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大小年,增加龙眼产量,这3点提高成花率的措施,果农请了解

近年来,我国龙眼生产发展迅猛,种植面积和产量逐渐增加,成为了广东、福建等多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由于龙眼大小年现象明显,小年产量低,不稳定,影响到农民的收入。 主要原因是龙眼树受当年结果母枝营养积累多寡及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制约,直接影响到龙眼成花及产量。因此 ,通过对果园采取科学的调控措施,克服不利的自然因素,可以提高龙眼成花率和产量,使龙眼年年获得丰产。

克服大小年,增加龙眼产量,这3点提高成花率的措施,果农请了解

1 影响龙眼成花率的主要因素

1.1 结果母枝营养积累

优质的结果母枝标准:径粗0.7cm以上,长度30-45cm,复叶数15片以上,叶片生长正常,有光泽,健壮无病虫害,12月20日前能充分老熟。 龙眼采果后要加强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及时培养两批梢,才能达到或接近上述标准。 优质结果母株,营养积累丰富,花芽分化就充分,成花率高。 据调查 ,采果后能及时抽生两批秋梢的龙眼树,成花率分别为82%、 92%。 而采果后只能抽一批秋梢的龙眼树,由于枝梢较弱,在花芽形态分化期时,虽然芽轴能伸长,但芽基腋芽多数不发达,腋生组织难以进行花芽分化,其成花率分别仅为28. 5%、 21%。

1.2 放梢期

9月份放出末次梢,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成熟,极易出现冬梢,增加控梢的难度。 若能控制好冬梢 ,则成花率较高。10月份放出的晚秋梢,一般在 12月份老熟,不易抽生冬梢,成花率高。因此 , 10月中旬放出的晚秋梢最为理想。11月上中旬后放出的早冬梢,枝梢老熟迟,营养积累少,成花率低。

1.3 温度

温度是龙眼成花的主要因素,冬季需经过一段相对的低温 (日均温10-14℃ ),龙眼才能进行花芽分化。 一般 1月上中旬花芽开始萌动,1月下旬至 2月中旬花芽腋生组织出现红点,进入形态分化期,并形成了花蕾。

龙眼花芽为混合花芽,萌动后,可发育成纯花穗或叶芽,或为花穗与叶片同时生长。花芽在形态分化期和抽穗期,日均温在 10~ 14℃时利于向纯花穗发展;15-16℃会出现小叶,叶片小数量少;18℃以上会抽生较多的红叶,叶片较大。 若日均温度 18℃以上持续数天 ,则龙眼容易“冲梢”。但早春若出现连续数天低温天气 3℃以下 ,并伴随有霜冻 ,则树体遭受寒害 ,花芽分化也受阻。温度是花芽发育方向的主要因素。

1.4 湿度

龙眼在花芽形态分化期,若土壤水分过多,空气湿度过大 ,会使花芽向叶芽转变。若连续出现数天大雨天气,一些迟萌动的龙眼树发生冲梢特别严重,已出现的红点部分消失,未出现红点的母枝全部抽生叶芽。

克服大小年,增加龙眼产量,这3点提高成花率的措施,果农请了解

2 提高龙眼成花率的技术措施

2.1 适时培育健壮的结果母枝

采果后适时放出两批梢。采果前施足肥 ,施肥以氮磷为主 ,配施钾肥。 促使龙眼采后迅速恢复树势 ,树体养分充足 ,能及时抽梢。早修剪 ,剪除病、虫、弱、荫枝。8月下旬至 9月初放第一批梢 , 10月份放第二批梢。放梢期要做到一梢两药 ,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如果是 9月上中旬才抽出第一批秋梢 ,应多次施足肥水 ,多次喷施叶面肥 ,促其在 10月底抽生第二批梢。若在 11月初抽生的早冬梢 ,应施足肥水 ,多次喷施叶面肥 ,促其在 12月 20日前老熟。

2.2 控制冬梢,促进花芽分化

10月底至 11月初抽生末次梢的龙眼树,应施足肥水 ,喷施叶面肥。 而在10月上旬前抽生末次梢的,应减少氮肥用量;

10月中旬抽生末次梢,不易抽生冬芽,而且成花率高。合理调节末次梢的放梢期,能有效地控制冬梢,提高成花率;

对树势壮旺、在 10月上旬前抽生末次梢的龙眼投产树,可选用如下其中一种措施控制冬梢,但弱树不宜。松土断根。 末次梢老熟后 ,在树冠下松土深 10- 20cm,内浅外深。

环割控梢。末次梢老熟后,于 11月中、下旬在主干或主枝上环割一圈。环扎铁线。 末次梢老熟后,于 12月份 (冬至前后 )用16号铁线扎主枝1- 2圈,并扭紧铁线至树皮略微下陷为度,至见“蟹眼”后松开。

药物控梢

11月份有部分龙眼末次梢老熟。 这类树可用15%多效唑180g兑水 50kg喷施,喷致湿润不滴为度。 如果有部分龙眼树 11月出现冬梢,可用比久 50g+ 40%乙烯利 30ml兑水 50kg 喷施。 若龙眼大部分末次梢在 12月老熟后 ,可全面控梢一次 ,用药浓度比 11月稍低 ,用 15%多效唑 160g兑水 50kg喷一次。

若遇冬暖气候 ,会有较多的冬梢抽生 ,对萌发冬梢的龙眼树可用比久 50g+ 40% 乙烯利 25ml兑水 50kg喷施。但龙眼对乙烯利较敏感 ,施用不当 ,叶片易变黄脱落。所以弱树不宜使用。使用时应注意 ,低温、湿度大时浓度稍高 ,高温干旱时浓度宜低。

克服大小年,增加龙眼产量,这3点提高成花率的措施,果农请了解

2. 3 预防“冲梢”,提高成花率

2.3.1 冬季经一段相对的低温后,冬末春初随着温的回升,花芽开始萌动。一般在1月中旬花芽开始萌动,1月下旬全部萌动,此段时间不萌动的龙眼树要立即采取措施促其萌动。若推迟萌动,后期气温偏高,很容易发生冲梢。可采用灌水和喷施叶面肥等措施。 常用的叶面肥0. 3%进口尿素+ 0. 3% 磷酸二氢钾 ,喷 2~ 3次 ,隔 7~ 10d喷一次;或细胞分裂素 1g+ 绿芬威 2号 1包 ( 50g装 ) ,加水 50kg喷施。冬春久旱不雨 ,要适度灌水 ,促使树体解除休眠进入花芽分化。

2.3.2 当解除休眠进入萌动后,若遇高温 (日均温度 18℃以上 ),春芽抽出 2~ 3cm时,用 15%多效唑100g 兑水 50kg喷施,能有效缩短花芽的节间和使叶片变小。 若持续高温,隔10天用 40% 乙烯利 15ml兑水 50kg喷施一次。

2. 3. 3 解除休眠并抽出梢芽后 ,若出现有红叶,采用以下其中一种方法处理: ①人工摘除红叶 ,直至花穗完整抽出为止 ;②用丰荔龙 (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研制 ) ,每瓶 ( 200ml)兑水 105kg喷杀 (经果园使用证明 ,低浓度不会伤害花芽的芽轴及腋芽 ,效果较好 )。但当龙眼进入形态分化期,可见大量红点后,不宜使用丰荔龙,只能人工摘叶。

2. 3. 4 花芽解除休眠并萌芽后 ,注意观察芽轴腋芽伸长的位置。当上部位的腋芽伸长 ,花芽顶部的未展叶被伸长的腋芽顶开时 ,此时花芽将要或已经进入形态分化期 ,如果温度低 ( 14℃以下 ) ,不宜使用抑制药物。 如果气温较高 ,用药宜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