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寫名作《將飲茶》

楊絳文學作品語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定簡潔的語言,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於其中,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乾淨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有時明淨到有些冷,但由於滲入詼諧幽默,便平添幾分靈動之氣,因而使靜穆嚴肅的語言自有生機。

楊絳,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寫名作《將飲茶》


楊絳六歲,進闢才衚衕女師大附屬小學讀書。她中午不回家,在學校包飯。一天,小學生們正在用午餐,適逢一批客人進來參觀,主陪的不是別個,正是楊絳的三姑母楊蔭榆,她當時擔任女高師的“學監”。貴客駕臨,飯廳一片肅然,小學生們埋頭吃飯,鴉雀無聲。楊絳背對著門,沒有看清形勢,她吃得吧嗒吧嗒,面前掉了不少飯粒。三姑母見狀,疾步走到她的跟前,附耳說了一句悄悄話,楊絳省悟,趕緊把飯粒撿起放進嘴裡。旁邊的小朋友看了,也照她的樣子辦。

楊絳,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寫名作《將飲茶》


有一次她拿了一本書,坐在父親房裡,大氣不出,靜靜地翻,遇到要上廁所,或拿什麼東西,也是如小貓行地,寂然無聲。父親一覺醒來,看到小天使般的楊絳默默陪侍在側,心頭一個咯噔,瞬間的溫暖,豈是俚俗的一件“小棉襖”所能比擬!父親就說:“其實我喜歡有人陪陪,只是別出聲。”從此午休,都要楊絳陪。

1932年春天,楊絳考入清華大學並與錢鍾書相識。第一次見面,錢鍾書就說:“我沒有訂婚。”“我也沒有男朋友。”楊絳回答。世紀佳緣由此展開。

楊絳,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寫名作《將飲茶》


1935年,楊絳與錢鍾書成婚,不久一同出國留學,無論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們相親相愛的足跡。在牛津,楊絳與錢鍾書曾在詩歌裡追憶他見到楊絳的第一眼:“頡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靦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著名作家 楊絳 在《將飲茶》中這樣寫道: 我在融洽而優裕的環境裡生長,全不知世事。可是我很嚴肅認真地考慮自己“該”學什麼。所謂“該”,指最有益於人,而我自己就不是白活了一輩子。我知道這個“該”是很誇大的,所以羞於解釋。父親說,沒有什麼該不該,最喜歡什麼,就學什麼。我卻不放心。只問自己的喜愛,對嗎?我喜歡文學,就學文學?愛讀小說,就學小說? 父親說,喜歡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楊絳,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寫名作《將飲茶》


世態人情,比明月清風更饒有滋味;可作書讀,可當戲看。書上的描摹,戲裡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藝作品;人情世態,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驚,令人駭怪,給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娛樂。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對觀眾的藝術表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