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道德經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二章 夫唯不爭,莫與之爭

曲則全,

枉則直,

窪則盈,

敝則新,

少則得,

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不自見,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

誠全而歸之。

譯文

能承受委屈才能保全自己,

能屈就才能伸展,

能處低窪才能充盈,

有陳舊才能有更新,

有少取才能有多得,

貪多就會使人迷惑。

所以聖人堅持守一不變的法則治理天下。

因為不固持己見,所以能認清事物本相。

因為不自以為是,所以能明辨是非。

因為不自我炫耀,所以能功勳卓著。

因為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長足發展。

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

古人所說“曲則全”的道理,怎麼會是空話呢?

聖人確實能做到,所以天下歸之。

心得

1.本章闡述了聖人抱一的為人處世原則。抱一就是抱朴歸一,以不變應萬變。因為看到萬物的本質,所以聖人能低調樸素,不與人爭,謙卑自守,委曲求全,執道而行,順其自然,成就自己的非凡。這是一種反其道而行之的高明智慧。

2.世相紛繁,而且變化多端。但萬變不離其宗,事物發展都有規律可循。所以聰明人懂得透過現象看本質,絕不受外在物象的迷惑,而堅持以不變應萬變的“抱一”之姿態,從而做到化紛繁為單純,抓住事物發展的規律,讓成功變得容易;不斷滌盪心靈,讓心“歸一”,活出輕鬆、簡單和快樂。

3.得意不驕,失意不餒,看透事物存在的對立統一性。“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患得患失,保持一顆平常心,不卑不亢,從容豁達,能吃苦也能享受人生,物來則應,過去不留,這樣就能獲得豐富而快樂的人生。

經典故事

房玄齡不爭得高位

房玄齡在隋朝做官時,當過隰稱縣尉。後來因觸犯法律,被除籍流放到上郡。

唐太宗攻取渭北時,房玄齡手拄柺杖來到軍門外拜見。太宗一見,就猶如看見老朋友,任用他為渭北道行軍記室參軍。

房玄齡因遇到了知己,就竭心盡力。當時,平定了盜賊流寇,眾人爭先恐後索求財物。只有房玄齡重視人才,收攬各路有才能的人到幕府任職,遇到有智慧的臣子和勇敢的將軍,就私下與他們結交,讓他們竭盡全力效命。後來,房玄齡被任命為秦王府記室,兼陝東道大行臺考功郎中。

房玄齡在擔任秦王府記室的十餘年中,兢兢業業,盡心盡力地管理記錄典章制度。由於房玄齡是太宗親近禮遇的大臣,隱太子十分痛恨他,在高祖面前誹謗他,他因此而遭到貶斥。後來,隱太子要發動病變,太宗就召見房玄齡,讓他穿上道士的衣服,秘密潛入秦王府,共商大計。等到事變平定下來,太宗做了皇太子,提拔房玄齡為太子左庶子。

貞觀三年,房玄齡晉升為尚書左僕射,負責撰修國史。他精於整治,整治訟獄文書,審定法令。他知人善任,在選取人才時,不以自己的長處來衡量他人,不分高低貴賤,按才能的高低選拔任用人才。

貞觀十六年,房玄齡晉升為司空,仍總理朝政,負責編修國家史料。

後來,房玄齡以年齡大為由,請求辭官,太宗派使者對他說:“賢卿擔任宰相十五年,如果你不做宰相了,寡人就好像失去了雙手,如果你精力不衰,就不要如此辭讓了。”房玄齡才作罷。

後來,太宗又回想先王創業的艱難,認為房玄齡是輔佐帝王創業的功臣,於是作了《威鳳賦》賞賜給房玄齡。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在房玄齡的身上,正體現了這種不爭之德,但正因其不爭,反而得到別人日夜想得到的高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