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利的婉转:林徽因传》:“人间四月天”背后的几重心酸

《锋利的婉转:林徽因传》:“人间四月天”背后的几重心酸

网络

那些艰难时刻,都在日后开花结果。——村上春树

她出生名门大户,祖父是进士出身,父亲是北洋司长,可谓是十足的官二代。徐志摩为了赢得她的芳心,不惜以离婚为代价;金岳霖为了她终身未娶。她曾是人人称赞的民国才女,是中国建筑师、作家、诗人,有着多重身份。她与梁思成创建中国建筑史的里程碑。

大家所看到的林徽因,是那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神奇女子。然而,在众多身份背后,她不过是个普通的女子。在家庭地位中,她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优越,反而是小心翼翼的生活。

01.第一重心酸:遮出身份的尴尬境地

1904年6月,林徽因出生浙江杭州,跟随祖父母生活。在富有灵气的江南成长,林徽因吸收了江南的灵秀之气,自小生得精致可人。以至于日后,冰心评论起林徽因的容貌,用了一个巧妙的“俏”字来形容。

尽管林徽因是林长民的长女,深得祖父母的宠爱,但依然无法忽视遮出身份的事实。这就跟《红楼梦》里的探春身份一样,背后的心酸苦楚唯有自己懂得罢了。

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出生于小城嘉兴,家里开着小作坊,颇有几分家底。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是最得宠的孩子。在溺爱之下长大,她既不会诗书也不会女红,没什么大的才能,却有很大的脾气。

何雪媛嫁到知书达理的林家,无疑像自由自在的小鸟被关进牢笼一般,失去无拘无束的生活,也平添了几份忧愁。

在林家,何雪媛始终无法融入林家的生活。因为她的婆婆游氏是典型的名门闺秀,擅长女红,喜爱诗书,与何雪媛有着天壤之别,更别说能够得到婆婆的青睐了。

再则,何雪媛是林长民的原配叶氏过世后娶进来的。当时叶氏没有留下子嗣,林长民再娶是为了延续香火。加上林长民常年在外,就算回家一次,俩人也说不到几句贴心的话。所以,他们之间真的谈不上有多么深厚的感情。

既得不到婆婆的认可,也感受不到丈夫的疼爱。无法言语的抑郁,化为暴怒的脾气,毫无遮掩地发泄出来,让所有人见到她都绕道而行。

《锋利的婉转:林徽因传》:“人间四月天”背后的几重心酸

网络

可是,身为女儿的林徽因必须忍受母亲的脾气,更要忍受父亲对母亲的冷漠。对于母亲,她既有爱又有恨,她恨母亲的不争气。

在八岁那年,由于何雪媛在林徽因之后生下的一子一女相续夭折,林家担心香火不续,又给林长民娶了第三房夫人。那是上海女子程桂林,她虽然没有多大的文化,但是性格随和,颇得林长民的欢心。

按照封建习俗,何雪媛虽是继室,但无上房,她的地位应该是稳固的,怎么着都比三房的要强些。只可惜,她改不了平日蛮横的脾性,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也让丈夫对她越来越淡漠。

从此,程桂林住在前院,何雪媛住在后院。林长民回家后,总会待在前院,而那里有各式各样新奇的玩意,林徽因常常忍不住好奇过去看一眼。但是,这样的行为在母亲看来,就是赤裸裸的背叛。

在林徽因眼中,程桂林的五个孩子都是自己的手足。但在何雪媛看来,他们却是眼中钉、肉中刺,这种矛盾且复杂的关系,将林徽因的心理逼迫到一种绝境,使她承受着十三岁年龄不该承受的心里压力。

尽管林徽因深得父亲的宠爱,但是母亲的种种行为使她抬不起头,也让她从小生活得如履薄冰。正是如此,费慰梅才会说那句:“她的早熟可能使家中亲戚把她当成一个成人而因此骗走了她的童年。”

《锋利的婉转:林徽因传》:“人间四月天”背后的几重心酸

网络

02.第二重心酸:爱情之路受到阻挠

众所周知,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婚姻是天作之合,都得到双方父母的认可与祝福。这一路走来,他们的感情之路看似很顺利,其实不然。

1923年5月7日,梁思成出了车祸,被送到协和医院。由于当时中国西医水平落后,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使得他日后落下终身残疾。

在此之前,双方家长认定了两人的婚约,林长民提议尽早安排订婚,梁启超却坚持两人完成学业之后再订婚。

如今,梁思成遭遇车祸,对林家父女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看到病床上的梁思成,林徽因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无法帮他承担肉体的疼痛,便希望给予精神上的慰藉。

于是,林徽因担任起照顾梁思成的责任,毫不避嫌地贴身照顾,甚至亲自为他擦洗身体。这份感情早就跨越了情人的界限,颇有一番老夫老妻的味道。

梁启超从中看到林徽因的善良、懂事、勤快,以及对梁思成的一腔真情。但是,梁思成的母亲李惠仙却觉得林徽因的行为不成体统。

李惠仙生于传统的旧式家庭,三纲五常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对新派儿媳的做法,她认为没有下聘的女子,见到未来丈夫衣冠不整不但不避嫌,反倒主动凑上去,这算怎么回事?

其实,李惠仙最反感的是林徽因和徐志摩的交往。聪明的林徽因,怎么可能感受不到这点。只是,她不会那么轻易就屈服。她要用积极的方式,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时代浪潮中。

《锋利的婉转:林徽因传》:“人间四月天”背后的几重心酸

网络

在双方家长的安排下,林徽因和梁思成一同前往美国留学,待到学成归来之时,便是他们的成婚之日。然而,这趟旅程没有想象中那么浪漫和美好,当中充满了无数的矛盾和争吵。

他们之间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来自李惠仙的反对。不过,在他们留学期间,李惠仙身受乳腺癌的折磨,离开了人世。

但是,梁家大女儿梁思顺在母亲生病期间,无微不至的照顾左右,深刻体会母亲的感受,一方面是遭受病痛的折磨,一方面是承受对未来儿媳极度反感的精神折磨。

这份痛苦深深的映射到梁思顺身上,她也极度反感林徽因。虽然李惠仙不在了,但梁家反对的声音依然存在。

身处异国他乡,感情遭遇重重考验,林徽因和梁思成俩人都觉得难受。不堪忍受的梁思成写信给大姐诉苦,也写信给父亲,请求他劝说大姐缓和跟林徽因的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梁思顺的丧母之痛慢慢得到平复,出于对弟弟的疼惜,她尝试接纳林徽因。家庭矛盾才慢慢得到缓和,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感情也得到进一步调解。

这一路走过来,虽然有林长民和梁启超的支持,但是反对的声音还是对他们的感情造成了影响。幸好,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锋利的婉转:林徽因传》:“人间四月天”背后的几重心酸

网络

03.第三重心酸:林长民猝然离世

刚刚从梁家紧张的关系中挣脱出来,还没来得及舒缓一口气,林徽因接到父亲遇难的消息。这个噩耗来得太突然,以至于林徽因无法相信消息的真实性。但是,梁启超发来的电报证实了林长民遇难的事实。

1925年11月,奉军将领郭松龄起兵反奉制止内战,急需政治人才相助。政途不顺的林长民被引荐,做了郭府高级幕僚。

12月张作霖包围郭军司令部,双方交战之下,郭军惨败。出逃途中,林长民和郭松龄下车躲避,不料被榴弹击中身亡。

听到父亲遇难的消息,林徽因的情绪到了奔溃边缘。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意气风发的父亲会以这种方式离开人世。

父亲既是依靠又是精神支柱。如今,父亲遇难对林徽因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面对林长民的猝然离世,家里的大大小小更是乱成一团。满门遗孀,无人可靠,全家上下仅剩三百余元,一家老小眼看日常开支都难以支撑。

《锋利的婉转:林徽因传》:“人间四月天”背后的几重心酸

网络

林徽因原本打算中断学业,靠自己的双手撑起一家的开支。但是,梁家极力劝阻,梁启超写信给梁思成,一方面是安抚林徽因的情绪,给予精神上的慰藉,一方面是告知不必为学费的事担忧,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可谓是无微不至。

事发之后,梁启超四处奔走,处理林父的后事,他给政府上书,请求募集赈款,安顿林家的老老小小,这才稳定林徽因的心绪。

在父亲身上,林徽因渐渐明白,每个人这一辈子都有自己来到世间的使命。有些人事为了繁衍子孙而活,有些人是为了光宗耀祖而活,有些人是为了艺术而活,有些人是为了爱情而活,她的父亲是为了心中信念而活。林徽因想到自己走过的路,她的此生便是为建筑而活。

在美国的三年,离家的孤独、学业的繁重、情感的挫折、失去亲人的痛苦……她经历了许多,也成熟了许多,从原来的理想主义,慢慢过渡到现实主义。

04.第四重心酸:远走他乡,疾病缠身

1927年冬。林徽因和梁思成在美国举行了婚礼。他们的婚礼用的是当时最高端的方式——旅行结婚。其实,他们旅行结婚最主要的目的是收集有价值的资料,以便回国之后研究使用。

1928年8月,林徽因和梁思成一同受聘于东北大学。在东北呆了两年,林徽因的肺病越来越严重,不得不停下工作到北平静养治疗。

梁思成护送林徽因回来之后,又赶回学校完成教学任务。因梁思成与徐志摩商量,他手头上的工作放不下,林徽因又需要早日治疗,徐志摩便主动提出帮忙和照顾。

林徽因原本就是喜欢热闹的人,在养病期间,徐志摩、沈从文、金岳霖等人常常来探望,也成为了疗养院的常客。在徐志摩的鼓励下,林徽因开始创作诗歌。

1931年4月,林徽因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换》以“徽音”为笔名,发表在《诗刊》的第二期。后来,她分别在《新月》、《北斗》、《大公报》、《文学杂志》等期刊发表了几十篇作品。

《锋利的婉转:林徽因传》:“人间四月天”背后的几重心酸

网络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林徽因与梁思成还在考古的途中,在报纸上得知消息后,他们不得不停止考察,立刻赶回北平。但没想到,铁路因战事不能通车,他们不得不绕行辗转逃到昆明。

1940年,林徽因跟随梁思成迁到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住在低矮的农舍里,而梁思成旧疾复发,痛苦难忍,大量的家务都得林徽因来操持,林徽因在给美国朋友费慰梅的心中透露苦衷:“每当我做这些家务时,我总觉得太可惜了,觉得我是在冷落了一些素昧平生但更有思想、更为重要的人们......”

在这样的境遇下,林徽因通读了二十四史中有关建筑的部分,为写《中国建筑史》搜集资料,常常工作到深夜。由于长期的颠沛流离和粮食的缺少,林徽因的身体每况愈下。

1947年12月,林徽因的肺结核已经到了晚期,结核病菌侵入她的肾脏,不得不切除一个肾脏。医生告诉费慰梅,她最多只能活5年。

此后,林徽因强忍着病痛的折磨,投身到工作中,她与梁思成、刘开渠等人共同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工作。

最终,林徽因支撑到了1955年早春,当时针对梁思成“大屋顶”建筑观念的批判正如火如荼。可是,林徽因却再也无法做梁思成的精神支柱了。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病逝同仁医院,享年51岁。作为第一个为中国建筑学奠基的人,这样落下了人生的帷幕,是何等的可惜。

林徽因在短暂的生命里创造了无限可能,她突破中国男强女弱的观念,在文坛、建筑学、诗歌等领域留下享誉盛名的创作,成为民国第一才女。如村上春树所说:“那些艰难的时刻,都在日后开花结果。”每个生命如同一本书,不关乎长短,只在乎质量。


我是 ,欢迎关注,一个喜欢阅读、写作的读物博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