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村: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花

和平村: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花

"小花"(右)在走訪中。

和平村: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花

“小花”(右)在調查登記中。

中國雨湖網訊(通訊員 劉婷)“小花,現在疫情防控工作越發嚴峻,你能馬上回來上班麼?”大年初二晚上,雨湖區長城鄉和平村支委委員陳小花剛回老家就接到了支部書記聶佳泉的“戰時指令”。還來不及與許久不見的家人聊聊生活,還來不及好好陪伴年老的雙親,她毫不遲疑地拿起還沒打開的行李,從400多公里外的永州江華瑤族自治縣沱江鎮大幹村趕了回來,她都沒有回家落腳,直接就到村上開始工作。

陳小花是和平村最年輕的幹部,大家都愛叫她“小花”,每當和平有重要工作,她總是先鋒隊員之一。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她不僅負責大數據比對統計,同時要逐一下戶走訪,邊向村民宣傳防疫知識,邊摸排是否有涉鄂人員和密切接觸者。每天到村上報到後,小花便戴上口罩,拿一支筆,拿一個本子,挨家挨戶上門摸排。“家裡幾口人?是住戶還是租戶?老家哪裡的?有沒有去過湖北?有沒有路經湖北?有沒有和湖北人接觸?有沒有和確診對象接觸?......”她耐心地詢問著村民這些問題。

和平村地處城鄉結合部,又緊靠107國道,沿線商戶多且雜,流動人口量大,給摸排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村上的事有的還真得自己人才做得動”她自信地說,“我們下戶總有些不主動、不老實的,但是這都逃不過我們的‘法眼’,因為我們底子清。”

有一次,陳小花對湘衡路上的商戶進行摸排登記,她問老闆店裡幾個人時,老闆隨口就說“1個人”。“不對,你老婆孩子呢?”小花立馬反問道。“我老婆孩子在家,今天沒來。”老闆不以為意地說。“那不行,都要如實登記。”小花接著問道“我記得你租房子住在**花園吧,全家人過年有沒有出門,有沒有去過湖北?”“這你都知道呀,放心,我們都老老實實呆在家裡沒出門勒。”老闆不好意思地摸摸腦袋笑道。小花說,摸排工作要徹底就得底子清,遇到這樣不老實的,就得反覆問,多打聽,不怕他厭煩,就怕他不說實話。

“我嫁到這邊來已經有11年了,老家的親人對我來說是血脈的思念,而和平村1420名村民則是責任的牽掛。”小花說,自從到村上工作起,她便很快融入了和平這個新家,這次與新冠病毒的這場“戰役”,她很自豪能成為和平人的守護者。

小花自己所在的新華村民小組有一名雷姓村民,曾與我市一例確診對象有過接觸。掌握信息後,小花立馬向上級報告,並且與村醫生一起上戶對其家人進行監測,要求他們要自行隔離14天。在家隔離就不能出門,他們的生活物資變成了問題。於是小花便和他們家仔細交代,有需要隨時與她聯繫,需要買什麼直接告訴她,哪裡不舒服及時報告。為了讓他們心理上不要過分擔憂,她每天都會與他家人打電話,關心他們的思想動態,拉拉家常,同時為他們提供防疫知識服務。

有天晚上,小花正準備帶著自己一歲多的小兒子睡覺,便接到了醫院的來電,說雷某不願意配合,硬要回家。接到這個電話,小花急了趕忙把小兒子交給老公,出門就給雷某打電話,“我理解你在醫院住著確實不自在,但是你想這是對你自己負責,更是對你家人負責,你想想你家裡還有小孩呢,你都住了這麼久了,不差這幾天了呀。”“你說的在理,但是在醫院也沒個準信,我心裡憋著慌,住一天就是錢呀。”雷某無奈地說道。聽到這話,小花知道,雷某擔心的是費用問題。於是她立馬聯繫村醫生了解醫保政策,看看有什麼途徑可以減輕費用負擔。瞭解政策後,她詳細地向雷某解釋,告訴他可以通過醫保報銷一部分費用,並讓他不用擔心家人,村上會妥善照顧好家人的日常生活起居,請他安心在院留觀。

支部書記聶佳泉說,農村工作關鍵是村民工作,要讓村民自發重視起來,工作就好做了。所以和平村在宣傳上狠下功夫,通過發放宣傳單、流動喇叭等方式,讓每一位村民都加入到了抗“疫”的隊伍裡。“最開始村民們意識普遍還不強,覺得口罩可戴可不戴,隔鄰隔壁串個門也不是什麼大事,後來村上支村兩委發動黨員代表,拿著小喇叭走街串巷天天喊,時時響,現在村民們都能自發戴口罩,少出門,不串門。”小花說,“讓我感動的是,我們在外宣傳走訪時,還不時會有村民提醒我們要注意防護哩!”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像陳小花這樣不怕“毒”、不畏難,敢於衝鋒陷陣的基層守衛者還有很多,他們在自己的崗位職責上,放棄與家人共處的溫馨時光,只為早日能與家人在春暖花開之時,去感受大自然中每一朵花綻放的芬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