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滑縣道口古鎮衢巷衚衕

道口古鎮位於河南省滑縣西部,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屬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因“道口燒雞”聞名國內外。道口鎮原是隋唐大運河(滑縣段現稱衛河)上的重要碼頭,明清以來,逐漸發展成為商貿重鎮。清光緒年間,衛河上通百泉,下達天津,溝通了河南、河北的數十個城市,從衛河水運可直達天津海河。明清兩代,“凡漕糧入津、蘆鹽入汴,率由此道”,道口成為商賈雲集、人煙輻輳、商業繁榮、遠近知名的水旱碼頭,素有“小天津”之稱。

「原創首發」滑縣道口古鎮衢巷衚衕

道口古鎮有十二街一巷七十二胡同之說。古鎮街道縱橫交錯,沿運河走向形成的順河街最為繁華,街道兩側是硬山式明清建築,商鋪林立。順河街北段與運河之間有兩條小街,分別取名二道街、三道街;順河街向南延伸,只剩下一面有街,一面是河堤,故取名一面街。以上街道均以地理位置取名,以地標取名的街巷有老爺廟街、工商聯街(以前稱財神廟街)、苦水井街。一面街南段緊鄰河堤,因地勢較高,人稱上口,後大街地勢較低稱為下口,連接上口和下口的街道叫上下口街,還有因拉腳、扛包等勞工聚集形成的人力市場—腳力市街,走進大東門便來到日日有集的大集街。

順河街中段向東的獅子巷,東西走向,因兩端立有石獅而得名。

「原創首發」滑縣道口古鎮衢巷衚衕


衚衕是城鎮街巷的延伸,交通的衢道,更是普通百姓出入家門的通道、生活的場所。古鎮衚衕七十二條,以姓氏命名的佔多數,如申家衚衕、滿家衚衕等。地標命名的衚衕:順河北街的善局衚衕,因民國年間設有宏濟善局而得名。武衙門衚衕是因嘉慶年間設立滑浚協防外委署,百姓稱“武衙門而得名。當天衚衕(也稱九大川衚衕)因設有多家當鋪得名。搖繩廠衚衕則是因臨近搖繩廠而得名。還有馬店衚衕、土地廟衚衕、澡堂衚衕、薛花園衚衕、教堂衚衕等。以形象和標誌命名的衚衕有:因形似褲襠而得名的褲襠衚衕、地面常年溼漉漉的水衚衕、臨近文衙門百姓喊冤告狀的冤屈衚衕、進西寨門騎馬快行的馬道衚衕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