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感冒原本實用的方法、良藥都失效,很可能是“寒包火”

很多人都有過感冒纏身的體會,無論怎麼治,無論吃什麼藥好像都不管用,原本常用的良藥似乎全失效了。這是為什麼呢?那是因為這感冒確實不同尋常,它不是普通的感冒,而是屬於“寒包火”

型的病症。

“寒包火”又名“寒包熱”,指的是本來就有肺熱的情況,又感染了風寒引起的病症,因此兼有風寒和風熱的不適,即“表寒裡熱”。


有一種感冒原本實用的方法、良藥都失效,很可能是“寒包火”

什麼是“寒包火”?

寒包火即表有寒邪、內有鬱熱,表現出既有大便幹、舌頭紅、高燒、口渴、咽痛的熱證,也有怕冷、畏寒、流清涕的外寒症狀。

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往往很多家長朋友就不知所措了,無法辨證到底是風寒還是風熱或是寒熱夾雜。其實都不是。這種比較明顯的外寒內熱,就是我們常說的“寒包火”。

有一種感冒原本實用的方法、良藥都失效,很可能是“寒包火”


那它是怎麼引起的呢?

多發於冬春季節交替的時候,此時晝夜溫差較大,還常出現氣溫驟降的情況,因此是感冒和流感的高發期(尤其在北方地區更為常見),人體易出現頭暈、發熱頭痛,惡寒無汗、易倦、全身不適及免疫功能下降等反應。

如果飲食上過於肥甘厚膩、穿著過於厚重等,也會使得體內的內熱無法宣洩,越積越多,更會加重“寒包火”的病情,除了會引起寒包熱咳嗽、寒包熱哮等病症,還會出現高熱不退的情況。


有一種感冒原本實用的方法、良藥都失效,很可能是“寒包火”

一般來說,有可能是因為體內之前的熱邪還未散盡,又感受了寒邪。也有可能是因為病人體內本身就有鬱熱,還沒及時清熱就感受了寒邪。

這種聽上去很複雜的寒包火其實並不難治,總的思路就是解表散寒的同時清熱解毒——散寒和清熱同時進行。表裡都要解,寒熱都要清。

有一種感冒原本實用的方法、良藥都失效,很可能是“寒包火”

解表寒時可以用風寒感冒顆粒,清裡熱時可以用銀翹解毒片。兩種類型的藥同時用,之間間隔半小時。具體用藥可以自由組合,思路只要是一個解表散寒的藥+一個清熱解毒的藥 就可以了。

中藥湯劑有:張仲景先生《傷寒論》中的麻杏石甘湯,專為清肺熱而設的,是治療肺熱“汗出而喘”的。這個方子的藥物組成只有4味藥物,全寫在方子的名稱中了。(具體可以諮詢醫生)

那小兒推拿要如何調理“寒包火”呢?


【補脾經】

定位:拇指橈側緣,自指尖直至指根赤白肉際處,或拇指末節羅紋面。

操作:將患兒拇指屈曲,循拇指橈側緣向指根方向直推為補,稱補脾經。100-300次。

作用:補脾經能健脾胃,補氣血。


有一種感冒原本實用的方法、良藥都失效,很可能是“寒包火”


【清肺經】

定位:無名指指面。

操作:自無名指掌面末節指紋向指尖方向直推1-3分鐘。

作用:宣肺清熱、疏風解表,化痰止咳。


有一種感冒原本實用的方法、良藥都失效,很可能是“寒包火”


【清肝經】

定位:食指指面。

操作:自食指掌面末節指紋推向指尖為清,稱清肝經。100-300次。

作用:平肝瀉火,息風鎮驚,解鬱除煩。


有一種感冒原本實用的方法、良藥都失效,很可能是“寒包火”


【補腎經】

定位:小指掌面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指腹從孩子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腎經100-300次。

作用:補腎經能補益腎腦、強身健體、可以提高抵抗力。


有一種感冒原本實用的方法、良藥都失效,很可能是“寒包火”


【三關】

定位:前臂橈側,陽池至曲池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橈側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稱推三關。100-300次。

作用:補氣行氣,溫陽散寒,發汗解表。


有一種感冒原本實用的方法、良藥都失效,很可能是“寒包火”


【六腑】

定位:前臂尺側,陰池至肘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稱退六腑或推六腑。100-300次。

作用:清熱、涼血、解毒。


有一種感冒原本實用的方法、良藥都失效,很可能是“寒包火”

寒重熱輕,推三關與退六腑比值(推三關300次,退六腑100次); 熱重寒輕,推三關與退六腑比值(推三關100次,推六腑300次)。

日常為了預防“寒包火”感冒,應注意及時增減衣服,根據節氣和天氣狀況適當換裝,此外,還要及時排便,以防體內毒火的產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