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离我们多少米,才不会被感染?

王民小白兔wmxbt


其实这个问题在疫情最开始的时候,很多专家就有过相应的解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方式主要还是飞沫传播以及接触传播,在密闭环境下,有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李兰娟院士在采访时也曾说到,一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1.5~2米之间是相对安全的,但最近报道的一个聚集性病例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咱们来唠唠这个事儿!

这个病例发生在湖南省,确诊病人A,1月22日没有戴口罩乘坐当地的大巴,到达目的地后同车的7人陆续发病,其返程的过程当中也导致了两人发病,另外这些确诊的病例又发生了传播,最终由一个确诊病人导致了13人感染。

这个确诊病例有几个特点:

●第1个特点是所有被感染的患者都没有戴口罩,这是一个关键点!

●确诊病例A与被感染的最远患者距离之间是4.5米,这个距离超越了我们原来1.5~2米安全距离的认知。


●另外还有一个被感染的病例J是这个病例A已经下车的30分钟后,他再次搭乘这辆车被感染,在报道中没有介绍这名患者是接触传播,还是空气中残留的病毒导致其被感染。

从这个聚集性病例当中,我们应该学到什么?

目前我们国家的疫情控制的非常好,但是在湖南仍然有新增的病例,我们大家还没到彻底放松的时候,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复工复产,很多人开始陆续的乘坐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在乘坐相对来讲密闭空间交通工具的时候,我们绝对不要掉以轻心。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候,一定要佩戴口罩,佩戴口罩的一些细节也必须要注意,比如不要触碰口罩的表面,正确的摘取口罩,而且平时口罩要放在比较通风的地方干燥,如果已经能够买到新的口罩了,尽量不要重复的长时间使用原有口罩,防护能力会有下降。

●从这个聚集病例当中我们不排除病例J有可能接触到了病例A接触过的东西后,没有洗手去揉了眼睛,或者吃了东西导致的接触感染。所以勤洗手的习惯,用酒精消毒手的习惯一定不要放弃,尤其是在上班到达单位以后或者是回家之后,一定要反复的消毒我们的手和清洗我们的手,这是避免感染非常重要的一环。


●如果所乘坐的交通工具不能开窗,那就相当于是一个密闭的空间,是有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的,一定要更加注意自己的口罩佩戴和洗手。

●复工、复产的朋友们如果可能的话可以提前从家里出门,尽量不要在拥挤的时间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接触大量人群的情况。

●另外大家也没有必要恐慌,在这个病例当中,我们发现还有其他的一些人群与确诊患者共同乘坐了一个车,但是并没有感染,说明这些朋友比较注重意义自己的防护,佩戴了口罩,避免了被感染的风险。

总结

根据我们以前的所知,人与人之间距离在比较空旷的情况下,1.5米到2米的距离是相对来讲比较安全的,但是如果在密闭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能尽量要更远一些。

另外距离往往不是最关键的,如何做好自己的防护才是重中之重,勤洗手、戴口罩,尽量不到人口聚集特别多的地方去,这是非常重要的地方。

前不久钟南山院士也提到疫情在全球最终控制可能要到6月份左右,大家还要再坚持一段时间,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虽然我们国内控制的非常好,但是输入性的病例却越来越多了,对于输入性病例的防控,现在变成了控制疫情的重点。


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离我们多少米,才不会被感染?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喷嚏能打多远。一般认为,打喷嚏会将病菌传播至半径5英尺(约合152厘米)的范围内。

但研究发现,一些人打喷嚏会将充满病菌的黏液颗粒喷射至30英尺(约合914厘米)开外。也就是说,一个打喷嚏的病人,周围十米都是不太安全的。

而且一个喷嚏大概会暗藏“30万”致病细菌, 病菌在空气中则会存活几小时到几天不等,所以这就需要大家人人都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才行。

病人带口罩,可以用把病菌隔离在口罩之内,健康人戴口罩则保护自己不受病菌的侵袭。医用外科口罩可以阻断75%, N95口罩可以阻断90%以上,至于普通口罩效果没有那么好,但只要符合国家标准,也可以阻断,太薄的,我们可以选择戴两层。


薛有兴医生


这是个非常好且大家非常想知道的问题,目前疫情仍然非常严重,据全国统计报道,到今日19时10分全国确认病例已达42744例,死亡人数达1017例。如何确保人们不被感染?是非常关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源到我们这些正常易感人群之间的距离多少才是安全?

1、防护不到位,距离传染源越远越好!

从目前新冠病毒肺炎在全国发病情况一看,大家也知道,与传染源越远感染的机会越少,西藏为什么少,因为西藏人接触的传染源太少、距离太远。从这点来看,距离有多么的重要。

2、防护做得好,距离不是问题!

处于疫情高发地的武汉华大家园小区,人家照样一例感染病人都没有,为什么?武汉P4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一天到晚都是在眼皮底下与最烈性的传染病接触,人家也没有被感染,为什么?很多传染病医院的医务人员一天到晚都与传染病人接触,都没有被感染,为什么?一句话总结起来,就是他们做好了防护,切断了传播途径,没有接触到传染源!距离再近也不是问题。

3、防止传染,关键是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要素!

从上面二个事例,给我们的提示是:距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多少米并不是个安全的距离问题,真正的安全距离是你和传染源之间没有任何接触的机会。也就是说,切断传染病流行中传染源、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三者间的关系才是防止我们被感染的关键。

隔离传染源:

对传染病人或病毒携带者进行隔离治疗与观察,不去有传染源的地方,不接触有传染源的东西,呼吸没有传染源的空气。

切断传播途径:

离传染源超过2米以上距离,可防止呼吸道飞沫传播。

戴外科口罩与N95口罩、穿防护隔离衣可防止气溶胶传播。

勤洗手、防止接触传染源,可避免接触传染的机会。

不接触新冠病毒肺炎的粪便及粪便污染的东西,可防止粪口传播。

保护易感人群:

做好个人隔离防护、勤洗手与做好消毒。也就保护了容易感染的自己。


普外科李家大夫


专家医生表明型冠状病毒肺炎离我们最近大概1.5左右容易会感染,还有主要是以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所以我们了解这些传播途径后,我们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


第一,尽量少出门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出门时要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毛巾等遮挡口鼻减少飞沫的传染,接触到呼吸道分泌物后要立即清洗掉,做好防护自己和他人。


第二,尽量少出门到人群密集的地方购物,就餐,聚会等。减少避免接触不明身体状况《陌生人》,尽量避免与他人握手或亲密接触;不到人多的地方凑热闹等等,做好自我防护,切断病毒传播。


第三,要记住定期进行消毒,每天用正规产家的消毒液喷洒桌,椅,墙面,地面一到两次。可用75%的医用酒精对我们的皮肤进行清洗,针对细菌病毒有效的进行消毒,防止传播。


第四,增加本身体质和免疫力,要注意分配菜、果、肉类,饮食要平衡补偿,要多运动,保持屋内空气清鲜畅通。


总之我们要做好防控疫情工作,放好心态积极参与到防疫行动来!杜绝病毒的传播感染!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职责!

谢谢大家的阅读和关注!


小男儿


最近的新闻透露出一些消息,现在很多地方都开始出现确诊病例的零增长,这是好的趋势,说明中国人民抗击疫情是非常成功的,这离不开所有人的努力,关于这位朋友说到的问题:新冠病毒离我们多远,才不会被传染?我提出我的一些见解。

人与人多远距离不会被传染?

一、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人与人相处也要至少隔开一段距离,这个距离至少保证一米以上,如果每个人都带口罩的话,就可以有效隔绝外界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但是如果距离太近,也会吸入空气中的病毒。



二、不做保护措施,如:不戴口罩的话,那么等于将自己暴露在空气中,如果别人也不戴口罩,打喷嚏的时候会将病毒通过飞沫和气溶胶将病毒传播到十米以上距离,甚至一直漂浮在空气中。此时即使你隔很远的距离,如果不戴口罩也会吸入病毒体。



三、距离只是参考值,重要的是每个人是否做好保护措施,带口罩即为了保护自己也为了保护他人,如果每个人带了口罩,距离近一点也会更安全,毕竟很多时候我们不可能一直保持太远的距离,有时也会不经意间接触。



在这里我说一下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一、我们熟知的飞沫传播,这个是别人说话或者打喷嚏的时候直接将飞沫中携带的病毒传播到他人口腔、鼻腔黏膜。进而传播开来的方式。

二、通过接触传播,这个是其他人将带有病毒的飞沫沾染在物品表面,手接触物品后受到污染,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可能导致感染。



三、最新报道的气溶胶传播,这是因为病毒可以通过搭载极其微小的固体或液体颗粒来传播到更远的地方,比飞沫传染更远更久。所以这种方式也更具危险性。

以上就是新冠病毒传播的方式,总的来说,做好自身防护,带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与人相处隔开一定距离。感染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我是蒋小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也可以点个赞再走呗。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在下方评论,见必回,回必快。谢谢你的支持。


怪医J小生


新冠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目前已经明确的传播途径有直接传播、接触传播与气溶胶传播,阻断其传播途径是降低感染风险的关键。那么,与新冠病毒保持多远的距离,才不会被感染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不同,传染距离也不一样,传播距离最近的途径为接触传播。部分残留在物体表面的病毒依然具有传染性,健康人群接触后,若接触自己的口、鼻、眼等特殊部位,可能会感染新冠病毒。当然,是否会被感染,与接触的病毒数量、自身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这种传播途径为零距离传播,因此对于接触传播,只要不触摸被污染的物品,就不会被感染;当然,即使与被新冠病毒污染物品有所接触,接触后勤洗手,不触摸口鼻眼等部位,也可降低感染风险。



新冠病毒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为直接传播。直接传播的载体为感染者的呼吸道飞沫,这是一种直径大于五微米的微粒,感染者呼吸、咳嗽、打喷嚏均可排出呼吸道飞沫,新冠病毒则附着于呼吸道飞沫,健康人群吸入携带病毒的飞沫后可引起感染。虽然呼吸道飞沫是新冠病毒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但它与距离关系密切:与感染者相距一米以内,感染风险相当高;一米以外,感染风险会逐渐降低;两米以外,相对比较安全。由于飞沫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因此戴口罩可降低感染风险。



新冠病毒传播距离较远的途径为气溶胶传播。气溶胶是指直径较小、携带冠状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与空气的密度相当,健康人群吸入后也可引起感染。相比于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的距离更远,可达数米,危险程度可能会更高。但气溶胶的传播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在相对密闭的空间,二是该空间新冠病毒浓度较高,三是健康人群在上述环境中滞留的时间较长。因此虽然气溶胶传播距离远,危险系数高,但可通过开窗通风、戴口罩等措施,降低人群的感染风险。

综上,零距离接触被新冠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可被感染,勤洗手,接触物品后不触摸口、鼻、眼等部位,可降低感染风险;与感染者相距一米以内,呼吸道飞沫感染风险较高,两米以外感染风险可显著降低,因此戴口罩、与人保持数米距离可降低感染风险;气溶胶传播主要发生在密闭、病毒浓度高、滞留时间长的空间,保持开窗通风,尽量少与他人同处密闭空间,戴口罩,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所以大家要做好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外出和聚集,如要外出,应戴好口罩,减少停留事件,以最大程度预防感染的发生。

根据研究,新型冠状病毒在外界存活时间在数小时到一天左右,而在合适环境下,甚至可存活数天,大家务必引起重视。要想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发生,我们一方面需要远离传染性,另一方面需要做好个人防护,一般距离在2米以上,可以防止呼吸道飞沫传播,但并不能完全预防。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我们应避免外出,不到疫区旅居、不接触疫区和已确诊人员、不聚集,如要外出,应带好口罩、减少外出停留事件,回到家中,应及时洗手,衣服晾晒于通风处,必要时可对家中环境进行消毒。希望大家正确认识,切勿偏听偏信,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应保持严格的防控措施,不能掉以轻心。

如您有任何疑问,欢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讨。关注作者,每日持续性更新健康知识。


银杏叶的守望


我来回答,主要怕病毒和人体的飞沫传播,安全起见,飞沫可漂浮,1一3米,在2米以外最好是3米,人与人,离3米远比较安全


农村农田六叔


这要看你的保护措施做得怎么样,一般在戴口罩的情况下一米五的距离没事,这只是说面对确诊病人的情况下,而且对方还要有戴口罩,至于说接触性的那就说不准,你要是在外接触东西没洗手,感染的风险那就是手了。


天人合一108926131


原则上只要不进身体就绝对不会被传染!多少米?谁能控制它离你多少米?你看得见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