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不知道昨天你们的朋友圈是什么样。


毒药君的朋友圈,从早到晚都被一个人刷屏。


李文亮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李文亮生前最后一条微博


人们的情绪很悲痛。


悲痛于一个生命的逝去。


看着他生前的文字,想想那些犹言在耳的“谣言”。


有人说,李文亮的生前和死后都有“谣言”。


抛开争议,他和他勇于发声的“吹哨人”精神,值得被更多人铭记。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记得前几天跟大家聊《中国医生》的时候我说过。


应该相信,大部分医务从业者是善良的。


医者,仁心

救死扶伤是他们的天职,历来如此。


看到人们对李文亮的缅怀,不免让我想起另一个人。


和李文亮一样,他也是一个“吹哨人”。


巧合的是,他也曾因为发现了疫情被人质疑。


大明劫

Fall of Ming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影片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


电影为观众介绍了一位医学界的大神——吴又可


很多人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


但作为一介中医,同时也是首位发现“病毒”这种物质的华人。


吴又可的病毒学理论,整整领先世界200年


其围绕病毒写就的名著《瘟疫论》,更是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派上用场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然而就是这样传奇的故事,13年上映时,却叫好不叫座。


尽管有人称其为“近十年最好的古装片”,但这部写实风极浓的电影最终还是没能在市场上表现出应有的票房号召力。


今天回过头来看这部电影的班底,其实还是非常惊艳的。


两大主演上,有冯远征和戴立忍这两大实力派。


尽管来自海峡两岸,但二人气场上却意外合拍,毫无违和感。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一部作品的好坏,除了扎实的剧本,导演也很关键。


本片的导演,则是请来了《万箭穿心》的王竞


尽管因为预算原因,《大明劫》的影像质感还不够精细。


但对故事的出色理解,还是让他化腐朽为神奇,将一部低成本电影拍出了历史的沧桑感。


影片的故事背景设置在了明朝倒台的最后两年。


彼时,闯王李自成东山再起,并又一次举旗反抗朝廷。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兵荒马乱的年月,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坐镇中央的崇祯皇帝,眼看大明江山日益衰败却无能为力。


而他所在的朝廷,正处于分崩离析之中。


除了应付以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


内部斗争以及后金势力(清朝前身,原明朝建州女真的东北政权)的崛起,都为政权的存亡埋下极大隐患。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流贼进犯,地方军却拥兵自重不听指挥。


崇祯的皇帝威严,名存实亡


危难之际,崇祯想起了在内部斗争中被人诬陷的孙传庭


身为一朝名将,被小人诬陷的孙传庭因得皇帝赏识重掌兵权。


受命前往潼关(陕西省渭南市)集结部队,以镇压在中原地区(河南省)的起义军。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尽管有大将亲临督阵,但如果你了解一点历史,会知道当时中原地区的民心已出现倒戈迹象。


史书记载,崇祯十三年(1640),河南饥民“唯恐自成不至”。


赢得民心的李自成,此时在黄河以北,已招募10万人马。


反观孙传庭一方,由于朝政腐败导致管理松散。


出现了地方乡绅霸占军田,进而产生物资供应困难的情况。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军粮供给不足,朝廷不给钱更换设备。


被逼无奈的他只得向这些地头蛇募集物资。


结果自然是吃闭门羹。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除了物资匮乏,部队里军心涣散,管理不严等现象,都让大战在即的孙传庭看不到任何翻盘希望。


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还有个更重的打击在等着部队。


瘟疫


因为年代原因,当时的医学界对这种疾病的认知尚处于一片空白。


以至于一些医师用传统的药方进行医治,不但效果全无,还害自己被感染至死。


吴又可的老师即是因此命丧军营。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而在被征召到军营出任军医前,吴又可只不过是一个游医,俗称江湖郎中。


这个词在当下是一个贬义词,形容的是那些出师无门、不懂装懂的骗子。


可在古代,民间医师却是一个流行全国的现象。


一来是因为当时没有产业化这个概念。


二来,也因为其中一部分人就像吴又可这般,对名望和权力毫无念想。


他们从医不是为了财富跟名声,而是为了医治百姓


所以像官场里那些玩弄权术的人,自然也跟他们八竿子打不着。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虽生在乱世,但在吴又可的世界观里,并没有闯军和官兵这样的概念。


尽管中途屡次被两拨势力拦截要挟,吴又可都没有忘记自己身为医师的本分。


在孙传庭的部队担任军医期间,还发生了一个插曲。


师父在世时,吴又可曾和对方一起去军中出诊。


但开出的药方却截然不同。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按照师父的理论,他只根据士兵表现出来的病理表征,推断为是一般伤寒导致大面积传染。


可根据吴又可游历全国的行医经验,此次“伤寒”非同小可。


师徒二人甚至因为要不要遵守老祖宗的规矩(师父古板遵循传统药方,吴又可提倡对症下药)闹得不欢而散。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可后来通过实地走访,吴又可证明了自己的推断。


他发现,军营之外,附近的百姓居所同样爆发了类似症状。


通过相似的死状,吴又可判断,这种瘟疫能够通过空气介质进行传播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明白了传播来源,回到军营的吴又可很快把情况报给了孙传庭。


后者因为常年带兵打仗,加上从戎以前本就是进士(科举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庭试者)出身。


开明的他,同意了吴又可的“另类”治疗手段。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于是在接下来的治疗阶段,观众会看到非常神奇的一幕。


在5个世纪以前,就出现了隔离诊断治疗。


而且,他们还带起了自制“口罩”!


具体做法是,吴又可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程度分门别类。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此外他还规定,隔离期间,不允许病号互相串门


这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军队进一步被传染的风险。


配合上吴又可找来的中药,部队此前一直激增的受感染者数量开始刹车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但,吴又可到底只是一个医生。


他能医病,却医不了人心


和李自成决战前夕,为了杜绝后方留下隐患。


孙传庭下令,将那些被隔离的士兵统统灭口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在一次私下会晤中,孙传庭向吴又可坦诚,自己不是弑杀之人。


只可惜,大难当头,在个人命运和国难面前,他必须有决断。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可遗憾的是,孙传庭拼尽全力守护的这个国家,最终并没有如他所愿得以幸存。


他自己的命,也因为这场注定不会胜利的战争葬送于前线。


《大明劫》这部电影和以往的古装题材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没有将视角放在宏大的叙述上。


恢弘磅礴的战争场景,精致的服化道,花里胡哨的搏斗招式,这些都不是它追求的目标。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影片真正想做的,是通过一个医生抗疫的故事,来反映一个无力的时代


这个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得不到保障,一个国家的命运也危在旦夕。


就像有人评论道:病入口鼻则为瘟,国不等外寇兵自溃则为劫。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大明的结局正如同这场瘟疫一般,因为坏蛆的常年腐蚀而不自知,最终落得个金玉其表败絮其中。


吴又可作为一个平凡的医师,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医学理论并大胆付诸实践。


尔后,又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医学成果功亏一篑。


领先世界两百年发现瘟疫,他的书救过非典患者的命


他失败了吗?


并没有。


因为,他还有那本留给后人的传世之作,《瘟疫论》。


这本凝结其毕生所学的著作,仿佛在向我们传递一个声音:


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朝代或许一直在变。


但真相,总会想尽一切办法留存。


即便,它只是一本医学专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