光纤线路的任何地方拥有100,000个小型蜂窝。据预测,可能需要在全球建设1000万个线路。弄清楚如何计划和设计所有这些单元将超出人类的能力范围。

最后,以供应商为中心的设备无法承受5G也是一个挑战,随着5G网络的启用,网络中拥有大量数据。在某些情况下,每天PB级的数据量可能会很高;其中大部分将归因于基于视频的应用程序。以供应商为中心的设备的部署模型无法维持流量的这种指数式增长。


科技世界杂谈


我们都知道,华为已经成为了5G“巨头”,那么5G究竟是什么东西?5G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呢?很多小伙伴只知道5G速度很快,比4G快几十倍,但是对于其它的一窍不通,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科普一下5G究竟是个什么定义,并且为什么人们都说5G将会改变世界。

首先,5G并不是说我们每秒的网速能够达到5个G。目前的4G网络全称就是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而5G也就是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The 5th Generation。的确,在升级成为5G以后,5G网速照比4G网速提升非常大,可以达到4G的数十倍。就比如我们日常观看的1080P的电影一般3~5G,而一部4K电影则要几百G,8K电影更不用说了甚至可以达到几T。并不是没有8K的资源,而是就算有8K的资源,我们的网速也并不可能支持我们看完一部8K电影,而5G的速度则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那么5G为什么会这么快呢?简单来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5G主要使用的是毫米波来传输信息。毫米波的发射天线都比较短,5G基站的发射天线便成为了一个密集阵。也就是说,5G基站的天线不是一根也不是几根,而是几十上百的阵列,那么多的天线同时发射,上网速度自然也就翻倍了。

并且在三维空间上都密布着微型天线,所以能够控制发射的方向,可以针对用户集中的地方进行波束发射,而不是朝四周平均发射。这样一来,我们所接收到信号量也就更大了。当信息速度快到一定程度时,很多物理和手机性能的约束也就消失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目前云盘用户越来越多的原因。

那么5G对于我们的生活影响究竟有哪些呢,改变世界是不是夸张了一点呢?其实5G的优点就在于高速度,大容量,低延迟。那么这个高速度和低延迟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就非常重要了。首先,1G/S的延迟可以在毫秒级,这对于无人驾驶技术可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原来,一辆车接受计算机中心的信息如果延迟一秒,在汽车时速为80公里时,一秒就可以跑出去22米,这样安全隐患是极大的。而如果延迟在毫秒级别时,同样的时速80公里,一秒汽车只跑出去几厘米,这样就可以把安全隐患缩到最小。

并且在医学方面,医生们也可以进行远程操控手术了。医生们可以通过远程机械臂来给患者进行手术,如果延迟几秒的话可,这一下下去可能就是一条人命了。这种低延迟的远程操控手术可以应付很多突发情况,无论是对于一生还是患者来说都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

而在工业方面,因为低延迟,工厂也可以固定流水线的限制,开始柔性定制服务。各种不同的生产数据和模型都存在云端,从云端直接控制每一个生产环节,这样可以大大的减少人力劳动。

总体来说,5G时代的到来对于我们生活的改善是非常大的,并且应用5G的行业也远不止我上面所提到的。最后也还是让我们期待一下5G究竟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改变吧。








爆笑图文段子


摩尔定律相信大家可能都会比较熟悉,但是通信领域的香农定理就没那么普及了。记得在研究生的一门课程《信息论》中严格推导过这个公式,这个定理的公式指明了与通信速率相关的要素,极限值在哪里。

在有随机热噪声的信道上传输数据信号时,信道容量Rmax与信道带宽W,信噪比S/N关系为:Rmax=W*log2(1+S/N)。注意这里的log2是以2为底的对数。

上面的公式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想要提升信道容量,可以通过增大带宽,或者提升信噪比的方式。增大带宽比较容易理解,但是频谱资源本身有限,不可能无限分配。即使可以无限分配,还有一个关键因子信噪比也会限制。提升信噪比,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可以通过增大发射功率来搞定,但国家对于基站发射功率是有严格限制的,不能无限制的增加,就算可以,对于器件等也有很高的要求,高频的放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另外可以通过改善信源编码、信道编码来改善。

关于5G的一些相关技术,整理了一张脑图,希望能让大家更系统性的了解5G技术。大家可以对照着来看,如果本文讲的不是很清楚的地方,可以根据关键词自己网上搜索一下。5G的关键技术比较多,因此将这些技术与三大场景相结合着来看,每项技术都是为了去解一些实际场景中的问题发展出来的,可能会更便于理解。

1. 5G的标准化

1.1 KPI

★ 峰值速率达到20Gbps

没有规定用多大带宽,可以使用32载波聚合来满足,这个速率是基站的峰值速率,并非单个用户的速率,这个速率是属于一个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用户共享的。

★ 用户体验数据率(城区)达到100Mbps

标准中还有针对更细分区域的用户体验速率的要求描述,比如在我们比较关心的演唱会高密集人员区域的速率要求,5G里面关于Broadband access in a crowd的描述是,整体用户密度是50万/km2,活动因子是30%时,需满足用户体验速率下行25Mbps,上行50Mbps,区域容量下行[3,75]Tbps/km2,上行速率[7,5]Tbps/km2。

★ 频谱效率比IMT-A提升3~5倍

1)IMT-A 是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4G移动通信标准规范。4G的频谱效率可以这么来看,4G的愿景是在20MHz上实现100Mbps的速率,所以4G的频谱效率一般可以认为是5bps/Hz。

2)按照KPI,5G里面频谱效率提升还是很明显的,而且频谱效率提升来指导技术的提升会更直接,因为根据香农公式,提升速率可以使用增加带宽,而这在很多时候是很容易做的,但问题是频谱是稀缺资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供给。按照这个3~5倍于4G的频谱效率,5G在100MHz上理论上应该提供1.5Gbps~2.5Gbps的速率。去年5月9日贵州联通首个5G基站开通,在外场环境下,100MHz宽带下单台终端测试的5G网络峰值下行速率达到了1.8Gbps。

★ 移动性达500公里/时

这个问题在4G时代其实解得不太好,在高铁上网络时断时续。500km/h的速率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多普勒效应,对于帧格式处理等都会有一些挑战。另外极快的速度可能会产生频繁的越区切换,这对数据链路的稳定性也提出了一些挑战。

★ 时延达到1毫秒

TDD可能不满足。

★ 连接密度每平方公里达到100万个

物联网遍地开花,这个指标确实看起来很给力,但事实上5G里物联网标准mMTC是推进的相对缓慢的,原因可能是爆发性的产品还没有出现,目前的NB-IoT还没有达到饱和,推动的动力不足,虽然大家都认可物联网的重要意义,但可能还需要耐心的等待一段时间。

★能效比 IMT-A 提升100倍

基站越建越多,运营商电费也越花越多,降低能耗,绿色环保。

★ 流量密度每平方米达到1Mbps。

需要更多带宽和其他新技术共同满足。

1.2 标准化

负责标准化制定的是3gpp组织,官网网址在这 https://www.3gpp.org/,有关标准化进程,可以去这个官网了解。5G NR物理层协议下载地址:http://www.3gpp.org/ftp/Specs/archive/38_series/,如果想了解协议细节技术,可以下载协议文档查看。

3GPP TS 38.201V15.0.0 (2017-12)中概述了NR物理层协议的主要内容。物理层包含一个概述文档TS 38.201,六个协议文档:TS 38.202 TS38.211 TS38.212TS38.213 TS38.214和TS38.215。

https://blog.csdn.net/jxwxg/article/details/79117626

2. 理性看待5G速率提升

各种速率吹得天花乱坠的,一会20Gbps,一会4.6Gbps,一会6.5Gbps,为什么会差别那么大,那些4.6Gbps的一定就比6.5Gbps的差吗?

1)5G峰值下载速率6GHz以下200MHz 4.6Gbps。这个6GHz是指的载波频率在6GHz一下,200MHz指的是带宽,载波频率和带宽概念搞不清楚的同学可以自行百度。4.6Gbps是峰值速率,按照5G的KPI,频谱利用效率需要为4G的3~5倍,4G是多少?4G频谱效率是5(即20MHz带宽实现100Mbps的峰值速率),那么按照5G的KPI我们来计算一下200MHz带宽应该要达到多少才达标,简单的公式计算,达标的速率应该是3Gbps~5Gbps 。

2)毫米波800MHz 6.5Gbps(4G LTE可体验速率的10倍)。毫米波指的是频段,国际主流的是28GHz,这个指的是载波频率。800MHz指的是带宽,高频段就是好啊,资源相当丰富,动辄都800MHz带宽了。这个实际算下来这个的频谱效率只是4G的1.625倍,这个可能主要是由于带宽较宽,所以使用的OFDM子载波带宽也较宽,子载波间隔增大后频谱效率就降下来了。但这个速率仍然很给力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速率都是峰值速率,是在一个基站下的你我他共享的资源,所以你的实际体验速率并不会那么快,基站侧会有调度算法来保证公平,但5G里面可能不会有绝对的公平了,付费的企业用户可能会获得更多的资源调度,不再是一锅端了。另外要注意的通信里的速率都是bit,而非byte,是有8倍的差距的,包括你家里装宽带时也是bps,而非Bps。

总结来说,就是大家记住5G的频谱效率KPI,然后加上带宽就能知道峰值速率是多少了,而这个峰值速率只能说明你的总容量大小,和个人感知速率是不一样的,但是会明确瓶颈在哪里。不说多大带宽下实现多少速率的都是耍流氓。PS:载波频率和带宽是两码事,峰值速率和带宽和频谱效率有关,和载波频率无关。就和一趟火车一样,决定装载量大小的是车厢的多少,而不是速度。

3. 业务结合点

3.1 VR/AR技术的发展

伴随着AR和VR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视频流也势必会呈现显著的增长,而类似于 6DoF 的下一代内容格式会对网络提出更高的要求,个人数据速率的需求上限也会从 200Mbps 跳到 1Gbps,这些都会需要更多的带宽来支持。做AR和VR的很多公司已经开始摩拳擦掌了,准备好好把握住这一先机,大家对于5G显得热情高涨,都想尽早的拿到那张门票、打造爆款、占领市场。5G是一种通信技术,本身解决的是传输的问题,本身VR和AR需要解决的很多体验问题、内容源问题、资源问题等都仍需要产业继续解决,当然谁解决的最好,与5G配合得最好,消费者肯买单就会占领市场先机。

顺着前面的我们再来算算带宽,以目前联通/电信运营商被分配到的100MHz带宽为例,按照5G要求,最高能提供2500Mbps的带宽,如果按照流畅的VR需要50Mbps来算的话,最多就能同时承受50个人同时使用,当然这个是理论值,加上一些信令相关的开销,可能无法达到这个值,这个离演唱会现场每人可以实时多角度的看演出还是有很大距离,当然这只是网络初期,后期还会分配更多毫米波频段的资源,同时对于非互动式的可以使用广播的形式来缓解。

其实AR和VR并不完全一样,所面临场景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这里并未做区分。而这个产品未来的形态,到底是google glass那种还是投影那种,抑或是一种更先进的交互方式其实还有待继续观察,期待看到更加牛的解决方案。

曾经参加一个5G的交流会的时候,大家谈到全息投影在5G里的应用,让一个已故的歌手能重新站在舞台上继续为大家献唱确实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事实上目前在小范围的特定的IP上已经实现了,但这个的推广发展目前还是受限于内容,内容是需要花时间精力去精心创作的,创作的过程往往是更花时间的。

而实际设备可以通过各种租赁得到,反而是更容易搞定的事情,但是今天来看那种舞台幕布搭建的方式打造的立体感想要规模化的在现实中应用,仍然是不小的挑战,我们可以期待以后有更好的交互方式,就像科幻片里那样直接在空气中、穿衣镜等上面进行交互。今天全息投影更多需要解决的是本身投影技术、内容创作等方面的问题,传输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换句话说,今天不用5G还可以用光纤,如果问题解决到只是那一根光纤影响体验了,那直接上5G打造一个完美的体验就好了,但今天还需要解决的更多是场景本身所在领域的事情。

当然传输链路的提升,也会带来很多的好处,比如说可以大带宽低延迟的传输,那么很多的计算、渲染都可以在云端完成,云端的机器可以很快速方便的扩容,甚至是不惜成本的扩容。通过这种云端渲染的方式来打造更加完美的用户体验也是一个研究方向,云端渲染的另一个好处可以让多个孤立的场景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更有意思的虚拟世界,就像我们在打的联机游戏一样,VR不仅仅需要带宽,良好的体验对于延迟也会更加敏感。因此针对VR的网络切片,可能会处于大带宽和低时延两者之间的一个折中网络切片。

3.2 网络切片技术的应用

网络切片作为5G里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广受运营商喜爱。因为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对数据包进行分级,可以建立服务等级,实现差异化的服务。大白话就是,有钱的可以提供好的服务,保证带宽保证延迟,没钱的就往后放放。在之前的4G标准中也有定义差异化服务QoS,但是原有的差异化服务只是针对接入网的,也就是说只针对了手机到基站这一段做了差异化服务,原来做差异化服务也是来源于需求,当基站在分配上网用户资源和语音电话用户资源时,肯定是不一样的,会优先保障语音用户。在4G时代,运营商是使用qci来进行服务分级的,但是这个粒度比较粗,3gpp一共规定来9个等级,4个GBR(Guranteed Bit Rate) ,5个Non-GBR。

网络切片可分为核心网中的网络切片和接入网中的网络切片,核心网中的网络切片与虚拟化技术息相关。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网络功能虚拟化)与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软件定义网络)作为实现核心网中的网络切片的主要技术支撑,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接入网中的网络切片实现更具有挑战性。除了用于不同的商业模型之外,针对业务的指标需求不同,网络切片和接入网络还需同时提供低时延、大连接、高可靠等性能指标,并保证网络切片之间的隔离。

阿里集团正在探索网络切片相关的应用,在4G时代其实没有完整的网络切片方案,3GPP协议定义了QCI(QoS等级标识),不同QCI承诺了不同的数据包延迟、误包率等,运营商通过QCI提供面向用户与业务等差异化服务。3GPP定义的QCI=3的用户的典型场景是Real Time Gaming(实时游戏),一般普通用户的数据业务是在QCI=6上进行承载。如果下图所示,为某次压力测试中,QCI=3的保障用户在数据包平均时延和抖动方面明显优于QCI=6普通用户,在带宽资源紧张时,QCI=6的用户无法抢占足够多的带宽资源完成业务,而QCI=3的用户可以保持稳定的800kbps的稳定速率。4G时代的"切片"仅仅是接入网的一个较粗的QoS等级划分,5G的切片将是更完整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在5G将会有各种不同场景的网络切片,有针对车联网的切片、有针对VR的切片、有针对物联网设备的切片等等,而网络切片的粒度也会更细,后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服务质量需要付不同的费用。5G时代变成了运营商B端收费或者B端C端两边收费,这一块的业务落地我们还会持续关注,也欢迎集团内有相关资源或技术的团队能给我们提供帮助。

如果说4G时代运营商建了全国的公路,那么5G时代运营商既建设了公路也建设了高速公路,如果想要更好的服务,可以掏钱走高速公路。

3.3 移动边缘计算(MEC)

在不考虑重传的情况下,LTE网络内部时延是小于20ms,而要ping外部服务器,这个时延通常在40-50ms以上,光纤的传播速度是200公里,5G在应对时延敏感用例时,要求接入网时延不超过0.5ms,这意味着5G中心机房(或数据中心)与5G小区(基站)之间的物理距离不能超过50公里。面对物理时延的挑战,我们不得不考虑在接入网引入移动边缘计算(MEC)、边缘数据中心,也就是将以前核心网和应用网的一些功能下沉到接入网。

边缘计算由于部署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具有融合的网络、计算、存储和应用核心能力。利用边缘计算提供的计算能力和服务,能够满足低时延、海量连接业务需求和数据的聚合优化需求等,缓解核心网和回程链路的负载压力。因此,边缘计算和网络切片的结合变得尤为有意义。

在网络传输延迟或数据安全等角度考虑,很多的领域无法直接将数据传送至云端处理,因此边缘计算是一个大趋势,大家经常举例的自动驾驶就是一个例子,为了保证实时性和可靠性,图像处理需要在边缘端完成。除了这种意义上的移动边缘计算之外,其实运营商期望的移动边缘计算应该是在更靠近接入网的部分部署算力,支持边缘计算,后续可能应用可以直接部署于基站内的云设备内,这样对一些延迟极度敏感的应用将是一个好消息。

3.4 物联网应用

目前物联网逐渐火热起来,mMTC也是物联网三大场景之一,承担了未来智能世界里的重要想象空间。但是目前的mMTC仍然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5G KPI里是要求能支持每平方公里100万个连接,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让人兴奋的数字,但是这个会有点容易让人误解,100万个连接并不是同时收发数据,只是连接,连接有可能是时断时续的,有可能是一天只发送一个数据包的监控节点。可以看到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还是电力超表类应用,因为这类数据基本都只是在上报,而且频次要求不高,实时性要求也不高。但是对于很多的应用场景来说,实时/准实时的双向通信是很大的需求。

NB-IoT超强的数据连接并不是真正的实时连接。NB-IoT的小区容量很大大,NB-IoT终端入网成功后,核心网和IoT平台会一直保存用户会话状态,终端在PSM,eDRX休眠情况下,网络侧维持IP会话。但这其实是以终端睡眠来达到的容量提高,并非特别大的技术提升。NB网络使用15Khz终端接入, 180Khz带宽,“并发用户数”理论为12个,如果在同一个时刻有多台设备进行入网,一方面会导致底噪升高,设备入网困难,另一方面,超出的设备需要排队入网。因此更加适合的是一些低速率、低时延要求的场景。

大麦目前已经将NB-IoT应用到实际产品中了,由于NB-IoT使用的是CoAP协议,而CoAP协议底层使用的是UDP,不可靠的,因此我们上层做了应用层的ACK应答机制来保证数据可靠到达。

由于我们的场景对功耗不敏感,但是期望数据能尽快到达,所以我们与运营商沟通后关闭了PSM和eDRX,以便让数据尽快到达,但是对于一些监测类的场景对于功耗是敏感的,因此就会通过睡眠等方式来尽可能的保存体力。这对于纯上行监测类应用来说还好,但是如果想要准实时下发可就难了,因此也会限制一些场景的想象空间,在低功耗方面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NB对于场景的覆盖也还有待加强,对于一些楼宇里的空调,目前覆盖应该是够的,但是水表等表类产品,安装的环境很封闭,或者说无线网络很难渗透过去,这样就导致了很多安装在现场的水表(窨井下,楼梯间)无法上传数据,让水表厂家和NB-IoT技术满脸的尴尬。

未来5G的mMTC场景还会基于NB-IoT、eMTC技术继续演进,期待未来能更好的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3.5 D2D的应用

D2D其实是一项挺有意思的技术,让设备和设备之间能直接通信。当然不是完全的自主通信,是在基站控制下完成数据通信,基站主要负责控制信令,设备间直接进行通信。这可能会催生一些基于邻近特性的社交应用场景。其中车联网中的V2V(Vehicle-to-Vehicle)通信就是典型的物联网增强的D2D通信应用场景。基于终端直通的D2D由于在通信时延、邻近发现等方面的特性,使得其应用于车联网车辆安全领域具有先天优势。在D2D通信模式下,两个邻近的移动终端之间仍然能够建立无线通信,为灾难救援提供保障。

家庭应用中的投屏场景是一个很好的D2D场景,但是目前基本都是WiFi-Direct的天下,如果D2D想要应用进来,还需要与这个强大的对手进行竞争。

3.6 CDN

4G时代,CDN基本部署在CR(核心路由器)、SR(业务路由器)附近,部署位置偏上。同时,节点部署稀疏,平均每个节点覆盖方圆10公里。5G时代,在架构上,CDN应从CR、SR端向用户端迁移。同时在节点部署上,向小型化、高密化发展,原来每节点覆盖方圆10公里,现在需缩小到1公里甚至更小。网络切片中的NFV和SDN技术也将应用到CDN中,NFV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扩展灵活,CDN NFV实现硬件和软件解耦。SDN让调度和路由控制更灵活,网络感知能力和集中控制与能力的开放,提供灵活调度和最优化的路由能力。

3.7 产业互联网

借用集团陈威如专家演讲中的一些观点,未来十年,是从消费互联化到产业互联化的全面协同升级。未来,产业互联网有两个发展方向,第一,在你所处的产业环节进行线上线下融合。如果你是做零售的,你就要把线上、线下销售场景,用数字化、可视化的方式重构、融合起来;如果你是做供应链的,也要先做数字化,进行线上、线下融合,达到线上线下一盘货。第二,做全链路环节的数字化相连。当你把全链路串起来以后,就会对生态圈、消费者、企业商业模式产生一个极大的变革。因此5G可能会依托于物联网技术带来全链路的数字化,进而助力产业互联网。


火星速报


5G的速度如何?毫无疑问,属于第五代通信技术,其理论值可达到10Gb/s,也就是理论

1.25GB/s(小写b与大写B是有区别的,在学术上有不同的叫法,b为八倍B),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假设你下载一部1个G的 文件或者电影,理论上,一秒钟即可!更别说我们平时下载的东西 一般也就是几十,几百兆,所以5G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瞬间!


怎么样?这个速度,是不是很恐怖!

但是呢,目前5G网,仍处于建设当中,在5G建立之初,区分了非独立组网和独立组网,及nsa和sa,目前我们能感知的5G网络,基本都是属于非独立组网nsa,也就说他是建立在4G的基础上的,真正的5G应用都将由nsa转为sa,当然这个转换是漫长的,那现在属于nsa的5G 网速如何呢?我们看下图,这是本人的5G手机测的速率,我这边属于深圳沙井,5G覆盖率一般,不是很稳定,但是测出来的速率已经达到了五百多兆b,这个已经是目前4G网的好几倍了!如果后期sa组网完成,频段覆盖率比较饱和的话,网速将出现质的飞跃!所以,未来可期!



好,速度咱们知道了,再聊下他的应用场景,也就是他的一个用途!


因为5G的高速率,必将带来的就是高效率,高质量;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发展的今天,高速率网络显得尤为的重要

具体的应用场景将会是,智能交通、智能生态、远程医疗、车联网、自动驾驶,媒体直播新应用、远程教育、ai、lot智慧生活,工业设计等等;主要将体现在这些特殊的领域,拓宽融合产业的发展空间,支持社会经济创新发展!



5G所具有的低延时特点,能够有效提高虚拟现实体验,让我们普通用户也能得到更好的视听享受,加上5G技术具有广覆盖以及开放架构特点,能够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网络连接,催生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万物互联”状态!人类也将进入更高效,更智能的生活状态!


因此,5G速度不仅仅是快,更是人类发展的新起点,随着5G应用的广泛使用,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将迈入新的台阶!


以上这些就是本人观点,可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用!


赞哥述科技


什么是5G?从概念上来说5G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咱们知道移动通信经历了4个时代,分别是1G,2G,3G,4G,在这四种通信时代中,唯有4G能够真正让人们满足对无线服务的要求。而如今5G时代来了,这意味着人们在实现通信技术方面又进一步,可以这样说“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可能说到这里很多人还是不太明白5G的真正用途,说得土一点就是网速快,快到什么程度呢?其传输速度可以达到数十G,是4G传输速度的几百倍。另外,你如果还不明白5G的具体应用,我就从5G的四个特点上给你说,一,高速度;二,泛在网;三,低功耗;四,低时延。

什么是高速度?

这个前面已经提高过了,再给你具体解释一下,以前我们在3G时代拿手机下载一张图片,2M的图片很长一段时间也下载不下来。到4G时代,不但达到秒下,还出现了一个特别大的改变:比如我们用微信打开一个视频,一打开它就自动播放了,而3G是做不动的,4G很随意就播放了。转眼到了5G时代,以前VR(是一种可创建或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很火,就是发展不起来,为什么?因为4G的速度达不到,只有5G才能让VR真正实现虚拟现实。

什么是泛在网?

顾名思义就是指现实中每一个角落都会有网络的存在。我们就是要达到这一目的,让人们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接收到信息,如果你要问有没有这个必要,我告诉你,非常有必要。

比如,以后生产出来的智能汽车就需要。这种智能汽车是需要充电来驱使的,在外面跑了一天,回来停在车库里,如果没有网络就找不到车位,就没办法充电了。

什么是低功耗?

5G可以实现低功耗,未来在我们生活中可能会出现联网手表,联网眼镜,联网皮带,联网皮鞋等。这些都是需要充电的,那你希望充一次电用一天呢?还是希望充一次电用一个月呢?肯定是希望充一次电用一个月吧,这就要做到低功耗。

什么是低时延?

这也是5G应用中最重要的一点,我们通常在说话通过真空传到另外一个人耳朵的时候,需要140毫秒。这个速度我们一般不会觉得有什么妨碍,甚至觉得已经很快了。但是,随着5G时代的来临,未来会有无人驾驶车,无人驾驶飞机,当我们用4G网络去控制无人驾驶车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比如你给无人驾驶车一个信号,这个汽车要等140毫秒才做出反应,这140毫秒的时间汽车可以跑200米,就算是20毫秒,也跑了几十米了,这段时间发生车祸的几率有多大可想而知了。所以在4G时代下,实现无人驾驶车是不可能完成的,而5G时延有望做到1毫秒,甚至低于1毫秒做出这样的反应。

总之,5G作为通信技术,逐渐延伸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当全社会都被5G占据的时候,可能我们的交通工具,生活用品,基础设施都变成机器人了。人们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去到你想去的地方,真正实现了科幻影片里面那样的神奇世界,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的生活该有多美好啊!你说呢?




老扁影视


要说5G的速度怎么样?那肯定是快!能快到什么程度呢?据说下载速度可以超过1G,有网友实测已经达到954M,这个速度是非常快的。

移动互联网技术从2G、3G、4G发展到现在的5G,其中2G到3G,增长了30倍;3G到4G,增长了17倍;4G到5G增长了256倍。到底有多快?5G网络下下载只有几MB或者十几MB的音乐时,基本上可以达到秒下载。

5G有了这么快的网速,我们可以来做什么呢?

首先当然是我们的手机应用用户体验会更好!现在手机应用中对网速要求比较高的是视频和游戏,有了5G,我们可以在手机中看更高清的视频,打游戏理流畅,另外我们的文档、照片都可放在云端,不必再为手机存储量担心。从3G到4G,我们进入了短视频大规模应用,有了5G更快的速度,我们的手机中也会出现我们现在想像不到的应用。

其次,在5G网络时代,智慧家庭、智慧交通、远程医疗、在线教育都会有更多的应用,比如说,因为有更快的网速,远程医疗将变为现实,病人的片子可以更快地远程传到医生的电脑;再比如在线教育,师生之间可以变成面对面的感觉。

另外5G更重要的应用是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德国人提工业4.0,我们提中国制造2025,美国提工业互联网。未来的智能制造是需要以更快的网速做支撑的。

还有我们一直在提的无人驾驶汽车,5G除了速度快,还有一个最大的进步就是低延迟,这对于自动驾驶是非常重要的,5G技术的发展,会让我们更早的开上无人驾驶的汽车。

总之,3G\\4G让我们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O2O、新零售、短视频大规模应用,我们的生活为之改变,随着5G的普及,一定也会出现我们今天看不到的很多应用,让我们生活和工作更方便、更智能、更聪明!


创新亦言


首先看看4G与5G物理层的相关技术标准都变了什么,目前5G在采用NSA的情况下达成一些共识。信道编码使用LDPC和Polar码取代了霸占常年之久的Turbo码;采用的频段进一步提高有的都到了毫米波的等级;MIMO进化成了Massive MIMO,将会有更多的收发天线;调制方式采取到了1024QAM甚至更高;OFDMA向NOMA,SCMA等进发...总之从TB进入物理层的那一刻起,经过的每种方式都进行了升级换代,你说这速度能不提高吗?

接下来我认为,这些空口技术的改变虽然一定层度上提高了5G的速度,但未来在网络层方面,5G将会有更大更多的提升空间,因为现在走基站网络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怎么减少这部分的时间也会是一个很大的研究方向。目前来看,SDN、D2D这种自由的组网正在放进提案中来,用户之间可以更加灵活多变的交流。总之,5G的提速体现在方方面面,工程师们力争在每个过程达到更快的速度。


小阿七的尾巴


相信大家也看得出2019年必定将会成为5g网络的一个开端,更可以说是5G手机元年。那么大家的困惑也由此产生,因为想要体验5g网络的办法就是购买一款可以搭载5g网络的手机,那么我们的4g手机该何去何从呢?是不是就会被时代所遗忘,这也是大家比较困扰的一件事情,毕竟5g网络的手机的价格肯定是很高的,还是有很多的消费者是负担不起的,大家都在想着自己手里的4g再战斗两年,还有一部分的消费者的4g是刚入手的,所以这件事情还是大家还是需要得到一个解答,这次中国移动就给大家带来了解答。

5G网路稳定吗?

中国移动也表示了,这次的5g网络手机产品的出现,并不会和4g手机发生冲突,其实仔细想想这件事情,5g发布后也只是一个初始期,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覆盖的到,而且当时的5g也是并不成熟的,所以自然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时期,而这段过渡时期还是需要4g网络来支撑的,不然网络会发生崩溃的现象,所以大家手中的4g手机是不会被淘汰的,大家还是正常使用就好。

5G网络资费贵吗?

其实5g网络大家最担心的的一个问题还是关于流量费用的问题,因为5g网路的网络速度是飞跃式的上升,那么流量的使用自然也是巨量的,如果还是按照现在的流量废物来计算的话,大部分消费者是负担不起的,所以为了解决这件事情的,各大手机运营商必定要把流量的费用来下降,不然5g网络就算开创了也会扼杀在摇篮里,谁都不想让这种事情发生,所以5g网络的发行大家也不用过度的担心,出现问题和困难上面也会有对策。

4G手机会淘汰吗?

关于4g手机会不会淘汰的这个问题,虽然也有了肯定的回答,那就是短时间不会发生淘汰的情况,但是大家还是要做好心理准备,那就是一定会到一个时间把4g手机淘汰掉,因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大家仔细想想当时的3g网络,就算当时有很多用户表示3g网络的网速已经很不错的,但是到现在在看看,3g手机基本上已经被淘汰干净了,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一定的时间,市面上基本上就不会再有4g手机了,而4g网络也必定会被淘汰掉,不会还是会给大家一个过渡的时间的,不会来的特别突然的。

5g网络既然能获得这么大的反响,说明5g网络肯定要比4g强上很多的,所以大家也要做好更换5g手机的准备,因为这两个网络的差距是特别大的,大家担心的流量问题肯定也会解决的,肯定让大家花费更低的价格来体验上5g网络的快感。

你会期待全新的5g手机网络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