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栗姬输给王娡,太子之位被汉武帝夺走的刘荣,最后的结局怎么样了?你怎么看?

猫婶陛下


汉景帝刘启的皇后薄氏是其祖母薄太后的娘家人,是薄太后指定的一桩政治婚姻,因此刘启并不怎么喜欢这个薄氏,又加上薄氏肚皮不争气,一直没有为刘启生下一儿半女,在薄太后去世不久,汉景帝就将这个薄皇后给废黜了。


栗姬年轻貌美,又能歌善舞,深得汉景帝的宠爱,她的肚皮也特别争气,一连为汉景帝生下三个儿子,因此汉景帝对她是刮目相看。

到了该立太子的时候了,按照无嫡立长的原则,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栗姬的长子刘荣顺理成章的被立为太子,栗姬正受宠,儿子又被立为太子,如果不出意外,儿子就是未来的皇帝,自己就是皇太后,这本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但由于三个女人的较量,使得刘荣的太子之位出现了重大翻盘,拱手让给了本来是局外之人的刘彻,让他捡了个大便宜。


汉景帝刘启有个一母所生的姐姐刘嫖,人称馆陶长公主,因为是窦太后所生,因此她能自由出入后宫,而且在景帝面前说话也有一定的分量。

在得知刘荣被立为太子之后,她从长远的政治考量,想将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刘荣,成为太子妃,将来成为皇后,自己也能从中获取不少的好处,她认为这是十拿九稳的事情,栗姬应该是求之不得的。


馆陶长公主径直来到后宫,向栗姬提亲,没想到栗姬一点面子都不给,直接给回绝了,本来栗姬就十分怨恨长公主,因为她经常向景帝推荐美女,把本来就好色的景帝搞得神魂颠倒,这让栗姬醋意大发,使得景帝与栗姬的感情出现了危机、裂痕,其根源就是长公主。

栗姬的甩脸让心高气傲的长公主颜面扫地,从来没有人敢这样对待她,碰了一鼻子灰的长公主灰溜溜的走了,她决定要报复栗姬,要搅黄她儿子刘荣的太子之位,要让栗姬痛不欲生。


长公主刘嫖还是想在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中挑选自己未来的女婿,挑选来挑选去,发现只有四岁的刘彻最合适,而刘彻的母亲王娡也正有此意,两人一拍即合,决定联手拱下刘荣,让刘彻登上太子之位。

长公主刘嫖就经常在景帝面前夸赞王娡刘彻如何如何好,栗姬刘荣母子如何如何糟糕,反正只要一有机会长公主就会在景帝面前给栗姬穿小鞋,而栗姬依然故我,以为景帝宠爱她,就恃宠而骄,一点也不收敛,时间长了,景帝心里对栗姬也有了芥蒂。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让这种日积月累的不满来了个总爆发,加上王娡暗中使坏,直接导致刘荣被废。

当时,汉景帝生病,栗姬前去探望,在病榻前,景帝嘱咐栗姬,让她在自己百年之后,好好善待自己其他的皇子,其意思就是想立她为皇后,谁知道这个栗姬可能是脑子进了水,她又回绝了景帝的请求,这让汉景帝非常愤怒,要知道,景帝一生气,后果很严重。


这时候,王娡王美人又火上浇油,暗地里让人向景帝上奏说既然封刘荣为太子,母以子贵,应该册封栗姬为皇后,汉景帝这下可是忍无可忍,下令处死上奏的人,还废了刘荣的太子之位,改封为临江王,又册封胶东王刘彻为太子。

刘荣做了三年的太子,竟然是因为母亲的愚蠢而葬送了大好的前程。


刘荣到了封地后,嫌封地的王宫不够大,于是就大兴土木,扩建王宫,但却占用了高祖庙的土地,在皇室,对于祖宗是非常崇敬的,刘荣这就犯了大不敬的罪。

这件事被人检举揭发了,汉景帝就让刘荣进京,交由中尉府审查,中尉府受景帝的指使,对刘荣审查严格,连刘荣想给奶奶窦太后写信都拒绝了。


刘荣作为皇子,却成为了阶下囚,这让他感到受辱,难以接受,于是便自杀身亡。
刘荣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如果成为皇帝,充其量也只是个守成的皇帝,刘彻白捡了个皇帝,却把西汉推向了强盛的顶峰,成为千古一帝。






遗产君


生在皇家,哪个人不想当皇帝。可是有一个人,自己的儿子的一条腿都已经登上皇位了,却被自己生生的拉了回来,简直是猪一样的队友,这个愚蠢的母亲就是汉景帝的妃嫔,栗姬。

栗姬是齐国人,历史对她的出身、家族并没有记得很详细,想来可能出身并不是很高贵吧。栗姬在刘启还是太子时就很受宠了,刘启的前三个儿子都是她生的。据说栗姬长得很美,脾气不太好,颇有心计。刘启的太子妃薄氏,就是之后的薄皇后,是薄太后的族人,也是薄太后强行塞给刘启的,刘启并不喜欢她。薄皇后一生都没有得到过刘启的宠爱,也没有任何的子嗣。关于立太子方面,都是遵循立嫡立长的原则。既然没有嫡出的皇子,那就只能立长子了。于是栗姬的儿子刘荣就顺理成章的被立为了太子,史称栗太子。

自己的儿子被立为太子了,想着自己以后就是皇太后了,栗姬马上就嚣张起来了,谁都不放在眼里,丝毫不懂得收敛,(这和王娡的隐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也四处树敌。她好死不死的竟然首先得罪了长公主刘嫖。馆陶公主刘嫖是刘启的同母胞姐,窦太后就这么两个孩子,姐弟二人的关系肯定很亲近的。再加上她是姐姐,从小宠爱弟弟,所以刘启对她的话还是比较相信的。刚开始刘嫖是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荣的,以后肯定会成为皇后的。可是栗姬并不买账,她记恨着刘嫖经常给刘启进献美人,所以一口回绝了刘嫖的建议,还大肆侮辱母女二人一番。刘嫖大怒,自己的女儿只能做皇后,你不要,那我就只能找别人了,只是太子之位也就可能是别人的了。

经过精挑细选,终于选定了刘启喜欢的王娡母子。因为刘彻的一个金屋藏娇的诺言,使得这桩亲事迅速被定下了,二人的结盟也正是形成。接着刘嫖就经常说栗姬怎么怎么狠毒,将来肯定会残害其他妃子和皇子。刘启慢慢的也听了进去,对栗姬也不似以前了。有一次,刘启试着问她:“等我死了以后,你会善待其他的妃子和她们的儿子吗?”栗姬直言不会,会折磨他们,还对刘启不逊。刘启很生气,动了易储的念头。

此时的王娡母子一直很安静,韬光养晦,扮演着贤良淑德、子孝母慈的角色,等待机会。终于机会来了,薄皇后被废了。王娡暗中派人上奏恳请立太子母栗姬为皇后。刘启大怒,薄皇后才刚废,你就这么迫不及待,联想到之前栗姬说的话,刘启不禁心惊,若我死了,你是不是也这样迫不及待的残害其他妃嫔呢?刘启下令杀了大臣,废了刘荣。于是隐忍许久的王娡上位成功,成为皇后,同年四月,刘彻被立为太子。

刘荣被废,加上栗姬年老色衰,刘启也不想再看见她了。因为她得罪了刘嫖,之前因为她嚣张,在公众目中为人,惹得窦太后也不喜欢她。此时的栗姬孤立无援,也见不到刘启,最后抑郁而终了。


亭殿阁


刘荣,汉景帝长子,也是栗姬为汉景帝所生的三个孩子之一。汉景帝即位后,因为皇后薄氏无子,刘荣作为长子,被立为太子,但由于栗姬没有答应长公主的求亲要求,把长公主推到了王娡一边,在景帝那不断诋毁栗姬,再加上栗姬在汉景帝病重时,拒绝照顾其他有宠的姬妾子女,甚至对景帝出言不逊,逐渐被汉景帝冷落,再加上有大臣以“母以子贵”为理由,建议立栗姬为皇后,汉景帝认为这是栗姬的唆使,将进言的大臣处死,并且将太子刘荣废为临江王,改立刘彻为太子。

几年后,临江王刘荣被举报侵占宗庙土地修建宫殿,汉景帝召他进京询问,临走时,乘坐的车轴断裂,百姓都哀叹“临江王一去不返了”,进京后,临江王被被带到中尉府簿,中尉郅都严厉斥责临江王,临江王感到非常害怕,在夜里自尽而死,葬于蓝田。传说有无数燕子衔土置于冢上,百姓都对他的死感到惋惜。

应该说,刘荣是由于栗姬愚蠢行为以及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的才干算不上出众,但也有中人之姿,在太子时期并没有传出什么丑闻或是恶行,贬为临江王后百姓对他也很认可,如果他登上帝位,也应该算一个守成之君,但也远远比不上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补天五彩石


刘荣,是汉景帝庶长子。因嫡皇后薄氏无出,被汉景帝立为太子,如无意外,将是汉景帝之后的皇帝,可是,却因为有一个猪队友母亲,大好前程被丧送了。不但没有做成皇帝,还被逼自杀。

汉景帝的皇后薄氏是薄太后的娘家人,是为了加强权势而强塞给景帝的,与景帝关系不睦,一生没有子嗣,而刘荣的母亲栗姬则因人美,又有心计,很受汉景帝的宠爱。后来,她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又被立为太子,她就是未来的皇太后,这在以孝治国的汉朝,将是无限的尊崇。

这种情况下,刘荣的母亲栗姬开始张狂,不但对众嫔妃大臣颐指气使,而且不把与景帝关系较好的长公主馆陶放在眼里。甚至不肯与皇帝打好关系。

馆陶公主为了扩张巩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提出将女儿陈阿娇嫁给太孓刘荣的建议,栗姬不但拒绝了,还对馆陶母女冷嘲热讽。而在这时,地位还很卑微的刘彻的母亲王娡向馆陶伸出了橄榄枝,不但处处巴结馆陶公主,而且当馆陶公主与刘彻联姻时,很爽快的答应了。刘彻也很给力的许下“若得阿娇,愿贮金屋藏之”的诺言。

此后,刘嫖就经常对景帝说栗姬狠毒,将来会残害其他妃子和皇子。刘启为了试探栗姬,自己死后能不能善待他的妃子和儿子。栗姬直言表示不会。甚至表示会折磨他们,景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刘荣的地位岌岌可危。而 此时王娡的一个离间计,便成了把刘荣打入地狱的最后一根稻草。

薄太后死,薄皇后被废。皇后之位虚悬,王娡暗中派人奏请立太子刘荣之母栗姬为后。景帝中计,以为太子急于登基,栗姬野心太大,于是废了刘荣的太子之位,疏远了栗姬,又立王娡为皇后,不久,立刘彻为太子。这样,栗姬被王娡打败。刘荣被刘彻替代。刘荣好好的一把牌,因为栗姬这个蠢人而被打的一塌糊涂。

刘荣被废以后,封为临江王,本来可以好好的经营余生,可是她却遗传了母亲的毛病,骄纵奢华,大兴土木,甚至占用了高祖庙的土地,犯了大不敬的罪过。汉景帝下令刘荣进京,成为阶下囚,刘荣不堪忍受,自尽而亡。

刘荣之死,有母亲栗姬的过错,但更多是与他自己的格局小胸襟窄有关


萍风竹雨123


先来了解一个成语“金屋藏娇。”这个典故出自班固的《汉武故事》。故事里的娇就是大汉的孝武陈皇后,她老公说出来应该都知道,就是刘彻,大名鼎鼎的汉武帝。陈氏小名就叫阿娇,父亲是堂邑侯陈午,陈家也是汉朝开国功臣,属于功勋贵族之家,母亲这边势力就更加强大,陈阿娇的母亲和汉景帝刘启是同一个妈的亲姐弟,也就是馆陶长公主刘嫖。幼小时的阿娇就深得汉景帝刘启之母窦太后的宠爱。阿娇的老妈馆陶长公主也是当时在朝中说得上话的人物,有这么过硬的家族关系,馆陶长公主刘嫖自然不会把一般的家族放在眼里。

汉武帝刘彻的父亲汉景帝刘启后宫妃嫔众多,荷尔蒙尽情的释放后,弄了一堆子女出来,其中儿子就有十四个。刘彻生出来时排行第十,刘彻的娘是汉景帝刘启后宫的王美人王娡。在他前面有那么多皇子,也就是说刘彻能够当上皇帝原本机会不是很大的。这一切都因为汉景帝刘启的一个宠妃而改变了。这个宠妃就是当时的皇长子也是皇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姬。

栗姬本来有一手好牌,却将牌打乱了。栗姬给汉景帝生了三个儿子,刘荣身为皇长子又是皇太子,自己又得皇帝专宠。一切原本顺风顺水,按照流程走就可以了的。可是事情却发生逆转,古代大家族要么是政治联姻,要么是权利联姻,官宦人家和王公贵族都会讲究肥水不流外人田,按着门第高低讲究个门当户对。馆陶长公主刘嫖本想将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许配给当时的太子刘荣,说穿了就是想让阿娇以后能成为皇后。然后就按排人去问栗姬,栗姬一听这话就火冒三丈,说门都没有。馆陶长公主知道栗姬的意思后也火冒三丈,觉得好心巴结你还甩都不甩,那就走着瞧,从此和栗姬势不两立,而且一逮着机会就在汉景帝刘启面前打小报告告黑状。栗姬不是对陈阿娇有意见,而是对阿娇她妈有一肚子意见,原本自己得景帝专宠,这长公主刘嫖没事隔三差五的就给景帝推荐美女,让其他的美女分宠,所以憋着一肚子火,自然也就不答应。栗姬是泄了心头之火,可是却不知道输了政治。因为后宫也是政治的一部分。

馆陶长公主刘嫖看到不能让自己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儿嫁给刘荣后,就去找刘彻的母亲王美人王娡,将阿娇定给了刘彻。长公主刘嫖在刘彻小时候就对刘彻的印象很好,有一次,馆陶长公主抱着很小的刘彻问,你长大了要娶媳妇吗?刘彻说要啊,长公主刘嫖指着宫里左右上百个侍女问刘彻要哪个,刘彻说都不要,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那阿娇好不好,刘彻高兴的说好,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就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这就是班固《汉武故事》里『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金屋藏娇”的来由。这样馆陶长公主刘嫖和王美人就抱团结成了同盟。馆陶长公主刘嫖一有机会就在汉景帝刘启面前黑太子刘荣和他的母亲栗姬,刘彻的母亲王美人有事没事也在汉景帝刘启面前吹吹枕边风,自然都要不遗余力的扶持刘彻。时间长了,果然景帝就不再专宠喜欢栗姬了。就在景帝生病时,王美人故意觐见大臣,说刘荣是太子栗姬应当立为皇后,此时的栗姬早就不得宠了,汉景帝听这个事火冒三丈,本来就觉得栗姬心胸狭窄,很不喜欢,当即暴怒之下就处死了觐见的大臣,然后废掉了太子刘荣之位。

汉景帝七年(前150年)正月,栗姬失宠,刘荣被废为临江王。四月,封王美人为皇后,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刘荣因为修建宫室侵占了宗庙的土地,被人告发。中尉府郅都责讯甚严,刘荣惧怕,想要刀笔,直接写信给景帝谢罪,郅都不给。窦太后堂侄魏其侯窦婴派人悄悄送给刘荣刀笔,刘荣写完谢罪信后,在中尉府自杀。刘荣死后,汉景帝刘启并没有悲伤。因为他知道,刘彻已是太子,必须为他扫清障碍,这就是政治。而刘荣和他的母亲栗姬生生的把一手好牌打乱了。



沐容劍秋


废太子刘荣最后是在中尉府自杀身亡!刘荣被废及以后的自杀都是因为他有个蠢笨自私的母亲栗姬,栗姬不明白“母以子贵,子以母贵”的道理,只有稳固了儿子的太子之位,你才更尊贵,你更尊贵了,太子之位才会更稳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那愚蠢的嫉妒之心,害了刘荣,害了自己。


先说说事情的来龙去脉,《史记.外戚世家》载:景帝为太子时,薄太后以薄氏女为妃,及景帝立,立妃曰薄皇后,皇后毋子,毋宠,薄太后崩,废薄皇后。景帝长男荣,其母栗姬。立荣为太子,长公主嫖有女,欲予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景帝,得贵幸,皆过栗姬,栗姬每日怨怒,谢长公主,不许。长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许之,长公主怒,而日谗栗姬与景帝曰“栗姬与诸贵妇人幸姬会,常使侍者唾其背,挟邪媚道。″景帝以故望之。景帝常体不安,心不乐,属诸子为王者于栗姬,曰“百岁后,善待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


这段话说景帝刘启做太子时,祖母薄太后以薄氏女为刘启妃,刘启即位后,立薄氏为后,但景帝并不喜欢她,薄后无宠无子,薄太后一死,刘启立马废了她。所以景帝无嫡子,立栗姬长子刘荣为太子。栗姬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喜妒,景帝的姐姐长公主刘嫖(馆陶公主)那可是景帝和窦太后面前的红人,景帝的那些美人都是通过馆陶公主得以被景帝宠幸,栗姬就深恨馆陶公主。

馆陶公主有女阿娇,馆陶就想把阿娇许配太子刘荣,栗姬因恨她就不许。馆陶转身就找王夫人(后来的王太后王娡),王夫人立马同意阿娇嫁给儿子刘彻。馆陶公主就开始每天在景帝面前说栗姬坏话,说她让侍女对着你宠幸过的姬妾后背唾骂。

后来景帝身体不舒服,又叮嘱栗姬我百年之后,你善待我的这些儿子们,栗姬不但未答应还出言不逊,景帝更烦她了!(愚不可及,空头支票都不知道开一个)

馆陶公主就成天说王夫人的儿子刘彻如何之好,景帝也认为刘彻贤,再加上王夫人当初怀刘彻时对景帝说过梦日入怀,景帝开始举棋不定了。这时候王夫人又烧了一把火,背地里让人上奏晋栗姬为皇后,说“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景帝此刻正烦着栗姬,一听大怒,诛杀上奏大臣,废刘荣为临江王。栗姬更加愤恨,景帝也不见她了,栗姬忧愤而死。景帝立王夫人为皇后,刘彻为太子!



栗姬最大的悲哀就是亳无意义的嫉妒,仗着自己貌美就想君王独宠,可能吗?后宫里的女人就像御花园的花一样永远开不败!你不想方设法笼络皇帝,反而使小性子而唾骂得宠的美人,皇帝能喜欢你吗?窦太后权势熏天,馆陶为她最宠爱的公主,想跟你结个亲,你却为了吃那些无聊的醋恨馆陶,拒绝她驳她的面子,作为一个太子的母亲不要说没政治头脑,连简单的人情世故都不懂,你不遭殃谁遭殃?你遭殃的后果是儿子被废,自己也彻底见不着皇上,一切都没了!



刘荣在被废为临江王两年后,因侵占宗庙土地修建宫室获罪,被传至中尉府受审。郅都责讯甚严,刘荣恐惧,请求给他刀笔给父亲景帝写信谢罪,郅都不许,后来窦婴悄悄让人给他刀笔,刘荣写下谢罪书在中尉府自杀,窦太后深恨郅都,杀之泄愤!


寻桂子


刘荣被废,抑郁寡欢而死,这都是因为栗姬得罪了馆陶公主,却让王娡意外找到了靠山,栗姬应该是大意失荆州吧!

有一句话叫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说的是一位禅师带领几个徒弟来到一座大山前,说可以将大山移动到自己的面前。徒弟们惊叹不已,连忙请师傅表演绝技。禅师盘腿坐下,闭上眼睛,开始移山。时间过了一个时辰,徒弟们看见大山丝毫没有移动,有些不耐烦了。禅师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对徒弟们说既然山不过来,那我就过去吧。说着一行人来到了山前,禅师高兴地转头来,告诉徒弟们大山已经移动成功了,并指给徒弟们看。徒弟们不解,禅师立刻说现在大山不就在我面前嘛。

完成一件事情的方法有很多,有时候前面的路走不通了,就应该换一条路。比如馆陶公主以进为退,一招就战胜了敌人。


馆陶公主是汉景帝的姐姐,是一个具有权力欲望很强的女人。汉景帝宠爱一个叫栗姬的妃子,子凭母贵,她的儿子刘荣也被封为了太子。馆陶公主见栗姬得势,就想把女儿许配给刘荣做太子妃,等将来刘荣当上了皇帝,女儿自然也就是皇后了。然而事情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顺利,反而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栗姬倚仗皇帝的宠爱,有些骄傲,没有把馆陶公主放在眼里,更没有看清事情的厉害关系,当馆陶公主来来替女儿求亲时,栗姬把她拒绝在了门外。馆陶公主十分生气,转身就把女儿许配给了景帝的另一个宠妃王娡的儿子刘彻为妻。从此以后,馆陶公主与栗姬就成了势不两立的敌人。


王娡出身于民间,人却很聪明。身为母亲,当然得为自己的儿子考虑未来,可是势单力薄,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啦,有了馆陶公主这座靠山,她的战斗力马上提高了十倍。

时值王娡被景帝宠幸,王娡就吹起了枕边风,说尽了栗姬的坏话。汉景帝是一位明君,对后宫妃子们争来斗去的事情很清楚,只把王娡的话当作是妇人的牢骚之语,并没有放在心上。

这边馆陶公主也没有闲着,每次见到景帝都有意无意地说几句栗姬的坏话。这说的人多了,景帝在心里自然对栗姬产生了芥蒂。


有一次景帝生病了,让栗姬来服侍。栗姬尽心尽力,景帝很欣慰,便说自己百年之后还请美人用心照顾自己的儿女们。栗姬想都没想,当即就表示不愿意。景帝知道栗姬是一位心直口快的人,没有什么坏心眼,依然想要把她立为皇后,但心里还是挺不痛快的。

了解到景帝的心思,馆陶公主以退为进,趁机让几位亲信的大臣上书皇帝封栗姬为皇后。景帝本来就在气头上,看过奏折就以为是栗姬窜通大臣们来逼迫自己封她为后,这就更加生气了。

第二天,景帝上朝,第一件事情就宣布将栗姬打入冷宫,同时也把太子刘荣给废掉了。自此以后,栗姬母子俩整日郁郁寡欢,很快就都孤独的死去了。


妖娆史话


没有办法,出生在皇家的刘荣并不能自己独立掌握自己的命运,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不但自己要如履薄冰,就是自己身边的人出一点点差错,也会让自己万劫不复,刘荣就是一个典型被自己的亲生母亲所坑的代表。

汉景帝一生共有14个儿子,但这14个儿子全部都是庶出,汉景帝的正宫娘娘薄皇后是他的祖母薄太后的娘家人,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汉景帝对祖母强行安排给自己的皇后并不太感冒,皇后也因此没有子嗣,只不过薄太后在世的时候,汉景帝还不敢擅自作出废后的决定。

把皇后放在正宫供养,加上皇后无子,汉景帝再宠幸别的女人,薄太后也就不好再阻止。而让年轻的汉景帝真正爱上的人就是废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姬,栗姬也很争气,连续给汉景帝生下了皇长子刘荣、皇次子刘德和皇三子刘阏于,可见,那时的栗姬独得汉景帝的宠爱。

(栗姬剧照)

后来薄太后去世,加上长期没有立太子,汉景帝终于在朝臣的不断建议之下,才“勉为其难”的将薄皇后废黜,而作为皇长子,刘荣就成为了太子的第一人选。

刘荣当上太子后,栗姬可算是熬出了头,但她忘记了,太子是储君而并非君,虽然只有一步之遥,但一步走错就将坠入深渊万劫不复,可偏偏栗姬就是一个没有任何政治头脑的小女人。

汉景帝的大姐馆陶长公主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投机分子,她知道,母亲窦太后和弟弟在世,自己荣华富贵享受不尽,可一旦自己身后的大树倒了,自己不得不在此时寻找另一个靠山。

于是,她把自己今后的富贵寄托在了自己的女儿身上,她希望女儿能够早早认下一门亲事,凭借着联姻的关系,自己还能够继续呼风唤雨。

(馆陶公主刘嫖)

想来想去,她认为也只有嫁给太子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于是她就派人带着礼物去向栗姬求亲。这本是亲上加亲的好事,但意气用事的栗姬却一顿臭骂将媒人给骂了回去。

在栗姬看来,自己的这位大姑子就是一个见风使舵、贪财忘义的小人,自己不愿与她为伍,况且馆陶公主为了讨好汉景帝没少往宫中送美女,这也让栗姬醋意大发,发誓就是死了也决不答应儿子的这门婚事。

馆陶公主何许人也?窦太后的掌上明珠,连汉景帝都要礼让三分,岂能受得了这般奇耻大辱,从那一刻起,她就暗暗下定决心,绝不能让刘荣登位,现在都这样羞辱自己,万一真的当了皇帝,自己岂不是要死无葬身之地。

(王美人剧照)

而就在此时,一位心思缜密的后妃悄悄来到了自己的身边,她就是胶东王刘彻的母亲王美人,王美人对馆陶公主受到的羞辱很是同情,甚至感同身受,这让馆陶很是感动。等馆陶回过头来一看,这小小的刘彻不也能做自己的女婿吗,干嘛非要在刘荣这一棵树上吊死?

于是在王美人和馆陶的一拍即合之下,刘彻和陈阿娇定下了娃娃亲,而他们的联姻直接形成了“倒太子联盟”,因为无论怎样,能拥护刘彻登基是他们共同的利益所在。

因此,馆陶公主就时常进宫对窦太后和汉景帝说栗姬的坏话,刚开始汉景帝还不信,但经不住姐姐反反复复的念叨,汉景帝就决定试探一下自己宠爱的栗姬。

(汉景帝刘启)

一次,汉景帝到了栗姬的宫中,就独自感慨道:“朕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朕百年之后,不知你又如何对待朕的这些儿子们?”

而栗姬则半开玩笑的说道:“他们又不是我的骨肉,他们的死活关我什么事,以后各自安好就是了!”

栗姬这一愚蠢的回答,让汉景帝对她彻底绝望了,因为当年刘邦死后,吕后残害刘邦的儿子们的惨剧仅仅过去了30年,这是汉景帝最忌讳也是最担心的事情,可栗姬偏偏就撞在了枪口上。


(栗姬剧照)

从此汉景帝就渐渐萌生了废黜栗姬的想法,馆陶看出了汉景帝的心思,就决定再火上浇把油,她怂恿栗姬的娘家人上书,建议立栗姬为皇后,而栗家人还傻乎乎的信以为真。

结果奏折到了汉景帝那里,让汉景帝大发雷霆,真是越不愿看到什么就越来什么,汉景帝心想,不但栗姬心狠手辣,连着还有强大的外戚做支撑,在我的手里,你休想成为吕后二世!

结果汉景帝不但将栗姬打入冷宫,顺带着将太子刘荣废黜,母亲有罪,这个储君的合法性自然也就不存在了,这并不是公平的问题,在古代,一人获罪,全家株连的事再正常不过了。

还没缓过味来的刘荣直接贬为临江王,并且命令立即就国,不得停留京师片刻。其实刘荣吧,在贬为临江王的时候,他自己也认命了,就想当一个太平王爷,因此在临江国,他开始经营自己的富贵生活。


(废太子临江王刘荣)

后来在扩建自己的王宫时侵占了刘邦的祖庙,这是大不敬的罪名,因此他被传讯到长安问话。在中尉府中,刘荣碰上了苍鹰郅都,郅都又是出了名的不畏权贵的酷吏,在被囚禁时期,刘荣想上书陈冤却被郅都严令阻止。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还好窦婴托人给他递了纸笔,在监狱中,刘荣泣血疾书,写完之后就在中尉府中投缳自尽了,而窦太后把痛失孙儿的悲痛一股脑的发泄在了郅都的身上,最终郅都也在逼迫中自杀了。

其实在我看来,刘荣的太子之位被废实在是因为他的母亲太过于单纯,把最不能得罪的馆陶公主得罪了,即使再看不上她,发泄也不是在当时,退一步,海阔天空,结果意气用事不但害了自己也连累了儿子。

而至于刘荣的死,我认为是汉景帝有意为之,侵占祖庙的罪,说大就大,说小就小,为何刘荣在中尉府汉景帝一言不发,我们不知道郅都有没有受过汉景帝的特殊嘱咐,但刘荣这个废太子的身份,无论何时都是一个定时炸弹,如果哪一天自己不在了,他不得不担心新皇年幼,别有用心者利用废太子掀起一波政潮,那自己九泉之下也不能瞑目。



(汉武帝刘彻)

至于最后的赢家,我认为,只有汉武帝一人。她的姑妈和母亲的政治需求,并没有因为汉武帝的登基而实现,她们打错了算盘,她们眼中的孩子,并不是当年的软娃娃汉惠帝,在汉武帝的一生中,不允许任何人染指他的权力,即使是他的母亲也绝不例外,只能说,她们精心设计的如意算盘到头来终归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