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為女兒招聘保姆,網友:什麼時候,教育變成“金錢至上”了?

最近有一位媽媽在朋友圈裡求助。想為正在上大一的女兒,找一個能照顧他飲食起居的保姆。

母親為女兒招聘保姆,網友:什麼時候,教育變成“金錢至上”了?

媽媽說自己是做生意的,和他爸爸工作都很忙,不可能學校和工作兩邊兼顧。女兒從小到大也從來沒有幹過任何家務活,更別說洗衣做飯了。這才想到要找一個保姆照顧女兒。

最後還表示,為女兒僱保姆花的這筆錢是心甘情願的,只要是為孩子好。

先是朋友圈評論,孩子大了就應該自理,更何況已經上大一了。即使再有錢,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應該具備。

母親為女兒招聘保姆,網友:什麼時候,教育變成“金錢至上”了?

而另一部分的網友則認為,這是典型的酸了(羨慕),人家自己的錢愛幹嘛幹嘛,人家一輩子不會洗衣服做飯都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一堆窮人在教富人怎麼生活?我如果有錢也會找個保姆。

母親為女兒招聘保姆,網友:什麼時候,教育變成“金錢至上”了?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網友贊成這一觀點。認為只要父母有錢。就一切都是萬能的。

當然,還有網友表示,他們家找保姆照顧孩子,我不評論。但是站在一個媽媽的角度看,我覺得這不是好事。一個成年人最起碼得會自己照顧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母親為女兒招聘保姆,網友:什麼時候,教育變成“金錢至上”了?

確實,具備基本的生活能力,能夠獨立生活是成年人必須要學會的技能,怎麼能因為擁有有錢的父母,就可以什麼事情都不學呢。

曾有專家指出,

現代教育必須要教會學生的三大本領是。會自己學習;會與不同的人一起共事;在不同的環境下都能生存。

分別對應著學生的學習能力、情商能力和生存能力,尤其是生存能力,直接考驗學生在社會環境中的適應情況。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從來都不是用金錢的多少來決定好壞。而是孩子是否具備生存能力,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獨立生活。

會教育的父母,有錢是錦上添花

今年暑假有一對父母開著奔馳,送自家孩子去街上擺攤。

這名孩子叫戚宇軒。今年11歲的他已經連續三個暑假在這裡擺攤賣玩具。他說每天收入雖然只有十幾塊錢,但是有很大的收穫,學會了如何主動和別人溝通。

母親為女兒招聘保姆,網友:什麼時候,教育變成“金錢至上”了?

戚宇軒的父母開奔馳接送他,家裡的生活條件可見一斑。他們的父母依舊選擇讓孩子自力更生,賺取零花錢,讓孩子明白賺錢的辛苦。

家裡有錢,只是讓戚宇軒嘗試了更多可能性,父母的教育,才是讓戚宇軒接受良好教育的源頭。

母親為女兒招聘保姆,網友:什麼時候,教育變成“金錢至上”了?

霍啟剛和郭晶晶的夫妻感情一直羨煞旁人,不僅如此。他們還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

比如不會刻意給孩子穿名牌,力求舒服就好。甚至會專門帶兒子霍中曦學習插秧,讓孩子知道,食物到底是從哪兒出來的?讓孩子學會珍惜和知足,領悟農民伯伯的辛苦。

母親為女兒招聘保姆,網友:什麼時候,教育變成“金錢至上”了?

作為明星和富豪,他們自然是有錢的,但是依舊讓孩子親力親為,感受生活。因為他們知道,孩子只有自己學會,才是真正的會生活。

會教育的父母,有錢是錦上添花,不僅讓孩子擁有更多選擇權,還會讓他及早得融入到社會中去。

宋慶齡有一句名言,“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受到家庭影響最深”。

孩子長大後的品行和能力,終究還是和父母的教育有關。


母親為女兒招聘保姆,網友:什麼時候,教育變成“金錢至上”了?

不會教育的父母,有錢是“穿腸毒藥”

曾經有一條#留學兩年敗光200萬#的新聞衝上微博熱搜。

說的是哈爾濱的劉女士和丈夫離婚後,孩子一直跟著奶奶生活。劉女士為了讓孩子受到良好教育,就送到國外留學。兩年的時間花了最少人民幣200萬。但是孩子卻連預科的畢業證都拿不到。

母親為女兒招聘保姆,網友:什麼時候,教育變成“金錢至上”了?

孩子性格孤僻,不善和人交流,現在回來後天天窩在家打遊戲,連吃飯都是奶奶親自喂到嘴邊。

這讓我想起舅舅家的故事。

舅舅是80年代的工廠業務員,經常要出差聯繫業務,順便認識了很多人,優厚的福利待遇讓舅舅一家榮升為“有錢人”。

母親為女兒招聘保姆,網友:什麼時候,教育變成“金錢至上”了?

舅舅歷來重男輕女,對兒子輝輝很是看重。家裡的大事小情從來不讓他插手,只需要好好讀書就行。

年輕氣盛的輝輝先是打架鬥毆,被學校開除。舅舅只好砸錢託關係,讓輝輝繼續去另一個學校學習,說只要拿到畢業證,就能穩進工廠裡工作,幾年後成為領導班子不成問題。

可是輝輝還是不爭氣,不僅頻繁翹課,還會半夜翻牆出去上網,直接被校領導逮住,取消了他的學習資格。

每次犯錯,舅舅只會說:“還小呢,再長大點就好了。”

母親為女兒招聘保姆,網友:什麼時候,教育變成“金錢至上”了?

現在輝輝依舊吊兒郎當,每份工作超不過三個月,還時常怨恨舅舅,嫌沒有給他找個工作。

美國的泰曼·約翰遜說:“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

如果父母不會教育孩子,那麼,有錢也就變成了“穿腸毒藥”,慢慢啃噬,直到把孩子毀滅。

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父母

這幾天,重慶冉師傅再次出現在視野中。不同於10年前的窘迫,現在他用自己的棒棒扛出來一套60多平米的住房。

母親為女兒招聘保姆,網友:什麼時候,教育變成“金錢至上”了?

他的兒子冉俊超也成長為正在上初一的大男孩。俊超說:“非常心疼爸爸的工作,即使腰疼背疼,也要去扛貨,把貨拉完,爸爸是個很偉大的人。現在自己長大了,可以力所能及得拿一些輕的貨物,減輕爸爸的負擔。”

父親冉光輝,並沒有多少錢,也沒有光鮮的職業,卻帶給孩子很好的教育。讓孩子懂得感恩,明白父母的苦心。

優秀的父母,會把孩子培養成接班人,讓孩子能夠真正獨當一面。

首先,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

母親為女兒招聘保姆,網友:什麼時候,教育變成“金錢至上”了?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蔣孔陽說:“只有走在生活的前面,用自己的勞動創造了新的生活的人,才談得上真正的美。”

作為家庭中的一員,孩子有責任承擔家務,學會打掃衛生、洗衣做飯,瞭解生活的美,瞭解父母的艱辛。可以在孩子完成作業後一起動手做飯,也可以在週末的閒暇和孩子一起打掃,真正讓教育迴歸到實踐生活中。

其次,和孩子進行角色扮演遊戲。

母親為女兒招聘保姆,網友:什麼時候,教育變成“金錢至上”了?

綜藝《小鬼當家》,就是讓孩子當家體驗生活的節目。男孩原欣當家後,第一件事就是買自己中意很久的自行車和名牌鞋。

剩下的錢為了能捱到月底,他給家人準備的食材就是泡麵和鹹菜,讓他爸爸一個月體重下降了6斤。原欣這才理解父母當家理財的辛苦。

和孩子進行角色扮演,讓孩子體會角色下的人生,增加孩子的專業技能。

母親為女兒招聘保姆,網友:什麼時候,教育變成“金錢至上”了?

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在《圓桌派》中曾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這個角色,總是要實現由強到弱的轉化,才能保證孩子由弱到強的成長。

確實,只有家長學會轉換角色,孩子才能得到鍛鍊,讓他不懼風雨,適應生活的挑戰。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