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細思極恐的3分鐘動畫:假如人類和動物交換了身份

2020年的新年第一天。

英國鬼才動畫導演史提夫·卡茨便帶來了他3分27秒的動畫短片《轉折點》,豆瓣8.3分。

一部細思極恐的3分鐘動畫:假如人類和動物交換了身份


在這部充滿黑色諷刺,甚至不乏殘忍的動畫裡,我們終於體會到了人類生活方式之下,地球上其他動物的困境和痛苦。

不誇張的講,這樣的冷峻和犀利,好久不見

但,它要說的,又僅僅如此嗎?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部轉折不斷的《轉折點》,導演是如何在短短的3分半鐘時間裡,給足了信息量,給足了衝擊力,他到底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01

短片的難度和微小說一樣,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卡位中來實現完整的故事線索和轉承。

所以在《轉折點》這樣一部意圖明顯的短片中,設置懸念並不容易。

開篇第一個鏡頭,就像緩緩睜開眼睛的上帝,望向一座陰沉肅靜的城市。

一部細思極恐的3分鐘動畫:假如人類和動物交換了身份


然後是鴿子、狗以及一隻貓。

一部細思極恐的3分鐘動畫:假如人類和動物交換了身份


在前四個鏡頭裡,似乎和我們的城市並沒有太多不同。

但突然出現在畫面裡那頭翻看報紙的大象則顛覆了前面的鋪墊,原來,這是一座動物生活的城市。而此時亮起的片名“轉折點”,也正好應合了短片此處的懸念轉承。

一部細思極恐的3分鐘動畫:假如人類和動物交換了身份


於是音樂響起,接下來,一如那部全是擬人化動物的《瘋狂動物城》。

但又只是擬人這麼簡單?

我們看看老鼠桌上那個帶著發光圓標的白色電腦,以及大猩猩手上的綠標速飲。

一部細思極恐的3分鐘動畫:假如人類和動物交換了身份


再看看這個畫風熟悉的快餐店場景。

一部細思極恐的3分鐘動畫:假如人類和動物交換了身份


還有這頭和部分人一樣,總是在上班時間“忙裡偷閒”的北極熊。

一部細思極恐的3分鐘動畫:假如人類和動物交換了身份


似乎,導演並沒有像《瘋狂動物城》那樣讓動物們在自己原有習性基礎上構建一個適合動物生活的城市,而是直接將人類城市中的人類置換成了動物,讓這些動物的行為和現實的人類一樣,做著我們平時做的事。

為什麼?

一部細思極恐的3分鐘動畫:假如人類和動物交換了身份


接著往下看。

隨著海豚朝後一扔的塑料瓶,我們的視角隨波逐流,終於來到了城外。

一部細思極恐的3分鐘動畫:假如人類和動物交換了身份


結果卻在河邊堆積的垃圾裡,看到了那些形同枯槁的人類,他們在飢渴的貪食著這些動物城排出的廢物。

一部細思極恐的3分鐘動畫:假如人類和動物交換了身份


這一幕熟悉嗎?

一部細思極恐的3分鐘動畫:假如人類和動物交換了身份


這裡故事再次轉折,此刻你才恍然大悟。哪是什麼擬人,而是我們和它們變成了他們和我們

裡面,人類動物交換了身份。

我們常說換位思考,就是去設身處地的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增進相互理解。

那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是和動物換位呢?

02

1970年,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曾提出過一個 “恐怖谷”理論,既非人類的東西越接近人類,則可能對人類產生的心理衝擊就越大。

《轉折點》的導演史提夫·卡茨似乎利用了“恐怖谷”效應,當這些動物和我們完美換位之後,我們看到了什麼?

隨著北極熊的大筆一揮,冰川消融、海平面快速上漲,坐在上面的一家三口手裡的罐頭也慢慢空了,人也消瘦下去。

一部細思極恐的3分鐘動畫:假如人類和動物交換了身份


在這裡,導演對現實的批判已經不是暗諷隱喻這麼婉轉了,而是一種態度鮮明的斥責。

為什麼是北極熊?

在全球變暖的過程中,導致的一個最直接災難後果就是北極熊的捕食更加困難,因為北極熊捕食時需要依靠浮冰的助力,而如今海冰縮減,讓他們很難捕獲食物

《轉折點》裡坐在冰面上絕望的那一家人,正是現實中絕望的北極熊的真實寫照。

一部細思極恐的3分鐘動畫:假如人類和動物交換了身份


再往下,我們還會看到大猩猩開著挖掘機把叢林攪得昏天黑地,人們落荒而逃。現實的情況是,地球上每年都會有939萬公頃的叢林從地表消失

一部細思極恐的3分鐘動畫:假如人類和動物交換了身份


再看現實中這隻被垃圾束縛的龜。

一部細思極恐的3分鐘動畫:假如人類和動物交換了身份


也許我們都聽說過一些水生動物從小被人類遺棄的塑料桎梏住,從而痛苦的伴隨其一生的故事。

史提夫·卡茨在《轉折點》中是這樣殘忍的講述這個故事的,當一個人類嬰兒被動物們丟進海洋的塑料纏繞住,我們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隨著成長那不斷加深的痛苦和絕望。

一部細思極恐的3分鐘動畫:假如人類和動物交換了身份


而這位導演更加“討厭”的地方是,他把這個人物外象塑造的非常接近迪士尼的經典動畫人物“小美人魚”,幾乎一樣的髮色和服裝配色。

一部細思極恐的3分鐘動畫:假如人類和動物交換了身份


毀滅美好,是印象最深刻的警告

03

雖然這僅僅只是一部動畫,但短片中那些堆積成山的垃圾和快要淹沒海洋的塑料瓶背後,是每年全球近3億噸流入環境的垃圾。並且這個數據,預估在2050年將會達到120億噸。

一部細思極恐的3分鐘動畫:假如人類和動物交換了身份


這一切的根源在哪裡?

冷漠。

片中有這麼一個細節,當電視播放出“人類瀕臨滅絕的新聞時”,那頭看報紙的棕熊咧嘴露出了一個不屑和輕蔑的表情,而腳上,還穿著一雙人臉拖鞋。

此熊此刻,恰如彼人彼刻。

無數的動物在人類的冷漠中滅絕。

所以,回到我們開篇所問,這部動畫到底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看上去是人和動物換位之後的以彼之道還治彼身。

但實際上,“我們不再是我們,我們依然是我們”

隨著動畫短片進行到最後,在動物們的瘋狂消耗和逐利中,短片的主旨浮出水面

我們再次被猝不及防的轉折了

這並不是換位思考這麼簡單,而是把一個血淋淋的現實甩上了案板:毀滅環境,人類滅絕。

所以,什麼是“轉折點”?

可以是我們走向毀滅的轉折點,也可以是我們挽救自己的轉折點。

人類舉起的刀將向何處,決定了高懸在我們頭上的那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最後是否會墜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