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中這扇屏風大有故事

鳳翔中學辦公樓一樓大廳放置了一扇古典古色的屏風,它裡面包含著深刻的歷史文化淵源。

屏風一面是“春風廣被”四個金色大字,恢弘遒勁,渾厚淳和。題款是“鳳翔縣立中學初秋三五級學生畢業留念”,落款是“中華民國三十五年瑞庭竇應昌”。四個金色大字體現了畢業學子感恩母校深厚教澤如春風廣被大地。鳳翔中學創建於1940年,是鳳翔縣首創的一所正規中學,當時縣長董學舒兼任校長。落款中的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即公元1946年,這題款時間是我校作為歷史名校的有力佐證。

鳳中這扇屏風大有故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題字人竇應昌,號敬齋,他是前清舉人,鳳翔縣柳林鎮宋村人,曾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任總統府顧問、大元帥參議,榮受一等大綬嘉禾勳章。他是一位很有骨氣的舊民主主義革命者,1923年拒直係軍閥曹錕賄選總統,以“頭可斷,絕不選曹錕”為誓,後又嚴拒蔣介石、劉鎮華拉攏。為民生,他奔走南北,常以興學育才為己任,言“為國育才,為百年大計”。他捐資興學,在南京創庚子講經會,在家鄉宋村孔子祠創辦誠敬小學。竇應昌題的這款牌匾歷遭劫難,幾近毀滅,幸有有心之人保護,今天讓原匾文字以新的面貌重現鳳中,激勵後來,也可告慰這位西府才子,鳳翔名儒。

鳳中這扇屏風大有故事


屏風另一面是四副題詩畫,內容源自鳳翔東湖碑林“鎮碑之寶”——《梅蘭竹菊圖》畫碑。據考證,畫詩內容皆為蘇東坡所作。

鳳中這扇屏風大有故事


一副是《老梅嫩枝圖》,題詩為“孤山清趣壓群芳,一陣風來一陣香,百卉不榮先此盛,詩成錦繡賀三陽。”

鳳中這扇屏風大有故事


一副是《菊配蘭竹石》,詩為“品色般般間錯栽,重陽燭為道林開。一叢香豔東籬下,笑舞寒風待我來。”

鳳中這扇屏風大有故事


一副是《菊配竹松石》,和詩“嗟而精神不異常,敢於霜圃鬥寒芳,叢板未許十分色,葉枯也沾一陣香。”

鳳中這扇屏風大有故事


一副是《老梅盛開圖》,和詩“升降陰陽上下交,地無棄我不相饒。乾坤多少真情趣,為寫丹青看雪梢。”四副作品畫風獨特,詩畫相諧,立意深邃,格調高雅,氣韻不凡。彰顯了一代文豪的才情氣質。

鳳中這扇屏風大有故事


古雍之地鳳翔,因蘇軾加入更顯文化歷史的博大深厚。作為一座歷史名校,有幸傍鄰名勝東湖,八十年來成長為一座現代化的省級示範高中,期間有多少耕耘其間的先賢師者,承繼蘇子遺風,大力興學,才有今天的輝煌,又有多少學子在此勤奮向學,自立自強,走向祖國的四面八方。鳳中對他們而言,是母校,更是人生走向的發端之地。已和蘇軾融為一體的東湖與鳳翔中學在師者、學子的記憶裡何嘗不是一體的,這座屏風巧妙地組合,使一座歷史名校的文化元素豐富而渾厚。

鳳中這扇屏風大有故事


2020年,鳳翔中學將迎來八十華誕,思載古風,腳踏這片熱土,我們期待母校的明天更輝煌。

鳳中這扇屏風大有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