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的母校嗎,徐州市最好的高中TOP15


1 、 豐縣中學

校訓

存誠求真

江蘇省豐縣中學,是江蘇乃至中國近代普通教育的先驅者之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國家級示範性高級中學,同時也是江蘇省屬首批重點中學。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的優質生源基地。

學校創辦於1923年,初名豐縣縣立初級師範學校,後幾次更名,1956年正式定名為江蘇省豐縣中學。原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無產階級革命家陸定一同志曾先後兩次題寫校名。

民國十二年(1923年),江蘇省豐縣中學的前身、豐城第一所新式學堂——豐縣縣立初級師範學校在豐城高皇廟(今豐縣文廟)成立,首任校長董仲安。

民國十三年(1924年),豐縣師範招收一個初中班,校址遷至縣城東莞文昌廟。

民國十四年(1925年),校址遷至樂育書院。

民國十七年(1928年),校址遷至豐城南郊渠樓村(今豐縣初級中學東院)。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豐縣縣立初級師範學校改名為豐縣縣立初級中學,李貞乾任校長,中共早期黨員孫叔平來校任教。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豐城淪陷,豐中被迫流亡分散辦學,豐中一批學生參加了李貞乾校長組織的“豐縣人民義勇軍”抗日組織。

民國三十年(1941年),豐縣政府在豐中補習班的基礎上,成立了豐中的三個分校。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豐縣政府在銅山縣境內恢復豐縣中學。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春,豐中遷到蕭縣黃口鎮西北的王小屯上課;初秋,國民黨軍隊佔領豐城,豐中遷至城東關文廟。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豐中學生因對校長朱本洛的獨裁專制作風不滿,發動聲勢較大的學潮,進步教師姚若愚被捕。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人民軍隊臨近豐城,校長朱本洛強制豐縣中學六個中學班遷至城東南戴套樓上課。同年11月,豐城解放。

1949年5月,中共豐縣縣委決定在原豐縣中學校址創辦新的豐縣中學。豐縣中學由此獲得了新生。

1949年,10至11月,豐中開學。師生邊上課,邊勞動建校。

1950年,豐縣中學劃歸山東省代管,更名為“山東省立豐縣中學”。

1953年,徐州市重新劃歸江蘇省,學校複名“江蘇省豐縣初級中學”。

1956年,豐中招收兩班高中班,成為完全中學,校名定為“江蘇省豐縣中學”。豐縣二初中改名為“豐縣渠樓中學”。

1958年,江蘇省豐縣中學被江蘇省教育廳確定為省屬重點中學。系省屬16所重點中學之一。

1962年,豐縣渠樓中學併入江蘇省豐縣中學,合併組建了新的江蘇省豐縣中學。

1978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

1992年,通過省教育學會複驗,確認為合格的重點中學。

2000年4月,通過國家級示範高中驗收。

2003年,學校遷至新校區,開始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2004年3月,轉評為省四星級普通高中,系省首批四星級高中之一。

2、睢寧高級中學

校訓

敬業樂群 崇德厚學

江蘇省睢寧高級中學創建於1923年,1980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確定為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1992年通過省教委驗收,被命名為江蘇省合格重點中學,2004年被省教育廳授予“四星級普通高中”稱號。

1923年秋,睢寧縣立初級中學建立,校址在昭義書院,招收初一新生一個班,首任校長苗啟平。

1938年睢城淪陷,學校更名為“睢寧縣立中學”,校長徐懷,學校隨流亡,縣政府遷往新安。

1940學校遷往小朱營,校長姚志遠。

1943年學校遷往安徽省靈璧縣高樓,校長周介人。

1944年學校遷往卓圩,校長王協甫。

1945年七月,睢城第一次解放。我黨將原創建的邳、睢、銅、靈聯合中學同汪為辦的睢寧中學合併,命名為“蘇皖邊區第七行政區第一中學”簡稱淮北一中。

1946年七月,蔣介石挑起全面內戰,淮北一中隨軍北撤。十月入山東,奉命與建設大學附中合併。秋,隨流亡縣政府西遷的睢寧中學遷回睢寧縣城昭義書院,校長顧心化。

1948年十一月六日,睢寧縣中學、睢寧縣私立北陵中學,睢寧縣私立曉星中學在縣城王氏祠堂成立“淮北專區睢寧縣聯合中學”。

1949年春,“淮北專區睢寧縣聯合中學”奉命改名為“蘇北淮陰區立睢寧中學”秋,“蘇北淮陽區立睢寧中學”奉命改為“睢寧縣初級中學。

1955年十一月十日,江蘇省人民委員會批准“睢寧縣初級中學”改名為“睢寧縣中學”。

1991年省教委副主任周德藩來校視察。當年高考夏爽、嚴書貞二同學分別獲得省理、文科第一名,轟動省內外。

1992年十一月,順利通過省重點中學驗收。

2004年被評為“江蘇省四星級高中

3、邳州宿羊山高級中學

校訓

立德、善思、樂學、進取

邳州市宿羊山高級中學始建於1938年,為當時縣立宿山中學。坐落於邳州市古運河畔—宿羊山鎮,是邳州市規模較大,生源較為充足的中心中學之一。伴隨著歷史的滄桑,先後易名為宿羊山民辦中學、宿羊山初級中學、宿羊山中學。1989年實現初高中分離,成為邳縣第一所高級中學。1996年驗收為徐州市合格高中,1998年8月驗收命名為江蘇省重點中學,2003年11月順利轉評為“江蘇省三星級高中”。

學校先後獲得“邳州市名校”

“徐州市安全文明示範校”

“淮海經濟區十佳中學”

“徐州市文明單位”

“江蘇省招飛工作先進 單位”

“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

“徐州市模範學校”

“徐州市依法治校示範校”等稱號。

4、徐州市第一中學


有你的母校嗎,徐州市最好的高中TOP15


校訓

勤奮學習、尊師守紀、團結互助、艱苦樸素

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中學是江蘇乃至中國近代普通教育的先驅者之一,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國家級示範性高級中學。是江蘇省教育廳確定的首批16所重點中學之一,1978年、1993年又兩度予以確認;

學校創辦於清康熙六十年(1721)的雲龍書院。1912年,始名為江蘇省立第十中學。1953年06月04日,因徐州市劃歸江蘇再改為“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中學

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中學可追溯到清康熙六十年(1721)雲龍書院的興辦。

在清末“新政”時期,徐州地方政府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將雲龍書院改辦為新學——徐州中學堂;

1906年,創辦了徐州師範學堂,這兩所官立的新式中等學校就是徐州一中的前身;

1912年,始名為江蘇省立第十中學;

1927年省立第十中學與省立第七師範學校奉令合併,成立第四中山大學區立徐州中學;

1928年9月,學校定名為“江蘇省立徐州中學”;

1948年12月1日,學校被命名為“徐州市立第一中學”;

1953年6月4日,因徐州市劃歸江蘇再改為“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中學”。

5、銅山侯集高級中學

校訓 求實

江蘇省侯集中學始建於1956年,是1980年省政府確認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1992年通過省教委重點中學驗收,2001年通過國家級示範高中評估,2004年3月被省教育廳確認為首批四星級高中。

1956年 銅山縣侯集初級中學

1958年9月 銅山縣侯集中學

1977年 為地區重點中學

1980年4 更名為銅山縣第二中學(銅革發80年111號文)

1980年底 恢復銅山縣侯集中學

1981年 省政府確定為首批辦的重點中學

1991年8月 高中初中分離,初中部整體搬到大廟中心中學

1992年 通過省重點中學驗收

2001年 通過國家級示範高中驗收,並更名為江蘇省侯集高級中學

2005年 轉評為省首批四星級普通高中

2005年8月 歸屬市教育局直管

學校先後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單位、全國中學生社會實踐教育活動先進學校、全國中小學素質教育百面旗、省德育先進學校、省電化教育示範學校、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省貫徹落實學校體育衛生兩個《條例》優秀學校、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省招飛先進單位、省高考優秀考點、市文明單位、市先進集體等,已成為蘇北教育的一面旗幟。

6、沛縣湖西中學

江蘇省沛縣湖西中學坐落在風光秀麗的微山湖畔、名聞遐邇的大屯煤電公司中心區。她的前身是抗戰時期我黨湖西根據地“湖西幹校”。湖西中學1945年創辦, 2001年5月被確定為江蘇省重點中學。

2003年被確認為三星級學校。湖西中學原址在沛縣安國鎮二郎廟村東側,由於交通不便等原因於20世紀90年代逐漸搬往現址,現原址保留初中部。改革開放前湖西中學為縣立三大中學之一

7、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學

江蘇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學,原管道中學)為國家級示範高中,江蘇省首批四星級高中,江蘇省模範學校、江蘇省德育工作先進學校、江蘇省文明學校、徐州市基礎教育改革實驗先進單位、中國礦業大學生源基地、江蘇大學教育改革實驗基地、常州大學優質生源基地和江蘇師範大學優質生源基地,

1975年,學校成立於徐州市南郊,為當時華東輸油管理局的職工子弟學校。

1978年起學校開設高中班

1996年4月省教委對學校創建省重點初檢,1997年3月省教委發文,確認為省重點高中,成為市區繼一中、三中後的第三所省級重點高中。

1998年6月,石油、石化兩大集團重組,華東輸油管理局由中石油整體劃轉到中國石化集團,並與原屬於中石油管道局的三個輸油處合併,成立了“中國石化集團管道儲運公司”。學校因此更名為“中國石化管道儲運公司中學”。

2003年學校全面開展四星級高中創建工作。

2004年3月我校被省教育廳批准為四星級高中,成為市區第二所四星級高中。

2005年1月10日徐州市人民政府在中山飯店舉行揭牌儀式,我校更名為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學。

2009年徐州市編制委員會下文增掛徐州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2012年我校由徐州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更名為江蘇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8、鄭集高級中學

校訓 務實求真

江蘇省鄭集高級中學,坐落於徐州市,始建於1952年的銅北中學,1960年,郭沫若先生為學校禮堂親筆題詞,1980年茅盾先生為學校親筆題名。

鄭集中學有著悠久的歷史,民國31年,銅山中學西北分校在車村(今屬銅山區劉集鎮)建立。抗戰勝利後,改稱銅山縣立鄉村簡易師範學校。1949年解放後,校址由車村遷往鄭集,改名為銅北中學。1953年,銅北縣併入銅山縣,銅北中學遂更名為銅山縣鄭集初級中學。1956年,銅山縣鄭集初級中學始設高中班,始名為銅山縣鄭集中學,2001年被省廳確認為國家級示範高中。2004年更名為“江蘇省鄭集高級中學”。

1991年在徐州市首批通過省重點中學驗收。2000年通過國家級示範高中評估,2001年被省廳確認為國家級示範高中。學校多次被評為省市“文明單位”,三次評為省“招飛先進單位”,還被評為“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徐州市模範學校”。


9、邳州官湖中學

校訓 離開家門一步,肩負全家榮辱;離開校門一步,肩負官中榮辱;離開國門一步,肩負中華榮辱

官湖中學,始建於1959年,1972年開設高中班成為完全中學。1999年4月被省教委確認命名為江蘇省重點高中。2000年8月實行高、初中分設。現為獨立設置的高級中學。

學校坐落在全國500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徐州市工業經濟十強鎮官湖鎮,南距邳州市政府駐地10公里,緊傍天下水杉第一路 ----蘇魯省道邳蒼路。

10、新沂市第三中學

新沂市第三中學為江蘇省三星級高中、省重點中學、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技術裝備先進集體、江蘇省二級甲等圖書館、徐州市文明單位、徐州市安全文明示範級校園。學校坐落於市東區秀麗古老的沭河岸邊,環境優雅,交通便利,擁有現代化的教學樓、辦公樓、綜合樓,建有公寓化的學生宿舍和多功能的餐廳。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佈局合理,和諧統一。

新沂市第三中學是江蘇省重點中學,是新沂市唯一一所公立江蘇省三星級高中,系“全國教育網絡系統示範單位”、“中國創新教育實驗學校”、“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技術裝備先進集體”、“江蘇省現代化教育示範學校”、“徐州市文明單位”、“徐州市安全文明示範級校園”。擁有“江蘇省優秀實驗室”、“江蘇省優秀圖書館”。

11、徐州市第三中學

徐州市第三中學,中國礦業大學等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的“優質生源基地”,學校先後被授予“全國體育運動紅旗校”,“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模範學校”、“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江蘇省五四紅旗團委”,學校被選定為“江蘇省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學校”、“江蘇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基地”、“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華教遠程教育網示範學校 ” 、 “中國基礎教育英語教學科研基地”,省內中學界唯一的“CUBA全國大學生籃球人才培訓基地”等稱號

1949年,學校建立,其校址原為四十年代初日軍侵華時的一所小學。抗戰勝利後,顛沛輾轉的江蘇學院曾先後於1946年和1948年兩度遷至此處辦學。

1948年底,淮海戰役勝利結束,該院亦隨之解散。

1949年2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徐州市立第三中學,

1953年,徐州歸屬江蘇後,省主席譚震林任命肖德模為徐州市第三中學副校長。

1961年被評為江蘇省重點中學。

1999年9月,依託三中建立的民辦初中--樹人中學開始招生。

2000年,初中部停止招生,成為完全高級中學。

2004年被評為江蘇省四星級學校。

2011年9月,徐州三中、徐州市新盛建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民辦學校——“徐州市樹人初級中學”成立。原徐州市樹人中學的初中部被劃入樹人初級中學。

2013年5月,徐州市第十中學由徐州三中託管,成立託管理事會。6月,“徐州三中實驗學校”掛牌並開始招生

12、徐州市高級中學

有你的母校嗎,徐州市最好的高中TOP15


校訓 誠信 擔當

徐州高級中學,是由原徐州四中和徐州六中合併而成,現分別為北南兩個校區,南校區(原六中)北校區(原四中)

有你的母校嗎,徐州市最好的高中TOP15


在合併之前,原四中排名徐州市內名校第三,原六中排名徐州市內名校第五。原四中以文科為主且出名,原六中以理科為主,兩個學校當時為兄弟學校,後相應政府 號召,更好的為徐州儲備人才,完善兩所學校在教學上的偏差互補,後合併成為一所學校,

徐州高級中學,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916年,是徐州市辦學歷史較長的學校之一,近幾年,學校先後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先進單位”、“全國群體活動先進單位”、“江蘇省貫徹學校體育衛生兩個條例優秀學校”、“江蘇省五四紅旗團委”、“江蘇省培養足球后備人才重點學校”、“徐州市文明單位”、“徐州市德育先進學校”、“徐州市模範學校”等,被吸收為“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足球分會會員學校”,在徐州市2005-2008學年度三年目標管理綜合督導考核中獲優秀等次。學校的綜合實力和社會聲譽不斷提高。2013年,學校被評為省四星級高中。


13、徐州市第二中學

徐州市第二中學位於彭城廣場東北一隅,環境古樸典雅,歷史文化悠久,從明朝至2005年已有連續辦學六百四十多年的歷史,

徐州市第二中學的前身為明、清時期徐州的最高學府--徐州府學宮(文廟)。徐州府學宮,亦稱黌學、孔子廟學。徐州學宮始建於宋代,毀於元末兵災。

明朝初年為振興文教,重建徐州學宮,知州文景宗將學宮"移建城東北"(徐州二中現址)。

1369年(明朝洪武二年),創辦徐州府學宮(徐州文廟)。

清政府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設為學堂;此後先後設為乙種師範、甲種師範。

1923年,設為銅山縣縣立師範。

1938年設為徐州市立中學。

1945年,設為銅山縣縣立中學。(徐州府志記載)

1948年12月徐州解放後成立徐州市第二中學。

1997年,被評為江蘇省重點中學。

2004年,轉評為江蘇省三星級普通高中。

2014年,創建成江蘇省四星級高中

徐州二中作為徐州市游泳體育項目傳統學校和圍棋特色學校,立足於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切磋與競技相促進,創造了驕人佳績

14、江蘇省運河中學

校訓 知行合一 超越自我

江蘇省運河中學1956年建校的運河中學的校址在原二招院內(今江南苑),是邳縣第一所公立完全中學

1959年7月,學校增班,遷到現運河中學初中部校址,原徐州師專院內

文革中的運河中學,和全國其他學校一樣動盪不安。1966年6月16日,運河中學的第一張大字報在畫廊貼出,於是進入了混亂的文革時期。

1969年學制有很大的變動,初中、高中改為二年制,學校的每個年級叫連、班級叫排。1970年乾脆取消高考考試製度,實行推薦大學生制度。這就有了我們所說的工農兵大學生。

1978年運河中學應屆生首次參加高考,當時是葉蓬校長主持運河中學工作

1981年邳縣教育局決定“邳縣中學”恢復校名為“邳縣運河中學”。這是因為在首批重點中學中仍然使用校名“邳縣運河中學”

1992年邳縣撤縣建市改稱邳州市,運河中學經市委市政府下達文件,改稱為邳州中學。雖如此,但人們更多的還是習慣叫做運河中學。一直到2004年,學校將要通過四星級普通中學驗收,邳州中學經江蘇省教育廳批准並備案,又正式改為“江蘇省運河中學”,2004年3月運河中學順利晉級為四星級重點中學。

15、徐州市第七中學

徐州七中是徐州市最早的幾所高中之一。經過幾代七中人的努力,現已成為一所享譽淮海大地的江蘇省四星級高中。七中連續多年榮獲省、市、區文明單位,省德育先進單位,省、市優秀家長學校,市優秀教師群體,環境教育基地,花園式學校

始建於1945年,前身為華東煤礦子弟學校,1956年始名為徐州市第七中學。1984年歸屬徐州礦務局,更名為徐州礦務局第二中學。1994年移交賈汪區後,恢復現校名。1998年創建成省級重點中學,2003年轉評為江蘇省三星級高中,2009年晉級四星級高中

2001年以來七中年高考升學率、重點大學的錄取率均處徐州市25所重點中學的前十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