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的美丽传说」锦灯笼别名“红姑娘”的来历

锦灯笼为茄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果实,有清热解毒、镇咳利尿的功能。关于锦灯笼还有一个名字, 叫“红姑娘”。这个拟人化的称谓,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其中的缘由,得从明朝的本草学家李时珍说起。


「中草药的美丽传说」锦灯笼别名“红姑娘”的来历

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时常翻山越岭,访医采药,相传每次李时珍去深山采药,总喜欢与当地的山民们聊天,向他们请教当地植物的性状,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医学药学知识传授给山民,为他们治疗疾病。

有一天,李时珍采药归来路过一个村庄,见不少村民正围着一-位大娘七嘴八舌地议论。李时珍好奇地凑上去-看,原来是这位大娘的脚扭伤了,村民们用了一些土办法,但还是无法让大娘错位的脚恢复原位。李时珍走进人群当中,主动为大娘治疗很快大娘扭伤的脚便复原了。

帮助大娘治好了脚疾,天色已经很晚了,好客的村民便留李时珍过夜,李时珍欣然同意。由于天气炎热,又采了一天的药, 李时珍的声音有些沙哑。 主人家赶紧给李时珍倒了碗水,说这水能治声音沙哑。李时珍喝完,感觉其味苦,便问主人家水里加了什么东西。

夏天听着蝉鸣,主人有意想闲聊几句,便卖了个关子说:“关于这个药的来历,您先听我给你讲一个故事。”

话说很久以前,村里有个喜欢穿红衣服的小孩,活泼可爱,大家都叫她红姑娘。有一年秋天,村里庄稼收成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红姑娘的父母下地干活,担心孩子乱跑有什么意外,于是便将孩子反锁在屋子里,不让出去。

被关在屋子里的红姑娘十分害怕,哭喊着要妈妈,就这样喊了整整一天,最后把嗓子都哭哑了。而且像红姑娘这样的情况不只是她一个,村里的父母都是这样做的,孩子们一一个个声音沙哑,请来大夫也无能为力。

秋收过后的一个下雨天,红姑娘去树林中捡磨菇迷失了方向,待家里人找到她时已经是第3天了。不过,令人惊奇的是,红姑娘开口说话的声音竟然和以前一样清亮。村民们都以为红姑娘在林中遇上了神仙。红姑娘把篮子里装着的像灯笼一样的果实拿给大人们看,说这几天饿了就吃它,没想到不知不觉声音却好了。于是,人们也纷纷到林中采集这种果实给自家的孩子们吃,很快孩子们就都能“开声”了。


故事讲完后,李时珍意犹未尽,又求着主人专门去看看这种治好孩子们声音嘶哑的神奇植物。李时珍看它开出的果实真的如同灯笼一样,于是便取名为“锦灯笼”,后为了纪念发现这味药的红衣女孩,便又给起了一个别名,叫“红姑娘”。

「中草药的美丽传说」锦灯笼别名“红姑娘”的来历

此文章选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草药的美丽传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