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邪典电影”《司汤达综合症》的符号隐喻与主题思考

《司汤达综合症》:最优雅的“恐怖片”


意大利“邪典电影”《司汤达综合症》的符号隐喻与主题思考

司汤达综合症一种高级病,女主走入画中


影片《司汤达综合症》是意大利编剧和导演达里奥·阿金图的作品。这部电影1996年拍摄于佛罗伦萨,讲述的是一个女警官被连环杀手以血腥、残暴的手段性侵后自己也成为杀手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文艺复兴发源地佛伦萨,电影用哥特式的美感展现了意大利俯拾皆是的艺术,被称为最优雅的恐怖片之一。

我们先来简单看一下影片的情节:女警官安娜在佛罗伦萨参观乌菲齐美术馆博物馆,在这个艺术品密集的空间里,受强烈美感刺激患上了“司汤达综合症”。杀手阿弗雷多发现安娜的症状,并利用安娜对艺术品的特殊反应,对安娜实施了强暴。

自此,安娜剪短了一头长发,换上了男性的装扮,行为也变得暴力。阿弗雷多并没有就此放过安娜,第二次又来袭击安娜,安娜反击杀死了阿弗雷多。观众都以为故事就此结束,结果安娜自己却成了杀手,夺走了三个男人的性命,最后安娜说道“阿弗雷多,已经进入了我的身体,控制着我的一切”。


意大利“邪典电影”《司汤达综合症》的符号隐喻与主题思考

安娜第一次被侵犯之后剪断头发 开始出现暴力行为

有人把故事作为精神病分析文本,解读“司汤达综合征”,人类的心理防御机制;也有人把故事作为女权主义的觉醒,分析影片对非男即女“二元论”的挑战;也有人分析影片松散的叙事结构

而一部影片最精彩的是给人们提供多维度诠释的可能性。本篇文章将从“邪典电影”和“象征符号“的运用两个方面来解读该影片。

01 哥特式“邪典电影”的定义及3个维度

导演达里奥·阿金图(Dario Argento)1940年9月7日出生于意大利罗马,从小就耳读目染地受到电影文化的影响。《定义邪典电影》指出,“在粉丝和批评家的话语中,阿金图本人是那种作品自带邪典身份的导演”。 他导演的邪典电影有二十几部之多,风格深受希区柯克悬疑故事的影响,不同的是他有自己独特的哥特式元素,他的电影堪称欧洲邪典电影的典范。

关于邪典电影的定义,《文艺研究》期刊一篇文章指出:

所谓邪典电影,是指某种在小圈子内被支持者喜爱及推崇的电影,指拍摄手法独特、题材诡异、剑走偏锋、风格异常、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富有争议性,通常是低成本制作,不以市场为主导的影片。

《定义邪典电影》一书却对邪典式电影提出了新的认知维度。


意大利“邪典电影”《司汤达综合症》的符号隐喻与主题思考

美术馆里雕像呈现为凶案铺垫


1)从受众角度看,邪典电影代表小众文化

邪典电影指非主流电影,在亚文化群体中受到追捧,是一种反主流的文化作品。亚文化群体通过消费这种电影把自己与“更普通”的观众区别开来,表达自己的一种独特个性。邪典电影粉丝圈被认为是“文化中产阶级”挑战“经济中产阶级”。

《司汤达综合症》是一部意大利影片,对于非意大利人士而言,本身是一种小众文化,属于小众消费市场。影片中哥特式恐怖和突出的露骨元素,导致影片在其他国家被禁,但越是被禁的作品越是容易在亚文化群体中传播,越是会成为小众群体寻求独特身份认同的作品

2)从电影聚焦人物来看,为小众群体发声

邪典强调一种文化权利:即人人有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它对大众文化的霸主地位视而不见,聚焦社会少数群体,同性恋(LGBT)、异装癖、变性者,以及具有更复杂的欲望取向人群,乃至整个社会边缘无法获得认可的小众群体。

沿袭一如既往的阿金图风格,《司汤达综合症》聚焦的也正是这类离经叛道的主题。连环杀手阿弗雷多,“司汤达综合症”患者安娜成为被害者,最后前半段解释的主题是竟是“因为只有你懂我,所以我选择对你施暴”。而最后段又是,“因为阿弗雷多进入我的身体控制我的言行,所以我会对其他有“司汤达综合症”的患者下手”。 这些偏僻的题材,都不是主流电影的范畴。

而安娜生理上是个女性,但是她行为表现一直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徘徊,最后让观众看不清她的本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纠结的LGBT群体。LGBT群体和艺术的狂热追求者所遭受的复杂心理被揭露出来,观众也在美学盛宴和血腥恐惧之中跟着这些独特的人物徘徊。


意大利“邪典电影”《司汤达综合症》的符号隐喻与主题思考

女主全身都浸染在油彩的混沌世界


3)从表达手法来看,高度风格化

邪典电影是一种高度风格化的表演,华丽地表现场景让观众聚焦精彩的艺术场面,而不单单是故事的叙述。作品常饱含着创作者难以遏制的真诚、激情与狂热,乃至某种“铺张的精神”。

影片为了表现“司汤达综合症”,一开始用整整7分钟,通过音乐和图像的结合,完美地展现佛罗伦萨的艺术作品,一个不足两个小时的电影,用7分钟去表达艺术作品的琳琅满目,在显得“铺张”的同时,也可以看出导演对意大利浓厚的艺术气息倍感自豪。有人评论到这7分钟的完美,让整部影片其他地方都尽显失色。

影片大量运用意大利典型的涂鸦画面,阿图金的本意是营造阴暗、恐怖和血腥的氛围,但是专业的观众更容易陷入对意大利丰富的涂鸦艺术的欣赏。这些诡异幻象的视觉效果也成为了影片的一个亮点。


意大利“邪典电影”《司汤达综合症》的符号隐喻与主题思考

背影中的先锋艺术


在所有艺术表达手法中,这部电影最精彩的是象征符号的运用,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些精彩的符号

02 影片中象征符号的运用

法国电影符号学家麦茨在《故事片中的外延问题》中指出:象征符号是最容易让人接受的电影符号,可以体现在场景、道具、色调、音 乐、情节等的选择上。合理应用象征符号使同一能指在不同的时空下有不同的意指,又能使不同的能指在关联下有相同的意指。

1)“大卫雕塑”符号


意大利“邪典电影”《司汤达综合症》的符号隐喻与主题思考

男主是大卫的缩影


“司汤达综合症”也有人称它为“大卫综合症”,看到大卫雕塑之后产生的身体不适之感,这种说法与这部影片有深厚的渊源。

影片中,每次血腥事件发生之前都会出现一个大卫雕像。那么为什么阿金图要选择大卫来做影片的符号呢?这个大卫背后的故事,是阿金图良苦用心的呈现,丰富了影片内涵的同时,为影片创造了独特的张力。

大卫雕像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大卫原型是圣经里面的英雄人物。

圣经中的故事记载“大卫是一个小牧童,他去给前线的哥哥送吃的。到了那里刚好听见歌利亚在骂战,大卫自告奋勇要去迎战。他就穿了一件牧羊衣,一手拿了几个石头,一手拿着机弦(一种简易的投石机)就去了。

歌利亚他还是个孩子,非常不削。于是大卫就对他说,你打我是用刀枪,我打你是以耶和华之名。说着两人开始迎面冲锋,大卫一发石子,一下打到了歌利亚的头里,歌利亚顿时倒在地上。这时大卫拔出对方的剑砍下了歌利亚的头。从此以后大卫在以色列人中威望大振,一步一步成为以色列的第二个国王、大卫王朝的开创者。

文艺复兴时期很多艺术家都对大卫进行艺术创作,但是大多描述大卫割下歌利牙头颅的场景,而米开朗基罗选择的是大卫准备迎战的状态,这也是最为人所知的大卫形象。后来大卫像在1527年佛罗伦萨暴动中被敲断左前臂。

从艺术表现手法看,断臂大卫雕像,代表巅峰的艺术之美,是安娜进入奇幻视觉世界的源头,也是产生“司汤达综合征”的源头。大卫雕像多次在不同地方出现,博物馆、广场、酒店,这也佛罗伦萨无处不在的艺术写照。

在推动影片故事的发展方面,大卫雕像起着预示的作用,表示某种危险蓄势待发。观众在看到大卫雕像之时,也明白杀戮或暴力即将到来。

在角色塑造方面,阿弗雷多是大卫的化生。影片中,连环杀手阿弗雷多,身形矫健,充满力量,像极了大卫。后来安娜说到 “他已经进入了我身体,控制着我的言行”,也表达出阿图金对艺术的感受,一切都已经融入到自己的血肉。

如果要把影片当成女权主义来解读,那么大卫代表的是坚毅、勇敢俊美的男性形象。但是而阿弗雷多代表的是男性残暴、血腥的另一面。再次影片也为读者提供了多方位的男性解读文本。

大卫符号的巧妙运用为影片创造了生命线,穿针引线把故事连接在一起。而对符号关注的本身,也变成了对艺术的一种关注。影片丰富的内含情感也通过大卫得以展现。

2)“7分钟”符号


意大利“邪典电影”《司汤达综合症》的符号隐喻与主题思考

博物馆美术藏品 一开始的7分钟


《文艺复兴的故事》在“什么是文艺复兴”一章中指出,文艺复兴是想看见、想知道、想了解欲望的爆发。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是一场文化复兴运动,持续时间约40年,但是对世界的影响却是永远。佛罗伦萨作为文艺世界最耀眼的翡冷翠,这里有太多卓越的经典,从博物馆里的绘画、雕塑,到街头艺术,无不展现着人类精神的执着。

阿金图在影片一开始用7分钟展示回顾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人类历史上杰出艺术家的作品,探寻活跃在佛罗伦萨各个角落的艺术,涵盖壁画装饰、城市地标和街头艺术等等。

7分钟对于一部2小时的电影而言或许是一个夸张的篇幅,但是对于展示文艺复兴的辉宏和璀璨却远远不够。它只能激活观众们对进一步了解文艺复兴的欲望,对佛罗伦萨这个优雅城市的探索激情。

如果说这7分钟是阿金图对文艺复兴的致敬,是阿金图对艺术事业的壮志雄心,而“司汤达综合症”就是阿金图求而不得的心理写照。

3) “司汤达”的主题符号,象征阿图金一生与艺术的纠葛

7分钟对文艺复兴的致敬,以及后来大卫形象的化生阿弗雷多在安娜身体里的重生,象征着阿金图对自己艺术事业的期望:重生

这部影片拍摄在阿金图事业低谷时期,是他在移居美国调整心情之后,回归意大利拍摄的第一部作品。他与前女友所生的女儿艾莎·阿基主演。

“司汤达综合症”主线是说安娜和阿弗雷多之间的悬疑、血腥、性侵故事,象征的却是阿金图一生与艺术的情感纠葛。患上“司汤达综合症”的人通常是狂爱艺术、极具鉴赏力、野心勃勃者。他们要几天之内欣赏完文艺复兴中心的艺术宝藏,结果却在接踵而来的视觉冲击中不堪重负。

在文艺复兴的长河里,即使穷尽一生阿金图能捕捉到的也不过就是皮毛。此时的阿金图似乎已经有些不堪重负,但是狂热的追求,让他无法停止对艺术的幻想,即使一切都是恐惧,他也决心要再次踏上征途。重生是他要对艺术生涯给出的交代。

03 评价与结语

世界著名画家:詹姆斯·巴里说:缺乏盛情的艺术家好似没有颜料的画家。

电影主题《司汤达综合症》是一位狂热艺术家的贪、嗔、痴,向璀璨的文艺复兴致敬,对孕育艺术重生的城市佛罗伦萨致敬,对主流文化和亚文化兼收并蓄艺术的致敬。它传承意大利式舞台剧风格,构建一部阿金图式哥特邪典剧,抛开一味的叙事故事,呈现阿金图对先锋派艺术的思考。

同时影片也承载着阿金图的哲学人文思考。如果再回头看杀手的名字ALFREDO,实际上跟瑞典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ALFRED).阿德勒的名字一样。或者这只是巧合,但也可能是刻意,阿金图的电影深受阿德勒的影响。阿德勒比肩弗洛伊德,他提出“心理雌雄同体”理论,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同时具有女性和男性两种特质。阿金图的思想中也透着浓厚的男女平等精神,在他开始拍摄电影的年代,用这种表达手法来体现男女平等也具有颠覆式的意义。

大卫作品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也被传属于LGBT群体,终生未婚,对男性的身体有着狂热的迷恋。大卫的化身,杀手阿弗雷多的死去,不难被理解成女权的胜利,但是在安娜身体内的复活,安娜也暴力杀人,告诉人们男性和女性在特质上没有区别。男性还是女性,罪犯还是受害者,这是阿金图对 “二元论”世界的挑战,也是“中性”理论在阿图金世界里的胜利。


意大利“邪典电影”《司汤达综合症》的符号隐喻与主题思考

女主的房间都是怪诞先锋派画作


阿金图一身对艺术充满盛情,导演作品有二十几部之多,几乎每一部电影都在传承他的哲学和艺术思考,用华丽优雅的场面,塑造看似恐惧血腥的场面,用模棱两可的人物内心,体现男女平等的哲思

影视行业辗转几十年,或许他只是想用他特有的视角向大众展示艺术的内含。在懂他的人的眼中,他们看到艺术,在不懂的人眼里,他们只看到非常规的混沌叙事。他独特的表现手法,不常为大众所理解,但是他又不放弃自己的追去,去迎合大众市场。

影片为一群对艺术有疯狂追求的人士发声。他们为艺术而生,又为艺术所累。剧中杀手阿弗雷多在最后一次与安娜对峙时,告诉安娜“只有你明白,我为什么选择你”。一段原本是暴力伤害的行径,升华为一种身份认同的追求阿佛雷多变成一种孤独的执念,这也是阿金图导演一生追求艺术的心境体现。

邪典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题材,不为迎合大众,不附庸高雅,不走主流路线,成为一种独特的存在。在阿金图的影片中,我们看到:好的邪典电影不止是一惊一乍的音乐和演员的嘶吼,而是一场独特的艺术视觉盛宴,精致的哥特画面融合意大利音乐,每部影片都有一场意大利哥特式舞台剧。阿金图对艺术的疯狂追求,是一场为自己而绽放的文艺复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