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西部史:西部崛起如何帶動鐵路的發展?探究美國西部的崛起史

序言:美國人的西進運動給這個年輕的國家留下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畫面:牛仔們騎馬穿越廣闊的平原。第26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潛逃到西部荒原,他在這裡以開墾農場為生,成了一個地道的西部牛仔,並且撰寫了一部由4卷書組成的美國前沿地帶的歷史。威廉·F.科迪把美國西部前沿地帶的畫面拍攝成了一部影片。

隨著這個年代的逝去,美國西部這個概念在人們心目中變得越來越清晰。二戰之後,美國流行文化中的大量重要文學作品都是以美國西部為主題的,其中包括:勞拉·英戈爾斯·懷爾德的"草原上的小木屋"系列作品,講述的是她作為拓荒者的童年故事;喬治·史蒂文斯的《沙恩》,講述的是沙恩與養牛大亨鬥爭的故事。"西部"這個概念在鐵路大亨逝去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給好萊塢創造了大量收入。正是由於人們對於西部這個概念充滿了太多浪漫主義的幻想,所以我們才要不斷提醒人們,促使西進運動出現的其實是經濟力量。

美國西部史:西部崛起如何帶動鐵路的發展?探究美國西部的崛起史

美國西部地區示意圖

19世紀美國人為何向西部地區遷移?

"西部"這個概念隨著國家人口的擴散而發生變化。1800年,西部指的是俄亥俄州,到1850年,西部已經用來指代整個西海岸。

  • ①西部淘金熱

在19世紀中期的1848年,人們在西部加利福尼亞州發現了金礦,這讓數千美國人陷入了癲狂的淘金狀態。許多投機者拋妻棄子,徒步穿越整個美國大陸,翻越落基山脈和內華達山脈,為的只是到西部淘到黃金。其實很多人在淘金熱中浪費了金錢、時間、精力,最終一無所獲,而這些故事通常都被人們選擇性地遺忘了。淘金熱之後,在19世紀60—70年代又出現了淘銀熱,因為人們突然在內華達山脈中發現了銀礦。

美國西部史:西部崛起如何帶動鐵路的發展?探究美國西部的崛起史

美國西部遷徙示意圖

  • ②1862年美國《宅地法》加速了美國西部遷移過程

1862年美國國會頒佈的《宅地法》加速了美國人口向西部遷移的過程。美國政府規定,只要一個人耕種自己獲得的土地達到5年,政府就可以只收取少量名義費用,讓其擁有160英畝土地的所有權。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美國政府共向250萬名西部定居者贈出2.7億英畝以上的土地——這相當於美國國土面積的10%。大部分贈予土地都在密西西比河西岸。雖然當時支持這項法案的人大多是支持傑斐遜建立"自耕農共和國"這一社會理念的,但這項法案產生的現實效果意義深遠。

美國政府通過贈予定居者產權,鼓勵了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一次移民運動。在新封建主義時代的巴西,政府將大量土地贈予大地主,而在資本主義的美國,政府有條件地將土地贈予普通人,條件就是他們需要耕種自己獲贈的土地。160英畝這一數字約定了農場的最小面積,但並沒有約定農場的最大面積: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不斷有小規模農場經營失敗,其所有者就把自己手中的土地出售給經營成功的人,農場的實際規模是在增長的。

美國西部史:西部崛起如何帶動鐵路的發展?探究美國西部的崛起史

19世紀美國鐵路示意圖

19世紀美國西部崛起如何帶動美國鐵路建設的發展?

美國政府為鐵路運營公司提供了激勵政策,鼓勵其經營者冒險在人口稀疏的地方新建鐵路,以便將西部定居者和更廣闊的全美經濟體連接在一起。1862年之後的10年內,美國國會多次向鐵路公司授予土地的使用權,每次授予的面積都差不多有東北部一個州的面積: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受贈的土地面積相當於新罕布什爾州和新澤西州面積的總和。斯坦福大學的理查德·懷特曾經計算過,如果把這10年中政府授予鐵路公司的土地面積加總起來成立一個"鐵路州",那麼這個州的面積將排到全美第三,僅次於阿拉斯加州和得克薩斯州。

在鐵路時代到來之前,美國西部廣大的地區不論從何種意義上來說都是一文不值的。把西部的農作物運輸到東海岸是一項極其繁重的工作,根本不值得去做。鐵路時代到來以後,美國中西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成了全美經濟體的一部分,進而成了全球經濟的一部分。在大草原上生產的產品可以通過火車運到紐約,再從紐約通過輪船運到歐洲。傑斐遜曾設想過以自給自足的農場取代資本主義的市場,但19世紀下半葉農業發展的偉大故事告訴我們,現實是美國人把西部最孤立遙遠的農場和全球大市場連接在了一起。

美國西部史:西部崛起如何帶動鐵路的發展?探究美國西部的崛起史

美國西部鐵路路線示意圖

當時這些移民定居者所發現的美國西部地區與東部海岸截然相反:這是一片廣闊無垠的空間,主要城鎮之間相距遙遠。定居者的家庭所生活的地方真的可以稱得上無主之境。有些時候,人們一天中所能做的事就是走到鄰近的一個城鎮去購買一些生活必需品,或者和別人見一下面。到了夜晚,也沒有任何廣播節目能夠打破黑夜的寧靜。火車站之間通常相距數百英里。有些已經耕種的田地,單種作物佔地面積就達到60英畝。

在美國西進運動的早些年,大型鐵路建設項目就已經同步啟動:想要橫跨多個州,鋪設長達數千英里的鐵軌,沒有充足的資本和政治關係是不可能實現的。在美國東部地區,鐵路需要和運河、公路等多種不同的交通方式展開競爭。在西部地區,鐵路通常是當地人唯一能用的交通方式——和其他所有壟斷經營者一樣,鐵路經營者充分利用了自己手中的權力,從客戶手中賺取最高租金。

美國西部史:西部崛起如何帶動鐵路的發展?探究美國西部的崛起史

美國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列車示意圖

美國西部地區最早的鐵路公司是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是1862年經林肯授權成立的。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於1869年5月10日與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的軌道並軌,形成了美國第一條橫跨大陸的鐵路線。這家公司迅速新建或兼併了更多的鐵路線,把西部地區的重要城市連接了起來,其中包括鹽湖城、丹佛和波特蘭。

美國鐵路網絡向西部地區的延展,使這個國家成了一個農業生產強國,並且以更快的速度打開了西部新的市場,使美國中西部地區不僅成了美國的主要糧食產區,而且成了全球重要的糧食產區。

美國西部史:西部崛起如何帶動鐵路的發展?探究美國西部的崛起史

美國農場示意圖

19世紀美國西部崛起如何帶動美國農業的發展?

我們通常都認為,隨著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口應該變得越來越密集,即越來越多的人會湧向比較繁榮的城市中心。對19世紀許多向西部遷移的美國人而言,他們遇到了截然相反的情況:隨著美國的領土向西部擴張,定居者發現自己被安置在與世隔絕的農場上,他們放眼望去,身邊一無所有。

最終,美國西部這片廣袤的土地還是在經濟學原理的作用下被改頭換面了。規模化經營,大範圍經營,使用高效率生產機械,建設物流網絡,這一系列經濟學原理在飼養牲畜和種植小麥的農業領域都產生了效用,正如其在生產鋼鐵和石油的領域產生效用一樣。鐵路系統是整個國家物流網絡的一部分,最終覆蓋了整個美國。

那些所謂的"孤獨的牛仔"也是整個供應鏈中的一個環節,他們的存在使原本在得克薩斯州只值3美元的長牛角在道奇市賣出了30美元。農業生產領域同樣出現了大規模生產經營者,正如在鋼鐵和石油領域也出現了大型企業一樣,他們使小農場主所生活的世界發生了重大變化。

美國西部史:西部崛起如何帶動鐵路的發展?探究美國西部的崛起史

美國農業分佈示意圖

美國西進運動創造了美國農業史上最有意思的一種商業模式,即在明尼蘇達州、南達科他州和北達科他州紅河谷地區出現的大規模經營農場。這種農場首次出現於1873年—1874年,主要誘因是北太平洋鐵路公司破產,導致100多條負債率很高的鐵路同時宣告破產。

美國北太平洋鐵路公司最幸運的一點是手頭有聯邦政府授予的約3900英畝土地,這些資產可以用來償還債務,而債權人往往收走這些土地的使用權作為債務的抵償。當時北太平洋鐵路公司的董事長喬治·卡斯想出了一種聰明的方法,即把債權人收走但無人耕種的土地組織成大型農場,由此為他的鐵路貿易開設出一種附屬的業務。他為此還專門招攬了一位農業專家奧利弗·達爾林普爾來執行他的想法。

此後所形成的大規模經營農場,從現實意義上來說,就是農業化工廠。它們運作的邏輯與東海岸的製造型工廠是一致的。這些美國西部農場的總面積達到7000英畝。西部農場使用了大型蒸汽機和機械化聯合收割機,這比家庭農場使用同類型機械早了幾十年。西部農場僱用成群結隊的工人,這些人大多是外來移民,跟隨各種機械共同勞動。

美國西部史:西部崛起如何帶動鐵路的發展?探究美國西部的崛起史

美國農場示意圖

這些農場的經營方法與其他任何一個行業的大型企業都是一樣的——企業的所有者並不出面,而是僱用一群職業經理人,比如出納、會計、採購專家等,而這些職業經理人把務農這件事拆解成許多細緻的工種,比如有人專門管理脫粒機,有人專門負責把玉米裝載到馬車上。

1897年,威廉·艾倫·懷特在《斯克里布納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精準地描述了當時這種新農業生產的精神:"在這個年代想要成為一名成功的農夫,必須首先把自己培養成一名商人,之後再去考慮種地的事兒,他必須是一個資本家,謹慎而又聰明;他必須是一個懂得工業化生產邏輯的經營者,有膽識,並且有資源。"

美國西部史:西部崛起如何帶動鐵路的發展?探究美國西部的崛起史

美國西部牛仔示意圖

19世紀美國西部崛起如何帶動“養牛行業”和“西部牛仔”的發展?

19世紀美國西部遷移運動同時也帶動了養牛行業的發展。養牛這個行業也成規模地發展起來:美國從事養牛的農民一直都在向本土開放的土地上擴張,首先是得克薩斯州,其次是南達科他州和北達科他州,最後是蒙大拿州,只為了增加他們所飼養的牛群的數量。歷史最高點時,養牛大亨康拉德·科爾斯擁有5萬頭牛,分佈在美國4個州和加拿大2個省的1000萬英畝土地上。他每年要向芝加哥的屠宰廠輸送1萬頭牛,這些牛被宰殺之後運到美國東海岸。

美國西部史:西部崛起如何帶動鐵路的發展?探究美國西部的崛起史

美國西部牛仔示意圖

養牛行業需要一樣東西才能獲得成功:這就是西部牛仔。美國那些巨型的養牛場需要牛仔幫它們驅趕牛群從得克薩斯穿越開闊地到達堪薩斯州的火車站,通常是道奇市或者威奇托市的火車站。平均來說,每一趟趕牛的路程,10個牛仔(每人用3匹馬)一共需要驅趕3000頭牛。一次趕牛的路程大概要走1000英里,需要兩個月的時間(當然可以走得更快,但是這樣的話,牛群會減重很多,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就賣不出去了)。到1877年,這條趕牛的線路已經比較成熟,每年都有將近50萬頭牛需要經過道奇市轉運到其他地方。

正是由於美國農民有強烈的意願把自己打造成資本家,正是由於他們的"謹慎而又聰明",美國逐步成長為農業生產領域的強國。美國農民實現了環境學意義上的大轉變,把美國中西部地區和加利福尼亞州廣闊的天然草場變成了一片種植穀物的海洋。他們也實現了生物結構領域的轉變,把北美大陸骨瘦如柴的動物種群飼養成了行走的富含脂肪的四足肉類食品。

美國西部史:西部崛起如何帶動鐵路的發展?探究美國西部的崛起史

美國西部遷徙示意圖

結束語

綜上所述,以上這些美國西進運動所產生的社會變革,都把曾經與世隔絕的美國西部與整個全球經濟連接在了一起。把美國西部地區接入全球經濟,一方面使美國西部地區變得更富有,因為這一地區的土地和自然資源變得更有價值;另一方面,它也為全世界帶來了一個新的小麥和肉製品產區。

美國西進運動和技術革命共同創造了美國農業生產力的飛躍。19世紀,美國農業人均實際產值大概每年增長0.5%,1860年之後的20年裡增長尤為顯著,每年提升0.91%。到1900年,美國農業人均產出比1800年提高了約2/3。


參考文獻:

《美國史》

《美國西進運動》

1862年美國《宅地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