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方絕不告訴的貴婦產品內幕,今天一次性曝光給你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在種草一個護膚產品的時候,你最關心的是什麼?


據艾派德的瞭解,身邊的姐妹首先是看效果,還不是看成分那種,因為她們看不懂。


品牌方絕不告訴的貴婦產品內幕,今天一次性曝光給你


其次就是這個產品用起來的膚感,質地摸起來順不順滑,「吸收」的快不快。如果抹上去跟糊了層豬油,老半天干不掉,那效果再怎麼好都會棄如敝履!


品牌方絕不告訴的貴婦產品內幕,今天一次性曝光給你

而且艾派德發現,大家大多更偏愛那種一抹開沒個5秒就吸收的產品,會有瞬間給肌膚塞了一勺營養品的滿足感。而且最好別影響自己再層層疊疊加個3、4層


既然大家對護膚品的吸收程度這麼重視,那今天艾派德就跟大家聊一聊,這個有點美妙的「吸收」問題


護膚品是從哪裡吸收的?

在我們皮膚的最外層,由角質層細胞充當磚塊,細胞間脂質充當水泥搭建起來的“牆”,就是我們常說的“磚牆結構”。這道牆就是我們抵禦外界汙染細菌的第一道屏障。


品牌方絕不告訴的貴婦產品內幕,今天一次性曝光給你


經過最外層的角質層,更深入的就是真皮層了。真皮層中有皮下血管、汗腺、毛囊、皮脂腺等,大家頭疼的毛孔問題也是出自真皮層。


品牌方絕不告訴的貴婦產品內幕,今天一次性曝光給你

而這些護膚成分想要「吸收」,主要就2個通道可以進入我們的皮膚。


主要途徑就是角質層,通過“磚牆”結構的細胞間脂質來逐步滲透進去。


品牌方絕不告訴的貴婦產品內幕,今天一次性曝光給你

另一個途徑,就是通過毛囊和皮脂腺這些附屬通道進入。當然不同的成分走的通道也是不一樣的,這個後面會說到。


我們眼中的吸收


據艾派德遇到的姐妹中,基本上關於「吸收」都存在誤解。這裡要給大家明確一下,「吸收」和吸收感屬於兩個概念,是不能畫上等號的。


吸收≠吸收感


吸收感只是你的膚感


“抹開一下就吸收了耶,很清爽哎。”大家應該經常聽到這句話,大多數就是被吸收感矇蔽了雙眼。


品牌方絕不告訴的貴婦產品內幕,今天一次性曝光給你


我們塗上去的水、精華、面霜在臉/手上看起來是幹了,但這和成分是否真正進入皮膚了是不一樣的。


很多時候這些產品裡都添加了酒精、揮發性硅油這些容易揮發的成分,從而營造了吸收很快的錯覺,但那些功效成分是否真的被皮膚所吸收了,咱們肉眼是看不出來的。


品牌方絕不告訴的貴婦產品內幕,今天一次性曝光給你

這種依靠膚感判斷的還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產品搓泥=白抹了,都沒有被「吸收」。


這跟幹得快=「吸收」快的路子差不多,功效成分的「吸收」既然肉眼都看不見,怎麼判斷都被你搓的泥帶走了呢?


我們使用的時候會搓出來的“泥”,跟大家喜歡那種稠稠的質地離不開關係。為了這種看上去很“營養”的粘稠質地,商家會往其中添加增稠劑。再遇上一些大分子保溼劑(比如玻尿酸)或是粉質成分,層層疊疊就很容易發生搓泥現象。


其實在你大體塗勻還沒開始搓泥的時候,那些

功效成分就已經透皮「吸收」了。如果很擔心成分被搓走的話,可以抹的時候讓產品在臉上多停留幾分鐘,然後再把“泥”擦去。


所以,僅僅通過產品乾的快不快、搓不搓泥來判斷「吸收」,是不太合理的。這更多是配方師為了提升使用感做出的調配,畢竟使用感也很重要,艾派德也不喜歡等個好久臉上還是油光滿面的產品,但千萬別把吸收感錯以為是「吸收」


吸收才是進入皮膚的步驟


那麼真正的「吸收」就是前邊說的,正正經經通過細胞間脂質或者是毛囊和皮脂腺這兩個路子進來的。


說到這裡,思維比較發散的姐妹應該可以想到高頻的“騷操作”——

拍臉。就是每次爽膚水都會猛拍自己,感覺拍的越使勁,那些水分都可以被你拍進去。


很遺憾,當然是不能的,那些水分子小的就好比拿地球打足球,你覺得你抽自己有用麼。


品牌方絕不告訴的貴婦產品內幕,今天一次性曝光給你

像這些水啊,透明質酸,大多數分子量都比較大,只會作用在皮膚表面,起到滋潤提升皮膚含水量的效果,也沒有必要去到更深層。


關於真正「吸收」,艾派德還看到大家經常問,是不是皮膚感覺到刺痛,就是證明「吸收」好


理論上來說,是的。這是因為最外層角質細胞都是一群死細胞疊加而成。就是說你抹個啥它們都不會有什麼反應。


但是如果進入到深層一些,與那些活著的細胞打交道的話,它們在受到刺激之後就會有反應了,也就是我們感覺到的刺痛。


品牌方絕不告訴的貴婦產品內幕,今天一次性曝光給你

cr:soogif


雖然對比起那些基礎的補水成分,這些讓你刺痛的成分「吸收」的更好了,但是它們對於細胞的刺激性也增加了,並不是什麼好事兒。


影響「吸收」的因素


雖然靠乾的快不快,搓不搓泥這種判斷不出「吸收」的好不好。但是正經來說,還是有很多因素會影響成分「吸收」的。


成分性質


護膚成分中分為水溶性、脂溶性還有的是兩者都算的。其中脂溶性成分(通俗來說就是可以溶在油脂中)更容易被皮膚「吸收」。


品牌方絕不告訴的貴婦產品內幕,今天一次性曝光給你

脂溶性的成分和一些油脂類的成分因為和皮膚“磚牆結構”的“漆”——皮脂膜環境相似,所以吸收率會更加高,主要會通過毛囊和皮脂腺「吸收」。


比較常見的脂溶性成分有:維A類、維E類、小分子植物油等。


皮膚角質層環境變化


我們皮膚的狀態和環境也會影響「吸收」程度,皮膚角質層含水量、溫度越高,「吸收」越好。


品牌方絕不告訴的貴婦產品內幕,今天一次性曝光給你

我們的皮膚在環境升高的時候,會讓皮膚血管擴張,那麼就好比雙車道變成四車道,會加快已經進入皮膚物質的傳輸,所以吸收力會更好。所以如果你想要促進「吸收」,可以用一用蒸臉器或者是洗完澡就趕緊護膚。


而角質層含水量增加,角質層水合程度加大(角質層在吸水),皮膚吸收能力也會增加,這就是為什麼面膜每次敷完你都覺得皮膚狀態好了很多。


但是也別敷太久了,不然皮膚過度水合,反而會讓皮膚屏障受損。


皮膚屏障


我們的角質層厚度健康與否也是息息相關的。


前邊提到的“磚牆結構”,在健康的時候是穩固狀態,想要進入表皮層通道也很小。而在肌膚屏障受損的情況下,就是“磚牆結構”就塌了,外層的“漆”脫落了,無法很好的保護皮膚了。成分進入的通道無疑是拓寬了很多,所以好的壞的都可以暢通無阻,「吸收」也顯的好了。


角質層厚度的不同也會影響,如果說那些成分都是水的話,滴透十張紙的難度明顯比滴透一張紙難的多。所以角質層薄,「吸收」也會更好一點。


成分分子大小


這個很好理解,皮膚給這些成分打開的門永遠只有那麼大,那麼體積大的分子就被擋在外邊了,體積小的分子自然輕鬆就可以進入。


品牌方絕不告訴的貴婦產品內幕,今天一次性曝光給你

這個分子限定值一般是500道爾頓

,不過你要是肌膚屏障受損,那這個標準還可以放寬一點。這也就是一大堆商家都會做小分子成分的原因了。


不吸收就不是好產品?


不是。


因為有些成分壓根就不需要「吸收」!他們就是要停在表面才能發揮作用。


比如修護類的面霜就是起到一個封閉的作用,就是為了幫受損的皮膚抵禦外界的危害,所以一般就附著在皮膚表面作為一個防禦的效果


品牌方絕不告訴的貴婦產品內幕,今天一次性曝光給你

cr:soogif


還有防曬,停留在表面吸收紫外線效果才是最好的,要是防曬劑都被「吸收」掉了,誰去吸收紫外線,你說啊!


如何促進吸收?


說了這麼多,艾派德也給你們準備了一些促進「吸收」的方法。但是先說好,不要過度哈。


合理去角質


前邊的影響因素也說了,角質層薄的皮膚「吸收」會更好,那麼對於一些健康的不得了的城牆皮就需要

合理去角質來促進吸收啦。


一般頻率在一個月一次就可以了,油皮可以全臉去,混合皮只需要對準出油的T區就可以了。幹皮和敏感肌這步就可以跳過啦。


品牌方絕不告訴的貴婦產品內幕,今天一次性曝光給你

cr:soogif


但是!一定要說的是,不要為了「吸收」過度磨去角質啊,磨成敏感肌那真的沒地方給你哭的。


健康的肌膚屏障可值錢多了,保水能力強,防禦能力強,還能反射一部分紫外線,大家千萬不要本末倒置哈。


合理的濃度


大家為了追求效果,可能會盡可能選擇功效成分濃度更高的產品,覺得這樣好比廣撒網,總是比濃度低的「吸收」更好。(請你反思一下這和渣男有什麼區別

品牌方絕不告訴的貴婦產品內幕,今天一次性曝光給你


品牌方絕不告訴的貴婦產品內幕,今天一次性曝光給你

cr:soogif


這個其實大多數正規的品牌都給我們想好了。一些常用的成分那些商家已經可勁研究過了,比如維A、維C

還有煙酰胺


煙酰胺,想要美白的話,都要達到3%以上,如果是5%的話就已經稱得上是高濃度了。而再高的濃度其實美白效果也沒有好很多了。


還有艾派德老提到的維C,15%-20%是皮膚「吸收」的峰值了,濃度再加,效果沒有更好,刺激性反而增加了


就好比你很餓的時候,你有5個饅頭,吃2個你覺得哇一下子就不餓了,吃3個就覺得剛剛好。如果吃完5個你雖然完全不餓,但已經覺得撐得難受了。


品牌方絕不告訴的貴婦產品內幕,今天一次性曝光給你

cr:soogif


所以過高的濃度就像第四、五個饅頭,完全沒必要,不用過度追求。


工藝科技


這個就是各大商家為了「吸收」更好主要發力的部分了,就是那些個緩釋技術


比如給成分用不同的載體,或者是不同的包裹形式等等,來達到保護鮮活度和吸收度,讓它們在肌膚比較深層才開始發揮作用


就像夾心糖一樣,外邊的硬糖就很好的保存裡邊柔軟的夾心,等到被融化之後才能嚐到。


品牌方絕不告訴的貴婦產品內幕,今天一次性曝光給你

cr:soogif


不過大家都知道這種技術好,但也不是所有產品都使用了。因為這種技術不僅

增加成本,而且不是所有廠家可以生產


不過隨著不斷努力,之後對於成分的使用肯定是越來越高效的。


促滲劑


除了技術和濃度這些,想要促進「吸收」還有大家比較常用的就是促滲劑了。比如咱們常見的酒精就是,是不是一下子覺得酒精眉清目秀了很多。


促滲劑的原理一般是破壞角質層結構的完整,如果說本來皮膚是一堵強,這些促滲劑就好比開了個門。雖然這些效果是暫時的,但還是有點兒影響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敏感肌覺得酒精不友好的原因了。


但是我們能想到配方師自然也想到啦,不會為了追求「吸收」而對刺激性不管不顧的,大家不用太擔心哈。


品牌方絕不告訴的貴婦產品內幕,今天一次性曝光給你


關於「吸收」這個問題希望大家都已經清楚啦,

還有什麼困惑的問題也記得評論區告訴我呀,拜拜了您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