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权术研究:政治斗争失败者不能杀,要留着榨取最后的价值

一般人认为政治斗争都是你死我活,其实这并非常态,大多数时候,政治斗争的失败者,一旦失败没有崛起的可能,高明的政治家还是会留着这样的人一条性命的,用来榨取最后的政治价值。孔光就是三朝元老,历任丞相,这样一个拥有极高威望的大儒,王莽并没有杀了他,而是给了个皇帝老师的名义,让其远离了去哪里,边缘化了!王莽的核心用意,非常的权谋:

【出处】《资治通鉴》第35卷 汉纪27

【原文】平帝年九岁,太皇太后临朝,大司马莽秉政,百官总己以听于莽。莽权日盛,孔光忧惧,不知所出,上书乞骸骨;莽白太后,帝幼少,宜置师傅,徙光为帝太傅,位四辅,给事中,领宿卫、供养,行内署门户,省服御食物。以马宫为大司徒,甄丰为右将军。

【译文】平帝时年九岁,太皇太后临朝听政,大司马王莽把持国政。百官各自负责本职,最后都听王莽裁决。王莽的权势日益上升,孔光忧虑恐惧,不知如何才好,上书请求退休。王莽奏报太后,认为皇帝年幼,应该为他配置师傅。于是调任孔光为皇帝的太傅,位居四辅,兼给事中,负责皇宫宿卫和皇帝的供养,兼管禁中官署门户、察看皇帝服饰、御用、食物等。任命马宫为大司徒,甄丰为右将军。

【解析】

一、孔光为什么不能杀?

1、孔光已经示弱

面对王莽的崛起并最终控盘大汉江山,历任三朝丞相的孔光,自身的权力形同虚设,一场无声的权力斗争,孔光失败了,面对失败,自然不能等这别人下手,于是自己主动提出回家养老,完全的交出自己的位置和权力。当众辞职,并接受新岗位,这标志着,孔光在王莽面前彻底认输。

2、避免鱼死网破

既然认输了,为什么不能够直接杀了孔光,以免后患呢,毕竟孔光是文官,而王莽任命自己的心腹做了大司徒主管财政,拿到了财权,任命自己的铁杆做了右将军掌握了京城禁军,孔光就是个没牙的老虎,已经没有任何威胁,而如果继续追究,孔光会狗急跳墙,鱼死网破,王莽会得不偿失。

3、稳定原有势力

尤其是高层的政治人物,因为多年的政治经营都是门生故吏一大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一旦斩尽杀绝,必然会人人自危,继而就可能出现无法预料的政治局面,所以,稳定住了孔光,也就稳定住了他背后势力,王莽只需要对那些继续对抗的人,各个击破即可。


资治通鉴权术研究:政治斗争失败者不能杀,要留着榨取最后的价值


二、王莽留着他有何用?

1、树立政治形象

毕竟孔光是三朝元老,和当朝大儒,这样的人留下来和自己合作,能够弥补王莽的政治威望不足,能够给大众一个众人拥护的政治形象。有威望的人给自己衬托,王莽不能放弃这个机会。留着政治对手,还能够展示出自己的政治胸怀,能够让大众看出自己的政治包容度。

2、便于就近看管

如果同意孔光的辞职,这就让孔光在暗处,而自己在明初,孔光在暗处,就可能做更多的破坏工作,所以,王莽留着他在身边,做一些个虚职,能够就近看管,明白他的动向。这可以时候是历朝历代都在用的权力控制手腕,把对手留在身边,去哪带哪,不给他脱离视线的机会。

3、利用政治余热

王莽让孔光去做9岁的汉平帝的老师,不怕他控制皇帝策反吗?其实这就是王莽的阴暗之处,如果让自己人去教育汉平帝,如果汉平帝死了,自己就说不清楚了,但是如果让自己的政治对手孔光去看守汉平帝,就是皇帝死了,王莽自己恰恰没有嫌疑。没错,五年后,汉平帝就死了。

三、这对职场有何启示?

1、无威胁的人不必继续打

为什么穷寇勿追,归师勿遏,核心的意义也是如此,就是避免他们的狗急跳墙。一旦你不给他们留活路,他们就敢和你玩命。所以,对于没有威胁的对手,边缘化处理即可。在职场很多时候,没有必要逼得别人没有活路,那时他天天到处给你作对,你会麻烦的要死。

2、一定要把敌人放在明处

最可怕的不是有敌人,而是你不知道敌人是谁。任何时候,尽可能的让敌人在明初,自己再暗处,这样他不知道在你,而你却能处处控制他,这才是高明的政治手腕。所以在职场和人斗争,一定要暗斗,不能自己暴露身份,给对手打闷棍,这样成本最低,危险最小。

3、留着异议派能彰显形象

搞政治,很多时候是需要政治花瓶的,如果把所以有意见的都打走,表面上成了一言堂,好像权力集中,其实,这恰恰损害了自己的政治权力,一个不能够容人的政治形象,这样也就听不到真话,因为人不知道那句话会得罪人,得罪权力心思,因此,人人都不敢说真话,恰恰失去了权力耳目。

经过上述权谋网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来,王莽留下了孔光,让他继续担任皇帝的老师,最大程度的榨取了孔光最后的政治价值,不过,孔光也是政治老油条,看透了皇帝老师这位置是被利用的位置,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装病辞职了。价值用完了,王莽也就没有继续留着了,如果再留着,恰恰又会逼着孔光狗急跳墙。所以,同意孔光走人了!

本文源自“权谋智慧” 微 信 公 众 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