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遊記:霸王死在哪個烏江?在項羽死地,揭開四面楚歌後的祕密


長江遊記:霸王死在哪個烏江?在項羽死地,揭開四面楚歌後的秘密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這是李清照寫下的千古名篇,歌頌的是西楚霸王項羽,是對項羽不肯渡江東去,而在烏江自刎之事有感而發。

由於這是2222年前的事情,且存在“烏江”這一干擾因素,項羽這一中國古代武力值第一的人物死在哪?出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誤會。

項羽為何而死?後世所關注的更多是他與虞姬的故事,而忽略了悲劇的根源。

旅遊除了遊山玩水之外,還可以讓我們抵達歷史事件的發生地,體會很多書本上沒有的信息,並以此將歷史的碎片串聯起來,找到其中的脈絡。

而本篇文章就是遊歷項羽死地之後的有感而發。

項羽自刎的烏江不是有榨菜的烏江

現代人所說的烏江大多是指重慶境內那條從南向北流淌,在涪陵匯入長江的河流。

涪陵以榨菜出名,烏江榨菜則是涪陵榨菜集團旗下的知名品牌,對於推廣“烏江”這一名稱居功至偉。這導致現今不少人看到烏江想到的不是項羽而是榨菜。


長江遊記:霸王死在哪個烏江?在項羽死地,揭開四面楚歌後的秘密

烏江、長江和涪陵的位置關係

另外烏江的景觀也很有氣勢,高山、峽谷、激流、險灘,再置入渡口、孤舟的想象,這場景非常符合霸王自刎所需要的環境氛圍,也會讓一些到過烏江的人把此烏江與霸王聯繫在一起。

不僅很多百度問答中兩個完全無關的烏江被混為一談,一些電視旅遊節目也錯誤地宣稱霸王死在了重慶烏江。

其實稍微有點歷史常識,就會知道這是天大的誤會。


長江遊記:霸王死在哪個烏江?在項羽死地,揭開四面楚歌後的秘密

西楚霸王靈祠中的霸王別姬塑像

項羽在垓下被圍,聽聞四面楚歌,別虞姬帶800人突圍,一路向南跑到烏江,再拼盡兵卒拔劍自刎,這一切都發生在現在的安徽境內,和重慶的烏江沒有一點關係。

長江流域旅遊資源豐富,但大多數人只看到了上游山川風物,而忽視了中下游人文歷史。

例如與長江干流同緯度且保持相同走向的318國道可算中國旅遊第一公路,但從上海到四川雅安這一段卻有意或無意被忽視了。

烏江曾是萬里長江第一渡,是否是河流有爭議


長江遊記:霸王死在哪個烏江?在項羽死地,揭開四面楚歌後的秘密

項羽突圍路線圖

項羽在垓下突圍之後,在陰陵被路人欺騙誤入沼澤耽誤了時間,在東城阻擊追兵最後一次展現了中國第一武將的能力,再退至烏江。

由於烏江之名最早見於《史記》的項羽本紀,因此名字的來歷存有爭議。

垓下、陰陵、東城都是古城,而烏江是“烏江亭”。

亭是秦時的治安管理單位,由於驛道直接連接,因此烏江亭歸屬於東城。

司馬遷在《史記》中有時會說項羽死於東城,是指死在東城縣境內。後世有人提出項羽死在東城縣城說,是錯誤的。

項羽為什麼一路要往烏江跑?

因為那裡有渡過長江的渡口。

烏江渡口在當時是長江自入海口而上的第一個渡口,秦驛道中的關鍵節點,很可能也是項羽從江東起兵渡過長江的地方。

烏江亭長的主要職責就是管理渡口,這也是烏江亭長要備船等待項羽的原因,他是在盡忠職守。


長江遊記:霸王死在哪個烏江?在項羽死地,揭開四面楚歌後的秘密

烏江現在是屬於安徽和縣的烏江鎮

烏江亭的名字來源是什麼呢?

是烏江浦,就是河流交匯處,黑色江灘的意思。

烏江浦是烏江匯入長江的河灘的意思麼?

不一定。

一種說法是現在的駐馬河就是當時的烏江,另一種說法是隻有烏江浦,指長江在此處的黑色河灘。

不論怎麼樣,很多人在用的渡過烏江的說法是不成立的,項羽要渡的是長江。

從突圍線路圖可以看到,雖然長江整體是從西向東流,但在局部江段卻會呈現南北的流向,比如蕪湖到南京這一段就是明顯的從南向北流。

而所謂江東,就是指從九江到南京這段長江以東的地區。在當時九江並不在項羽手中,而被項羽封給了親信英布。

那麼項羽奔襲幾百裡,好不容易跑到了烏江,江邊還有人接應備好了渡江的小船,為什麼又拔劍自刎了呢?

長江遊記:霸王死在哪個烏江?在項羽死地,揭開四面楚歌後的秘密

現在烏江附近還有一個十分繁忙的渡口——馬河汽渡

楚歌響起之時,項羽敗局已定

有關項羽為什麼會死在烏江,歷史上已經有很多討論。

其中唐朝詩人杜牧認為項羽不能忍辱負重,因此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而北宋宰相王安石則針鋒相對地指出:

百戰疲勞壯士哀

中原一敗勢難回

顯然,王安石的想法會更與項羽一致,而杜牧的觀點過於書生意氣了。


長江遊記:霸王死在哪個烏江?在項羽死地,揭開四面楚歌後的秘密

西楚霸王靈祠中的碑刻

項羽和劉邦楚漢相爭創造了一系列的成語和典故,“四面楚歌”可能是最意義深刻的,這四個字也是項羽自刎烏江的關鍵。

後人普遍認為四面楚歌是一個計謀和假象,以楚歌讓項羽“誤”認為楚地盡失。

如果這是真的呢?

首先,項羽在垓下之戰的真正對手是韓信,垓下被圍也是因為韓信受了劉邦封賞之後帶領30萬大軍前來增援才發生的。

韓信是楚人。

其次,項羽親信英布此時已經投靠劉邦,並帶兵參與了垓下之圍。

然後,西楚的大司馬周殷也背叛了項羽,帶兵反戈一擊。當時的大司馬相當於現在的三軍統帥。


長江遊記:霸王死在哪個烏江?在項羽死地,揭開四面楚歌後的秘密

拋首石是用來標記項羽死地具體位置的


最後,帶領八千騎兵追擊項羽的灌嬰是楚人,分屍項羽的五人當中最少有兩人是楚人,甚至有人推論,分屍的五人全部都是楚人。

至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楚人在漢王軍中與項羽為敵,由於原因比較複雜,就不展開講了。

有一點還是可以說一下,就是劉邦也是楚人。

另外,項羽擔心的楚地盡失當時還未發生,項羽一共佔了九郡,還有五郡在他手上。

四面楚歌很可能並不需要找人學唱,一聲令下,漢軍之中的楚人已經足夠了。


長江遊記:霸王死在哪個烏江?在項羽死地,揭開四面楚歌後的秘密

西楚霸王衣冠冢

四面楚歌對於項羽來說不僅僅是垓下被圍的小環境,也是楚漢相爭大環境的真實寫照。

四面楚歌不是假象,而是事實。

當楚歌響起的時候,項羽的命運已經無法逆轉了。

知其不可而為之,成就一代鬼雄

百戰疲勞壯士哀

中原一敗勢難回

王安石這兩句詩所講的,項羽在聽到四面楚歌之時,應該就感受到了。他明白,大勢已去,但他不甘心,這才有了別虞姬之後率隊突圍之舉。

在陰陵,路人故意指了錯路,不僅耽誤了時間,也會把一個問題丟給項羽:為什麼路人都要坑我?

在東城項羽組織僅剩的28人打了一場阻擊戰,以亡兩人的代價達到了殺將、砍旗、突圍的三大目標。

雖然這是項羽打的最後一場勝仗,但在此時他知道了追趕自己的有很多楚軍舊部。


長江遊記:霸王死在哪個烏江?在項羽死地,揭開四面楚歌後的秘密

霸王祠中的霸王塑像

待到跑到烏江,烏江亭長說出“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這樣的話時,項羽應該清楚地知道江東不足以稱王了。

“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項羽的這兩句話都是設問,答案他已經想明白了,都是否定的。而且不是否定的“我”,而是“江東父老”。

烏騅馬贈與烏江亭長,命令跟隨的士兵下馬近戰,這已經是求死的打法了。

最終只怪霸王武力值太高,竟然求戰死都不得,正好看到故人,於是自刎頭顱贈故人。

一代傳奇就此落幕。


長江遊記:霸王死在哪個烏江?在項羽死地,揭開四面楚歌後的秘密

霸王祠中的貓


有人可能會問,如果霸王回到江東會怎麼樣?

歷史沒有如果,但是後世確實有和霸王類似的事情發生,就是宋朝南渡。

其後發生了什麼,大家都知道就不累述了,僅供參考吧。

李清照之所以寫出“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詩句,還不是因為對偏安一隅南宋朝廷的不滿。

項羽圖謀霸業,當霸業不成且東山再起無望之時,知其不可而為之,他選擇了最後一戰。

正是這種豪情和傲骨讓李清照發出了“死亦為鬼雄”的讚歎,也感召了萬千後人。


西楚霸王靈祠+烏江古鎮+馬和汽渡攻略


長江遊記:霸王死在哪個烏江?在項羽死地,揭開四面楚歌後的秘密

霸王祠佔地面積並不大

西楚霸王靈祠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緊鄰南京浦口區。

霸王祠的建築都是當代新建,門票30元,停車免費。公共交通不是很方便,建議自駕前往。

霸王祠內部可看之處並不多,拋首石不知道是不是古物,如果不是,真的就沒啥必看的東西了。它更像一個普通的小公園,遊人也很少,也許改成開放式對於地區旅遊的促進效果會更好一些。


長江遊記:霸王死在哪個烏江?在項羽死地,揭開四面楚歌後的秘密

烏江鎮是一個原生態的長江小鎮

烏江鎮反倒比霸王祠更有看頭一些,這裡並沒有太多遊客,小鎮保留了長江小鎮較原始的聚落環境。

不論是狹窄的古街還是同樣熱鬧的新街,都有市井風味,如果能夠系統地做一些修正,並針對霸王這一IP做一些旅遊產品開發,對於遊客的吸引力會大過封閉無味的霸王祠。


長江遊記:霸王死在哪個烏江?在項羽死地,揭開四面楚歌後的秘密

馬和汽渡很繁忙,渡輪班次很多

而馬和汽渡則是這條線路的神來之筆,在船上想象一下霸王如果渡江,很難不讓人感慨萬千。

如果從南京方向過來,上午遊覽霸王祠,中午可以在烏江鎮內轉轉並順便把午餐解決了。

下午通過馬和汽渡過長江,還可以前往採石磯看望一下李白。

這一段長江,可以堪稱文武匯聚了。


長江遊記:霸王死在哪個烏江?在項羽死地,揭開四面楚歌後的秘密

綜合以上,給予安徽西楚霸王靈祠、烏江古鎮以及馬和汽渡這一旅遊線路兩星推薦,暫列排行榜第18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